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备份户外型便携式太阳能车载冰箱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4238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备份户外型便携式太阳能车载冰箱电路,主要包括充电管理单元、太阳能充电单元和能源管理单元三个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内置可更换电池的多种充电方式:太阳能充电,适配器充电和汽车车载充电,以及三者之间的控制方法,克服了市场技术背景的不足。

A Battery Backup Outdoor Portable Solar Vehicle Refrigerator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备份户外型便携式太阳能车载冰箱电路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产品设计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户外便携式太阳能车载冰箱充电方式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多的户外旅行活动成为时尚,户外产品需求日益增多,车载冰箱就是其中一种旅行必备品。目前,多数车载冰箱属于半导体式和压缩机式两种,其中半导体冰箱只能制冷低于常温的15~18℃,但压缩机式冰箱将温度控制在20℃~-20℃之间的任意温度。目前车载压缩机式冰箱配有的直流压缩机工作时需要汽车持续供电,能耗大,也不适合户外的长时间使用。配有续航储能电池的车载压缩机式冰箱大多携带笨重,续航能力短,电池外挂配置也不易运输。此外,有的产品内置电池但是供电电池和适配器只能选择其中一个供电。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市场技术背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内置可更换电池。这种电池有多种充电方式:太阳充电,适配器充电及汽车车载充电,同时本设计介绍了三者之间的控制方法。充电方式之一的太阳能充电,使用的是新能源领域新型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电池备份户外型便携式太阳能车载冰箱电路,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备份户外型便携式太阳能车载冰箱电路,包括充电管理单元、太阳能充电单元和能源管理单元三个模块;充电管理单元包括集成芯片HT7536-1、集成芯片U3、集成芯片U4、集成芯片U7、稳压二极管ZD1、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发光二极管LD3、发光二极管LD4、发光二极管LD5、发光二极管LD6、三极管Q7、MOSFET管Q1、MOSFET管Q2、MOSFET管Q3、MOSFET管Q4、MOSFET管Q5、MOSFET管Q6、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5、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38、电阻R39、电容C2、电容C3、电容C5、电容C6、电容C8、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电容C30、电容C31、电容C32、电容C34、电感L1;太阳能充电单元包括集成芯片JP1、集成芯片P1、集成芯片U4、集成芯片U3、集成芯片USB、集成芯片COM1、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稳压二极管ZD1、稳压二极管ZD2、稳压二极管U1、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7、MOSFET管UA1、MOSFET管UA2、MOSFET管UA3、排阻RP1、排阻RP2、电感L1、可调电阻RT2、可调电阻MOV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40、电阻R41、电阻R42、电阻R44、电阻R45、电阻R46、电阻R47、电阻R49、电阻R52、电阻R53、电阻R55、电阻R56、电阻R62、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5、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7、电解电容C4、电解电容C6、开关K1、开关K2、开关K3、运算放大器U2A、运算放大器U2B。其中,在充电管理单元中,所述电阻R8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所述MOSFET管Q1的G极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源VCC、所述电容C10的一端、所述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电容C19的一端、所述MOSFET管Q2的D极连接,所述MOSFET管Q1的S极、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所述电阻R1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9的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电阻R23的一端、所述集成芯片U3的第六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容C1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电阻R26的一端、所述电容C20的一端、所述MOSFET管Q3的G极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所述MOSFET管Q2的G极连接,所述MOSFET管Q2的S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27的一端、所述电容C20的另一端、所述MOSFET管Q3的S极连接,所述电阻R26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成芯片U3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27的另一端所述集成芯片U3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MOSFET管Q3的D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4的一端、所述电阻R15的一端、所述电容C6的一端、所述电容C16的一端、所述集成芯片U3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17的一端、所述电容C12的一端、所述电容C14的一端、所述电容C15的一端、所述MOSFET管Q4的D极、所述MOSFET管Q5的D极,所述输出J3、所述集成芯片U3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7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5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信号ACOK与所述集成芯片U3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信号所述电容C3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信号IADP、所述集成芯片U3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3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信号IDCHG、所述集成芯片U3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3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32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信号PMON与所述集成芯片U3的第九引脚连接,所述信号PRO与所述集成芯片U3的第十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3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信号SDA、所述集成芯片U3的第十一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35的一端分别与所属信号SCL、所述集成芯片U3的第十二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3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35的另一端均与+3.6V电压连接,所述信号TB-STAT与所述集成芯片U3的第十六引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与所述电压VCC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与所述电源BAT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所述电阻R2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22的一端、所述集成芯片U3的第二十八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2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MOSFET管Q4的S极分别与所述集成芯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备份户外型便携式太阳能车载冰箱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管理单元、太阳能充电单元和能源管理单元三个模块;充电管理单元包括集成芯片HT7536‑1、集成芯片U3、集成芯片U4、集成芯片U7、稳压二极管ZD1、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发光二极管LD3、发光二极管LD4、发光二极管LD5、发光二极管LD6、三极管Q7、MOSFET管Q1、MOSFET管Q2、MOSFET管Q3、MOSFET管Q4、MOSFET管Q5、MOSFET管Q6、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5、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38、电阻R39、电容C2、电容C3、电容C5、电容C6、电容C8、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电容C30、电容C31、电容C32、电容C34、电感L1;太阳能充电单元的集成芯片JP1、集成芯片P1、集成芯片U4、集成芯片U3、集成芯片USB、集成芯片COM1、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稳压二极管ZD1、稳压二极管ZD2、稳压二极管U1、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7、MOSFET管UA1、MOSFET管UA2、MOSFET管UA3、排阻RP1、排阻RP2、电感L1、可调电阻RT2、可调电阻MOV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40、电阻R41、电阻R42、电阻R44、电阻R45、电阻R46、电阻R47、电阻R49、电阻R52、电阻R53、电阻R55、电阻R56、电阻R62、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5、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7、电解电容C4、电解电容C6、开关K1、开关K2、开关K3、运算放大器U2A、运算放大器U2B;其中,在充电管理单元中,电阻R8的一端分别与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MOSFET管Q1的G极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VCC、电容C10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电容C19的一端、MOSFET管Q2的D极连接,MOSFET管Q1的S极、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电阻R1的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均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0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的一端、电阻R23的一端、集成芯片U3的第六引脚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与电阻R25的另一端均接地,电容C1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26的一端、电容C20的一端、MOSFET管Q3的G极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MOSFET管Q2的G极连接,MOSFET管Q2的S极分别与电阻R27的一端、电容C20的另一端、MOSFET管Q3的S极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与集成芯片U3的第四引脚连接,电阻R27的另一端集成芯片U3的第四引脚连接,MOSFET管Q3的D极分别与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集成芯片U3的第二引脚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5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电容C17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MOSFET管Q4的D极、MOSFET管Q5的D极,输出J3、集成芯片U3的第一引脚连接,电容C16的另一端与电容C17的另一端均接地,电容C12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与电容C15的另一端均接地,信号ACOK与集成芯片U3的第五引脚连接,信号电容C31的一端分别与信号IADP、集成芯片U3的第七引脚连接,电容C32的一端分别与信号IDCHG、集成芯片U3的第八引脚连接,电容C31的另一端与电容C32的另一端均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备份户外型便携式太阳能车载冰箱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管理单元、太阳能充电单元和能源管理单元三个模块;充电管理单元包括集成芯片HT7536-1、集成芯片U3、集成芯片U4、集成芯片U7、稳压二极管ZD1、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发光二极管LD3、发光二极管LD4、发光二极管LD5、发光二极管LD6、三极管Q7、MOSFET管Q1、MOSFET管Q2、MOSFET管Q3、MOSFET管Q4、MOSFET管Q5、MOSFET管Q6、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5、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38、电阻R39、电容C2、电容C3、电容C5、电容C6、电容C8、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电容C30、电容C31、电容C32、电容C34、电感L1;太阳能充电单元的集成芯片JP1、集成芯片P1、集成芯片U4、集成芯片U3、集成芯片USB、集成芯片COM1、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稳压二极管ZD1、稳压二极管ZD2、稳压二极管U1、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7、MOSFET管UA1、MOSFET管UA2、MOSFET管UA3、排阻RP1、排阻RP2、电感L1、可调电阻RT2、可调电阻MOV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40、电阻R41、电阻R42、电阻R44、电阻R45、电阻R46、电阻R47、电阻R49、电阻R52、电阻R53、电阻R55、电阻R56、电阻R62、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5、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7、电解电容C4、电解电容C6、开关K1、开关K2、开关K3、运算放大器U2A、运算放大器U2B;其中,在充电管理单元中,电阻R8的一端分别与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MOSFET管Q1的G极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VCC、电容C10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电容C19的一端、MOSFET管Q2的D极连接,MOSFET管Q1的S极、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电阻R1的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均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0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的一端、电阻R23的一端、集成芯片U3的第六引脚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与电阻R25的另一端均接地,电容C1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26的一端、电容C20的一端、MOSFET管Q3的G极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MOSFET管Q2的G极连接,MOSFET管Q2的S极分别与电阻R27的一端、电容C20的另一端、MOSFET管Q3的S极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与集成芯片U3的第四引脚连接,电阻R27的另一端集成芯片U3的第四引脚连接,MOSFET管Q3的D极分别与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集成芯片U3的第二引脚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5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电容C17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MOSFET管Q4的D极、MOSFET管Q5的D极,输出J3、集成芯片U3的第一引脚连接,电容C16的另一端与电容C17的另一端均接地,电容C12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与电容C15的另一端均接地,信号ACOK与集成芯片U3的第五引脚连接,信号电容C31的一端分别与信号IADP、集成芯片U3的第七引脚连接,电容C32的一端分别与信号IDCHG、集成芯片U3的第八引脚连接,电容C31的另一端与电容C32的另一端均接地,信号PMON与集成芯片U3的第九引脚连接,信号PRO与集成芯片U3的第十引脚连接,电阻R34的一端分别与信号SDA、集成芯片U3的第十一引脚连接,电阻R35的一端分别与所属信号SCL、集成芯片U3的第十二引脚连接,电阻R34的另一端与电阻R35的另一端均与+3.6V电压连接,信号TB-STAT与集成芯片U3的第十六引脚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与电压VCC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与电源BAT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分别与二极管D6的负极、电阻R20的一端连接,电阻R2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2的一端、集成芯片U3的第二十八引脚连接,电容C22的另一端接地,MOSFET管Q4的S极分别与集成芯片U3的第二十七引脚,电容C21的一端,MOSFET管Q6的D极、电感L1的一端连接,MOSFET管Q4的G极与集成芯片U3的第二十六引脚连接,电容C21的另一端与电阻R23的一端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与集成芯片U3的第二十五引脚连接,电容C23的一端与集成芯片U3的第二十四引脚连接,电容C23的另一端与电阻R24的一端、电容C30的一端、集成芯片U3的第二十二引脚均接地,MOSFET管的G极分别与集成芯片U3的第二十三引脚、电容C27的一端连接,MOSFET管Q6的S极与电容C27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2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0的另一端、电阻R28的一端、集成芯片U3的第二十一引脚连接,电阻R28的另一端与+3.6V电压连接,电阻R29的一端与芯片U3的第二十引脚连接,电阻R29的另一端分别与MOSFET管Q5的S极、电容C18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电阻R5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电容C24的一端、电容C28的一端、电阻R32的一端连接,电阻R30的一端与集成芯片U3的第十九引脚连接,电阻R3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电容C24的另一端、C29的一端、电容C25的一端、电容C26的一端、电源BAT的正极、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集成芯片U4的第三引脚连接,电容C28的另一端与电容C29的另一端、电容C25的另一端、电容C26的另一端、电源J8的负极、电源J10的输出端、电源J7均接地,MOSFET管Q5的G极分别与电容C18的另一端、电阻R31的一端连接,电阻R31的另一端与集成芯片U3的第十八引脚连接,电阻R32的另一端与集成芯片U3的第十七引脚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的另一端、集成芯片U4的第一引脚、电源J6连接,集成芯片U4的第二引脚分别与电阻R39的一端、电阻R38的一端连接,电阻R3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8的另一端分别与信号SUN-ISEN、电容C34的一端、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8的负极与电容C34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37的一端与信号DATA连接,电阻R3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36的一端、电源J2的第二引脚连接,电阻R36的另一端与电压+3.6V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电源J2的第一引脚均接地,电容C8的一端分别与电压+3.6V、集成芯片U7的第一引脚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与集成芯片U7的第二引脚均接地,信号ACOK与集成芯片U7的第三引脚连接,信号LD1与集成芯片U7的第四引脚连接,信号LD2与集成芯片U7的第五引脚连接,信号LD3与集成芯片U7的第六引脚连接,信号LD4与集成芯片U7的第七引脚连接,信号IADP与集成芯片U7的第十引脚连接,信号IDCHG与集成芯片U7的第十一引脚连接,信号SUN-ISEN与集成芯片U7的第十二引脚连接,信号PRO与集成芯片U7的第十三引脚连接,信号SDA与集成芯片U7的第十四引脚连接,信号SCL与集成芯片U7的第十五引脚连接,信号DATA与集成芯片U7的第十六引脚连接,电阻R12的一端分别与集成芯片U7的第九引脚、电阻R10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源BAT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电容C11的另一端均接地,电压+3.6V分别与发光二极管LD3的正极、发光二极管LD4的正极、发光二极管LD5的正极、发光二极管LD6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D3的负极与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与信号LD1连接,发光二极管LD4的负极与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与信号LD2连接,发光二极管LD5的负极与电阻R18的一端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与信号LD3连接,发光二极管LD6与电阻R19的一端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与信号LD4连接,电阻R21的一端与电压VCC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5的负极、集成芯片HT7536-1的第二引脚、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5的正极与电压V-OUT连接,集成芯片HT7536-1的第三引脚分别与电压+3.6V、电容C5的正极连接,电容C5的负极接地,集成芯片HT7536-1的第一引脚接地;其中,在太阳能充电单元中,集成芯片JP1的第一引脚与电压+5V连接,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龙华张治中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弘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