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保持构造以及车辆用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5529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1:35
提供一种能够使多个透镜牢固并长期地持续面接触的透镜保持构造等。该透镜保持构造的特征在于,其具备第一保持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保持部件的前方的第一透镜、配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前方的第二透镜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前方的第二保持部件,该透镜保持构造具备以在所述第一保持部件与所述第二保持部件之间夹持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状态对所述第一保持部件和所述第二保持部件进行固定的固定单元,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以所述第二透镜的光学面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光学面面接触的状态被夹持在所述第一保持部件与所述第二保持部件之间。根据这一方面,透镜保持构造的特征在于,能够使多个透镜牢固并长期地持续面接触。

Lens retaining structure and vehicle lam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透镜保持构造以及车辆用灯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透镜保持构造以及车辆用灯具,尤其涉及能够使多个透镜牢固并长期地持续面接触的透镜保持构造以及具备该透镜保持构造的车辆用灯具。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了车辆用灯具,该车辆用灯具具备:第一透镜(导光透镜),其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LED等光源,其发出从入光面向第一透镜入射并在从出光面射出时在该出光面形成光度分布的光;以及第二透镜(投影透镜),其通过对形成于出光面的光度分布进行反转投影而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第一透镜的光学面与第二透镜的光学面面接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1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7966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灯具中,存在如下课题:第一透镜的光学面与第二透镜的光学面通过硅酮树脂等透明粘接剂等粘接,从而形成使两者面接触的结构,即,第一透镜的光学面与第二透镜的光学面通过引力而面接触的结构,因此使两者面接触的力较弱,而且,硅酮树脂等透明粘接剂发生老化而导致使两者面接触的力进一步变弱,因此难以使第一透镜的光学面与第二透镜的光学面牢固并长期地持续面接触。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多个透镜牢固并长期地持续面接触的透镜保持构造以及具备该透镜保持构造的车辆用灯具。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透镜保持构造的特征在于,其具备:第一保持部件;第一透镜,其配置于所述第一保持部件的前方;第二透镜,其配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前方;以及第二保持部件,其配置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前方,该透镜保持构造具备固定单元,该固定单元以在所述第一保持部件与所述第二保持部件之间夹持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状态对所述第一保持部件和所述第二保持部件进行固定,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以所述第二透镜的光学面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光学面面接触的状态被夹持在所述第一保持部件与所述第二保持部件之间。根据这一方面,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使多个透镜牢固并长期地持续面接触的透镜保持构造。这是因为,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以第一透镜的光学面与第二透镜的光学面面接触的状态被夹持在第一保持部件与第二保持部件之间。而且,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方式的特征在于,该透镜保持构造具备:第一保持部件,其与第一透镜一体成型;第二透镜,其配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前方;以及第二保持部件,其配置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前方,该透镜保持构造具备固定单元,该固定单元以在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保持部件之间夹持所述第二透镜的状态对所述第一保持部件和所述第二保持部件进行固定,所述第二透镜以所述第二透镜的光学面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光学面面接触的状态被夹持在所述第一保持部件与所述第二保持部件之间。而且,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以所述第一透镜的光学面以外的面不与所述第二透镜接触的状态被夹持在所述第一保持部件与所述第二保持部件之间。而且,其特征在于,该透镜保持构造还具备:散热器,其配置于所述第一保持部件的后方;光源模块,其固定于所述散热器的前表面;以及第三透镜,其配置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前方,所述第一保持部件包括与所述散热器的前表面抵接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透镜包括凸缘部,所述第二保持部件包括与所述散热器的前表面抵接的第二部分以及按压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凸缘部的按压部,所述第三透镜包括与所述第二保持部件的所述第二部分抵接的第三部分,所述固定单元以如下状态对所述第一保持部件和所述第二保持部件进行固定:所述第一保持部件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散热器的前表面抵接,所述第二保持部件的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散热器的前表面抵接,所述第三透镜的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保持部件的所述第二部分抵接,并且所述第二保持部件的所述按压部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凸缘部抵接。而且,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为将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散热器的前表面抵接的所述第二保持部件的所述第二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二保持部件的所述第二部分抵接的所述第三透镜的所述第三部分紧固在一起的螺钉。而且,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凸缘部之间形成有间隙。而且,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持部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凸缘部抵接的至少一个凸部。而且,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包括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该第一凸部向前方突出,该第二凸部的宽度比所述第一凸部窄并且比第一凸部向前方突出。而且,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保持部件的所述第一部分附近与所述第二保持部件的所述第二部分附近之间形成有间隙。而且,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包括第一导光透镜和配置于所述第一导光透镜的下方的第二导光透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的特征在于,车辆用灯具具备上述透镜保持构造。附图说明图1是车辆用灯具10的立体图。图2的(a)是车辆用灯具10的俯视图,图2的(b)是车辆用灯具10的主视图,图2的(c)是车辆用灯具10的侧视图。图3是以包括基准轴AX的水平面(包括X轴和Y轴的平面)切断了图1所示的车辆用灯具10的剖视图。图4是以包括基准轴AX的铅直面(包括X轴和Z轴的平面)切断了图1所示的车辆用灯具10的剖视图。图5是车辆用灯具10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保持架40的立体图。图7是组合了散热器20、光源模块30、保持架40以及分隔器50的结构体的立体图。图8是分隔器50的立体图。图9的(a)是上分隔器主体52的局部主视图,图9的(b)是下分隔器主体53的局部主视图,图9的(c)是对分隔器50进行透视的近光用的多个光源32a和远光用的多个光源32b的主视图(透视图)。图10是用于说明保持架40的凸部48与分隔器50和初级透镜60的关系的图。图11的(a)是示出在点亮了近光用的多个光源32a的情况下形成的近光用配光图案PLo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1的(b)是示出在点亮了ADB用的多个光源32b的情况下形成的ADB用配光图案PADB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1的(c)是示出在点亮了近光用的多个光源32a和ADB用的多个光源32b的情况下形成的近光用配光图案PLo和ADB用配光图案PADB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1的(d)是示出构成ADB用配光图案的多个区域(例如,单独被点亮熄灭的多个区域A1~A4)成为圆形并相互重叠的情况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图1是车辆用灯具10的立体图。图2的(a)是车辆用灯具10的俯视图,图2的(b)是车辆用灯具10的主视图,图2的(c)是车辆用灯具10的侧视图。图1和图2所示的车辆用灯具10是能够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PLo(参照图11的(a))或者包括近光用配光图案PLo和ADB(自适应远光)用配光图案PADB的合成配光图案(参照图11的(c))的车辆用前照灯,搭载于车辆(未图示)的前端部的左侧和右侧。近光用配光图案PLo、ADB用配光图案PADB形成于与车辆前表面正对的假想铅直屏(配置于距车辆前表面大约25m的前方)上。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对XYZ轴进行定义。X轴沿车辆前后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镜保持构造,其具备:第一保持部件;第一透镜,其配置于所述第一保持部件的前方;第二透镜,其配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前方;以及第二保持部件,其配置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前方,该透镜保持构造具备固定单元,该固定单元以在所述第一保持部件与所述第二保持部件之间夹持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状态对所述第一保持部件和所述第二保持部件进行固定,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以所述第二透镜的光学面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光学面面接触的状态被夹持在所述第一保持部件与所述第二保持部件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2.26 JP 2016-2513741.一种透镜保持构造,其具备:第一保持部件;第一透镜,其配置于所述第一保持部件的前方;第二透镜,其配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前方;以及第二保持部件,其配置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前方,该透镜保持构造具备固定单元,该固定单元以在所述第一保持部件与所述第二保持部件之间夹持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状态对所述第一保持部件和所述第二保持部件进行固定,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以所述第二透镜的光学面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光学面面接触的状态被夹持在所述第一保持部件与所述第二保持部件之间。2.一种透镜保持构造,其具备:第一保持部件,其与第一透镜一体成型;第二透镜,其配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前方;以及第二保持部件,其配置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前方,该透镜保持构造具备固定单元,该固定单元以在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保持部件之间夹持所述第二透镜的状态对所述第一保持部件和所述第二保持部件进行固定,所述第二透镜以所述第二透镜的光学面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光学面面接触的状态被夹持在所述第一保持部件与所述第二保持部件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保持构造,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以所述第一透镜的光学面以外的面不与所述第二透镜接触的状态被夹持在所述第一保持部件与所述第二保持部件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保持构造,该透镜保持构造还具备:散热器,其配置于所述第一保持部件的后方;光源模块,其固定于所述散热器的前表面;以及第三透镜,其配置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前方,所述第一保持部件包括与所述散热器的前表面抵接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透镜包括凸缘部,所述第二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须宽秋田野仓卓实冈田英隆
申请(专利权)人: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