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3197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包括弃流池,弃流池上分别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弃流池包括上池体和下池体,所述上池体为两端开口的结构,下池体为顶部开口的结构;所述上池体的下部外侧壁上从上到下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下池体的上部内侧壁与外侧壁之间设有一与所述上池体下部相匹配的容纳腔,且在下池体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螺纹孔对应的通孔;所述上池体与所述下池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下池体的底壁上设有多个透水孔,且在底壁上方设有耐候性透水材料层。该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结构简单,使用简便,弃流池容积大小可调。

An initial rainwater discar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雨水收集与利用
,特别涉及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技术介绍
初期雨水,就是指降雨初期时的雨水。但是,由于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而且一般含有一定量的影响植物生长的毒素,这些毒素可能包括硫化物、盐分、TDS(总溶解固体)等,甚至不适当的pH值。降落地面后,又由于冲刷沥青油毡屋面、沥青混凝土道路、建筑工地等,使得前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病原体、重金属、油脂、悬浮固体等污染物质,因此前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通常超过了普通的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如果将前期雨水直接排入自然承受水体,将会对水体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也不能将雨水直接回收利用,所以必须对前期雨水进行弃流处理,将降雨初期雨水分流至污水管道,降雨后期污染程度较轻的雨水进过预处理截留水中的悬浮物、固体颗粒杂质、沉淀、过滤,就可以达到回收利用的标准。目前,主要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采用电动或者是机械阀门的方式进行控制,其存在需要的设备较多、技术复杂、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同时由于弃流池容积大小不可调,存在对于初期雨水弃流量过多或者是过少的问题,适应性和弃流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结构简单,使用简便,弃流池容积大小可调。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包括弃流池,所述弃流池的上部连接有进水管,与进水管相对的另一侧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弃流池包括上池体和下池体,所述上池体为两端开口的结构,下池体为顶部开口的结构;所述上池体的下部外侧壁上从上到下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下池体的上部内侧壁与外侧壁之间设有一与所述上池体下部相匹配的容纳腔,且在下池体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螺纹孔对应的通孔;所述上池体与所述下池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下池体的底壁上设有多个透水孔,且在底壁上方设有耐候性透水材料层。进一步的,所述上池体由再生树脂复合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透水孔沿下池体的底壁均匀布置。进一步的,所述耐候性透水材料层为土工布。进一步的,所述上池体的顶端搭接有盖体。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上连接有进水支管,所述进水支管连接至上池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的弃流装置无动力部件,结构简单,使用简便,不需要作业人员进行雨后排水,只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弃流的雨水由耐候性透水材料层和透水孔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实现雨水的自动弃流;同时由于弃流池容积大小可调节,因而可以根据地区的降雨强度状况以及污染物情况,调节弃流量的大小,从而避免了弃流量过多或者是过少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弃流装置的经济性和对雨水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弃流池,1a-上池体,1b-下池体,2-进水管,3-螺纹孔,4-容纳腔,5-螺栓,6-透水孔,7-耐候性透水材料层,8-盖体,9-进水支管,10-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包括弃流池1,所述弃流池1的上部连接有进水管2,与进水管2相对的另一侧连接有出水管10,本实施例中的进水管2和出水管10采用塑料管道;所述弃流池1包括上池体1a和下池体1b,所述上池体1a为两端开口的结构,下池体1b为顶部开口的结构;所述上池体1a的下部外侧壁上从上到下设有多个螺纹孔3;所述下池体1b的上部内侧壁与外侧壁之间设有一与所述上池体1a下部相匹配的容纳腔4,且在下池体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螺纹孔3对应的通孔;所述上池体1a与所述下池体1b通过螺栓5固定连接;所述下池体1b的底壁上设有多个透水孔6,且在底壁上方设有耐候性透水材料层7。具体的,所述上池体1a由再生树脂复合材料制成。再生树脂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抗压、抗折强度和抗冲击韧性。具体的,所述透水孔6沿下池体1b的底壁均匀布置。具体的,所述耐候性透水材料层7为土工布。耐候性透水材料层7除了采用土工布以外,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骨料和粘结剂粘结而成的耐候性透水材料。具体的,所述上池体1a的顶端搭接有盖体8。作为优选,盖体8采用轻质材料制成。通过打开盖体8,可对弃流池1内部进行检修。具体的,所述进水管2上连接有进水支管9,所述进水支管9连接至上池体1a。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使用时,将本技术放置于地质层上,根据地区降雨状况调节好弃流池1的弃流量,在降雨强度较高、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地区,同时汇水面积较大时,可将弃流池1容积设置为较大,反之则将弃流池1容积设置为偏小。降雨时汇集的雨水通过进水管2进入到弃流池1中,截留在弃流池1中的雨水通过耐候性透水材料层7和透水孔6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无需雨后人工进行排水,出水管10中流出的雨水流至后续的雨水收集池中,再加以利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了弃流量为3mm的初期雨水,汇水面积为350m2时,弃流池的容积调整为1m3,分别于5个降雨日对降雨过程中初期雨水截留装置内的雨水以及出水管的雨水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截留在弃流池中的雨水污染物浓度明显高于出水管出水口雨水污染物质量浓度,弃流3mm初期雨水,SS、浊度、COD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75.12%、52%和60.37%,该弃流装置运行效果良好。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包括弃流池(1),所述弃流池(1)的上部连接有进水管(2),与进水管(2)相对的另一侧连接有出水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池(1)包括上池体(1a)和下池体(1b),所述上池体(1a)为两端开口的结构,下池体(1b)为顶部开口的结构;所述上池体(1a)的下部外侧壁上从上到下设有多个螺纹孔(3);所述下池体(1b)的上部内侧壁与外侧壁之间设有一与所述上池体(1a)下部相匹配的容纳腔(4),且在下池体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螺纹孔(3)对应的通孔;所述上池体(1a)与所述下池体(1b)通过螺栓(5)固定连接;所述下池体(1b)的底壁上设有多个透水孔(6),且在底壁上方设有耐候性透水材料层(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包括弃流池(1),所述弃流池(1)的上部连接有进水管(2),与进水管(2)相对的另一侧连接有出水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池(1)包括上池体(1a)和下池体(1b),所述上池体(1a)为两端开口的结构,下池体(1b)为顶部开口的结构;所述上池体(1a)的下部外侧壁上从上到下设有多个螺纹孔(3);所述下池体(1b)的上部内侧壁与外侧壁之间设有一与所述上池体(1a)下部相匹配的容纳腔(4),且在下池体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螺纹孔(3)对应的通孔;所述上池体(1a)与所述下池体(1b)通过螺栓(5)固定连接;所述下池体(1b)的底壁上设有多个透水孔(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夏军陈晓玲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正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