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燃气灶的承液盘和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6161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燃气灶的承液盘和燃气灶,所述承液盘(1)包括设置在中心的炉头安装孔(2)以及多个空气补流孔(3),多个所述空气补流孔(3)分布在所述炉头安装孔(2)的径向外侧以围绕所述炉头安装孔(2)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承液盘上设置多个空气补流孔,使燃气灶得以持续通风,从而保证其充分燃烧,并减少有毒污染气体的排放。此外,在设置多个空气补流孔后,可无须在橱柜中设置通风槽,有利于降低燃气灶的安装使用成本以及保证橱柜的美观性。

Liquid-holding pan and gas stove for gas st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燃气灶的承液盘和燃气灶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承液盘和燃气灶。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燃气灶的燃烧效率以及减少其燃烧过程中有毒污染气体的产生,需要保证其在使用时燃烧足够充分。因此,现有的燃气灶在安装时,通常需要额外地在橱柜中开槽以实现通风。如此一来,就需要橱柜本身预留有一定的加工空间,这无疑会导致用户的安装成本增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橱柜的美观性。因此,对于现有的燃气灶的通风结构,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燃气灶的承液盘和燃气灶,将通风结构设置在承液盘上,在保证燃气灶能够充分燃烧的前提下,降低其安装成本,且不会对其他厨房结构的美观性造成影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燃气灶的承液盘,所述承液盘包括设置在中心的炉头安装孔以及多个空气补流孔,多个所述空气补流孔分布在所述炉头安装孔的径向外侧以围绕所述炉头安装孔设置。优选地,所述空气补流孔包括多个径向补流孔,多个所述径向补流孔均沿径向延伸且沿周向依次间隔排布。优选地,所述径向补流孔的径向长度为所述承液盘的半径的1/5~1/3。优选地,所述空气补流孔包括多个环向补流孔,所述环向补流孔的两端分别沿所述承液盘的周向两侧延伸。优选地,在所述承液盘的同一环向上的多个所述环向补流孔沿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承液盘的不同环向上的多个所述环向补流孔沿径向间隔设置。优选地,在所述承液盘的同一环向上,所述环向补流孔的个数不少于4个且各个所述环向补流孔的环向长度相同。优选地,所述空气补流孔包括多个圆形补流孔,多个所述圆形补流孔的开孔面积之和至少为所述承液盘的端面面积的0.3倍。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灶,所述燃气灶包括底壳、炉头以及上述的承液盘,所述承液盘安装在所述底壳上,所述炉头安装在所述炉头安装孔中。优选地,所述底壳上设有环绕所述承液盘的外沿部设置的挡水筋位。优选地,所述挡水筋位与所述承液盘的外沿部之间设有疏水孔。在本技术中,通过在承液盘上设置多个空气补流孔,能够保证燃气灶在燃烧过程中保持通风,从而提高燃气灶的燃烧效率,减少有毒污染气体的产生。在设置上通风结构的前提下,可省去原本设置在橱柜中的通风槽,因此无须在橱柜中预留出加工空间,从而能够节省燃气灶的安装使用成本,且不会对橱柜的美观性造成影响。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用于燃气灶的承液盘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的用于燃气灶的承液盘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承液盘2炉头安装孔3空气补流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燃气灶的承液盘1,如图1和图2所示,该承液盘1包括炉头安装孔2和多个空气补流孔3。其中,炉头安装孔2设置在承液盘1的中心,多个空气补流孔3分布在炉头安装孔2的径向外侧,以形成围绕炉头安装孔2设置的上通风结构。通过在承液盘1上设置多个空气补流孔3,可保证燃气灶持续通风,在燃气灶点火燃烧的过程中,空气能够通过空气补流孔3由上而下地进入燃气灶内部,使燃气燃烧更加充分,从而提高燃气灶的加热效率,同时大大减少有毒污染烟气的产生,保证使用环境的清洁。此外,在设置上述上通风结构后,在安装燃气灶时,无须在橱柜中设置通风槽,因此也无须在橱柜中预留出加工空间,从而可节省燃气灶的安装使用成本。再者,由于无须额外加工,橱柜的整体外观不作改变,因此不会对其美观性造成影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空气补流孔3可包括多个径向补流孔,其中,各个径向补流孔的两端分别沿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延伸,并且多个径向补流孔沿周向依次间隔排布。由于径向补流孔具有较大的开孔面积,有利于及时向燃气灶内部补充足够的空气,加上多个径向补流孔沿周向以一定的密度排布,可进一步增大空气补充量,并使得补流孔的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燃气灶在不同角度上的持续通风。进一步地,由于承液盘1用于支撑燃气灶的炉头或锅支架等部件,因此需要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当径向补流孔的尺寸设置不合理时,很可能会造成承液盘1的强度下降,不利于保证其可靠性。因此,设置在承液盘1上的补流孔应尽量均匀,且开孔面积不宜过大。但基于前述,为保证足够的空气补充量,补流孔的开孔面积也不宜过小。综合上述考虑,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径向补流孔的径向长度优选设置为承液盘1的半径的1/5~1/3,且径向补流孔的径向内端与炉头安装孔2间隔设置,径向外端与承液盘1的外沿部间隔设置,以同时满足通风量、支撑强度等要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空气补流孔3可包括多个环向补流孔,其中,环向补流孔的两端分别沿承液盘1的周向两侧延伸,且环向补流孔所对应的圆心与炉头安装孔2的孔中心重合。再者,径向补流孔和环向补流孔均为条形的补流孔,即环向补流孔同样具有较大的开孔面积,能够保证通风量充足。优选地,在承液盘1的同一环向上的多个环向补流孔沿周向间隔设置,在承液盘2的不同环向上的多个环向补流孔沿径向间隔设置,并且每个环向所对应的圆心均与炉头安装孔2的孔中心重合。换言之,多个环向补流孔既可以沿周向间隔排布,也可以沿径向间隔排布,并且在承液盘1上呈同心环状排布。在此结构下,补流孔的分布更加均匀合理,并能够同时满足通风量以及支撑强度等要求。进一步地,在承液盘1的同一环向上,可将环向补流孔的个数优选设置为不少于4个,以保证一定的通风量,并且将各个环向补流孔的环向长度优选设置为两两相同,以进一步均匀合理地布置补流孔,并提高承液盘1的整体强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空气补流孔3可包括多个圆形补流孔。由于圆形补流孔的开孔面积较小,为提高其通风量,需要设置数量足够多的补流孔以提高其总通风量。因此,将多个圆形补流孔的开孔面积之和设置为至少是承液盘1的端面面积的0.3倍,以保证燃气的充分燃烧。此外,多个圆形补流孔既可以沿周向间隔排布,也可以沿径向间隔排布,但应尽量使其整体排布均匀,以提高承液盘1的支撑强度和美观性等。需要说明的是,径向补流孔、环向补流孔以及圆形补流孔可以分别单独设置在承液盘1上,也可以相互组合设置在承液盘1上,但需要从补流孔的通风量、承液盘的支撑强度以及整体美观性等综合考虑而进行设计,并同时保证能够有效提高燃气灶的燃烧效率以及减少有毒污染气体的排放。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灶,该燃气灶包括底壳、炉头以及本技术的承液盘1。其中,承液盘1安装在底壳上以支撑炉头,并且炉头安装在炉头安装孔2中。由上述可知,采用了本技术的承液盘1的燃气灶具有清洁高效、安装使用成本低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承液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液盘(1)包括设置在中心的炉头安装孔(2)以及多个空气补流孔(3),多个所述空气补流孔(3)分布在所述炉头安装孔(2)的径向外侧以围绕所述炉头安装孔(2)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承液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液盘(1)包括设置在中心的炉头安装孔(2)以及多个空气补流孔(3),多个所述空气补流孔(3)分布在所述炉头安装孔(2)的径向外侧以围绕所述炉头安装孔(2)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承液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补流孔(3)包括多个径向补流孔,多个所述径向补流孔均沿径向延伸且沿周向依次间隔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承液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补流孔的径向长度为所述承液盘的半径的1/5~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承液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补流孔(3)包括多个环向补流孔,所述环向补流孔的两端分别沿所述承液盘(1)的周向两侧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承液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液盘(1)的同一环向上的多个所述环向补流孔沿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承液盘(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松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