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84762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3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面料及其生产方法。该面料由混纺纱A和阻燃长丝B织造而成;所述混纺纱A由阻燃粘胶短纤维、芳纶短纤维、锦纶短纤维和导电短纤维混纺而成;所述阻燃长丝B为芳纶长丝。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面料具有良好的热防护性。

Fabric and its prod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面料及其生产方法,尤其是一种热防护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现代社会中,火灾会造成人员伤亡。在战场中,战士通常需要面对燃烧弹、炮弹等燃烧环境,导致战士烧伤丧失战斗力。许多严重的烧伤源于服装的燃烧及热能的传导。服装燃烧时皮肤的烧伤甚至比直接暴露于火焰中的皮肤更严重。如果失火现场人员穿着的服装同时具有阻燃和热防护性能,人员在火灾中逃出的机率就更大,所受的烧伤概率也会越少。热防护性能(TPP)是用于表征阻燃防护服面料暴露于辐射热源和对流热源的隔热性能,能够直接反应战场火焰、高温热辐射双重威胁下,造成人体二级烧伤的防护能力。军警、特种部队等特殊行业的工作服需要具有阻燃、高强、热防护和舒适性等性能要求,因此开发一款具有以上多功能的面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CN109629056A公开了一种多组分阻燃纤维与锦纶66长丝混纺生产的包芯柔洁纺纱,以阻燃粘胶、芳纶1414、导电纤维及锦纶66长丝四种纤维为原料,将其中三种短纤经过清花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粗纱工序,在细纱工序采用包芯柔洁纺的纺纱方法,加入锦纶长丝,经过络筒工序,得到支数为16支的包芯柔洁纺纱。上述纺纱可用于生产阻燃防护服,但其性能仍然有待于提高。CN109295576A公开了一种阻燃纱线,由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56%~64%阻燃粘胶纤维、23%~31%对位芳纶1414、6%~14%锦纶以及2%~6%芳纶基导电纤维。该阻燃纱线可作为生产32支高服用性能阻燃纱线,但其性能仍然有待于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料,其热防护性得到进一步改善。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面料的透气性得到改善。本专利技术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面料的生产方法,其可以稳定生产热防护面料。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面料,其由混纺纱A和阻燃长丝B织造而成;所述混纺纱A由阻燃粘胶短纤维、芳纶短纤维、锦纶短纤维和导电短纤维混纺而成;所述阻燃长丝B为芳纶长丝;基于面料的总重量,阻燃粘胶短纤维的用量为55~71wt%、芳纶短纤维的用量为12~27wt%、锦纶短纤维的用量为9~11wt%、导电短纤维的用量为2~4wt%、芳纶长丝的用量为4~8wt%。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面料,优选地,基于面料的总重量,阻燃粘胶短纤维的用量为60~62wt%、芳纶短纤维的用量为21~25wt%、锦纶短纤维的用量为9~11wt%、导电短纤维的用量为2~4wt%、芳纶长丝的用量为5~6wt%。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面料,优选地,基于面料的总重量,阻燃粘胶短纤维的用量为61~62wt%、芳纶短纤维的用量为21~22wt%、锦纶短纤维的用量为9~10wt%、导电短纤维的用量为3~3.5wt%、芳纶长丝的用量为5.5~6wt%。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面料,优选地,导电短纤维以尼龙6为母体聚合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面料,优选地,所述混纺纱A和阻燃长丝B在面料的经向和纬向均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面料,优选地,所述混纺纱A的纱线支数为20~40S/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面料,优选地,所述面料的平方米重量为150~260g/m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面料,优选地,所述面料的热防护性TPP大于9.5cal/cm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面料的生产方法,优选地,包括如下步骤:(1)纺纱:将阻燃粘胶短纤维、芳纶短纤维、锦纶短纤维和导电短纤维混纺依次经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蒸纱、络筒、并线、倍捻和蒸纱工序制成混纺纱;(2)织布:将混纺纱A和阻燃长丝B经过整经、穿综穿筘和织造工序形成坯布;和(3)印染后整理:将坯布经过缝头、烧毛、前处理、定型、印花、焙烘、蒸化皂洗和拉幅定型工序得到面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面料的生产方法,优选地,梳棉工序中,锡林速度为200~500rpm,道夫速度为8~20rpm;并条工序中,头并前罗拉速度为1000~2000rpm;二并前罗拉速度为1000~2000rpm;三并前罗拉速度为1000~2000rpm;粗纱工序中,前罗拉速度为150~250rpm,锭子速度为600~800rpm;细纱工序中,锭子速度为8000~15000rpm;络筒工序中,络纱速度为600~1500rpm;并纱工序中,并纱速度为300~800rpm;倍捻工序中,锭子速度为3000~8000rpm,引纱速度为60~120m/min;蒸纱工序中,单纱定型温度为85~110℃;股线定型温度为105~125℃,定型时间为50~90min;前处理工序中,前处理温度为70~98℃;定型工序中,定型温度为150~230℃,定型时间为25~70s;印花工序中,印花温度为70~100℃,车速为35~60m/min;焙烘工序中,焙烘温度为150~230℃,车速为35~60m/min;蒸化皂洗工序中,蒸箱温度为120~150℃,皂洗温度为70~98℃,车速为35~60m/min;拉幅定型工序中,拉幅温度为160~165℃,车速为35~45m/min。本专利技术将锦纶短纤维与阻燃粘胶短纤维、芳纶短纤维、导电短纤维混纺而成,然后配合芳纶长丝,从而提高了面料的热防护性能。此外,本专利技术通过优选合适的配比,改善了面料的透气性,穿着舒适。本专利技术的面料可用于军警、消防、化工、石油等领域服装面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防护面料>本专利技术的面料具有良好的热防护性能。此外,其还可以具有良好的阻燃和力学性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面料可以为一种热防护面料,其具有良好的阻燃和力学性能。热防护性能(TPP)是用于表征阻燃防护服面料暴露于辐射热源和对流热源的隔热性能,能够直接反应战场火焰、高温热辐射双重威胁下,造成人体二级烧伤的防护能力。TPP测试方法目前采用GB/T8965.1中附录A方法进行测试。本专利技术的面料由混纺纱A和阻燃长丝B织造而成。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在经纱和纬纱中均含有混纺纱A和阻燃长丝B。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在经纱中或者纬纱中含有混纺纱A和阻燃长丝B。在又一些实施方案中,在经纱中含有混纺纱A和阻燃长丝B;纬纱中不含混纺纱A;或者在纬纱中含有混纺纱A和阻燃长丝B;经纱中不含混纺纱A。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经纱和纬纱中均含有混纺纱A和阻燃长丝B;亦即混纺纱和阻燃长丝B在面料的经向和纬向均使用。这样有利于提高热防护性。混纺纱A由阻燃粘胶短纤维、芳纶短纤维、锦纶短纤维和导电短纤维混纺而成。在不影响热防护性的前提下,可以添加其他纤维。本专利技术发现,仅由阻燃粘胶短纤维、芳纶短纤维、锦纶短纤维和导电短纤维混纺而成的混纺纱A更加有利于改善热防护性和透气性。阻燃粘胶短纤维、芳纶短纤维、锦纶短纤维和导电短纤维的种类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采用市场上常用的那些纤维材料。现有技术选择锦纶长丝织入面料中,无法从根本上改善面料耐磨性。本专利技术选择锦纶短纤维,能够提升面料耐磨性。混纺纱A的纱线支数为20~40S/2,优选为30~36S/2,更优选为30~32S/2。这样可以改善透气性能。阻燃长丝B为芳纶长丝。芳纶长丝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对位芳纶1414长丝。本专利技术则选择芳纶长丝,既充分发挥其热防护性,又能够提升面料的撕破强力。基于面料的总重量,阻燃粘胶短纤维的用量为55~71wt%,优选为60~62wt%,更优选为61~62wt%。基于面料的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料,其特征在于,其由混纺纱A和阻燃长丝B织造而成;所述混纺纱A由阻燃粘胶短纤维、芳纶短纤维、锦纶短纤维和导电短纤维混纺而成;所述阻燃长丝B为芳纶长丝;基于面料的总重量,阻燃粘胶短纤维的用量为55~71wt%、芳纶短纤维的用量为12~27wt%、锦纶短纤维的用量为9~11wt%、导电短纤维的用量为2~4wt%、芳纶长丝的用量为4~8wt%。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料,其特征在于,其由混纺纱A和阻燃长丝B织造而成;所述混纺纱A由阻燃粘胶短纤维、芳纶短纤维、锦纶短纤维和导电短纤维混纺而成;所述阻燃长丝B为芳纶长丝;基于面料的总重量,阻燃粘胶短纤维的用量为55~71wt%、芳纶短纤维的用量为12~27wt%、锦纶短纤维的用量为9~11wt%、导电短纤维的用量为2~4wt%、芳纶长丝的用量为4~8wt%。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料,其特征在于,基于面料的总重量,阻燃粘胶短纤维的用量为60~62wt%、芳纶短纤维的用量为21~25wt%、锦纶短纤维的用量为9~11wt%、导电短纤维的用量为2~4wt%、芳纶长丝的用量为5~6wt%。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料,其特征在于,基于面料的总重量,阻燃粘胶短纤维的用量为61~62wt%、芳纶短纤维的用量为21~22wt%、锦纶短纤维的用量为9~10wt%、导电短纤维的用量为3~3.5wt%、芳纶长丝的用量为5.5~6wt%。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料,其特征在于,导电短纤维以尼龙6为母体聚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纺纱A和阻燃长丝B在面料的经向和纬向均使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纺纱A的纱线支数为20S/2~40S/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的平方米重量为150~260g/m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明的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的热防护性TPP大于9.5cal/cm2。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纺纱:将阻燃粘胶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婉茹李秀明张兰霍晓兵冯秀文任杰常小琦韩德孝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邦维高科特种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