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4711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3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饭锅,是对采用本申请人提出的表面型加热元件的电饭锅的改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表面型加热元件的电饭锅,其中与线性壳体加热线圈相比,表面型加热元件的加热部分具有更大的面积。

Rice coo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饭锅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饭锅,包括:表面型加热元件,其沿安装到基体的内部的上部分上的环型壳体的外表面设置。
技术介绍
通常,电饭锅是能够选择性执行烹调功能(可煮米饭)和保温功能(可将煮好的米饭保持在预定温度)的装置。电饭锅的结构中,具有其中形成有蒸汽排放孔的盖安装为能够在主体上开启或关闭,内锅被可拆卸地安装到主体中,内锅盖被分离地设置以覆盖内锅,并且在主体中还设置能够通过施加热量而烹调内锅中容纳的待烹调物体(即,米饭,谷物或类似物)的感应加热型或热板型的加热器。压力电饭锅进一步包括:锁定部件,其能够开启或关闭其主体的内部;和蒸汽排放阀(电磁阀),其被构造以调节主体中的蒸汽排放。图5显示出在韩国开平专利No.2004-0081909(在下文中称为传统技术1)的图1中所示的使用传统通用感应加热原理的电饭锅。如图5中所示,使用传统通用感应加热原理的电饭锅整体上包括其主体1、和被构造为开启或关闭主体1的罩盖2。内锅11被可拆卸地安装在主体1中,并且工作线圈13安装在内锅11的外周边表面上以感应加热内锅11。进一步地,线圈基体15插入工作线圈13与内锅11之间以支撑工作线圈13。线圈基体15通常由聚酯类树脂注射成型产品制成,具有高热阻性,以防止感应加热的内锅11的热量排散。进一步地,环壳体21附接到内锅11的侧表面的上部分上,并且壳体加热线圈23(其安装在环壳体21的外表面上)被构造为操作以通过接收功率加热环壳体21。壳体加热线圈23通常在烹调完成之后保温时操作,有时当执行加热时用作辅助热源。然而,由于传统的线性壳体加热线圈被设置为围绕环壳体的外周边表面,因而热量仅局部施加于内锅,而未均匀施加,能量效率也较低,并且加热器的长度长,从而加热效率低。相应地,申请人提出使用表面型加热元件的电饭锅,以解决传统线性壳体加热线圈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韩国开平专利No.2004-0081909。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从采用本申请人提出的表面型加热元件的电饭锅进一步改进的电饭锅,并提供一种设置有表面型加热元件(其加热部分与线性壳体加热线圈相比具有更大的面积)的电饭锅。问题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电饭锅包括:环型壳体,其安装到基体的内部的上部分上,所述基体被构造为加热内锅;表面型加热元件,其固定到所述环型壳体的外表面并包括表面型加热元件主体;其中所述表面型加热元件包括第一膜层,所述第一膜层邻近所述内锅且所述第一膜层中印制有电阻加热元件图样;第二膜层,其比所述第一膜层从所述内锅更向外地设置;其中由于所述电阻加热元件图样而被加热的加热部分面积与包括所述电阻加热元件图样的所述表面型加热元件的整个面积的比率设定为从0.44至0.52。所述整个面积和所述加热部分面积可基于所述表面型加热元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一个表面而测量。所述表面型加热元件可具有长度为750mm且宽度为36mm的标准;并且基于所述表面型加热元件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中的所述一个表面,所述表面型加热元件的所述整个面积可以是27000mm2,且由于所述电阻加热元件图样的所述加热部分面积可以是11880mm2至13000mm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将在下文中描述根据本技术的效果。(1)设置表面型加热元件,其加热部分与线性壳体加热线圈相比具有较宽的面积。(2)特别地,由于加热部分面积可形成在表面型加热元件的一个表面的大约50%的面积上,因而根据本技术的电饭锅当保温或烹调时比采用线性壳体加热线圈的传统电饭锅具有更大的加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基体、环型壳体和表面型加热元件的横截面图。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表面型加热元件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表面型加热元件的平面图。图5是示出传统的感应加热饭锅的横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一种电饭锅。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饭锅包括:环型壳体150,其安装到基体100的内部的上部分上,基体被构造为加热内锅;和表面型加热元件200,其固定到所述环型壳体150的外表面。本技术的电饭锅包括:饭锅主体和盖,盖铰接联接到饭锅主体并被构造为开启或关闭饭锅主体的上部分。被构造为加热内锅的基体100安装到饭锅主体中。环型壳体150安装在基体100内部的上部分上。电饭锅的描述在前述传统技术和传统文献(例如韩国开平专利No.2002-0067848、韩国注册专利No.0997758,等等)中公知。相应地,详细描述将省略,将在下文中基于表面型加热元件200描述基体100和环型壳体150。首先,如图3中所示,基体100具有开放的上部分和大体上半圆形的形状。基体100可安装到饭锅主体中,并且内锅(未示出)可被可拆卸地设置在基体100中。由于线圈110沿基体100的外周边设置在基体100的中心部分和下部分上且然后对基体100施加热量,因而内锅可被加热。进一步地,如图5中所示,台阶部分120形成在基体100的内侧表面上。环型壳体150装配到基体100的内上部分,并安置在台阶部分120的上端上。进一步地,环型壳体150和基体100可一体形成。如图3中所示,环型壳体150形成为圆环形状,在其中心处具有竖直孔。进一步地,被构造为向外突出并具有中空部的圆形突出部151形成在环型壳体150的上端外周边和下端外周边中的每个上。位于环型壳体150的下端处的圆形突出部151安置在台阶部分120上。本技术的表面型加热元件200可应用于压力电饭锅和其它电饭锅。在实施例中,虽然描述了电磁感应加热类型(IH)的电饭锅,但是表面型加热元件200也可适用于所有热板加热类型的电饭锅。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固定到环型壳体150的外周边表面的表面型加热元件200。如图5中所示,表面型加热元件200具有邻近环型壳体150的外表面的一个表面,并固定到环型壳体150。在本技术的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表面型加热元件200的所述一个表面通过双面胶带等固定到环型壳体150的外表面。如图4中所示,本技术的用于电饭锅的表面型加热元件200形成带形,该带形的横向长度大于竖直高度。在本技术中,表面型加热元件200沿环型壳体150的外周边表面设置,并因而可均匀地将热量施加于环型壳体150的外周边表面。如图2中所示,形成在环型壳体150的上端外周边和下端外周边中的每个上的圆形突出部151可在本技术中形成。圆形突出部151通过将本技术的环型壳体150的上端向外弯曲而形成。进一步地,圆形突出部151和环型壳体150一体形成。电阻加热元件图样210印制在第一膜层206中。电阻加热元件图样210可为由Fe、Al、Cu或类似物制成的元素金属膜,或者可为由铁合金(Fe-X)、铁铬合金(Fe-Cr)、FeCrAl或类似物制成的合金膜,但不限于此。在实施例中,电阻加热元件图样210当按沿表面型加热元件主体201的纵向方向的一个方向设置时在表面型加热元件主体201的边缘处设置有图样弯曲部,当按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设置时在电阻加热元件图样211的另一边缘处再次按所述一个方向设置。也就是说,电阻加热元件图样210被布置为沿表面型加热元件主体201的纵向方向的曲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饭锅,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型壳体,其安装到基体的内部的上部分上,所述基体被构造为加热内锅;表面型加热元件,其固定到所述环型壳体的外表面并包括表面型加热元件主体;其中所述表面型加热元件包括第一膜层,所述第一膜层邻近所述内锅且所述第一膜层中印制有电阻加热元件图样;第二膜层,其比所述第一膜层从所述内锅更向外地设置;其中由于所述电阻加热元件图样而被加热的加热部分面积与包括所述电阻加热元件图样的所述表面型加热元件的整个面积的比率设定为从0.44至0.5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2.17 KR 10-2015-01810441.一种电饭锅,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型壳体,其安装到基体的内部的上部分上,所述基体被构造为加热内锅;表面型加热元件,其固定到所述环型壳体的外表面并包括表面型加热元件主体;其中所述表面型加热元件包括第一膜层,所述第一膜层邻近所述内锅且所述第一膜层中印制有电阻加热元件图样;第二膜层,其比所述第一膜层从所述内锅更向外地设置;其中由于所述电阻加热元件图样而被加热的加热部分面积与包括所述电阻加热元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东元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有炜伲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