一种用于微网中农业负荷的调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86366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微网中农业负荷的调度系统,包括信息采集平台与控制平台;其中信息采集平台包括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模块、电源监测模块、用户参数输入模块;信息采集平台的收集的数据输入至控制平台,控制平台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与用户输入的所述参数、电能阈值做比较,控制微网中的农业负荷启动与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结合了微网中的电源的发电信息与农业负荷生产信息进行农业负荷控制,利用微网中电源与负荷控制灵活的特点,提高新能源发电的消纳率。

An Agricultural Load Dispatching System for Microgr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微网中农业负荷的调度系统
本技术涉及微网
,特别涉及微网中农业负荷的生产计划调度系统。
技术介绍
微网是将分布式发电装置,如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与储能系统、用户负荷、电能质量装置、继保系统有机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即可以并网运行,又可以离网运行的供用电网络。微网可以建设在工业园区、高校、农场、海岛等场合,将新能源发电量尽量就地消纳,提高新能源发电的消纳率,提高用户用电的可靠性与经济性。在农业中运行的微网,其微网运行的信息与农业负荷运行的信息分别是独立的,在分布式电源发电较多时,多余电量不能及时被本地负荷消纳,造成能源的浪费,用户的经济效益也不能得到较好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微网中农业负荷的调度系统,实现微网中电源系统运行信息与微网中典型农业负荷运行信息的融合,提高新能源发电的本地消纳率,提升用户供电的可靠性,提高用户的经济效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微网中农业负荷的调度系统,包括信息采集平台与控制平台;所述信息采集平台包括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模块、电源监测模块、用户参数输入模块;所述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分别用来检测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温度、土壤湿度、光照;所述电源监测模块包括电流传感器与电压传感器,分别用来检测微网中发电系统及储能系统的输出电流与输出电压;用户参数输入模块为微网中用户提供参数输入界面,用户通过此模块输入微网内农业负荷的农作物生长条件参数,所述参数包括光照、土壤湿度、温度;所述控制平台为由多个比较电路及微控制器电路组成的电路系统或者上位机或工控机,用于接收信息采集平台所采集到的数据,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与用户输入的所述参数、电能阈值做比较,控制微网中的农业负荷启动与否。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流传感器包括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二电流传感器、第三电流传感器,所述电压传感器包括第一电压传感器、第二电压传感器、第三电压传感器,第一电流传感器与第一电压传感器安装于微网中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端口,第二电流传感器与第二电压传感器安装于微网中风力发电系统输出端口,第三电流传感器与第三电压传感器安装于储能系统端口。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温度传感器为三个,分别安装在温棚内的入口处、中间位置与通道尽头位置。所述光照传感器为三个,分别安装在温棚内的入口处、中间位置与通道尽头位置。通过在多个位置分别设置一个传感器,可以提高环境参数采集的准确性,继而实现更为准确的农业载荷控制。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微网中农业负荷包括水泵、加热装置、通风装置、光照调节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微网中农业负荷的生产计划调度系统,实现了实现微网中电源系统运行信息与微网中典型农业负荷运行信息、农作物生长环境信息的融合,其实现了当新能源发电充足时,新能源的发电量在微网中农业负荷中优先消纳。本技术提供的微网中农业负荷的生产计划调度系统,提高了新能源的本地消纳率,提升了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了用户经济效益。本技术的系统构造简单,运行可靠,造价低,适用于微网中农业负荷的生产计划调度的场合。【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微网中农业负荷的调度系统的结构框图。图中标记10-温度传感器;20-第一湿度传感器;30-光照传感器;40-第二湿度传感器;50-用户参数输入模块;60-控制平台;70-电源监测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微网中农业负荷的调度系统,其包括信息采集平台与控制平台。信息采集平台包括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模块、电源监测模块、用户参数输入模块。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模块包括安装于农业温棚内的温度传感器、第一土壤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以及安装于室外农田的第二土壤湿度传感器,分别用来检测温棚内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温度、土壤湿度、光照,以及室外土壤的湿度。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采用三个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温棚内的入口处、中间位置与通道尽头位置,测量温棚内区域的温度信息;光照传感器采用三个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温棚内的入口处、中间位置与通道尽头位置,测量温棚内区域的光照信息。电源监测模块包括安装于微网中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端口的第一电流传感器与第一电压传感器,安装于微网中风力发电系统输出端口的第二电流传感器与第二电压传感器,安装于储能系统端口的第三电流传感器与第三电压传感器,分别用来检测微网中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储能系统的输出电流与电压信息。用户参数输入模块采用键盘与显示器或者触摸屏,为微网中用户提供参数输入界面,用户通过此模块输入微网内农业负荷的相关信息,例如包括农作物的种类信息、农作物所在区域信息、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农作物生长条件。控制平台为由多个比较电路及微控制器电路组成的电路系统,或者上位机或工控机,控制平台接收信息采集平台所采集到的数据,并执行比较操作及发出控制信号操作,即,将采集到的数据与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例如,当光伏发电系统或者风力发电系统的发电量大于负荷的用电量时,此时根据微网中储能系统输出端口的电压与电流信息,判断储能系统(储能装置)的放电深度,若微网的储能系统的放电深度大于设定的第一阈值,则控制平台发出储能系统的充电信号,控制储能系统中的储能装置充电。若储能系统的放电深度小于设定的第一阈值时,则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信息,包括农业温棚内的温度、土壤湿度、光照条件信息,及室外土壤湿度信息,与用户输入的农作物最佳生长条件,判断农作物生长环境中存在的不适宜条件,产生对应的负荷控制信号。例如,若农业温棚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阈值,则控制开启加热类的调温负荷;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阈值时,则控制开启通风负荷;若土壤湿度低于湿度阈值,则控制开启灌溉水泵;若光照低于设定的光照阈值,则控制开启照明类负荷。通过上述控制使农作物生长环境调节至最佳状态,若此时发电量仍有剩余,则多余能量并入电网。在光伏发电系统或者风力发电系统的发电量不足,且微网运行于离网状态,不能得到电网的电能时,则在储能装置放电深度小于放电深度的第二阈值时,控制储能装置放电;若储能装置放电深度大于放电深度的第二阈值时,则按照负荷的重要程度,逐级切除负荷。上述内容中的“第一”“第二”仅是用于区分,并不明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先后顺序。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微网中农业负荷的生产计划调度系统,实现了实现微网中电源系统运行信息与微网中典型农业负荷运行信息、农作物生长环境信息的融合,其实现了新能源的发电量在微网中农业负荷中优先消纳,用以提升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本技术提供的微网中农业负荷的生产计划调度系统,提高了新能源的本地消纳率,提升了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了用户经济效益。本技术的系统构造简单,运行可靠,造价低,适用于微网中农业负荷的生产计划调度的场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微网中农业负荷的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息采集平台与控制平台;所述信息采集平台包括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模块、电源监测模块、用户参数输入模块;所述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分别用来检测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温度、土壤湿度、光照;所述电源监测模块包括电流传感器与电压传感器,分别用来检测微网中发电系统及储能系统的输出电流与输出电压;用户参数输入模块为微网中用户提供参数输入界面,用户通过此模块输入微网内农业负荷的农作物生长条件参数,所述参数包括光照、土壤湿度、温度;所述控制平台为由多个比较电路及微控制器电路组成的电路系统或者上位机或工控机,用于接收信息采集平台所采集到的数据,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与用户输入的所述参数、电能阈值做比较,控制微网中的农业负荷启动与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微网中农业负荷的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息采集平台与控制平台;所述信息采集平台包括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模块、电源监测模块、用户参数输入模块;所述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分别用来检测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温度、土壤湿度、光照;所述电源监测模块包括电流传感器与电压传感器,分别用来检测微网中发电系统及储能系统的输出电流与输出电压;用户参数输入模块为微网中用户提供参数输入界面,用户通过此模块输入微网内农业负荷的农作物生长条件参数,所述参数包括光照、土壤湿度、温度;所述控制平台为由多个比较电路及微控制器电路组成的电路系统或者上位机或工控机,用于接收信息采集平台所采集到的数据,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与用户输入的所述参数、电能阈值做比较,控制微网中的农业负荷启动与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洪涛潘俊涛张巍巍张白吴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民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