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一体化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3215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震一体化板,属于板材技术领域。该抗震一体化板包括安装层、保温层、减震件和装饰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弹簧可以在板材受到挤压时进行减震,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均可以在板材受到挤压时进行减震,第一弹性卡接部可以将弹簧的一端卡接住,第二弹性卡接部可以将弹簧的另一端卡接住,防止弹簧滑动影响抗震性能,同时第一弹性卡接部和第二弹性卡接部均具有弹性,可以在弹簧受挤压压缩时减少弹簧的挤压力,从而保护弹簧,弹簧至少为4个,4个弹簧分别设置于第一弹簧板,可以分别均匀承受板材受到的挤压力,抗震性能较好。

A Seismic Integrated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一体化板
本技术属于板材
,涉及一种抗震一体化板。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板材应用广泛,一体化板不仅适用于新建筑的外墙保温与装饰,也适用于旧建筑的节能和装饰改造;既适用于各类公共建筑,也适用于住宅建筑的外墙外保温;既适用于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也适用于南方炎热地区建筑。但是当前的一体化板的抗震性能一般较差,容易破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抗震一体化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抗震性能较好的一体化板。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抗震一体化板,包括安装层、设置于安装层上的保温层、设置于保温层上的减震件和设置于减震件上的装饰层,所述减震件包括设置于安装层上的第一弹性板、设置于装饰层底端的第二弹性板、一端连接于第一弹性板、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弹性板的多个弹簧、套设于第一弹性板上的第一套设槽的第一支撑杆、套设于第一弹性板的第二套设槽的第二支撑杆、套设于第二弹性板上的第三套设槽的第三支撑杆和套设于第二弹性板上的第四套设槽的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弹性板一端设有用以供所述弹簧一端卡接的第一弹性卡接部,所述第二弹性板一端设有用以供弹簧另一端卡接第二弹性卡接部,所述弹簧至少为分别设置于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之间形成的弹性空间的四个角的4个,所述保温层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三支撑杆一端,所述保温层的第二端连接于第四支撑杆一端,所述保温层的第三端连接于第三支撑杆另一端,所述保温层的第四端连接于第四支撑杆另一端,所述装饰层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杆一端,所述装饰层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支撑杆一端,所述装饰层的第三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杆另一端,所述装饰层的第四端连接于第二支撑杆另一端。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板为第一橡胶弹性板。优选的,还包括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杆一端、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撑杆一端的第五支撑杆和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杆另一端、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撑杆另一端的第六支撑杆。优选的,还包括一端连接于第三支撑杆一端、另一端连接于第四支撑杆一端的第七支撑杆和一端连接于第三支撑杆另一端、另一端连接于第四支撑杆另一端的第八支撑杆。优选的,所述第五支撑杆包括设置于一端的第一螺纹孔、设置于另一端的第二螺纹孔、用以在其一端伸出第一支撑杆上的第一固定孔时螺接于第一螺纹孔的第一螺栓和用以在其另一端伸出第二支撑杆上的第二固定孔时螺接于第二螺纹孔的第二螺栓。优选的,所述弹簧等距设置,所述弹簧之间的距离为1~3cm。优选的,所述弹簧为圆柱形的压缩弹簧。优选的,所述弹簧的高度为10~15cm,所述第一弹性卡接部为圆柱体,所述第一弹性卡接部的高度为3~5cm,所述第二弹性卡接部为圆柱体,所述第二弹性卡接部的高度为3~5cm。优选的,所述保温层的第一端螺接于第三支撑杆一端,所述保温层的第二端螺接于第四支撑杆一端,所述保温层的第三端螺接于第三支撑杆另一端,所述保温层的第四端螺接于第四支撑杆另一端。优选的,所述装饰层的第一端焊接于第一支撑杆一端,所述装饰层的第二端焊接于第二支撑杆一端,所述装饰层的第三端焊接于第一支撑杆另一端,所述装饰层的第四端焊接于第二支撑杆另一端。本技术中的装饰层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杆,装饰层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支撑杆,方便将装饰层安装在减震件上,保温层的第三端连接于第三支撑杆另一端,保温层的第四端连接于第四支撑杆另一端,方便将减震件安装在安装层上,弹簧可以在板材受到挤压时进行减震,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均可以在板材受到挤压时进行减震,第一弹性卡接部可以将弹簧的一端卡接住,第二弹性卡接部可以将弹簧的另一端卡接住,防止弹簧滑动影响抗震性能,同时第一弹性卡接部和第二弹性卡接部均具有弹性,可以在弹簧受挤压压缩时减少弹簧的挤压力,从而保护弹簧,弹簧至少为4个,4个弹簧分别设置于第一弹簧板,可以分别均匀承受板材受到的挤压力,抗震性能较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的减震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层,2-保温层,3-减震件,31-第一弹性板,32-第二弹性板,33-弹簧,331-第一弹性卡接部,332-第二弹性卡接部,34-第一支撑杆,341-第五支撑杆,342-第一螺栓,343-第二螺栓,35-第二支撑杆,351-第六支撑杆,36-第三支撑杆,361-第七支撑杆,37-第四支撑杆,371-第八支撑杆,4-装饰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的抗震一体化板,包括安装层1、设置于安装层1上的保温层2、设置于保温层2上的减震件和设置于减震件上的装饰层4,减震件包括设置于安装层1上的第一弹性板31、设置于装饰层4底端的第二弹性板32、一端连接于第一弹性板31、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弹性板32的多个弹簧33、套设于第一弹性板31上的第一套设槽的第一支撑杆34、套设于第一弹性板31的第二套设槽的第二支撑杆35、套设于第二弹性板32上的第三套设槽的第三支撑杆36和套设于第二弹性板32上的第四套设槽的第四支撑杆37,第一弹性板31一端设有用以供弹簧33一端卡接的第一弹性卡接部331,第二弹性板32一端设有用以供弹簧33另一端卡接第二弹性卡接部332,弹簧33至少为分别设置于第一弹性板31和第二弹性板32之间形成的弹性空间的四个角的4个,保温层2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三支撑杆36一端,保温层2的第二端连接于第四支撑杆37一端,保温层2的第三端连接于第三支撑杆36另一端,保温层2的第四端连接于第四支撑杆37另一端,装饰层4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杆34一端,装饰层4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支撑杆35一端,装饰层4的第三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杆34另一端,装饰层4的第四端连接于第二支撑杆35另一端。此处,装饰层4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杆34,装饰层4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支撑杆35,方便将装饰层4安装在减震件上,保温层2的第三端连接于第三支撑杆36另一端,保温层2的第四端连接于第四支撑杆37另一端,方便将减震件安装在安装层1上,弹簧33可以在板材受到挤压时进行减震,第一弹性板31和第二弹性板32均可以在板材受到挤压时进行减震,第一弹性卡接部331可以将弹簧33的一端卡接住,第二弹性卡接部332可以将弹簧33的另一端卡接住,防止弹簧33滑动影响抗震性能,同时第一弹性卡接部331和第二弹性卡接部332均具有弹性,可以在弹簧33受挤压压缩时减少弹簧33的挤压力,从而保护弹簧33,弹簧33至少为4个,4个弹簧33分别设置于第一弹簧33板,可以分别均匀承受板材受到的挤压力,抗震性能较好。装饰层4可以为陶瓷装饰层。保温层2可以为岩棉保温层。安装层1可以为硅酸钙安装层。第一弹性板31可以为第一橡胶弹性板,提高抗震性。第二弹性板32可以为第二橡胶弹性板,提高抗震性。作为本实施例中的抗震一体化板还可以包括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杆34一端、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撑杆35一端的第五支撑杆341和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杆34另一端、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撑杆35另一端的第六支撑杆351。作为本实施例中的抗震一体化板还可以包括一端连接于第三支撑杆36一端、另一端连接于第四支撑杆37一端的第七支撑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一体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层(1)、设置于安装层(1)上的保温层(2)、设置于保温层(2)上的减震件(3)和设置于减震件(3)上的装饰层(4),所述减震件(3)包括设置于安装层(1)上的第一弹性板(31)、设置于装饰层(4)底端的第二弹性板(32)、一端连接于第一弹性板(31)、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弹性板(32)的多个弹簧(33)、套设于第一弹性板(31)上的第一套设槽的第一支撑杆(34)、套设于第一弹性板(31)的第二套设槽的第二支撑杆(35)、套设于第二弹性板(32)上的第三套设槽的第三支撑杆(36)和套设于第二弹性板(32)上的第四套设槽的第四支撑杆(37),所述第一弹性板(31)一端设有用以供所述弹簧(33)一端卡接的第一弹性卡接部(331),所述第二弹性板(32)一端设有用以供弹簧(33)另一端卡接第二弹性卡接部(332),所述弹簧(33)至少为分别设置于第一弹性板(31)和第二弹性板(32)之间形成的弹性空间的四个角的4个,所述保温层(2)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三支撑杆(36)一端,所述保温层(2)的第二端连接于第四支撑杆(37)一端,所述保温层(2)的第三端连接于第三支撑杆(36)另一端,所述保温层(2)的第四端连接于第四支撑杆(37)另一端,所述装饰层(4)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杆(34)一端,所述装饰层(4)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支撑杆(35)一端,所述装饰层(4)的第三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杆(34)另一端,所述装饰层(4)的第四端连接于第二支撑杆(35)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一体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层(1)、设置于安装层(1)上的保温层(2)、设置于保温层(2)上的减震件(3)和设置于减震件(3)上的装饰层(4),所述减震件(3)包括设置于安装层(1)上的第一弹性板(31)、设置于装饰层(4)底端的第二弹性板(32)、一端连接于第一弹性板(31)、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弹性板(32)的多个弹簧(33)、套设于第一弹性板(31)上的第一套设槽的第一支撑杆(34)、套设于第一弹性板(31)的第二套设槽的第二支撑杆(35)、套设于第二弹性板(32)上的第三套设槽的第三支撑杆(36)和套设于第二弹性板(32)上的第四套设槽的第四支撑杆(37),所述第一弹性板(31)一端设有用以供所述弹簧(33)一端卡接的第一弹性卡接部(331),所述第二弹性板(32)一端设有用以供弹簧(33)另一端卡接第二弹性卡接部(332),所述弹簧(33)至少为分别设置于第一弹性板(31)和第二弹性板(32)之间形成的弹性空间的四个角的4个,所述保温层(2)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三支撑杆(36)一端,所述保温层(2)的第二端连接于第四支撑杆(37)一端,所述保温层(2)的第三端连接于第三支撑杆(36)另一端,所述保温层(2)的第四端连接于第四支撑杆(37)另一端,所述装饰层(4)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杆(34)一端,所述装饰层(4)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支撑杆(35)一端,所述装饰层(4)的第三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杆(34)另一端,所述装饰层(4)的第四端连接于第二支撑杆(35)另一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一体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板(31)为第一橡胶弹性板。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抗震一体化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杆(34)一端、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撑杆(35)一端的第五支撑杆(341)和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杆(34)另一端、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撑杆(35)另一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玲云王周明卢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