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接式充电电路与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接式充电电路与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在各种电子产品中,有线充电通常可通过充电接口中的触点进行充电,或者通过触点直接进行充电,其中的充电接口可例如USB接口或传统正负两极式电源接口等,其中直接通过触点进行充电的方式可应用于少数没有标准充电接口的手机、某些充电背夹,或者其他可支持有线充电的电子设备,该可支持有线充电的电子设备可例如手表、手环的可穿戴设备。现有相关技术中,用于有线充电的对接式充电电路可利用供电侧模块对接受侧模块中的电池供电单元进行供电,以达到为电池充电的目的,其中,供电侧模块可利用电压输出端与第一接地端对接接受侧模块的电压输入端与第二接地端,进而为电池供电单元供电,电压输出端与电压输入端间可利用相应的金属触点实现导通连接,第一接地端与第二接地端间可利用相应的金属触点实现导通连接。然而,若供电侧模块与接受侧模块间被反接,例如电压输出端对接至第二接地端,电压输入端对接至第一接地端,则可能会对供电侧模块与接受侧模块中的器件造成损坏。同时,供电侧模块的电压输出端与第一接地端之间发生意外短路,或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接式充电电路,包括能够互相对接的供电侧模块与接受侧模块,所述供电侧模块包括电源、连接至所述电源的电压输出端,以及第一接地端,所述接受侧模块包括电池供电单元、连接至所述电池供电单元的电压输入端,以及第二接地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侧模块还包括供电侧驱动单元、赋电单元、第一开关单元,以及第一中间端,所述接受侧模块还包括第二中间端,以及第一电阻线路与第二电阻线路;所述赋电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中间端与所述电源之间,以在所述电源的供电下向所述第一中间端输出目标电流;所述第二中间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线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线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接地端一同接地;所述电压输出端对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接式充电电路,包括能够互相对接的供电侧模块与接受侧模块,所述供电侧模块包括电源、连接至所述电源的电压输出端,以及第一接地端,所述接受侧模块包括电池供电单元、连接至所述电池供电单元的电压输入端,以及第二接地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侧模块还包括供电侧驱动单元、赋电单元、第一开关单元,以及第一中间端,所述接受侧模块还包括第二中间端,以及第一电阻线路与第二电阻线路;所述赋电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中间端与所述电源之间,以在所述电源的供电下向所述第一中间端输出目标电流;所述第二中间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线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线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接地端一同接地;所述电压输出端对接所述电压输入端,且所述第一接地端对接所述第二接地端时,所述赋电单元、所述第一中间端、所述第二中间端、所述第一电阻线路与地依次导通,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连接于所述电源与所述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供电侧驱动单元的采样端连接所述第一中间端,所述供电侧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所述供电侧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中间端的电压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通断,以在形成所述第一回路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导通,以及:在未形成所述第一回路的至少部分电路状态下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关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式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受侧模块还包括第二电阻线路,所述第二中间端还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线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线路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电压输出端对接所述第二接地端,且所述第一接地端对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时,所述赋电单元、所述第一中间端、所述第二中间端、所述第二电阻线路、所述第一接地端与地依次导通,形成第二回路;未形成所述第一回路的至少部分电路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形成所述第二回路的电路状态;所述第一中间端未对外形成回路的电路状态;所述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一中间端、所述第一接地端至少之二发生短路的电路状态;所述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一中间端、所述第一接地端至少之一与所述接受侧模块以外的导体发生触碰的电路状态;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二中间端、所述第二接地端至少之二发生短路的电路状态;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二中间端、所述第二接地端至少之一与所述接受侧模块以外的导体发生触碰的电路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接式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线路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中间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接地端一同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线路包括第二电阻与低正向导通压降二极管,所述低正向导通压降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中间端,所述低正向导通压降二极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二电阻连接于所述低正向导通压降二极管与所述第二中间端之间或者所述低正向导通压降二极管与所述电压输入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对接式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端对应触点的位置处于所述电压输出端对应触点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对应触点之间的中点位置,所述第二中间端对应触点的位置处于所述电压输入端对应触点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对应触点之间的中点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对接式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受侧模块还包括接受侧驱动单元与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电池供电单元之间,所述接受侧驱动单元的采样端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接受侧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所述接受侧驱动单元用于比较所述电压输入端的电压与预设的安全电压区间,并根据比较的结果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红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爻火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