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琦专利>正文

一种双腔分离式减压营养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4929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腔分离式减压营养管,包含有端头部,管体部和引导丝;所述管体部直径为6~8mm,所述管体部包含有圆管和减压管两个腔管,所述圆管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其直径为1.5~3mm,所述圆管设在所述管体部的一侧;所述圆管内还设有可移动的营养管;所述减压管设有减压管连接口,所述减压管横截面形状为月牙形,其形状沿所述圆管外壁和管体部内壁形成;所述端头部设有圆管通道管和月牙通道管,所述圆管通道管和所述月牙通道管的远端口分别与所述营养管近端的管口和所述减压管连接口紧密连接。该结构能够实现在胃肠减压的同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并且还可达到对狭窄肠道营养的直接供给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分别控制的优点。

A Double-chamber Separated Decompression Nutrition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腔分离式减压营养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腔分离式减压营养管。
技术介绍
临床上,患者因诸多原因,如消化道疾病治疗(各种肝胆胰腺胃肠道手术)、中风、脑外伤、昏迷、肿瘤放化疗期间等,无法进食,因此需人为外在提供营养及胃肠内减压以支撑日常代谢及疾病恢复。部分情况下这种治疗可能长达数月,目前这些患者需要通过静脉输注营养液进行肠外营养支持,而长时间肠外营养支持不符合人体自然生理,可导致诸多并发症而使患者情况恶化,治疗困难,且胃肠道长期不经食物刺激亦会造成粘膜退化等不良影响,故如何同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和胃内减压是临床医疗中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双腔分离式减压营养管,其能够实现在胃肠减压的同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并且还可达到对狭窄肠道营养的直接供给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分别控制的优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腔分离式减压营养管,包含有端头部,管体部和引导丝;所述管体部直径为6~8mm,所述管体部包含有圆管和减压管两个腔管,所述圆管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其直径为1.5~3mm,所述圆管设在所述管体部的一侧;所述圆管内还设有可移动的营养管;所述减压管设有减压管连接口,所述减压管横截面形状为月牙形,其形状沿所述圆管外壁和管体部内壁形成;所述端头部设有圆管通道管和月牙通道管,所述圆管通道管和所述月牙通道管的远端口分别与所述营养管近端的管口和所述减压管连接口紧密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减压管距其最远端10~30cm之间的管壁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管体部的外管相通,与所述圆管不通。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个数为2~16个。进一步的,所述营养管的长度为110~140cm,所述减压管的长度为70~90cm。进一步的,所述端头部为45度斜三通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圆管通道管的近端口设有端帽一和封堵帽一,所述月牙通道管的近端口设有端帽二和封堵帽二。进一步的,所述圆管通道内还设有引导丝,所述引导丝相对所述圆管可自由移动。进一步的,所述管体部材料为弹性材料。进一步的,所述端头部材料为弹性材料。进一步的,所述引导丝材料为镍钛合金。其中:1)本文所述“近端”、“远端”,是指沿着管体部管体的长度方向(或者圆管的长度方向、或者月牙管的长度方向)、或者是沿着管体部伸入人体的方向,朝向操作人员所在的一侧为“近端”,朝向伸入人体进行治疗的一侧为“远端”;“近端”包括近端的端面以及近端端面附近的一部分,“远端”包括远端的端面以及远端端面附近的一部分。某某部分的“近端”或者“远端”,是指,某某部分朝向操作人员所在的一侧为某某部分的“近端”,某某部分朝向伸入人体进行治疗的一侧为某某部分的“远端”,某某部分的“近端”包括该部分近端的端面以及近端端面附近的一部分,某某部分的“远端”包括该部分远端的端面以及远端端面附近的一部分。2)文中所述的“弹性材料”是指具有一定柔软度和硬度的材料,以适应消化道的正常生理弯曲,同时保持其内部腔到必备压力压扁或变形。优选的是PVC材料、PP材料、PE材料、硅胶材料、橡胶材料、TPU材料等。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装置中所述营养管设与所述圆管内,所述圆管直径为1.5~3mm,所述营养管的直径远小于现在临床上使用的一体式的减压营养管,其可通过一体式减压营养管无法通过的比较狭窄的肠道,从而实现对肠道的更多区域提供营养供给,以维持其生命体征。2)本装置中所述营养管可相对所述圆管移动,因此可将营养管放置于肠道的任意位置,对特定或狭窄弯曲肠道进行营养支持,避免了一体式营养减压营养管只能对空肠段进行营养支持的弊端。3)本装置中所述引导丝可相对所述圆管移动,因此可以先通过引导丝对所述圆管提前定位,再抽离出引导丝,通入营养管,实现圆管的多功能作用,实现两腔道完成对胃肠道的减压及营养供给功能。4)本装置中减压管位于胃中的位置,设有多个通孔,实现与胃部连通通过外部负压吸引对胃部进行减压。5)本装置中端头部为45度斜三通结构,优选的所述水平通道腔为圆管通道管,保证营养输送的平稳顺畅进行并保证营养管与减压管在使用中,相互之间有距离存在,避免相互距离太近产生影响。5)本装置中所述圆管与所述减压管均设有端帽和封堵帽,端帽可使营养管及减压管在管体部进行固定,封堵帽可控制物料出入营养管或减压管,也可实现所述营养管或所述减压管的单独作用。6)本装置中所述管体部及所述端头部材料均采用具有一定柔软度和硬度的弹性材料制成,不仅满足了管体部适应消化道的正常生理弯曲,同时保证其能到达目标腔体。7)本装置中所述引导丝采用镍钛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及记忆特性功能,从而避免引导过程中对胃肠道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双腔分离式减压营养管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双腔分离式减压营养管全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双腔分离式减压营养管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双腔分离式减压营养管端头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双腔分离式减压营养管管体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双腔分离式减压营养管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端头部2.管体部3.引导丝11.月牙通道管12.圆管通道管13.端帽一14.端帽二15.封堵帽一16.封堵帽二21.圆管22.减压管23.营养管24.通孔25.减压管连接口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6,进一步对本技术进行说明。一种双腔分离式减压营养管,包含有端头部1,管体部2和引导丝3;所述管体部2直径为6~8mm,所述管体部2包含有圆管21和减压管22两个腔管,所述圆管21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其直径为1.5~3mm,所述圆管21设在所述管体部2的一侧;所述圆管21内还设有可移动的营养管23;所述减压管22设有减压管连接口25,所述减压管22横截面形状为月牙形,其形状沿所述圆管21外壁和管体部2内壁形成;所述端头部1设有圆管通道管12和月牙通道管11,所述圆管通道管12和所述月牙通道管11的远端口分别与所述营养管23近端的管口和所述减压管连接口25紧密连接。所述减压管22距其最远端10~30cm之间的管壁上设有通孔24,所述通孔与管体部的外管相通,与所述圆管不通。所述通孔24个数为2~16个。所述营养管23的长度为110~140cm,所述减压管22的长度为70~90cm。所述端头部1为45度斜三通结构。所述圆管通道管12的近端口设有端帽一13和封堵帽一15,所述月牙通道管11的近端口设有端帽二14和封堵帽二16。所述圆管21通道内还设有引导丝3,所述引导丝3相对所述圆管21可自由移动。所述管体部材料为弹性材料。所述端头部材料为弹性材料。所述引导丝材料为镍钛合金。在病患需要进行胃肠减压与营养输送时,将所述双腔分离式减压营养管中管体部2经鼻腔沿食管、胃到达十二指肠部位,再将引导丝3穿入所述端头部1的圆管通道管12,进而进入管体部2的圆管21腔内,通过引导丝3将管体部2引导至空肠道或其他目标肠道,因为管体部2的直径设为6~8mm,所述圆管21直径为1.5~3mm,此圆管21的直径可通过一体式减压营养管无法通过的比较狭窄的肠道,从而可将圆管21引导至理想的肠道位置。引导丝3引导完成管体部2的圆管21位置后,将引导丝3从圆管21中完全抽离出,从而完成引导丝引导双腔分离式减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腔分离式减压营养管,其特征在于:包含有端头部,管体部和引导丝;所述管体部直径为6~8mm,所述管体部包含有圆管和减压管两个腔管,所述圆管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其直径为1.5~3mm,所述圆管设在所述管体部的一侧;所述圆管内还设有可移动的营养管;所述减压管设有减压管连接口,所述减压管横截面形状为月牙形,其形状沿所述圆管外壁和管体部内壁形成;所述端头部设有圆管通道管和月牙通道管,所述圆管通道管和所述月牙通道管的远端口分别与所述营养管近端的管口和所述减压管连接口紧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腔分离式减压营养管,其特征在于:包含有端头部,管体部和引导丝;所述管体部直径为6~8mm,所述管体部包含有圆管和减压管两个腔管,所述圆管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其直径为1.5~3mm,所述圆管设在所述管体部的一侧;所述圆管内还设有可移动的营养管;所述减压管设有减压管连接口,所述减压管横截面形状为月牙形,其形状沿所述圆管外壁和管体部内壁形成;所述端头部设有圆管通道管和月牙通道管,所述圆管通道管和所述月牙通道管的远端口分别与所述营养管近端的管口和所述减压管连接口紧密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分离式减压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管距其最远端10~30cm之间的管壁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管体部的外管相通,与所述圆管不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分离式减压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个数为2~16个。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琦
申请(专利权)人:郭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