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镜头组件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5403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1:1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镜头组件以及移动终端,该镜头组件应用于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具有壳体,壳体包括相对而置的内表面及外表面,壳体上设置通孔,镜头组件包括:支撑板、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支撑板通过粘接胶与内表面密封连接;第一套筒插入到通孔内并通过粘接胶与支撑板密封连接;第二套筒嵌套在第一套筒外并与外表面密封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支撑板与壳体密封连接,第一套筒插入到通孔后与支撑板密封连接,从而可以从两个方向上装配镜头组件,方便了镜头组件的安装,降低了镜头组件在安装时的装配精度要求,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此外,在镜头组件受到外力碰撞时,力由第一套筒传递到第二套筒在传递到壳体,从而可以缓解壳体受到的冲击力。

A Lens Component and Mobile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镜头组件及移动终端
本申请涉及到移动终端的
,尤其涉及到一种镜头组件以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电子产品防水功能是产品一大卖点,吸引年轻时尚喜欢户外、涉水的消费群体,而电子产品的摄像功能也是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使用时摄像头处防水功能在涉水环境下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产品进水易导致功能损坏,无法使用。现有手机上,如图1中所示,摄像镜头区域的防水固定镜头组件2是通过一个密封背胶3实现壳体1与镜头组件3之间的防水功能,并且背胶又起到壳体与装饰件相互结合固定的作用。但是在采用此类结构形式时,装饰件与壳件之间由内往外组装,形成防水固定的结构,该结构工艺方式相对简单,但对结构空间尺寸要求高,造成结构抗冲击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镜头组件及移动终端,用以提高镜头组件的装配效果以及合格率。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镜头组件,该镜头组件应用于移动终端,其中,该移动终端具有一个壳体,该壳体包括相对而置的内表面及外表面,并且壳体上设置了一个用于容纳该镜头组件的通孔,该通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内表面。所述镜头组件包括三个部件,分别为支撑板、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其中,支撑板与第一套筒分别位于壳体的两侧,并且支撑板与第一套筒之间密封连接。在具体设置时,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并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通过粘接胶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套筒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套筒插入到所述通孔内并通过粘接胶与所述支撑板密封连接,此外,所述第二套筒嵌套在所述第一套筒外;且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密封连接。从而通过支撑板来支撑第一套筒,并且通过第二套筒在壳体外限定第一套筒,该支撑板为具有一定支撑强度的支撑板,具体的,如所述支撑板为支撑钢板。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镜头组件通过两个部件连接组合到壳体上,并且通过支撑板与壳体密封连接,第一套筒插入到通孔后与支撑板密封连接,从而可以从两个方向上装配镜头组件,方便了镜头组件的安装,降低了镜头组件在安装时的装配精度要求,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此外,通过采用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的结构,可以改善壳体的受力,在镜头组件受到外力碰撞时,力由第一套筒传递到第二套筒在传递到壳体,从而可以缓解壳体受到的冲击力。在具体设置支撑板时,该支撑板为一个台阶结构,具体为两级台阶结构,其中,所述支撑板具有第一台阶面及第二台阶面;在装配时,所述第二台阶面位于所述通孔内,并通过粘接胶与第一套筒进行粘接连接;所述第一台阶面与所述内表面通过所述粘接胶粘接连接。在采用台阶结构时,第二台阶面位于通孔内,从而减少了第一套筒插入的深度,方便了第一套筒的安装。该支撑板除了上述的台阶面外,还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台阶面及第二台阶面的侧表面,且所述侧表面为相对所述第一台阶面倾斜设置的表面。该侧表面也可与通孔进行粘接连接,从而增大粘接面积。此外,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密封效果,第一套筒的侧表面也通过所述粘接胶与所述通孔的侧壁粘接连接。从而更进一步的提高密封效果,以及第一套筒与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在采用粘接胶进行粘接时,为了避免粘接胶流入到第一套筒内影响到摄像头,在具体设置时,设置了防溢胶凸起,该防溢胶凸起既可以设置到第一套筒上也可以设置到支撑板上,在具体设置时,可以采用下面任意方案:所述第一套筒朝向所述第一台阶面的表面设置有防溢胶凸起,或者所述第一台阶面上设置有防溢胶凸起。在具体装配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时,所述第一套筒具有凸肩,所述第二套筒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套筒配合的阶梯孔,且所述阶梯孔的台阶面与所述凸肩抵压接触。此外,在第二套筒与壳体具体密封连接时,所述第二套筒通过背胶与所述外表面粘接连接。除了上述的密封效果,该第二套筒还可以起到缓冲的效果,此时,所述第一套筒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强度。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第一套筒的材质为不锈钢,第二套筒为铝。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还可以采用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为一体结构的方式制备而成。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壳体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镜头组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镜头组件通过两个部件连接组合到壳体上,并且通过支撑板与壳体密封连接,第一套筒插入到通孔后与支撑板密封连接,从而可以从两个方向上装配镜头组件,方便了镜头组件的安装,降低了镜头组件在安装时的装配精度要求,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此外,通过采用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的结构,可以改善壳体的受力,在镜头组件受到外力碰撞时,力由第一套筒传递到第二套筒在传递到壳体,从而可以缓解壳体受到的冲击力。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镜头组件的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图1所示的镜头组件在装配时装配尺寸要求较高,造成结构抗冲击可靠性差,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头组件10。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10,首先说明一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10应用的场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镜头组件10应用于移动终端上,该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常见的移动终端,参考图2,该移动终端具有一个壳体20,并且该壳体20用于装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10,在具体设置时,该壳体20包括两个相对而置的表面,分别为内表面22及外表面21,其中,内表面22为壳体20朝向移动终端内部的一面,外表面21为与内表面22相背的一个表面。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20一般指的是移动终端的背壳。为了装配镜头组件10,该壳体20上设置了一个通孔23,该通孔23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内表面22。继续参考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10包括三个部件,分别为:支撑板12、第一套筒11及第二套筒13;其中,第一套筒11用于固定镜片15,支撑板12设置在壳体20内,第一套筒11设置在壳体20外,并且第一套筒11穿过通孔23并与支撑板12密封连接。如图2中所示,支撑板12在设置在壳体20内时,与壳体20的内表面22通过粘接胶40粘接连接,如图2及图3中所示的支撑板12的结构,该支撑板12作为一个支撑第一套筒11的结构件,其在设计时,采用一个具有一定支撑强度的板状的结构,以支撑第一套筒11,如在具体实施时,该支撑板12采用不锈钢板、钢板、铁板等不同材质支撑的支撑板12,或者还可以采用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塑料来制备支撑板12。在具体设置该支撑板12时,该支撑板12具有两个面,分别为第一面及第二面,其中,第一面为与壳体20的内表面22粘接连接的面,第二面为与第一套筒11粘接连接的面,继续参考图3,在图3所示支撑板12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该支撑板12为一个台阶结构,具体为两级台阶结构,分别为第一台阶面121及第二台阶面123,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头组件,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而置的内表面及外表面,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轴线垂直于所述内表面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包括:支撑板、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其中,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通过粘接胶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套筒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套筒插入到所述通孔内并通过粘接胶与所述支撑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套筒嵌套在所述第一套筒外;且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密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组件,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而置的内表面及外表面,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轴线垂直于所述内表面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包括:支撑板、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其中,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通过粘接胶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套筒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套筒插入到所述通孔内并通过粘接胶与所述支撑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套筒嵌套在所述第一套筒外;且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为台阶结构,且所述支撑板具有第一台阶面及第二台阶面;其中,所述第二台阶面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一台阶面与所述内表面通过所述粘接胶粘接连接;所述第二台阶面通过所述粘接胶与所述第一套筒粘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台阶面及第二台阶面的侧表面,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文杰崔现超马春军张萌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