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地式景观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3201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埋地式景观水处理装置,包括:湿区机构,湿区机构与景观水池连接;干区机构,干区机构分别与湿区机构及景观水池连接;其中湿区机构包括:湿区集水坑,湿区集水坑设置在室外的覆土内;水体排水管,水体排水管连接景观水池与湿区集水坑;景观循环水泵,景观循环水泵设置在湿区集水坑的底部;循环水泵压力排出管,循环水泵压力排出管的一端与景观循环水泵连接,循环水泵压力排出管的另一端连接干区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埋地式景观水处理装置具有以下优点:减少了对地下室空间的大量占用,减免了不小的土建投资,同时也为水处理装置的操作及检修提供了便利。在干区设置的防涝措施也提升了景观水处理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Buried Landscape Water Treatm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埋地式景观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埋地式景观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古有云: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在很多城市景观工程中融入了景观水体的元素。然而大多数的景观水体都是小型的露天地表水,自净能力较低且容易受到污染,需要另外加设景观水处理装置对水体进行净化与治理。常规的景观工程水处理装置为方便工作人员进入操作与检修,需要在地下室的设一处专用处理机房,机房内设置水处理装置及景观水体循环水泵,定期运行;对于没有地下室的工程项目,则需要局部下挖地下设备机房,另需对地下室机房设置防淹防涝措施,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地下室资源,也耗费了很大的土建及设备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埋地式景观水处理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埋地式景观水处理装置,包括:湿区机构,所述湿区机构与景观水池连接;干区机构,所述干区机构分别与所述湿区机构及所述景观水池连接;其中所述湿区机构包括:湿区集水坑,所述湿区集水坑设置在室外的覆土内;水体排水管,所述水体排水管连接所述景观水池与所述湿区集水坑;景观循环水泵,所述景观循环水泵设置在所述湿区集水坑的底部;循环水泵压力排出管,所述循环水泵压力排出管的一端与所述景观循环水泵连接,所述循环水泵压力排出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干区机构。优选地,所述干区机构包括:干区集水坑,所述干区集水坑设置在室外的覆土内;石英砂滤罐,所述石英砂滤罐设置在所述干区集水坑的底部,所述循环水泵压力排出管的另一端通过循环管与所述石英砂滤罐连接;滤罐压力排水管,所述滤罐压力排水管连接所述石英砂滤罐与所述景观水池;其中所述干区集水坑与所述湿区集水坑相互独立。优选地,在所述循环管上设有第一阀门及过滤器。优选地,在所述干区集水坑内设有小型潜污泵,潜污排水管连接所述小型潜污泵及雨水井。优选地,在所述干区集水坑内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连接所述循环水泵压力排出管的另一端及雨水井。优选地,在所述排水管上设有第二阀门。优选地,在所述湿区集水坑的顶部设有湿区检修口,在所述湿区集水坑的内设有湿区爬梯。优选地,在所述干区集水坑的顶部设有干区检修口,在所述干区集水坑的内设有干区爬梯。一种埋地式景观水处理装置,包括:湿区机构,所述湿区机构与景观水池连接;干区机构,所述干区机构分别与所述湿区机构及所述景观水池连接;其中所述湿区机构包括:湿区集水坑,所述湿区集水坑设置在室外的覆土内;水体排水管,所述水体排水管连接所述景观水池与所述湿区集水坑;景观循环水泵,所述景观循环水泵设置在所述湿区集水坑的底部;循环水泵压力排出管,所述循环水泵压力排出管的一端与所述景观循环水泵连接,所述循环水泵压力排出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干区机构;所述干区机构包括:干区集水坑,所述干区集水坑设置在室外的覆土内;石英砂滤罐,所述石英砂滤罐设置在所述干区集水坑的底部,所述循环水泵压力排出管的另一端通过循环管与所述石英砂滤罐连接;滤罐压力排水管,所述滤罐压力排水管连接所述石英砂滤罐与所述景观水池;其中所述干区集水坑与所述湿区集水坑相互独立;在所述循环管上设有第一阀门及过滤器;在所述干区集水坑内设有小型潜污泵,潜污排水管连接所述小型潜污泵及雨水井;在所述干区集水坑内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连接所述循环水泵压力排出管的另一端及雨水井;在所述排水管上设有第二阀门;在所述湿区集水坑的顶部设有湿区检修口,在所述湿区集水坑的内设有湿区爬梯;在所述干区集水坑的顶部设有干区检修口,在所述干区集水坑的内设有干区爬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埋地式景观水处理装置具有以下优点:减少了对地下室空间的大量占用,减免了不小的土建投资,同时也为水处理装置的操作及检修提供了便利。在干区设置的防涝措施也提升了景观水处理装置使用的安全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埋地式景观水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体排水管2-景观循环水泵3-循环水泵压力排出管4-过滤器5-石英砂滤罐6-滤罐压力排水管7-小型潜污泵8-第一阀门9-第二阀门10-湿区钢爬梯11-干区钢爬梯12-湿区检修口13-干区检修口14-循环管15-潜污排水管16-排污管17-湿区集水坑18-干区集水坑19-景观水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本技术为了减少对地下空间的利用,降低额外的土建投资,考虑在室外直接埋地设置一体式的干湿分离集水坑,来代替地下室景观处理机房的功能。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埋地式景观水处理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直接在室外覆土内下挖一个一体成型的钢筋混凝土集水坑,内设两个独立的区域湿区机构和干区机构,干区机构内放置景观的水处理装置石英砂砂罐,干区机构设置景观循环水泵,另将湿区机构的水泵操控阀门也设置于干区内。同时在干区和湿区分别设置一个地面的不锈钢人孔盖板及钢爬梯,平时工作人员主要通过干区检修口,到达干区机构对水处理装置和景观循环水泵进行操作及检修;湿区机构的检修口仅供湿区内景观水泵的安装及水泵替换时使用。最后在干区内设置防涝措施,在干区底部局部下挖一小水坑,内设小型潜水泵,一旦出现积水该小型潜水泵开始自动运行,防止干区内的大量积水出现。系统运行流程图如下:景观水体排水通过水体排水管1进入湿区集水坑17,景观循环水泵2运行,第一阀门8常开,通过循环水泵压力排出管3和循环管14将水排至干区,通过过滤器4过滤水体大颗粒后排至石英砂滤罐5,石英砂滤罐5处理后通过滤罐压力排水管6接至景观水池19。当干区集水坑18有积水且到达一定水位时,干区集水坑18内的小型潜污泵7自行启动将积水通过潜污排水管15排至室外雨水井。当需要更换或检修湿区水泵时,工作人员通过干区检修口12和干区钢爬梯11进去干区,关闭第一阀门8,打开第二阀门9,启动景观循环水泵2,将湿区内积水通过排污管16排空,人员可通过湿区检修口13和湿区钢爬梯10进入湿区操作。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技术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埋地式景观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湿区机构,所述湿区机构与景观水池连接;干区机构,所述干区机构分别与所述湿区机构及所述景观水池连接;其中所述湿区机构包括:湿区集水坑,所述湿区集水坑设置在室外的覆土内;水体排水管,所述水体排水管连接所述景观水池与所述湿区集水坑;景观循环水泵,所述景观循环水泵设置在所述湿区集水坑的底部;循环水泵压力排出管,所述循环水泵压力排出管的一端与所述景观循环水泵连接,所述循环水泵压力排出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干区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埋地式景观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湿区机构,所述湿区机构与景观水池连接;干区机构,所述干区机构分别与所述湿区机构及所述景观水池连接;其中所述湿区机构包括:湿区集水坑,所述湿区集水坑设置在室外的覆土内;水体排水管,所述水体排水管连接所述景观水池与所述湿区集水坑;景观循环水泵,所述景观循环水泵设置在所述湿区集水坑的底部;循环水泵压力排出管,所述循环水泵压力排出管的一端与所述景观循环水泵连接,所述循环水泵压力排出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干区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地式景观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区机构包括:干区集水坑,所述干区集水坑设置在室外的覆土内;石英砂滤罐,所述石英砂滤罐设置在所述干区集水坑的底部,所述循环水泵压力排出管的另一端通过循环管与所述石英砂滤罐连接;滤罐压力排水管,所述滤罐压力排水管连接所述石英砂滤罐与所述景观水池;其中所述干区集水坑与所述湿区集水坑相互独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埋地式景观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循环管上设有第一阀门及过滤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埋地式景观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干区集水坑内设有小型潜污泵,潜污排水管连接所述小型潜污泵及雨水井。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埋地式景观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干区集水坑内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连接所述循环水泵压力排出管的另一端及雨水井。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埋地式景观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水管上设有第二阀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地式景观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联创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