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操动机构,尤其是一种接触器应急操动机构,属于低压电器类产品制造及应用技术领域。应用了弹簧蓄能机构蓄能作为交流接触器主触头的接通与分断动作的动力源。通过曲柄带动连杆,连杆推动圆轴,圆轴将力传动给交流接触器联动机构,联动机构带动衔铁和主触头运动,实现了交流接触器主触头的接通和断开。弹簧所蓄的能量在瞬间是加速释放的,与人为操作手柄的外力无关,可有效避免电弧放电,对接触器接通与断开过程的电性能没有任何影响。该应急操动机构,其机构简单、操作可靠,安装、维护方便。实现了接触器在控制器失灵或控制线路出现故障时,还能够保证主回路可靠接通或断开,是一款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备受用户欢迎的产品。
Contactor Emergency Operat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触器应急操动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操动机构,尤其是一种接触器应急操动机构,属于低压电器类产品制造及应用
技术介绍
接触器广泛应用于消防泵的控制线路中,在控制线路正常情况下,接触器线圈通电后,流过线圈的电流产生磁场使衔铁吸引铁心,并带动接触器主触头闭合,主回路接通。当接触器线圈断电时,流过线圈中的电流消失,衔铁的电磁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在释放弹簧的作用下释放,使接触器主触头分离,主回路分断。由于接触器动作的动力是源于电流通过带铁芯线圈产生的磁场。所以在控制器出现故障或控制线路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常规接触器失去了动作的动力源,使主触头无法动作。此时如发生火灾则消防泵将无法启动,造成消防系统的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接触器应急操动机构。主要应用于消防泵柜控制器或控制消防泵的接触器二次线路发生故障时,由有管理权限的人员在紧急时的机械应急启动消防泵,或其他在应急情况下需要机械应急启动消防泵的场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接触器应急操动机构,与接触器侧面的辅触位置上的传动圆轴连接,该圆轴通过一轴套固定在接触器侧面的槽孔中,该传动圆轴与接触器上的动接触组件装配在一起,用于控制接触器断开与合闸,包括,一相互连接的壳体Ⅰ与壳体Ⅱ,该壳体Ⅰ与接触器的侧面卡接,一连杆与曲柄通过铆轴连接在一起置于壳体Ⅰ内,该连杆上设有长孔道,圆轴头端穿过壳体Ⅰ,置于连杆的孔道内;曲柄转动带动连杆上下运动,进而带动圆轴上下运动;还包括,一转轴、推杆、滑块及手柄,该推杆的上端与转轴铆接,推杆的下端与该滑块上部可转动的连接在一起;该滑块的两端下部分别连接一弹簧,弹簧的下部置于壳体Ⅱ上;将转轴置于手柄里,二者通过主轴连接,主轴另一端与曲柄连接。进一步地,在转轴、曲柄与手柄上均设有形状相同的转孔,主轴对穿三者的转孔将转轴曲柄以及手柄传动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该壳体Ⅰ与接触器的侧面通过燕尾槽卡接。进一步地,所述的手柄具有两个相对面,每个相对面上设有一转孔,转轴置于两个相对面之间,通过主轴与手柄连接。本专利技术在没有改变交流接触器主体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巧妙的融入了可靠、易操作的应急操作机构。实现了接触器在特定使用环境下,既控制器失灵或控制线路出现故障时,仍能实现主触头的接通与断开,保障消防系统的可靠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应急操动机构与接触器连接的示意图;图3为操作机构的初始状态示意图;图4为传动机构弹簧即将蓄能完成示意图;图5为动、静触头断开状态示意图;图6为动、静触头接通状态示意图;图中标记:1-壳体Ⅰ,2-连杆,3-曲柄,4-铆轴,5-挡圈,6-主轴,7-转轴,8-手柄,9-壳体Ⅱ,10-螺钉,11-推杆,12-铆钉,13-弹簧,14-滑块,15-铆钉,16-圆轴,17-轴套,18-螺母,19-接触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2所示,本方案提供了一种接触器应急操动机构,与接触器19侧面的辅触位置上的传动圆轴连接,该圆轴通过一轴套17固定在接触器侧面的槽孔中,圆轴16可在外力作用下在槽孔中上下运动,其中圆轴16与接触器的动接触组件装配在一起,向下控制器动触头合闸,向上控制分闸。该操动机构包括,一相互通过螺母18螺钉10连接的壳体Ⅰ1与壳体Ⅱ9,该壳体Ⅰ1与接触器19的侧面通过燕尾槽卡接。连杆2上端与曲柄3下端通过铆轴4装配连接在一起置于壳体Ⅰ1内。该连杆2上设有长孔道,圆轴16头端穿过壳体Ⅰ1,置于连杆2的孔道内,在圆轴16上设有挡圈5,防止圆轴16脱出连杆2。曲柄3转动带动连杆2上下运动,进而带动圆轴16上下运动。这里曲柄3与连杆2均为倾斜设计,连杆2的上端与曲柄3可转动连接一起,曲柄3顺时针转动推动连杆2向下运动。还包括,转轴7、推杆11、滑块14及手柄8,该推杆11的上部与转轴7通过铆钉12铆接,即推杆11的上端通过铆钉12可转动的固定在转轴7上,推杆11的下端与该滑块14上部通过铆钉15可转动的铆接在一起;该滑块14的两端下部分别连接一弹簧13,弹簧13的下部置于壳体Ⅱ9上;将转轴7置于手柄8里,二者通过主轴6连接,主轴6另一端与曲柄3连接。具体的,手柄8具有两个相对面,每个相对面上设有一转孔,同时在转轴7与曲柄3同样设有形状与其相同的转孔,转轴7置于两个相对面之间,主轴6对穿三者的转孔将转轴7、曲柄3以及手柄8传动连接在一起。这里面主轴6与曲柄及转轴之间为卡位连接,非转动连接。合闸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顺时针旋转手柄,带动转轴顺时针旋转,给予推杆向下的推力,推杆头端推动滑块向下运动压缩弹簧,此时的效果图见图4,弹簧即将蓄能完成的状态。主轴旋转带动曲柄顺时针旋转,曲柄旋转给予连杆向下的推力,连杆带动圆轴向下运动,圆轴向下拉动接触器的动触头A向下运动与静动触头B接触实现合闸。这里面当顺时针旋转手柄的时候,使得推杆由倾斜状态转变为竖直稳定状态保持持续合闸。分闸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接触器处于分闸时,手动操动机构所处的原始状态,此时弹簧对应滑块有向上的支撑力,使得滑块向上运动推动推杆头端向上运动,推杆推动转轴逆时针旋转,进而带动主轴逆时针旋转,主轴带动曲柄逆时针旋转,给予连杆一个向上的拉力,连杆带动圆轴向上运动,将接触器上的静触头与动触头分开实现断闸。图5为动、静触头断开状态下,曲柄与连杆的位置示意图;在本方案中,从分闸状态到合闸状态下,操动机构连杆的向右倾斜角度从大逐渐变小。推杆则由向右倾斜状态向竖直状态转变。本专利技术应用了弹簧蓄能机构蓄能作为交流接触器主触头的接通与分断动作的动力源。通过曲柄带动连杆,连杆推动圆轴,圆轴将力传动给交流接触器联动机构(即圆轴与接触器的动接触组件装配在一起,一种装配方式为每个动触头A分别通过弹簧连接在一横向连杆上,横向连杆具有竖直的拉杆,该拉杆与圆轴连接,圆轴向下运动拉动横向连杆向下运动,连杆向下给予弹簧向下的压力将动触头向下运动与静触头B合闸),联动机构带动动触头A运动,实现了交流接触器主触头的接通和断开。弹簧所蓄的能量在瞬间是加速释放的,无关人力操作,可有效避免电弧放电,对接触器接通与断开过程的电性能没有任何影响。该应急操动机构,其机构简单、操作可靠,安装、维护方便。实现了接触器在控制器失灵或控制线路出现故障时,还能够保证主回路可靠接通或断开,是一款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备受用户欢迎的产品。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触器应急操动机构,与接触器通过一传动圆轴连接,该传动圆轴与接触器的联动结构连接用于控制接触器断开与合闸,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壳体Ⅰ与壳体Ⅱ,该壳体Ⅰ与接触器的侧面卡接,一连杆与曲柄连接在一起置于壳体Ⅰ内,该连杆上设有长孔道,圆轴头端穿过壳体Ⅰ,置于连杆的孔道内;还包括,一转轴、推杆、滑块及手柄,该推杆的上部与转轴铆接,推杆的下端与滑块上部可转动的连接在一起;该滑块的两端下部分别连接一弹簧,弹簧的下部置于壳体Ⅱ上;将装配好的转轴置于手柄里,二者通过主轴连接;主轴另一端与曲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器应急操动机构,与接触器通过一传动圆轴连接,该传动圆轴与接触器的联动结构连接用于控制接触器断开与合闸,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壳体Ⅰ与壳体Ⅱ,该壳体Ⅰ与接触器的侧面卡接,一连杆与曲柄连接在一起置于壳体Ⅰ内,该连杆上设有长孔道,圆轴头端穿过壳体Ⅰ,置于连杆的孔道内;还包括,一转轴、推杆、滑块及手柄,该推杆的上部与转轴铆接,推杆的下端与滑块上部可转动的连接在一起;该滑块的两端下部分别连接一弹簧,弹簧的下部置于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涛,刘延苏,周建国,解浩,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斯沃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