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4905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3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包括主机、充气导管组件和气囊,主机通过充气导管组件与气囊连接,主机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连接,以形成内腔、提手部和第一插接口,内腔中设有控制模块、电源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导气阀模块和气泵,电源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导气阀模块和气泵均与控制模块连接,气泵的出气口与导气阀模块进气端连接,所述导气阀模块的出气端位于第一插接口,且导气阀模块的出气端通过充气导管组件与气囊连通,其有益效果在于:设计合理,方便携带及悬挂操作;减少充气导管的使用,避免漏气;特设有方便拔插的插头,使用方便。

A Portable Air Wave Pressure Circulation Therapy Instru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
技术介绍
现有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功能较单一,在操作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以下缺陷:①体积和重量较大,缺少提手、悬挂装置和导管插头,不方便携带和操作使用;②主机缺少能悬挂于床沿的装置,需要放置于台面,使用不便;③导管插头缺少快速插拔的可靠装置,不易操作使用;④主机内部连接导管较多,繁琐杂乱且占用空间且不利于安装调试,导管连接处还容易漏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的便携式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便携式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包括主机、充气导管组件和气囊,所述主机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连接,以形成内腔、提手部和第一插接口,所述内腔中设有控制模块、电源模块、显示模块、导气阀模块、按键模块和气泵,所述电源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导气阀模块和气泵均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气泵的出气口与导气阀模块进气端连接,所述导气阀模块的出气端位于第一插接口,且所述导气阀模块的出气端通过充气导管组件与气囊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电路板、USB接口、电池插座、电源插座、锂电池、电池仓和电池盖,所述电池仓位于内腔中,所述电池仓的开口处安装电池盖,所述电池盖与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电池仓内包括平台和卡腔,所述平台的一侧安装电源电路板,所述平台的另一侧安装USB接口和电池插座,所述USB接口和电池插座均穿过平台与电源电路板连接,所述锂电池安装于卡腔内,且所述锂电池与电池插座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上有与电源插座相匹配的圆孔,所述电源插座的一端安装于电源电路板,且所述电源插座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壳体上的圆孔,所述电源电路板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按键模块包括按键面板、主机按键和按键控制板,所述第一壳体开有按键面板安装孔,所述按键面板安装于按键面板安装孔,所述按键面板开有按键安装孔,所述按键面板的内侧开有第三凹槽部,所述第三凹槽部位于按键安装孔的四周,所述主机按键包括按钮部、斜壁、导电部和基体,所述基体设有镂空孔,所述斜壁的一端安装于基体,所述按钮部通过斜壁安装于基体,且所述按钮部与相应的镂空孔对应设置,所述导电部固定于按钮部的一端,所述基体的四周边缘处具有凸缘部,所述按钮部的另一端穿过按键安装孔,且所述凸缘部与第三凹槽部卡接,所述按键控制板抵住主机按键的基体,所述按键控制板与控制模块连接,当按动按钮部时,导电部穿过镂空孔后与按键控制板接触。进一步地,所述按键面板还开有显示屏安装孔,所述显示模块包括镜片和显示屏,所述镜片安装于显示屏安装孔,所述显示屏紧贴于镜片的内侧,且所述显示屏与控制模块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导气阀模块包括第一导气阀主体、第一输出端和第一电磁阀组件,所述第一电磁阀组件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插接口安装有第一输出面板,所述第一输出面板开有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一输出端的一端的外周壁卡接于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一导气阀主体安装于第一输出面板;所述第一导气阀主体包括第一基座、第一气泵接口、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和导气阀后盖,所述第一基座具有第一型芯组、第二型芯组、第一凸台部、第一气道、第二气道组和第三气道组,所述第一型芯组、第二型芯组和第一凸台部并列设置,所述第一气道贯穿于第一基座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气道的一端与第一气泵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气道的另一端与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型芯组位于第一气道中,且所述第一气泵接口通过第一型芯组与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连通,所述第一型芯组通过第二气道组与第二型芯组连通,所述第一凸台部靠近第二型芯组,且所述第一凸台部位于第一基座的前端面,所述第一凸台部通过第三气道组与第二型芯组连通,所述导气阀后盖安装于第一基座的底端;所述第一输出端的一端与充气导管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的另一端与第一凸台部连接,所述第一型芯组内和第二型芯组内均安装第一电磁阀组件,所述第一气泵接口与气泵的出气口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气压传感器,所述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与气压传感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导管组件包括第一插头、第一充气导管、第一气囊接头和第一堵头,所述第一插头的一端与第一输出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插头的另一端与第一充气导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充气导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气囊接头与气囊的进气接头连通,所述第一堵头与第一气囊接头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与第二壳体连接的挂架组件,所述挂架组件包括挂架和锁紧件,所述挂架包括固定端和锁紧端,所述固定端与锁紧端的连接处形成安装槽,所述固定端靠近安装槽一侧设有垫棉,所述固定端远离安装槽一侧设有连接柱,所述锁紧件包括螺杆、旋钮、推板前盖和推板后盖,所述锁紧端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杆的一端设有球头,所述推板后盖穿过螺杆的另一端至球头处,所述推板前盖设有与球头相匹配的圆槽,所述推板前盖与推板后盖扣合连接,所述螺杆的中部穿过锁紧端的螺纹孔,所述螺杆的球头位于安装槽中,所述旋钮安装于螺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壳体设有挂架卡槽,所述连接柱与挂架卡槽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导气阀模块包括第二导气阀主体、第二输出端和第二电磁阀组件,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件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插接口安装有第二输出面板,所述第二输出面板开有第三插接口,所述第二输出端的一端的外周壁卡接于第三插接口,所述第二导气阀主体安装于第二输出面板;所述第二导气阀主体包括第二基座、第二气泵接口和第二气压传感器接口,所述第二基座具有第三型芯组、第二凸台部、第五气道和第六气道组,所述第三型芯组与第二凸台部并列设置,所述第五气道贯穿于第二基座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五气道的一端与第二气泵接口连接,所述第五气道的另一端与第二气压传感器接口连接,所述第三型芯组位于第五气道中,且所述第三型芯组与第五气道连通,所述第二凸台部位于第二基座的前端面,所述第三型芯组通过第六气道组与第二凸台部连通,所述第二输出端的一端与充气导管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的另一端与第二凸台部连接,所述第三型芯组内安装第二电磁阀组件,所述第二气泵接口与气泵的出气口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气压传感器,所述第二气压传感器接口与气压传感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导管组件包括第二插头、第二充气导管和分接头,所述第二插头的一端与第二输出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插头的另一端与第二充气导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充气导管的另一端通过分接头与气囊的进气接头连通。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1、本技术中设置有安装电磁阀的导气阀模块,省去电磁阀在主机内部的连接导管。整个导气阀导气装置的结构设计合理,特别是导气阀主体与输出面板、导气阀主体与电磁阀组件间的气路设计及配合,通过气路设计不仅实现了多腔输出还有效减少了导管的使用,避免漏气风险。2、本技术设计合理,优化产品空间,利于安装调试,减少漏气风险,具有锁气保压功能,本技术中的第一导气阀主体为六芯导气阀主体,其与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和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的配合下能够实现锁气保压的功能,而且设计合理不但省去了第一导气阀主体与第一输出端之间的连接导管,还省去了六腔导气阀主体与第一通孔电磁阀的连接导管。3、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充气导管组件和气囊,所述主机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连接,以形成内腔、提手部和第一插接口,所述内腔中设有控制模块、电源模块、显示模块、导气阀模块、按键模块和气泵,所述电源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导气阀模块和气泵均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气泵的出气口与导气阀模块进气端连接,所述导气阀模块的出气端位于第一插接口,且所述导气阀模块的出气端通过充气导管组件与气囊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充气导管组件和气囊,所述主机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连接,以形成内腔、提手部和第一插接口,所述内腔中设有控制模块、电源模块、显示模块、导气阀模块、按键模块和气泵,所述电源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导气阀模块和气泵均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气泵的出气口与导气阀模块进气端连接,所述导气阀模块的出气端位于第一插接口,且所述导气阀模块的出气端通过充气导管组件与气囊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电路板、USB接口、电池插座、电源插座、锂电池、电池仓和电池盖,所述电池仓位于内腔中,所述电池仓的开口处安装电池盖,所述电池盖与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电池仓内包括平台和卡腔,所述平台的一侧安装电源电路板,所述平台的另一侧安装USB接口和电池插座,所述USB接口和电池插座均穿过平台与电源电路板连接,所述锂电池安装于卡腔内,且所述锂电池与电池插座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上有与电源插座相匹配的圆孔,所述电源插座的一端安装于电源电路板,且所述电源插座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壳体上的圆孔,所述电源电路板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模块包括按键面板、主机按键和按键控制板,所述第一壳体开有按键面板安装孔,所述按键面板安装于按键面板安装孔,所述按键面板开有按键安装孔,所述按键面板的内侧开有第三凹槽部,所述第三凹槽部位于按键安装孔的四周,所述主机按键包括按钮部、斜壁、导电部和基体,所述基体设有镂空孔,所述斜壁的一端安装于基体,所述按钮部通过斜壁安装于基体,且所述按钮部与相应的镂空孔对应设置,所述导电部固定于按钮部的一端,所述基体的四周边缘处具有凸缘部,所述按钮部的另一端穿过按键安装孔,且所述凸缘部与第三凹槽部卡接,所述按键控制板抵住主机按键的基体,所述按键控制板与控制模块连接,当按动按钮部时,导电部穿过镂空孔后与按键控制板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面板还开有显示屏安装孔,所述显示模块包括镜片和显示屏,所述镜片安装于显示屏安装孔,所述显示屏紧贴于镜片的内侧,且所述显示屏与控制模块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阀模块包括第一导气阀主体、第一输出端和第一电磁阀组件,所述第一插接口安装有第一输出面板,所述第一电磁阀组件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输出面板开有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一输出端的一端的外周壁卡接于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一导气阀主体安装于第一输出面板;所述第一导气阀主体包括第一基座、第一气泵接口、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和导气阀后盖,所述第一基座具有第一型芯组、第二型芯组、第一凸台部、第一气道、第二气道组和第三气道组,所述第一型芯组、第二型芯组和第一凸台部并列设置,所述第一气道贯穿于第一基座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气道的一端与第一气泵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气道的另一端与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型芯组位于第一气道中,且所述第一气泵接口通过第一型芯组与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连通,所述第一型芯组通过第二气道组与第二型芯组连通,所述第一凸台部靠近第二型芯组,且所述第一凸台部位于第一基座的前端面,所述第一凸台部通过第三气道组与第二型芯组连通,所述导气阀后盖安装于第一基座的底端;所述第一输出端的一端与充气导管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的另一端与第一凸台部连接,所述第一型芯组内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小芳梁昌海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龙之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