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中墙结构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3176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层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中墙结构板,双层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中墙结构板整体为矩形混凝土板;上、中、下均有用于连接的多个阶梯将整体板分成两个平板:下层直板、上层直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大幅降低综合管廊修建成本,布局合理,既保证功能,又要保证受力,另外还兼顾构件的生产、运输与施工。使各部件的连接更加简单、安全、效率、耐久,且防水效果好、适用范围广、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经济效果好,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复杂操作,能大幅降低造价。

Double-deck fabricated concrete composite corridor wall sla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层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中墙结构板
本技术属于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层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中墙结构板。
技术介绍
在城市中建设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概念,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首先出现在法国。自从1833年的巴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条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系统后,迄今已经有近182年的发展历程。经过百年探索、研究、改良和实践,其技术水平已完全成熟,并在国外的许多城市得到了极大发展,并已成为了国外发达城市市政建设管理的现代化象征和城市公共管理的一部分。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不仅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极大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此外,该系统还具有一定的防震减灾作用。如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期间,神户市内大量房屋倒塌、道路被毁,但当地的地下综合管廊却大多完好无损,这大大减轻了震后救灾和重建工作的难度。地下综合管廊对满足民生基本需求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综合管廊建设避免了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频繁挖掘道路而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和干扰,保持路容完整和美观。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类管线的耐久性。便于各种管线的敷设、增减、维修和日常管理。综合管廊内管线布置紧凑合理,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节约了城市用地。减少了道路的杆柱及各种管线的检查井、室等,优美了城市的景观。架空管线一起入地,减少架空线与绿化的矛盾。国内的综合管廊建设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前,一般仅在大型公共建筑物的地下空间或大型工业企业内根据需要设置一些管线走廊,或者仅仅是单纯放置弱电为主的综合缆线沟。国内第一条市政综合管廊出现在1994年,根据高水平开发建设浦东新区的规划要求,经过前期必要的技术资料收集和进行相关课题研究后,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杨路建成了国内第一条规模较大的综合管廊。该综合管廊全长约11km,埋设在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之下。综合管廊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横断面为矩形,由燃气室(单独为一室,内敷设燃气管道)和综合室(内敷设各类通信、电力和上水管)两部分组成。根据综合管廊运行管理的需要,张杨路综合管廊的附属设施系统包括综合管廊内的消防、通风、排水、供电照明、监控管理和信息收集处理系统等。近年来,全国各地对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不断提升,纷纷探索通过建设综合管廊以求达到市政道路地下空间的集约化使用和可持续发展。北京中关村、广州大学城、上海安亭新镇、济南、宁波、深圳、昆明、南宁、哈尔滨、合肥、佳木斯等大中型城市都已经建成或正在准备建设综合管廊。其中,广州大学城和上海安亭新镇借鉴了浦东张杨路综合管廊建设经验和教训,并在吸取日本等国较为成熟的设计标准基础上,分别建成总长17km和6km较成规模的多仓或单仓综合管廊系统,并已开始逐步投入使用。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8月10日公布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明显改善,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明显提升,逐步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网式架空线,城市地面景观明显好转。目前,综合管廊的修建费用仍居高不下,尤其多层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的整体空间布局较难做到合理,既保证功能,又要保证受力,另外还有兼顾构件的生产、运输与施工,在现场连接十分困难。并且干式连接的各层剪力问题比较严重,较难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层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中墙结构板,主要为了开发一种施工方便、造价低、功能全面的综合管廊中墙结构板,能够有效解决综合管廊修建成本高、布局不合理及生产运输不便利等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层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中墙结构板,包括下层直板、上层直板、下连接端、中层下剪力外伸板、中层上连接半伸板、上部连接端、下部连接平端、下部连接斜端、下部连接加强肋、下部连接阶梯口、中层加强连接斜肋、中层连接剪力板、中层连接剪力阶梯口、中层连接阶梯口、中层连接加强斜肋、上部连接阶梯口、上部连接加强肋、上部连接斜端、上部连接平端、中层上阶梯安装口、中层下阶梯安装口、中层上阶梯螺孔、中层下阶梯螺孔、端部竖向连接螺孔组成。双层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中墙结构板整体为矩形混凝土板;上、中、下均有用于连接的多个阶梯将整体板分成两个平板:下层直板和上层直板;整体板的底部为用于水平和竖直连接的下连接端,下连接端的底面为水平的下部连接平端,下连接端的两侧分别为向上、向外伸出的下部连接斜端,之后两侧分别为竖直向上的下部连接加强肋,最后为水平向内收进的下部连接阶梯口;在下层直板与上层直板的连接处为中层下剪力外伸板和中层上连接半伸板;中层下剪力外伸板为整体板的底部从下层直板向外、向上伸出的中层加强连接斜肋,之后为竖直向上的中层连接剪力板,最后为水平向内收进的中层连接剪力阶梯口;中层上连接半伸板为竖直向上的中层连接阶梯口,之后为斜向上、向内收进的中层连接加强斜肋,最后中层连接加强斜肋收进到上层直板;上部连接端为从上层直板的顶部两侧水平向外伸出的上部连接阶梯口,之后为竖直向上的上部连接加强肋,然后是斜向上、向内收进的上部连接斜端,最后为水平的上部连接平端;为纵向错缝而将板面竖直分成三个宽度相等的板面:分别在中层加强连接斜肋的中间部位分别向上开设中层下阶梯安装口,向上开设到中层连接剪力板高度中线以上50-100mm,并在高度中线水平向外开设中层下阶梯螺孔,中层下阶梯螺孔一直联通伸出露在中层连接剪力板的侧面;分别在中层连接加强斜肋的中间部位分别靠近上层直板的位置向下开设中层上阶梯安装口;向下一直开设到中层连接阶梯口高度中线以下50-100mm,并在高度中线水平向外开设中层上阶梯螺孔,中层上阶梯螺孔一直联通伸出露在中层连接阶梯口的侧面;下连接端和上部连接端的形状上下对称,在三块等分板的下部连接阶梯口中间分别竖直向下开设端部竖向连接螺孔,一直开孔到底部;在三块等分板的上部连接加强肋中间分别竖直向上开设端部竖向连接螺孔,一直开孔到顶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大幅降低综合管廊修建成本,布局合理,既保证功能,又要保证受力,另外还兼顾构件的生产、运输与施工。使各部件的连接更加简单、安全、效率、耐久,且防水效果好、适用范围广、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经济效果好,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复杂操作,能大幅降低造价。附图说明图1为双层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中墙结构板端面示意图。图2为双层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中墙结构板正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图2的A-A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图2的B-B剖面示意图。图中,1为下层直板;2为上层直板;3为下连接端;4为中层下剪力外伸板;5为中层上连接半伸板;6为上部连接端;7为下部连接平端;8为下部连接斜端;9为下部连接加强肋;10为下部连接阶梯口;11为中层加强连接斜肋;12为中层连接剪力板;13为中层连接剪力阶梯口;14为中层连接阶梯口;15为中层连接加强斜肋;16为上部连接阶梯口;17为上部连接加强肋;18为上部连接斜端;19为上部连接平端;20为中层上阶梯安装口;21为中层下阶梯安装口;22为中层上阶梯螺孔;23为中层下阶梯螺孔、24为端部竖向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中墙结构板,包括下层直板(1)、上层直板(2)、下连接端(3)、中层下剪力外伸板(4)、中层上连接半伸板(5)、上部连接端(6)、下部连接平端(7)、下部连接斜端(8)、下部连接加强肋(9)、下部连接阶梯口(10)、中层加强连接斜肋(11)、中层连接剪力板(12)、中层连接剪力阶梯口(13)、中层连接阶梯口(14)、中层连接加强斜肋(15)、上部连接阶梯口(16)、上部连接加强肋(17)、上部连接斜端(18)、上部连接平端(19)、中层上阶梯安装口(20)、中层下阶梯安装口(21)、中层上阶梯螺孔(22)、中层下阶梯螺孔(23)、端部竖向连接螺孔(24)组成;其特征在于:双层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中墙结构板整体为矩形混凝土板;上、中、下均有用于连接的多个阶梯将整体板分成两个平板:下层直板(1)和上层直板(2);整体板的底部为用于水平和竖直连接的下连接端(3),下连接端(3)的底面为水平的下部连接平端(7),下连接端(3)的两侧分别为向上、向外伸出的下部连接斜端(8),之后两侧分别为竖直向上的下部连接加强肋(9),最后为水平向内收进的下部连接阶梯口(10);在下层直板(1)与上层直板(2)的连接处为中层下剪力外伸板(4)和中层上连接半伸板(5);中层下剪力外伸板(4)为整体板的底部从下层直板(1)向外、向上伸出的中层加强连接斜肋(11),之后为竖直向上的中层连接剪力板(12),最后为水平向内收进的中层连接剪力阶梯口(13);中层上连接半伸板(5)为竖直向上的中层连接阶梯口(14),之后为斜向上、向内收进的中层连接加强斜肋(15),最后中层连接加强斜肋(15)收进到上层直板(2);上部连接端(6)为从上层直板(2)的顶部两侧水平向外伸出的上部连接阶梯口(16),之后为竖直向上的上部连接加强肋(17),然后是斜向上、向内收进的上部连接斜端(18),最后为水平的上部连接平端(19);为纵向错缝而将板面竖直分成三个宽度相等的板面:分别在中层加强连接斜肋(11)的中间部位分别向上开设中层下阶梯安装口(21),向上开设到中层连接剪力板(12)高度中线以上50‑100mm,并在高度中线水平向外开设中层下阶梯螺孔(23),中层下阶梯螺孔(23)一直联通伸出露在中层连接剪力板(12)的侧面;分别在中层连接加强斜肋(15)的中间部位分别靠近上层直板(2)的位置向下开设中层上阶梯安装口(20);向下一直开设到中层连接阶梯口(14)高度中线以下50‑100mm,并在高度中线水平向外开设中层上阶梯螺孔(22),中层上阶梯螺孔(22)一直联通伸出露在中层连接阶梯口(14)的侧面;下连接端(3)和上部连接端(6)的形状上下对称,在三块等分板的下部连接阶梯口(10)中间分别竖直向下开设端部竖向连接螺孔(24),一直开孔到底部;在三块等分板的上部连接加强肋(17)中间分别竖直向上开设端部竖向连接螺孔(24),一直开孔到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中墙结构板,包括下层直板(1)、上层直板(2)、下连接端(3)、中层下剪力外伸板(4)、中层上连接半伸板(5)、上部连接端(6)、下部连接平端(7)、下部连接斜端(8)、下部连接加强肋(9)、下部连接阶梯口(10)、中层加强连接斜肋(11)、中层连接剪力板(12)、中层连接剪力阶梯口(13)、中层连接阶梯口(14)、中层连接加强斜肋(15)、上部连接阶梯口(16)、上部连接加强肋(17)、上部连接斜端(18)、上部连接平端(19)、中层上阶梯安装口(20)、中层下阶梯安装口(21)、中层上阶梯螺孔(22)、中层下阶梯螺孔(23)、端部竖向连接螺孔(24)组成;其特征在于:双层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中墙结构板整体为矩形混凝土板;上、中、下均有用于连接的多个阶梯将整体板分成两个平板:下层直板(1)和上层直板(2);整体板的底部为用于水平和竖直连接的下连接端(3),下连接端(3)的底面为水平的下部连接平端(7),下连接端(3)的两侧分别为向上、向外伸出的下部连接斜端(8),之后两侧分别为竖直向上的下部连接加强肋(9),最后为水平向内收进的下部连接阶梯口(10);在下层直板(1)与上层直板(2)的连接处为中层下剪力外伸板(4)和中层上连接半伸板(5);中层下剪力外伸板(4)为整体板的底部从下层直板(1)向外、向上伸出的中层加强连接斜肋(11),之后为竖直向上的中层连接剪力板(12),最后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汪青杰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