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多径传输负载均衡优化算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38770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2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技术中边缘节点过载导致应用时延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多径传输负载均衡优化算法方案,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边缘节点之间分配每个车载应用的请求,将每个边缘节点的计算资源灵活地分配给不同类型的VM,来为所分配的车载应用提供服务。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较小计算大小的应用分配给负载较轻的边缘节点,有效解决移动边缘计算中边缘节点过载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根据边缘节点工作量动态分配应用请求,减少了网络中车载应用的时间。

An Optimal Load Balancing Algorithm for Multipath Transmission Based on Mobile Edge Compu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多径传输负载均衡优化算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多径传输负载均衡优化算法,属于通信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业务规模的扩展,人们对于网络传输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的有线和无线传输技术逐渐完善,网络接入技术也逐渐变得多样化。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可以同时配置多个接口。多路径传输技术的出现和完善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多路径传输技术,是指同时使用多条路径进行数据流的并行传输。国内外关于多路径传输技术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关于传输层的多路径传输技术是研究的热点。传输层可以获取路径的带宽、时延、丢包率等各种参数,同时能够在网络流量较大出现堵塞时进行拥塞控制,能够有效的保证对于应用层的透明性。近年来专门针对车载网络中移动边缘计算负载均衡的研究并不多,并且大多是在边缘节点之间分配工作负载以最小化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然而,实际状态下车载应用分为很多不同的类型,必须考虑到不同类型应用请求的不同计算大小和QoS要求。鉴于现实情况,为了最大限度地缩短网络中所有车载应用的响应时间,需要设计一种有效的负载均衡优化算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中边缘节点过载导致应用时延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多径传输负载均衡优化算法方案,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边缘节点之间分配每个车载应用的请求,将每个边缘节点的计算资源灵活地分配给不同类型的VM,来为所分配的车载应用提供服务。一种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多径传输负载均衡优化算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所有车载应用分配到距离最近的边缘节点,来初始化工作负载均衡;步骤2:在未标记应用中寻找具有最高响应时间的应用;步骤3:获取具有最高响应时间的应用当前的边缘节点;步骤4:判断其是否找到新的适合边缘节点,如有,将其分配给新的边缘节点,如没有,标记该应用;步骤5:检查是否还存在未标记应用,如有则返回步骤2,如没有则结束;步骤6,完成所有车载应用分配到不同的边缘节点后,继续为每个边缘节点分配计算资源。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初始的车载应用分配由车辆和边缘节点之间的网络延迟即响应时间确定。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由于每个边缘节点的容量都是有限的,因此不可能将所有的车载应用都分配到其相应的最佳边缘节点,在这基础上,初始化的基本思想是迭代地选择合适的次优的边缘节点,与最优的边缘节点相比,如果次优的边缘节点会导致严重得多的网络延迟,那么就将应用分配到其最佳的边缘节点中,如果最佳边缘节点容量已满,且次优边缘节点的网络延迟并不严重,则将应用分配到次优边缘节点中。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在开始时所有的车载应用均为未标记,然后通过MT-WBO算法迭代地在所有未标记的应用中找到响应时间最长的应用。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通过MT-WBO算法为响应时间最长的应用搜索新的边缘节点以最小化其响应时间,边缘节点中每个应用的计算资源通过应用在边缘节点的总工作负载中的工作负载百分比确定,推导出不同边缘节点中应用的响应时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中,将计算资源分配建模成凸优化问题,为每个边缘节点中不同类型的虚拟机VM分配不同大小的计算资源。本专利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较小计算大小的应用分配给负载较轻的边缘节点,有效解决移动边缘计算中边缘节点过载问题;(2)本专利技术通过根据边缘节点工作量动态分配应用请求,减少了网络中车载应用的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算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首先,边缘节点的负载分配问题主要考虑网络延迟和计算延迟两部分。该问题的数学模型如下:其中,ci表示边缘节点i的计算容量,Dk是应用程序k的最大允许计算延迟。约束(2)表明,边缘节点中所有虚拟机VM的聚合计算资源应小于等于边缘节点的计算容量。约束(3)确保每个车载应用只被分配给一个边缘节点。约束(4)根据最大允许计算延迟Dk对每个用户的k类型的请求分别施加计算延迟,以满足应用的QoS要求。约束(6)规定边缘节点中k类型的VM的平均服务速率应大于VM的平均任务到达速率,以便保持VM的队列稳定。一种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多径传输负载均衡优化算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所有车载应用分配到距离最近的边缘节点,来初始化工作负载均衡。考虑到最开始边缘节点的负载为零,因此初始的车载应用分配由车辆和边缘节点之间的网络延迟确定,因此可以通过解决以下问题来获得:将W表示为所有车载应用的集合,W1表示为等待在边缘节点之间分配的所有车载应用的集合,并且I1表示具有多余计算资源的边缘节点集合。开始时,所有车载应用尚未被分配,它们被放置在Z1中,此时W1=W。所有的边缘节点均没有被分配任何应用,因此所有的边缘节点都被放置在I1集合中。令diw表示为应用w(即w∈W1)与边缘节点i之间的网络延迟,jw表示应用w所在的车辆。因此,有在初始化中,对于应用w,最优边缘节点i*∈I1引起最低的网络延迟,即i*=argmin{diw|i∈I1};次优边缘节点i'是在集合I1中引起第二低网络延迟的边缘节点,即i'=argmini{diw|i∈I1\i*}。如P2所示,每个边缘节点的容量都是有限的,因此不可能将所有的车载应用都分配到其相应的最佳边缘节点。初始化的基本思想是迭代地选择合适的应用,与最优的边缘节点i*相比,如果次优的边缘节点i'会导致严重得多的网络延迟,那么就将应用分配到其最佳的边缘节点中,如果最佳边缘节点容量已满,且次优边缘节点的网络延迟并不严重,则将应用分配到次优边缘节点中。由此可见,次优边缘节点的网络延迟情况决定了将应用w分配给其最佳边缘节点的优先级。例如,如果与其他车载应用相比,应用w的次优边缘节点B导致比其最佳边缘节点A明显更高的延迟,则将应用w分配给次优边缘节点将显著影响所有应用的总网络延迟。在这种情况下,应用w的优先级高于要分配到其最佳边缘节点A中的其他应用。令Δdw表示应用w到最佳边缘节点i*的网络延迟与w到次优边缘节点i'的网络延迟之间的差值,即,因此,在步骤1的初始化的每次迭代中,算法将选择并分配合适的应用w,其具有最大的网络延迟差值(即w=argmax{Δdw|w∈W1})。之后,如果边缘节点的工作负载超过其容量,则会从I1中删除该边缘节点。I1集合每更新一次,算法就重新计算集合W1中每个应用z的i*、i'和Δdw。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在边缘节点中分配完所有的车载应用,即所述步骤1的初始化,输入为网络延迟dij和车辆应用Ψ={ηik|j∈J,j∈Kj}的平均任务到达率向量,输出为初始应用分配矩阵X={xijk|i∈I,j∈J,k∈Kj},其具体运算过程为:。步骤1-1:令W1=W,I1=I。步骤1-2:根据公式(13)计算Δdw。步骤1-3:当时,进入下一步,否则直接进入步骤1-12。步骤1-4:寻找应用w,w=argmax{Δdw|w∈W1}。步骤1-5:将应用w分配给其最近边缘节点i*,即步骤1-6:令步骤1-7:更新应用集合W1,即W1=W1\w。步骤1-8:如果边缘节点i*被填满,则进入下一步。步骤1-9:将i*从I1中移除,即I1=I1\i*。步骤1-10:根据公式(13)重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多径传输负载均衡优化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所有车载应用分配到距离最近的边缘节点,来初始化工作负载均衡;步骤2:在未标记应用中寻找具有最高响应时间的应用;步骤3:获取具有最高响应时间的应用当前的边缘节点;步骤4:判断其是否找到新的适合边缘节点,如有,将其分配给新的边缘节点,如没有,标记该应用;步骤5:检查是否还存在未标记应用,如有则返回步骤2,如没有则结束;步骤6,完成所有车载应用分配到不同的边缘节点后,继续为每个边缘节点分配计算资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多径传输负载均衡优化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所有车载应用分配到距离最近的边缘节点,来初始化工作负载均衡;步骤2:在未标记应用中寻找具有最高响应时间的应用;步骤3:获取具有最高响应时间的应用当前的边缘节点;步骤4:判断其是否找到新的适合边缘节点,如有,将其分配给新的边缘节点,如没有,标记该应用;步骤5:检查是否还存在未标记应用,如有则返回步骤2,如没有则结束;步骤6,完成所有车载应用分配到不同的边缘节点后,继续为每个边缘节点分配计算资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多径传输负载均衡优化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初始的车载应用分配由车辆和边缘节点之间的网络延迟即响应时间确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多径传输负载均衡优化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由于每个边缘节点的容量都是有限的,因此不可能将所有的车载应用都分配到其相应的最佳边缘节点,在这基础上,初始化的基本思想是迭代地选择合适的次优的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涛丁仪吉如海张孟康张晖朱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