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拉功能的复合材料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4074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具有抗拉功能的复合材料电缆,包括钢索和定位环,钢索的外端与定位环的内侧固定连接,定位环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支柱,支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限位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玻璃纤维管,玻璃纤维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聚乙烯包层,聚乙烯包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铝合金挂钩,铝合金挂钩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铍铜簧片,铍铜簧片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钢索、支柱和玻璃纤维管实现对复合材料电缆抗拉性能的增强,避免铜芯受到的拉力过大时断裂,减少断电事故,电缆故障排查省时省力,有利于稳定供电。

A Composite Cable with Tensile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抗拉功能的复合材料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缆
,具体为一种具有抗拉功能的复合材料电缆。
技术介绍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它们都是由单股或多股导线和绝缘层组成,用来连接电路、电器等,分别应用在不同的场合,因此,对一种具有抗拉功能的复合材料电缆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大部分复合材料电缆抗拉性能不良,铜芯受到的拉力较大时容易断裂,直接导致断电事故,电缆故障排查费时费力,不利于稳定供电,而且传统的复合材料电缆缺少对支线电缆连接处的支撑功能,支线电缆连接处容易松动,造成电压不稳,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抗拉功能的复合材料电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拉功能的复合材料电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抗拉功能的复合材料电缆,包括钢索和定位环,所述钢索的外端与定位环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环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玻璃纤维管,所述玻璃纤维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聚乙烯包层,所述聚乙烯包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铝合金挂钩,所述铝合金挂钩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铍铜簧片,所述铍铜簧片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套,所述玻璃纤维管的内侧设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全同立构聚丙烯包层,所述全同立构聚丙烯包层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铜芯。优选的,所述滑套的内侧与固定板的内侧滑动连接,且铝合金挂钩的前后两侧均与滑套的一侧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内侧开设有通孔,且铝合金挂钩的外侧通过通孔与固定板的内侧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填充层由酚醛树脂块制成,且填充层的外侧与玻璃纤维管的内侧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全同立构聚丙烯包层和铜芯的数量均为6个,且全同立构聚丙烯包层呈对称分布在支柱的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钢索、支柱和玻璃纤维管实现对复合材料电缆抗拉性能的增强,使聚乙烯包层受到的拉力直接传导至钢索,避免铜芯受到的拉力过大时断裂,减少断电事故,电缆故障排查省时省力,有利于稳定供电。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铝合金挂钩、铍铜簧片和固定板实现了对支线电缆连接处的支撑功能,铝合金挂钩和固定板夹持支线电缆,避免支线电缆连接处受拉松动,有利于电缆的结构稳定,减少接触不良引起的电压波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固定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钢索、2-定位环、3-支柱、4-限位环、5-玻璃纤维管、6-聚乙烯包层、7-铝合金挂钩、8-铍铜簧片、9-固定板、10-滑套、11-填充层、12-全同立构聚丙烯包层、13-铜芯、a-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抗拉功能的复合材料电缆,包括钢索1和定位环2,所述钢索1的外端与定位环2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环2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支柱3,所述支柱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4,所述限位环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玻璃纤维管5,所述玻璃纤维管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聚乙烯包层6,所述聚乙烯包层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铝合金挂钩7,所述铝合金挂钩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铍铜簧片8,所述铍铜簧片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套10,所述玻璃纤维管5的内侧设有填充层11,所述填充层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全同立构聚丙烯包层12,所述全同立构聚丙烯包层1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铜芯13。所述滑套10的内侧与固定板9的内侧滑动连接,且铝合金挂钩7的前后两侧均与滑套10的一侧滑动连接,这种设置有利于通过转动固定板9旋转滑套10,所述固定板9的内侧开设有通孔a,且铝合金挂钩7的外侧通过通孔a与固定板9的内侧滑动连接,这种设置有利于铝合金挂钩7与固定板9稳固夹持支线电缆,所述填充层11由酚醛树脂块制成,且填充层11的外侧与玻璃纤维管5的内侧滑动连接,这种设置有利于减少全同立构聚丙烯包层12和铜芯13的受力,所述全同立构聚丙烯包层12和铜芯13的数量均为6个,且全同立构聚丙烯包层12呈对称分布在支柱3的两侧,这种设置有利于铜芯13周围电场的稳定,避免全同立构聚丙烯包层12被击穿。工作流程:连接支线电缆时,转动固定板9,铍铜簧片8受力压缩,铝合金挂钩7与固定板9分离,支线电缆插入铝合金挂钩7与固定板9内侧,铍铜簧片8推动固定板9转动,滑套10在聚乙烯包层6的外侧旋转,防止固定板9脱落,固定板9的内侧开设的通孔a与固定板9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利于铝合金挂钩7与固定板9稳固夹持支线电缆,现了对支线电缆连接处的支撑功能,避免支线电缆连接处受拉松动,有利于电缆的结构稳定,减少接触不良引起的电压波动,填充层11由酚醛树脂块制成,且填充层11的外侧与玻璃纤维管5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利于减少全同立构聚丙烯包层12和铜芯13的受力,全同立构聚丙烯包层12和铜芯13的数量均为6个,且全同立构聚丙烯包层12呈对称分布在支柱3的两侧,有利于铜芯13周围电场的稳定,避免全同立构聚丙烯包层12被击穿,支柱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定位环2与限位环4,减少全同立构聚丙烯包层12和铜芯13受到的外界压力,同时聚乙烯包层6受到的拉力直接传导至钢索1,实现对复合材料电缆抗拉性能的增强,避免铜芯13受到的拉力过大时断裂,减少断电事故,电缆故障排查省时省力,有利于稳定供电。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抗拉功能的复合材料电缆,包括钢索(1)和定位环(2),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索(1)的外端与定位环(2)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环(2)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支柱(3),所述支柱(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4),所述限位环(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玻璃纤维管(5),所述玻璃纤维管(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聚乙烯包层(6),所述聚乙烯包层(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铝合金挂钩(7),所述铝合金挂钩(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铍铜簧片(8),所述铍铜簧片(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套(10),所述玻璃纤维管(5)的内侧设有填充层(11),所述填充层(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全同立构聚丙烯包层(12),所述全同立构聚丙烯包层(1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铜芯(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拉功能的复合材料电缆,包括钢索(1)和定位环(2),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索(1)的外端与定位环(2)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环(2)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支柱(3),所述支柱(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4),所述限位环(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玻璃纤维管(5),所述玻璃纤维管(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聚乙烯包层(6),所述聚乙烯包层(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铝合金挂钩(7),所述铝合金挂钩(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铍铜簧片(8),所述铍铜簧片(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套(10),所述玻璃纤维管(5)的内侧设有填充层(11),所述填充层(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全同立构聚丙烯包层(12),所述全同立构聚丙烯包层(1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铜芯(13)。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伟强黄伟锋郭灏鹏岳天杞李志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奔达康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