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歇式流式电转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5870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立式间歇式流式电转染装置,包括腔体,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导管,第二导管;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置于腔体的对称壁上,如果进出液口在侧壁上,电极就在顶部和底部,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能够通过腔体的上下两端与外部形成电连接;所述腔体侧壁上设置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第一导管密封连接,所述出液口与第二导管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采用分段间歇式进液进行电击,保证每腔样品获得较均匀的电击,液体进入前,腔体内形成真空负压,液体进入后能够充满腔体,减少电转染气泡的产生。

An Intermittent Current Transfe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间歇式流式电转染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转染领域,涉及一种间歇式流式电转染装置。
技术介绍
细胞膜是包围在细胞外周的一层薄膜,是细胞与外界进行选择性物质交换的通透性屏障。细胞膜使细胞成为一个独立的生命单位,并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周围环境中的一些物质可以通过细胞膜,其它的物质则不行。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膜从周围环境摄取养料,排出代谢产物,使物质的转运达到平衡状态。所以,细胞膜的基本功能就是维持细胞内微环境的相对稳定并有选择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研究发现,如果对细胞施加一定强度的电刺激并持续一段时间,就可以诱导细胞膜上产生一些微孔,使细胞的通透性增强,所谓细胞电穿孔就是指细胞在外加脉冲电场的作用下,细胞膜脂双层上形成瞬时微孔的生物物理过程。当细胞膜发生电穿孔时,其通透性和膜电导会瞬时增大,使亲水分子、DNA、蛋白质、病毒颗粒、药物颗粒等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细胞膜的分子得以进入细胞。在短时间内撤除电刺激后,细胞膜可以自我恢复,重新成为选择性通透屏障。与传统的化学转染和病毒转染相比,由于电转染具有无化学污染、不会对细胞造成永久性损伤、效率较高等优点,在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虽然电转染作用的机理并不完全清楚,但在本文中细胞电转染是公知的,包括细胞膜脂双层分子的移动,导致在膜上形成暂时性的微孔,允许外源性分子通过扩散进入细胞。现有技术中,主要有三类方法来完成细胞电转染的过程:将细胞放置于一对相距数毫米至数厘米的平行电极之间。使细胞在电极之间的电场中受到电刺激,以实现电转染的目的。例如,美国专利US5389069。使用微型针状电极扎入组织或细胞中对细胞进行电击,达到电转染的目的。例如,中国专利CN103865794B。将一个腔室放置在一对平行电极之间,使得细胞的悬浮溶液在腔室中流动的同时受到电击。例如,美国专利US6773669。在公开的技术中,电转染常常是在单室试管中进行的,其用于电转染的最大容量通常为1ml。在需要处理大量样品的场合中,这种技术冗长乏味,劳动强度大。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专利技术了多个电转染腔并联的形式,这种技术有其优点,但不能根本解决难以实现快速处理大量样品的困难。本技术针对目前电转染腔体处理量局限的问题,采用间歇式进液进行电转染,保证每腔样品获得较均匀的电转染,液体进入前,腔体内形成真空负压,液体进入后充满腔体后进行电转染,减少电转染时气泡的产生,电转染完成后,液体流出腔体,腔体再次形成负压,重复间歇式进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应用局限性,提供了一种间歇式流式电转染装置。本技术的装置可在且不限于是液体充满腔体后进行电转染,也可以形成流式的状态。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间歇式流式电转染装置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一种立式间歇式流式电转染装置,包括腔体,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置于腔体的对称壁上,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能够通过腔体的侧壁与外部形成电连接;所述腔体侧壁上设置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第一导管密封连接,所述出液口与第二导管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置于腔体的顶部,所述第二电极置于腔体的底部,这种方式要求液体必须充满腔体后才能进行电转染。所述第一电极置于腔体的左侧,所述第二电极置于腔体的右侧,这种方式有利于使悬浮细胞的处于腔体的高度变低,受重力影响较小所述进液口设置于腔体侧壁的底部,所述出液口设置于腔体侧壁的顶部。进液口和出液口上的导管管径相同。在相同的时间内,保证进、出液速率一致。所述第一导管上设置单向控制阀,所述第二导管上设置单向控制阀。所述腔体外部设置使腔内液体混匀的装置,保持腔体内细胞处于流动状态,细胞分布均匀。所述装置还包括泵,可以选择蠕动泵等。本技术的立式间歇式流式电转染装置,所述腔体采用模具浇筑的方式制备,使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腔体制备的过程中即可嵌入腔体。本技术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间歇式流式电转染装置能够处理大量液体样品。本技术的间歇式流式电转染装置,液体进液前,腔体形成负压,液体能够充满腔体,电转染过程中能够抑制气泡产生,减小因气泡附着导致的电转染效率波动,提高电转染装置的稳定性。本技术的间歇式流式电转染装置结构设计新颖,具有开创性。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立式间歇式流式电转染装置示例图;图2现有技术中的电转杯示意图;附图标记:1-腔体,2-第一电极,3-第二电极,4-进液口,5-出液口,6-第一导管,7-第二导管,8-单向控制阀,9-单向控制阀,10-绝缘层,11-电极片,12-电极杯盖。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整体结构设计本技术设计的立式间歇式流式电转染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腔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所述腔体左侧侧壁上的顶部设置进液口4,左侧侧壁上的顶部设置出液口5,所述进液口与第一导管6密封连接,可以连接装样样品袋,所述出液口与第二导管7密封连接,可以连接收样样品袋。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上分别设置单向控制阀。在液体进入腔体前,第一导管上的单向控制阀8关闭,第二导管上的单向控制阀9打开,采用泵将腔体内的气体排出,然后关闭第二导管上的单向控制阀9。打开第一导管上的单向控制阀8,目标液体样本从进液口进入腔体内部,腔体充满后,关闭第一导管上的单向控制阀8。电转染完成后,出液口上的第二导管的单向控制阀9打开,根据重力因素,液体会由顶部进液口4流入向底部聚集,因而目标液体样本可从底部出液口5排出,目标液体样本完全排出后,第二导管的单向控制阀9关闭,第一导管上的单向控制阀8打开,并重复以上的动作。实施例二液体间歇式进液方式打开单向控制阀9将腔体内气体排出干净,关闭单向控制阀9;打开单向控制阀8进液阀门,采用蠕动泵按照5ml/min的流速,将目标液体样本从进液口4进入腔体1内部,待目标液体充满腔体后,关闭单向控制阀8,形成密闭腔体,进行电转染。电转染完成后,单向控制阀9打开,继续用蠕动泵按照5ml/min将目标液体样本从出液口5抽出,为充分将电转染后的目标液体样本抽干净,可将单向控制阀8打开增加额外进液量将目标液体样本冲洗出来,最后单向控制阀9关闭,单向控制阀8打开,并重复以上的操作。实施例三生物测定实验收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CHO-S细胞(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悬浮型),转速1000rpm/min离心5min,弃上清,用电转缓冲液重悬细胞,使得细胞的密度为1×107个/ml,加入需要电转染转入细胞的质粒pCDNA3.1-GFP,使质粒的浓度为20μg/ml,轻柔混合均匀。配合电转染仪器使用,采用如下条件进行电刺激:流速5.5ml/min、电压240伏特、脉冲宽度6毫秒、脉冲次数2次、脉冲间隔1秒,进行电转。电转染结束后,将转染后的细胞悬液置于离心管内,1000rpm/min,离心5min。弃上清,加入OptiCHO培养基重悬细胞,接种与三角锥形瓶内培养,培养密度2×106/ml,然后置于摇床上培养,摇床转速125rpm/min,培养条件:温度37℃,二氧化碳浓度8%。24小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分别使用本技术制备得到的立式间歇式流式电转装置和本领域已知的现有技术中的电转染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间歇式流式电转染装置,包括腔体,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置于腔体的对称壁上,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能够通过腔体的侧壁与外部形成电连接;所述腔体侧壁上设置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第一导管密封连接,所述出液口与第二导管密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歇式流式电转染装置,包括腔体,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置于腔体的对称壁上,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能够通过腔体的侧壁与外部形成电连接;所述腔体侧壁上设置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第一导管密封连接,所述出液口与第二导管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歇式流式电转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置于腔体的顶部,所述第二电极置于腔体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歇式流式电转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置于腔体的左侧,所述第二电极置于腔体的右侧。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间歇式流式电转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设置于腔体侧壁的底部。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强丁涛汪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壹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