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万向上颌窦清理、冲洗、注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4818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3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万向上颌窦清理、冲洗、注药装置,包括上段管、下段管和三通软管,上段管包括螺纹连接段、可塑形段、握持段和连接头,下段管与螺纹连接段连接,三通软管与连接头连接;该万向上颌窦清理、冲洗、注药装置适用于不同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充分清理每一位患者的上颌窦腔,提高清理效率,避免更换多种器械的麻烦。

A device for cleaning, flushing and injecting medicine into the maxillary sin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万向上颌窦清理、冲洗、注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万向上颌窦清理、冲洗、注药装置,其包括上段管、下段管和三通软管。
技术介绍
人体共有四对鼻窦,分别是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各个窦口均与鼻腔相同。其中上颌窦在四个鼻窦内体积最大,窦口开放于中鼻道半月裂的尾端,当上颌窦口引流不畅时,炎性物质在上颌窦内堆积,患者常常出现鼻塞、脓涕、鼻部异味感及头面部胀痛等不适。在上颌窦炎性疾病的治疗中,手术及术后处理都十分重要。在术中需要开放上颌窦口引流,充分清理上颌窦内病变,术后则需要冲洗或其他药物治疗,维持手术效果,防止病变复发。由于上颌窦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术中清理往往存在死角。尤其对于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患者,需要在术中充分清理上颌窦内真菌团块及分泌物,但目前的刮匙或是窦口探针角度单一,很难满足不同患者的个体需求,无法充分处理上颌窦病变,容易造成病变残留,增加复发的风险。在上颌窦开放术后,患者仍需要继续治疗,而传统的上颌窦穿刺冲洗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再次感染的风险,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应用于术中及术后,满足不同患者个性化需求的万向上颌窦清理、冲洗、注药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万向上颌窦清理、冲洗、注药装置,包括上段管、下段管和三通软管,所述上段管包括螺纹连接段、可塑形段、握持段和连接头,所述下段管与螺纹连接段连接,所述三通软管与连接头连接。作为优选,还包括塑形器,所述塑形器用于对上段管的可塑形段塑形用,所述塑形器上设置有与可塑形段相适应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弯曲度可为0度、30度、60度和120度。作为优选,所述下段管包括管头和螺纹段,所述下段管通过螺纹段与上段管的螺纹连接段连接,所述管头可为冲洗头、喷洒头或刮匙。作为优选,所述上段管的握持段上设置有手柄。作为优选,所述上段管的螺纹连接段、可塑形段、握持段和连接头一体设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本技术的上段管包括螺纹连接段、可塑形段、握持段和连接头,可用塑形器对可塑形段塑形,以适用于不同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充分清理每一位患者的上颌窦腔,提高清理效率,避免更换多种器械的麻烦。二、本技术设置有三通软管,可以同时连接外连注射器及鼻腔冲洗器,减少频繁更换注药或冲洗工具,为术者定点操作提供更大的便利。三、本技术的下段管包括管头和螺纹段,管头可为冲洗头、喷洒头或刮匙,术中可以使用刮匙清理紧密附着在上颌窦内的病变,用冲水头对上颌窦腔进行冲洗清理,术后可以使用喷洒头将药物均匀分布于上颌窦内,提高药物的利用率,促进窦腔粘膜恢复。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一种万向上颌窦清理、冲洗、注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一种万向上颌窦清理、冲洗、注药装置的塑形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上段管1;螺纹连接段11;可塑形段12;握持段13;连接头14;下段管2;冲洗头21-1;喷洒头21-2;刮匙21-3;螺纹段22;三通软管3;塑形器4;凹槽41。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以具体实施例详细阐述本技术更多的技术细节。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万向上颌窦清理、冲洗、注药装置,包括上段管1、下段管2、三通软管3和塑形器4,其中上段管1可塑形的硬塑材料,包括一体设计的外螺纹连接段11、可塑形段12、握持段13和连接头14,其中可塑形段12可以根据患者的个性化需要调整弯曲度,以达到上颌窦腔内的不同位置,握持段13上设置有手柄,方便操作者握持。下段管2包括管头和螺纹段22,下段管2可通过内螺纹段22与上段管1的外螺纹连接段11连接,管头可为冲洗头21-1、喷洒头21-2或刮匙21-3,可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术中可以使用刮匙21-3清理紧密附着在上颌窦内的病变,用冲水头21-1对上颌窦腔进行冲洗清理,术后可以使用喷洒头21-2将药物均匀分布于上颌窦内,提高药物的利用率,促进窦腔粘膜恢复。三通软管3与上段管1的连接头14连接,三通软管3可以同时连接外连注射器及鼻腔冲洗器,减少频繁更换注药或冲洗工具,为术者定点操作提供更大的便利,也可以连接负压吸引瓶,对上颌窦进行抽吸。塑形器4用于对上段管1的可塑形段12塑形用,塑形器4上设置有与可塑形段相适应的凹槽41,凹槽41深度与上段管1直径相等,如图2所示,凹槽41的弯曲度(a)可为0度、30度、60度、120度的标准弯曲度,甚至其他任意角度,操作时可用塑形器4对上段管1的可塑形段12塑形,以适用于不同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充分清理每一位患者的上颌窦腔,提高清理效率,避免更换多种器械的麻烦。尽管本技术是参照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这种描述并不意味着对本技术构成限制。参照本技术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可以预料的,这样的变化应属于所属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万向上颌窦清理、冲洗、注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段管、下段管和三通软管,所述上段管包括螺纹连接段、可塑形段、握持段和连接头,所述下段管与螺纹连接段连接,所述三通软管与连接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万向上颌窦清理、冲洗、注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段管、下段管和三通软管,所述上段管包括螺纹连接段、可塑形段、握持段和连接头,所述下段管与螺纹连接段连接,所述三通软管与连接头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向上颌窦清理、冲洗、注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塑形器,所述塑形器用于对上段管的可塑形段塑形用,所述塑形器上设置有与可塑形段相适应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弯曲度可为0度、30度、60度和120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银妍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