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链路带宽利用率获取方法和装置、及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尤指一种链路带宽利用率获取方法和装置、及终端。
技术介绍
目前运营商的网络业务种类繁多,走向复杂,不同的配置场景下的业务在进行配置时的带宽分配不合理,业务带宽占用情况很难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有效的统计和检查。对于因业务带宽分配不合理导致的拥塞以及网络带宽利用率低下问题,现有的自动带宽统计仅针对隧道、伪线存在CIR(CommittedInformationRate,承诺信息速率)的配置场景。对于隧道、伪线不存在CIR的配置场景下,现网都是采用人工手段来进行计算和排查,工作量大、效率低、无法进行有效预判并且无法保证准确性,不能准确的对于业务带宽利用率超标的链路进行预警,也无法提升网络业务带宽占用率检查效率和提升网络业务带宽利用率,影响了网络业务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链路带宽利用率获取方法和装置、及终端,能够提高网络业务运行的稳定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种链路带宽利用率获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链路中的业务数据;根据业务数据确定各个业务的业务类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链路带宽利用率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链路中的业务数据;根据业务数据确定各个业务的业务类别;根据预置的带宽检查规则和确定的业务类别,计算链路带宽利用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链路带宽利用率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链路中的业务数据;根据业务数据确定各个业务的业务类别;根据预置的带宽检查规则和确定的业务类别,计算链路带宽利用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路带宽利用率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业务数据确定各个业务的业务类别包括:确定业务是否为预先设置的业务类别中的一种,并统计业务类别下的业务条数;其中预先设置的业务类别包括如下类别的至少一种:第一类业务:服务层隧道配置了隧道承诺信息速率CIR的业务;第二类业务:服务层隧道未配置CIR而对应伪线配置了伪线CIR的业务;第三类业务:服务层隧道及伪线未配置CIR的时分复用模式TDM业务;第四类业务:服务层隧道/伪线未配置CIR的A/Z端点为物理实端口的以太网业务;第五类业务:服务层隧道/伪线未配置CIR的A或Z端点为虚接口或虚子接口并且关联用户标签不包含设置值的L3VPN业务的以太网业务;第六类业务:服务层隧道/伪线未配置CIR的A或Z端点为虚接口或虚子接口并且关联用户标签包含设置值的L3VPN业务的以太网业务;第七类业务:服务层隧道/伪线未配置CIR的其他业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链路带宽利用率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业务是否为预先设置的业务类别中的一种包括:判断业务层隧道是否配置了CIR;在业务层隧道配置了CIR的情况下,将业务确定为第一类业务;在业务层隧道没有配置CIR的情况下,判断承载的伪线是否配置了CIR;在承载的伪线配置了CIR的情况下,将业务确定为第二类业务;在承载的伪线没有配置CIR的情况下,判断伪线承载的业务是否为TDM业务;在伪线承载的业务为TDM业务的情况下,将业务确定为第三类业务;在伪线承载的业务不是TDM业务的情况下,判断伪线承载的业务A或Z上下点是否为实物理端口;在伪线承载的业务A或Z上下点为实物理端口的情况下,将业务确定为第四类业务;在伪线承载的业务A或Z上下点不是实物理端口的情况下,判断伪线承载的业务A或Z上下点是否为虚接口或虚子接口;在伪线承载的业务A或Z上下点不是虚接口或虚子接口的情况下,将业务确定为第七类业务;在伪线承载的业务A或Z上下点为虚接口或虚子接口的情况下,判断关联用户标签是否包含设置值的L3VPN业务;在关联用户标签包含设置值的L3VPN业务的情况下,将业务确定为第六类业务;在关联用户标签没有包含设置值的L3VPN业务的情况下,将业务确定为第五类业务。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链路带宽利用率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计算链路带宽利用率之前,设置链路带宽利用率检查规则;所述预置的带宽检查规则包括如下内容的至少一项:2G业务占用带宽、3G业务占用带宽、以及4G业务占用带宽、带宽占用门限值、监控三层VPN业务用户标签、以及时钟/时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鹤峰,章先阵,何江泉,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