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409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21:28
灯壳体(143)容纳光源(141)。前方传感器壳体(152)容纳前方LiDAR传感器(151)。支承单元(17)支承灯壳体(143)和前方传感器壳体(152)。在从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观察时,灯壳体(143)和前方传感器壳体(152)在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灯壳体(143)的与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UD1)小于前方传感器壳体(152)的该方向的最大尺寸(UD2)。

Lamp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搭载在车辆的灯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技术,需要将用于获取该车辆的外部的信息的传感器搭载在车身。已知在容纳向车辆周边的预定区域射出光的光源的灯壳体内配置有这样的传感器的灯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6-18799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欲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的灯装置搭载在车身时,需要调节光源相对于该车身的姿势或者该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同样,需要调节传感器相对于该车身的姿势或者该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本公开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进行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的构成。为了使灯装置小型化,需要减小光源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然而,由于从光源射出的光而产生的杂散光有可能被传感器检测,从而不能得到期望的信息。本公开的第二目的在于抑制传感器进行的杂散光的检测,使灯装置小型化。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用于达到上述第一目的的本公开所涉及的第一形态是一种灯装置,搭载在车辆,包括:光源;第一传感器,检测所述车辆的外部的信息;灯壳体,容纳所述光源;第一传感器壳体,容纳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一支承体,支承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在从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在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所述灯壳体的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该同一方向的最大尺寸。一般而言,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所要求的精度低于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所要求的精度。换言之,为了高精度地进行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优选的是灯壳体的姿势变更所涉及的自由度高。在第一形态中,使在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的灯壳体和第一传感器壳体这两者被共同的第一支承体支承,从而确定两个壳体间的位置关系。而且,第一传感器壳体的与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反而大于灯壳体的与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由此,在前方传感器壳体的左方或右方能够确保灯壳体的姿势变更的自由度高的空间。所以,在车辆的左右方向排列的灯壳体和第一传感器壳体的定位容易,能分别调节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构成的情况下,对于要求更高精度的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能够提高自由度。即,能够提供一种能有效进行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的构成。用于达到上述第一目的的本公开所涉及的第二形态是一种灯装置,搭载在车辆,包括:光源;第一传感器,检测所述车辆的外部的信息;灯壳体,容纳所述光源;第一传感器壳体,容纳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一支承体,支承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在从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在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所述灯壳体的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该同一方向的最大尺寸。一般而言,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所要求的精度低于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所要求的精度。换言之,为了高精度地进行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优选的是灯壳体的姿势变更所涉及的自由度高。在第二形态中,使在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的灯壳体和第一传感器壳体这两者被共同的第一支承体支承,从而确定两个壳体间的位置关系。而且,第一传感器壳体的与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反而大于灯壳体的与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由此,在前方传感器壳体的前方或后方能够确保灯壳体的姿势变更的自由度高的空间。所以,在车辆的前后方向排列的灯壳体和第一传感器壳体的定位容易,能分别调节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构成的情况下,对于要求更高精度的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能够提高自由度。即,能够提供一种能有效进行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的构成。第一形态或者第二形态所涉及的灯装置可以为如下构成。包括:第二传感器,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不同的方法来检测所述车辆的外部的信息;第二传感器壳体,容纳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灯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与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之间,所述灯壳体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上端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的上端的下方,所述灯壳体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下端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的下端的上方。根据这样的构成,在第一传感器壳体与第二传感器壳体之间能够确保灯壳体的姿势变更的自由度高的空间。在该情况下,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可被所述第一支承体支承。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灯壳体、第一传感器壳体和第二传感器壳体被共同的第一支承体支承,因此,能够容易进行3个壳体间的定位。第一形态或者第二形态所涉及的灯装置为如下构成。所述灯壳体的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大于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活用容许由第一传感器壳体形成的灯壳体的姿势变更的空间,将多个光源至少排列在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所以,能够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增大从灯壳体射出的光量。用于达到上述第一目的的本公开所涉及的第三形态是一种灯装置,搭载在车辆,包括:光源;第一传感器,检测所述车辆的外部的信息;灯壳体,容纳所述光源;第一传感器壳体,容纳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一支承体,支承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在从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在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所述灯壳体的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该同一方向的最大尺寸。一般而言,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所要求的精度低于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所要求的精度。换言之,为了高精度地进行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优选的是灯壳体的姿势变更所涉及的自由度高。在第三形态中,使在与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的灯壳体和第一传感器壳体这两者被共同的第一支承体支承,从而确定两个壳体间的位置关系。而且,第一传感器壳体的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反而大于灯壳体的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由此,在前方传感器壳体的上方或下方能够确保灯壳体的姿势变更的自由度高的空间。所以,在车辆的上下方向排列的灯壳体和第一传感器壳体的定位容易,能分别调节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构成的情况下,对于要求更高精度的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能够提高自由度。即,能够提供一种能有效进行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的构成。用于达到上述第一目的的本公开所涉及的第四形态是一种灯装置,搭载在车辆,包括:光源;第一传感器,检测所述车辆的外部的信息;灯壳体,容纳所述光源;第一传感器壳体,容纳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一支承体,支承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在从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在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所述灯壳体的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该同一方向的最大尺寸。一般而言,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所要求的精度低于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所要求的精度。换言之,为了高精度地进行光源的基准光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灯装置,搭载在车辆,所述灯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光源;第一传感器,其检测所述车辆的外部的信息;灯壳体,其容纳所述光源;第一传感器壳体,其容纳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一支承体,其支承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在从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在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所述灯壳体的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该同一方向的最大尺寸。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2.28 JP 2016-256296;2016.12.28 JP 2016-256291.一种灯装置,搭载在车辆,所述灯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光源;第一传感器,其检测所述车辆的外部的信息;灯壳体,其容纳所述光源;第一传感器壳体,其容纳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一支承体,其支承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在从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在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所述灯壳体的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该同一方向的最大尺寸。2.一种灯装置,搭载在车辆,所述灯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光源;第一传感器,其检测所述车辆的外部的信息;灯壳体,其容纳所述光源;第一传感器壳体,其容纳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一支承体,其支承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在从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在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所述灯壳体的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该同一方向的最大尺寸。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装置,包括:第二传感器,其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不同的方法来检测所述车辆的外部的信息;第二传感器壳体,其容纳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灯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与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之间,所述灯壳体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上端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的上端的下方,所述灯壳体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下端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的下端的上方。4.一种灯装置,搭载在车辆,所述灯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光源;第一传感器,其检测所述车辆的外部的信息;灯壳体,其容纳所述光源;第一传感器壳体,其容纳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一支承体,其支承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在从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在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所述灯壳体的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该同一方向的最大尺寸。5.一种灯装置,搭载在车辆,所述灯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光源;第一传感器,其检测所述车辆的外部的信息;灯壳体,其容纳所述光源;第一传感器壳体,其容纳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一支承体,其支承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在从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在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所述灯壳体的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该方向的最大尺寸。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灯装置,包括:第二传感器,其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不同的方法来检测所述车辆的外部的信息;第二传感器壳体,其容纳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灯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与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之间,所述灯壳体的左端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左端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的左端的右方,所述灯壳体的右端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右端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的右端的左方。7.如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灯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被所述第一支承体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增田刚井上拓纪笠羽祐介神谷美纱子山本照亮片桐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