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过滤装置及蓄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3188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过滤装置及蓄水装置,雨水收集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箱,过滤箱的两端分别设有入水口及出水口,过滤箱内设有过滤组件,过滤箱设于地面以下,入水口通过集水装置与地面连通,蓄水装置包括箱体以及该雨水收集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改变原河岸功能以及河道规模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过滤装置,可以将经过过滤的雨水收集在箱体中,有利于雨水资源的再利用,既解决了初期雨水的污染问题,也增大了河道雨水调蓄,有利于城市防涝减灾。

A rainwater collecting and filtering device and water storag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收集过滤装置及蓄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雨水收集过滤装置及蓄水装置。
技术介绍
近些年,城市河道治污不断,但污染也不断,究其原因,城市河道污染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在于初期雨水直接排入河道。由于河道是一个开放的水环境,即便进行了彻底的截污和清淤,地表径流仍会把地表中的有机污染物带入水中,因此,导致河道水体发黑发臭。时间一久,河道中又重新堆积有机污泥,又成为新的污染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雨水收集过滤装置及蓄水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雨水收集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箱,所述过滤箱邻地面一侧设有进水口,过滤箱内设有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设于地面以下,所述进水口通过集水井与地表连通。优选的,所述进水口包括集水井,所述集水井的顶部与地表连通,集水井的一侧与过滤箱连通。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为过滤墙。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蓄水装置,包括:若干箱体,排列在河道沿岸悬臂式挡土墙的内侧,其中,每相邻的两个箱体之间设有沉降缝,沉降缝的顶部设有止水带;若干雨水收集过滤装置,设于箱体远离河道的一侧,并与箱体连通;溢流口,设于箱体远离雨水收集过滤装置的一侧;其中,雨水收集过滤装置与箱体一一对应。优选的,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箱体之间通过连通管道连通。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有若干个立墙,所述立墙与箱体设有溢流口的侧边垂直,并且每个立墙上均设有一个门洞。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雨水收集过滤装置利用过滤箱对初期雨水进行收集以及过滤,去除随着初期雨水流入地下的有机物,从而避免了含有有机物的雨水流入河道中,从源头上解决了城市河道污染的问题,本技术的蓄水装置,在不改变原河岸功能以及河道规模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过滤装置,可以将经过过滤的雨水收集在箱体中,有利于雨水资源的再利用,既解决了初期雨水的污染问题,也增大了河道雨水调蓄,有利于城市防涝减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图4是图3的C-C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形式进水口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蓄水装置,包括若干箱体4,箱体4排列在河道沿岸悬臂式挡土墙12的内侧,与悬臂式挡土墙共同构成箱体,其中,每相邻的两个箱体4之间设有沉降缝5,沉降缝5的两侧及顶部设有止水带10。其中,箱体4的数量依据悬臂式挡土墙12的总长度以及单个箱体4的长度而定。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每个箱体4的内部在远离河道的一侧分别连接有雨水收集过滤装置,雨水收集过滤装置与箱体4连通;箱体4在靠近河道的一侧设有溢流口6,溢流口6的底高程大于或等于河道河水的最高水位,并且在溢流口6处安装拦污栅,以避免河道中的漂浮物在河水最高水位时流进箱体4内。如图1、2、5所示,本技术的雨水收集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箱1,过滤箱1的一侧设有进水口2,过滤箱1内设有过滤组件3,过滤箱1设于地面以下,进水口2通过集水井201与地表连通。其中,进水口2包括集水井201,集水井201的顶部与地表连通,集水井201的一侧与过滤箱1连通,集水井201的顶部一侧地表具有缓坡202,缓坡的坡度为1°~5°(例如2°),有利于雨水顺着缓坡流入集水井201内,便于对雨水进行集中,集水井201为砖砌井,可节约施工成本,集水井201的井口安装粗拦污栅204,以阻止随雨水流淌的漂浮物进入集水井201内,同时,在集水井201与过滤箱1的连接口安装密拦污栅205。当需要设置的排水点距离过滤箱1的距离较远时,可在集水井201远离过滤箱1的一侧的地下设置竖井203,并将集水井201与竖井203之间通过连接管11连接起来。竖井203也为砖砌,节约施工成本。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过滤组件3为过滤墙,过滤墙对雨水进行过滤,并降解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由于雨水收集过滤装置是设于箱体4的内部,因而过滤墙将过滤箱1内的雨水过滤后直接流进箱体4内。其中,过滤墙包括第一竹筏网301、滤袋302以及第二竹筏网303,第一竹筏网301设于靠近进水口101的一侧,第二竹筏网303设于远离进水口101的一侧,滤袋302设于第一竹筏网301与第二竹筏网302之间,第一竹筏网301的网目大于第二竹筏网303的网目,滤袋302内装滤料,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滤料为煤渣以及矿物棉的混合物,滤袋302为土工布或者土工栅格,以节约成本。本技术使用滤袋302装滤料,能够便于过滤墙的施工以及更换过滤墙。滤料采用煤渣,煤渣为多孔材料,其结构膨大,有蜂窝状细孔,不溶于水,经筛选洗净后用作过滤材料,可以滤除肉眼可见的颗粒材料,煤渣对水中臭气、悬浮物和显色物质的吸附作用良好,是一种廉价的过滤、吸附材料。煤渣在用于污水过滤时,煤渣的综合利用大大地减少了固体废物的产生量,节约了固废的占地面积,避免其造成的许多污染问题,大量地利用煤渣,既节约了资源、能源又创造了经济价值。在煤渣的两侧又分别设有第一竹筏网301与第二竹筏网303,竹筏属于自然生态材料,具有生物亲和性,表面粗糙,比表面积大。我国竹类资源丰富,竹子因其成本低,可再生,环境污染低,可自身降解,竹子材质天然,具有良好的生物亲和性,是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材料,以竹纤维为原料制备成的竹纤维生物膜载体对水处理的效果比较稳定,竹筏对COD的去除率是74%,对NO3-N去除率为95%,对TP的去除率达到37%,对提高河道水质净化能力有明显效果,竹片表面附着的微生物磷脂含量和脱氢酶活性较大,能够为微生物附着生长和繁殖提供空间,不断促进河道中污染物的降解。因此,在编制第一竹筏网301和第二竹筏网303时,竹筒从中部剖开成片,再编织成网片。滤袋302为透水材料,采用土工布或土工格栅,其网目(格)小于过滤料的粒径;滤袋302的大小以装料后一人能够搬动为准,滤袋302在过滤污水达到饱和以后(煤渣过滤污水为30~50次),对过滤墙进行更换。如图1~4所示,本技术中,每相邻的两个箱体4之间通过连通管道7连通,连接管道7的两端分别采用柔性接头(例如橡胶接头)与两个箱体4的侧壁连接固定,连接管道7采用伸缩塑料管,以便于适应管道变形的需求。本技术的箱体4的内部通过两个立墙8将箱体4的内部分割成三个区域,两个立墙8与箱体4设有溢流口6的侧边垂直,并且每个立墙8上均设有一个门洞9,用于将三个区域连通起来,立墙8的设置可增加箱体4的强度,同时,还能够实现箱体4在调蓄时的灵活性。另外,本技术的箱体4的顶部设有用于人工进出的进人孔15,以便于人工进入箱体4,进行清淤、更换过滤墙的操作。本实施例的箱体4在施工时,是基于河道的悬臂式挡土墙12而建立,因而,箱体4靠近河道侧的侧壁即为悬臂式挡土墙12,在施工时,箱体4采用空箱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既作为雨水调节空间,也是河道空箱式护岸。本技术在施工时,箱体4的底板在悬臂式挡土墙12的底板内侧顺接加宽,由于通常悬臂式挡土墙12的分缝段长为20m,因而,将单个箱体4的长度也设为20m,使得沉降缝5余原来的悬臂式挡土墙12的分缝处位于同一位置。箱体4的底板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水收集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箱(1),所述过滤箱(1)邻地面一侧设有进水口(2),过滤箱(1)内设有过滤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1)设于地面以下,所述进水口(2)通过集水井(201)与地表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收集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箱(1),所述过滤箱(1)邻地面一侧设有进水口(2),过滤箱(1)内设有过滤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1)设于地面以下,所述进水口(2)通过集水井(201)与地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2)包括集水井(201),所述集水井(201)的顶部与地表连通,集水井(201)的一侧与过滤箱(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收集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3)为过滤墙。4.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雨水收集过滤装置的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箱体(4),排列在河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朝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