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明利专利>正文

正骨牵引康复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48547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3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正骨牵引康复仪器,其可以通过调节正骨牵引康复仪器的坐垫的高度来降低正骨牵引康复仪器通过调节高度来满足不同身材患者的使用舒适度的难度;并且可以通过增设防护装置来降低正骨牵引康复仪器由于误操作使得牵引力度过大对患者健康造成危害的概率;包括牵引仪、支撑杆、转动杆、左带动环、右带动环、动力绳、坐垫和牵引架;还包括调节器、控制器、调节轴、动力链轮、链条、从动齿轮、从动链轮、控制齿轮、转动环、调节螺纹杆和提升板,调节器的内部设置有调节腔;还包括限位器、控制杆、挤压块、移动板、挤压杆、推动板、限位弹簧和复位器,限位器的内部设置有限位腔。

Orthopedic traction rehabilitation instru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骨牵引康复仪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正骨牵引康复仪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牵引疗法是应用外力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其发生一定的分离,以使的其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其中脊椎牵引疗法根据使用外力牵拉的部位不同,分为脊柱牵引和四肢关节牵引,而正骨牵引康复仪器是一种在运用牵引疗法帮助患者康复的过程中,用于通过外力牵引患者患病部位的装置,其在医学治疗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包括牵引仪、支撑杆、转动杆、左带动环、右带动环、动力绳、坐垫和牵引架,牵引仪设置有支撑装置和动力装置,支撑装置的左端中上部区域设置有操控板,动力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动力装置的顶端与坐垫的底端连接,支撑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腔,控制腔的前端底部区域与工作腔的后端中部区域连通,支撑杆的底端与支撑装置的顶端中部区域前侧连接,支撑装置的顶端后部区域设置有牵引绳,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转动槽,转动杆的左端和右端的中部区域分别与转动槽的左端和右端铰接,左带动环的顶端和右带动环的顶端分别与转动杆的底端的后侧和前侧连接,牵引绳的顶端与左带动环固定套装,动力绳的顶部区域与右带动环固定套装,动力绳的底端与牵引架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现有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使用时,首先在市场上的医疗器械专卖店购买到现有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然后按照购买的其购买时所带的安装说明书将现有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接入电源并且放置在指定的位置,然后患者坐在正骨牵引康复仪器的动力装置的顶端的坐垫上,然后医生按照正骨牵引康复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将牵引架固定在患者相应的部位,然后操控仪器上的操控板调节好牵引力度,这时正骨牵引康复仪器的牵引绳通过左带动环向下拉动转动杆的左端,使转动杆绕着与支撑杆的铰接出转动,这时转动杆的右端便通过右带动环拉动动力绳,使动力绳通过牵引架对患者相对部位牵引;现有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使用中发现,首先由于现有的牵引仪的动力装置的坐垫的高度是固定的,因此不同身材的患者坐在牵引仪的坐垫上的舒适度使不同的,因而现有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调节高度来满足不同身材患者的使用舒适度的难度较大,从而导致实用性较差;并且在用牵引疗法为患者治病的时候,不是牵引的力度越大越好,因为牵引力度过大的会将人体自然弯曲的骨骼结构拉直,这样便会导致新的疾病,然而现有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没有防护装置,一旦误操作正骨牵引康复仪器而导致牵引力度过大,则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危害,从而导致使用局限性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通过调节正骨牵引康复仪器的坐垫的高度来降低正骨牵引康复仪器通过调节高度来满足不同身材患者的使用舒适度的难度,从而增强实用性;并且可以通过增设防护装置来降低正骨牵引康复仪器由于误操作使得牵引力度过大对患者健康造成危害的概率,从而降低使用局限性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本技术的一种正骨牵引康复仪器,包括牵引仪、支撑杆、转动杆、左带动环、右带动环、动力绳、坐垫和牵引架,牵引仪设置有支撑装置和动力装置,支撑装置的左端中上部区域设置有操控板,动力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动力装置的顶端与坐垫的底端连接,支撑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腔,控制腔的前端底部区域与工作腔的后端中部区域连通,支撑杆的底端与支撑装置的顶端中部区域前侧连接,支撑装置的顶端后部区域设置有牵引绳,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转动槽,转动杆的左端和右端的中部区域分别与转动槽的左端和右端铰接,左带动环的顶端与转动杆的底端的后侧连接,牵引绳的顶端与左带动环固定套装,动力绳的顶部区域与右带动环固定套装,动力绳的底端与牵引架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还包括调节器、控制器、调节轴、动力链轮、链条、从动齿轮、从动链轮、控制齿轮、转动环、调节螺纹杆和提升板,所述调节器的右端与控制器的左端中部区域连接,所述控制器的底端与动力装置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所述调节器的内部设置有调节腔,所述控制器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腔,所述调节腔的顶端中部区域连通设置有插入孔,所述调节轴的底端自调节器的上侧转动穿过插入孔并且伸入至调节腔的内部,所述调节轴的底端与调节腔的底端中心区域转动连接,所述动力链轮与调节轴的底部区域固定套装,所述调节腔的右端底部区域和控制腔的左端中部区域连通设置有穿透孔,所述控制腔的顶端和底端的中部区域分别连通设置上升降孔和下升降孔,所述调节螺纹杆的顶端与提升板的底端中部区域连接,所述调节螺纹杆的底端自控制器的上侧穿过上升降孔并且伸入至控制腔的内部,所述调节螺纹杆的底端自控制腔的内部穿过下升降孔并且伸出至控制腔的下侧,所述动力装置的顶端中部区域设置有滑动孔,所述调节螺纹杆的底端自动力装置的上侧穿入至滑动孔的内部,所述调节螺纹杆的圆周侧壁与滑动孔的圆周侧壁滑动紧贴,所述控制齿轮的顶端中心区域贯穿设置有调节螺纹孔,所述控制齿轮与调节螺纹杆螺装,所述控制齿轮的底端与控制腔的底端紧贴,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腔的顶端中部区域连通设置有环形槽,所述转动环与环形槽转动卡装,所述转动环的底端与控制齿轮的顶端边缘环形区域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的中心区域转动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控制腔的顶端和底端的左侧中心区域连接,所述从动齿轮的的圆周侧壁的右端与控制齿轮的圆周侧壁的左端啮合,所述从动链轮的底端与从动齿轮的顶端连接,所述从动链轮与固定轴转动套装,所述从动链轮的圆周侧壁的右部区域和链条的右部区域转动连接,所述链条的左端自控制腔的内部穿过穿透孔并且伸入至调节腔的内部,所述链条的左部区域与动力链轮的圆周侧壁的左部区域转动连接;还包括限位器、控制杆、挤压块、移动板、挤压杆、推动板、限位弹簧和复位器,所述限位器的底端与转动杆的顶端右侧连接,所述限位器的内部设置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的底端中部区域左侧连通设置有伸缩孔,所述转动杆的顶端右部区域贯穿设置有控制孔,所述控制杆的底端与移动板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所述移动板的底端与右带动环的顶端连接,所述控制杆的顶端自转动杆的下侧穿过控制孔并且伸出至转动杆的上侧,所述控制杆的顶端自限位器的下侧穿过伸缩孔并且伸入至限位腔的内部,所述挤压块的左端与控制杆的圆周侧壁的右端顶部区域连接,所述限位腔的右端中上部区域连通设置有挤出孔,所述复位器的左端与限位器的右端顶部区域连接,所述复位器的内部设置有挤压腔,所述挤压腔的左端中部区域与挤出孔的右端连通,所述挤压杆的左端自挤压腔的内部穿过挤出孔并且伸入至限位腔的内部,所述挤压杆的圆周侧壁的顶端左侧与挤压块的圆周侧壁的底端右侧紧贴,所述挤压块的圆周侧壁的顶端和控制杆的顶端均与限位腔的顶端紧贴,所述挤压腔的右端中部区域连通设置有复位孔,所述挤压杆的右端自挤压腔的内部穿过复位孔并且伸出至复位器的右侧,所述推动板的中部区域与挤压杆固定套装,所述限位弹簧与挤压杆活动套装,所述限位弹簧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推动板的右端和挤压腔的右端紧贴。本技术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还包括摇杆,所述摇杆的右部区域的底端中部区域与调节轴的顶端连接。本技术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还包括防护轴承,所述防护轴承的外圆周侧壁与插入孔的内圆周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防护轴承的内圆周侧壁与调节轴的圆周侧壁顶部区域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骨牵引康复仪器,包括牵引仪、支撑杆(1)、转动杆(2)、左带动环(3)、右带动环(4)、动力绳(5)、坐垫(6)和牵引架(7),牵引仪设置有支撑装置(8)和动力装置(9),支撑装置(8)的左端中上部区域设置有操控板,动力装置(9)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动力装置(9)的顶端与坐垫(6)的底端连接,支撑装置(8)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腔,控制腔的前端底部区域与工作腔的后端中部区域连通,支撑杆(1)的底端与支撑装置(8)的顶端中部区域前侧连接,支撑装置(8)的顶端后部区域设置有牵引绳,支撑杆(1)的顶端设置有转动槽,转动杆(2)的左端和右端的中部区域分别与转动槽的左端和右端铰接,左带动环(3)的顶端与转动杆(2)的底端的后侧连接,牵引绳的顶端与左带动环(3)固定套装,动力绳(5)的顶部区域与右带动环(4)固定套装,动力绳(5)的底端与牵引架(7)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器(10)、控制器(11)、调节轴(12)、动力链轮(13)、链条(14)、从动齿轮(15)、从动链轮(16)、控制齿轮(17)、转动环(18)、调节螺纹杆(19)和提升板(20),所述调节器(10)的右端与控制器(11)的左端中部区域连接,所述控制器(11)的底端与动力装置(9)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所述调节器(10)的内部设置有调节腔,所述控制器(1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腔,所述调节腔的顶端中部区域连通设置有插入孔,所述调节轴(12)的底端自调节器(10)的上侧转动穿过插入孔并且伸入至调节腔的内部,所述调节轴(12)的底端与调节腔的底端中心区域转动连接,所述动力链轮(13)与调节轴(12)的底部区域固定套装,所述调节腔的右端底部区域和控制腔的左端中部区域连通设置有穿透孔,所述控制腔的顶端和底端的中部区域分别连通设置上升降孔和下升降孔,所述调节螺纹杆(19)的顶端与提升板(20)的底端中部区域连接,所述调节螺纹杆(19)的底端自控制器(11)的上侧穿过上升降孔并且伸入至控制腔的内部,所述调节螺纹杆(19)的底端自控制腔的内部穿过下升降孔并且伸出至控制腔的下侧,所述动力装置(9)的顶端中部区域设置有滑动孔,所述调节螺纹杆(19)的底端自动力装置(9)的上侧穿入至滑动孔的内部,所述调节螺纹杆(19)的圆周侧壁与滑动孔的圆周侧壁滑动紧贴,所述控制齿轮(17)的顶端中心区域贯穿设置有调节螺纹孔,所述控制齿轮(17)与调节螺纹杆(19)螺装,所述控制齿轮(17)的底端与控制腔的底端紧贴,所述控制器(11)的控制腔的顶端中部区域连通设置有环形槽,所述转动环(18)与环形槽转动卡装,所述转动环(18)的底端与控制齿轮(17)的顶端边缘环形区域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15)的中心区域转动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控制腔的顶端和底端的左侧中心区域连接,所述从动齿轮(15)的圆周侧壁的右端与控制齿轮(17)的圆周侧壁的左端啮合,所述从动链轮(16)的底端与从动齿轮(15)的顶端连接,所述从动链轮(16)与固定轴转动套装,所述从动链轮(16)的圆周侧壁的右部区域和链条(14)的右部区域转动连接,所述链条(14)的左端自控制腔的内部穿过穿透孔并且伸入至调节腔的内部,所述链条(14)的左部区域与动力链轮(13)的圆周侧壁的左部区域转动连接;还包括限位器(21)、控制杆(22)、挤压块(23)、移动板(24)、挤压杆(25)、推动板(26)、限位弹簧(27)和复位器(28),所述限位器(21)的底端与转动杆(2)的顶端右侧连接,所述限位器(21)的内部设置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的底端中部区域左侧连通设置有伸缩孔,所述转动杆(2)的顶端右部区域贯穿设置有控制孔,所述控制杆(22)的底端与移动板(24)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所述移动板(24)的底端与右带动环(4)的顶端连接,所述控制杆(22)的顶端自转动杆(2)的下侧穿过控制孔并且伸出至转动杆(2)的上侧,所述控制杆(22)的顶端自限位器(21)的下侧穿过伸缩孔并且伸入至限位腔的内部,所述挤压块(23)的左端与控制杆(22)的圆周侧壁的右端顶部区域连接,所述限位腔的右端中上部区域连通设置有挤出孔,所述复位器(28)的左端与限位器(21)的右端顶部区域连接,所述复位器(28)的内部设置有挤压腔,所述挤压腔的左端中部区域与挤出孔的右端连通,所述挤压杆(25)的左端自挤压腔的内部穿过挤出孔并且伸入至限位腔的内部,所述挤压杆(25)的圆周侧壁的顶端左侧与挤压块(23)的圆周侧壁的底端右侧紧贴,所述挤压块(23)的圆周侧壁的顶端和控制杆(22)的顶端均与限位腔的顶端紧贴,所述挤压腔的右端中部区域连通设置有复位孔,所述挤压杆(25)的右端自挤压腔的内部穿过复位孔并且伸出至复位器(28)的右侧,所述推动板(26)的中部区域与挤压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骨牵引康复仪器,包括牵引仪、支撑杆(1)、转动杆(2)、左带动环(3)、右带动环(4)、动力绳(5)、坐垫(6)和牵引架(7),牵引仪设置有支撑装置(8)和动力装置(9),支撑装置(8)的左端中上部区域设置有操控板,动力装置(9)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动力装置(9)的顶端与坐垫(6)的底端连接,支撑装置(8)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腔,控制腔的前端底部区域与工作腔的后端中部区域连通,支撑杆(1)的底端与支撑装置(8)的顶端中部区域前侧连接,支撑装置(8)的顶端后部区域设置有牵引绳,支撑杆(1)的顶端设置有转动槽,转动杆(2)的左端和右端的中部区域分别与转动槽的左端和右端铰接,左带动环(3)的顶端与转动杆(2)的底端的后侧连接,牵引绳的顶端与左带动环(3)固定套装,动力绳(5)的顶部区域与右带动环(4)固定套装,动力绳(5)的底端与牵引架(7)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器(10)、控制器(11)、调节轴(12)、动力链轮(13)、链条(14)、从动齿轮(15)、从动链轮(16)、控制齿轮(17)、转动环(18)、调节螺纹杆(19)和提升板(20),所述调节器(10)的右端与控制器(11)的左端中部区域连接,所述控制器(11)的底端与动力装置(9)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所述调节器(10)的内部设置有调节腔,所述控制器(1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腔,所述调节腔的顶端中部区域连通设置有插入孔,所述调节轴(12)的底端自调节器(10)的上侧转动穿过插入孔并且伸入至调节腔的内部,所述调节轴(12)的底端与调节腔的底端中心区域转动连接,所述动力链轮(13)与调节轴(12)的底部区域固定套装,所述调节腔的右端底部区域和控制腔的左端中部区域连通设置有穿透孔,所述控制腔的顶端和底端的中部区域分别连通设置上升降孔和下升降孔,所述调节螺纹杆(19)的顶端与提升板(20)的底端中部区域连接,所述调节螺纹杆(19)的底端自控制器(11)的上侧穿过上升降孔并且伸入至控制腔的内部,所述调节螺纹杆(19)的底端自控制腔的内部穿过下升降孔并且伸出至控制腔的下侧,所述动力装置(9)的顶端中部区域设置有滑动孔,所述调节螺纹杆(19)的底端自动力装置(9)的上侧穿入至滑动孔的内部,所述调节螺纹杆(19)的圆周侧壁与滑动孔的圆周侧壁滑动紧贴,所述控制齿轮(17)的顶端中心区域贯穿设置有调节螺纹孔,所述控制齿轮(17)与调节螺纹杆(19)螺装,所述控制齿轮(17)的底端与控制腔的底端紧贴,所述控制器(11)的控制腔的顶端中部区域连通设置有环形槽,所述转动环(18)与环形槽转动卡装,所述转动环(18)的底端与控制齿轮(17)的顶端边缘环形区域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15)的中心区域转动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控制腔的顶端和底端的左侧中心区域连接,所述从动齿轮(15)的圆周侧壁的右端与控制齿轮(17)的圆周侧壁的左端啮合,所述从动链轮(16)的底端与从动齿轮(15)的顶端连接,所述从动链轮(16)与固定轴转动套装,所述从动链轮(16)的圆周侧壁的右部区域和链条(14)的右部区域转动连接,所述链条(14)的左端自控制腔的内部穿过穿透孔并且伸入至调节腔的内部,所述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利
申请(专利权)人:张明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