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桩结合中心岛法的深基坑复合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3167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7:38
一种双排桩结合中心岛法的深基坑复合支护结构,支护结构包括双排桩、冠梁、连梁和止水帷幕,还包括反压土台、腰梁、主体结构底板、支墩和钢支撑,反压土台为沿基坑中部土体进行中心岛开挖后预留于基坑侧壁周边的土台,钢支撑的一端与腰梁固定连接,钢支撑的另一端与支墩固定连接,钢支撑跨越反压土台或埋入反压土台的上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排桩结合中心岛开挖并辅以钢支撑和坑内预留反压土的支护方法,有效控制基坑水平位移,结合中心岛开挖可有效节省反压土的预留量、后期的挖除工作量,节省了大量内支撑、格构柱和立柱桩等的施工成本,实现坑内大面积无障碍的有效开挖和以及建筑物的快速施工,缩短工期。

Composite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Deep Foundation Pit with Double Row Piles and Center Island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排桩结合中心岛法的深基坑复合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特别是一种双排桩复合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在基坑支护工程中,双排桩加上顶部冠梁和连梁形成的门式结构,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和整体稳定性,能够有利控制基坑变形、缩短工期和降低成本。悬臂式双排桩理论支护深度一般在10m左右,结合大面积内支撑或拉锚可增大支护深度,但锚撑对周边环境要求严苛,大面积内支撑需要占用部分施工空间,延长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排桩结合中心岛法的深基坑复合支护结构,要解决现有双排桩支护存在深度限制较大,对周边环境要求严苛,占用部分施工空间,施工工期较长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排桩结合中心岛法的深基坑复合支护结构,包括双排桩、冠梁、连梁和止水帷幕,所述双排桩包括前排桩和后排桩,前排桩和后排桩沿垂直基坑侧壁土体方向前后间隔设置,所述冠梁沿前排桩的桩顶和后排桩的桩顶分别固定连接一道,所述连梁固定连接前后两道冠梁,所述止水帷幕紧贴前排桩的后侧设置,所述双排桩结合中心岛法的深基坑复合支护结构还包括反压土台、腰梁、主体结构底板、主体结构、支墩和钢支撑,所述反压土台为沿基坑中部土体进行中心岛开挖后预留于基坑侧壁周边的土台,所述反压土台紧靠前排桩的前侧,所述腰梁固定连接在前排桩的前侧、位于反压土台的上方或埋入反压土台的上部,所述主体结构底板位于中心岛开挖后预留的基底上,所述支墩固定连接在主体结构底板的端部,该端部位于靠近基坑侧壁的一侧,所述钢支撑沿基坑间隔设置,钢支撑的一端与腰梁固定连接,腰梁与钢支撑连接的面与钢支撑垂直,钢支撑的另一端与支墩固定连接,所述钢支撑跨越反压土台并位于其上方或部分埋入反压土台的上部。所述止水帷幕的顶部固定连接在连梁的下侧,所述止水帷幕的底部标高低于前排桩的底部标高以及后排桩的底部标高。所述反压土台的横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斜边向下倾斜。所述斜边的坡度为1:1.5-1:2.0。所述反压土台的底边的宽度至少20m,所述反压土台为单级台阶或二级台阶或三级台阶,二级台阶或三级台阶的台阶宽度由上至下递减。所述支墩钢筋混凝土块或型钢块,支墩与钢支撑连接的面与钢支撑垂直,所述支墩的个数与钢支撑的个数相同、与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基坑的深度大于15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解决了双排桩支护存在深度限制较大的技术问题,双排桩结合中心岛开挖并辅以钢支撑和坑内预留反压土的支护方法,可应用于软土地区、高水位且开挖深度超过15m的超大深基坑工程中。本技术的双排桩结合钢支撑和预留反压土与单纯双排桩结合中心岛开挖方式相比,可加深支护深度,有效控制基坑水平位移;结合中心岛开挖可有效节省反压土的预留量、后期的挖除工作量,节省了大量内支撑、格构柱和立柱桩等的施工成本。同时本技术解决了对周边环境要求严苛,占用部分施工空间,施工工期较长的技术问题,实现坑内大面积无障碍的有效开挖和以及建筑物的快速施工,缩短工期。本技术在高水位地区结合止水帷幕的使用有效截断或增加了基坑内外地下水的渗流路径,降低了地下水对基坑工程的影响。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施工方法的步骤六完成后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施工方法的步骤三完成后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施工方法的步骤五完成后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施工方法的步骤七完成后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前排桩、2-后排桩、3-冠梁、4-连梁、5-止水帷幕、6-钢支撑、7-反压土台、71-斜边、72-底边、8-腰梁、9-支墩、10-主体结构、11-主体结构底板、12-基底。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所示,一种双排桩结合中心岛法的深基坑复合支护结构,包括双排桩、冠梁3、连梁4和止水帷幕5,所述双排桩包括前排桩1和后排桩2,前排桩1和后排桩2沿垂直基坑侧壁土体方向前后间隔设置,所述冠梁3沿前排桩1的桩顶和后排桩2的桩顶分别固定连接一道,所述连梁4固定连接前后两道冠梁3,所述止水帷幕5紧贴前排桩的后侧设置。所述双排桩结合中心岛法的深基坑复合支护结构还包括反压土台7、腰梁8、主体结构底板11、主体结构10、支墩9和钢支撑6。所述反压土台7为沿基坑中部土体进行中心岛开挖后预留于基坑侧壁周边的土台,所述反压土台7紧靠前排桩1的前侧。所述腰梁8固定连接在前排桩1的前侧、位于反压土台7的上方或埋入反压土台的上部。所述主体结构底板11位于中心岛开挖后预留的基底12上,所述支墩9固定连接在主体结构底板11的端部,该端部位于靠近基坑侧壁的一侧。所述钢支撑6沿基坑间隔设置,钢支撑6的一端与腰梁8固定连接,腰梁8与钢支撑6连接的面与钢支撑6垂直。钢支撑6的另一端与支墩9固定连接,所述钢支撑6跨越反压土台7并位于其上方或部分埋入反压土台7的上部。所述止水帷幕5的顶部固定连接在连梁4的下侧,所述止水帷幕5的底部标高低于前排桩1的底部标高以及后排桩2的底部标高。所述反压土台7的横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斜边71向下倾斜。所述斜边71的坡度为1:1.5-1:2.0。所述反压土台7的底边72的宽度至少20m,所述反压土台为单级台阶或二级台阶或三级台阶,二级台阶或三级台阶的台阶宽度由上至下递减。所述支墩9钢筋混凝土块或型钢块,支墩9与钢支撑6连接的面与钢支撑6垂直,所述支墩9的个数与钢支撑6的个数相同、与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基坑的深度大于15m。这种应用双排桩结合中心岛法的深基坑复合支护结构的支护方法,施工步骤如下:步骤一,根据设计和受力分析确定双排桩的直径、每排桩的桩距、前后排桩的桩距和反压土台7的底边72宽度、斜边71的坡度,以及钢支撑6的长度、倾斜角度、预加应力和施工位置。步骤二,按顺序先后施工前排桩1、后排桩2、冠梁3、连梁4和止水帷幕5。步骤三,基坑中部进行中心岛式开挖,在基坑周边预留反压土台7,参见图2所示。步骤四,中心岛式开挖至基底12时,在基底12上部施工主体结构底板11。步骤五,前排桩上施工腰梁8,在主体结构底板11上施工支墩9,在实际施工中,腰梁8可布置在反压土台7的上方,也可稍浅埋于反压土台7的上表面内部,施工时可将周围土体掏出后施工腰梁。参见图3所示,为腰梁8可布置在反压土台7的上方的情况。步骤六,腰梁8和支墩9间架设钢支撑6,同时在主体结构底板11上施工基坑中部的主体结构10,在实际施工中,钢支撑6可布置在反压土台7的上方,也可稍浅埋于反压土台7的上表面内部,施工时可对土体进行掏槽后施工钢支撑6。参见图1所示,为钢支撑6稍浅埋于反压土台7的上表面内部的情况。步骤七,待主体结构10施工完毕后,挖除反压土台7,参见图4所示。步骤八,在前排桩1和主体结构10外墙间施工基坑周围结构,完成换撑后将钢支撑6拆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排桩结合中心岛法的深基坑复合支护结构,包括双排桩、冠梁(3)、连梁(4)和止水帷幕(5),所述双排桩包括前排桩(1)和后排桩(2),前排桩(1)和后排桩(2)沿垂直基坑侧壁土体方向前后间隔设置,所述冠梁(3)沿前排桩(1)的桩顶和后排桩(2)的桩顶分别固定连接一道,所述连梁(4)固定连接前后两道冠梁(3),所述止水帷幕(5)紧贴前排桩的后侧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排桩结合中心岛法的深基坑复合支护结构还包括反压土台(7)、腰梁(8)、主体结构底板(11)、主体结构(10)、支墩(9)和钢支撑(6),所述反压土台(7)为沿基坑中部土体进行中心岛开挖后预留于基坑侧壁周边的土台,所述反压土台(7)紧靠前排桩(1)的前侧,所述腰梁(8)固定连接在前排桩(1)的前侧、位于反压土台(7)的上方或埋入反压土台(7)的上部,所述主体结构底板(11)位于中心岛开挖后预留的基底(12)上,所述支墩(9)固定连接在主体结构底板(11)的端部,该端部位于靠近基坑侧壁的一侧,所述钢支撑(6)沿基坑间隔设置,钢支撑(6)的一端与腰梁(8)固定连接,腰梁(8)与钢支撑(6)连接的面与钢支撑垂直,钢支撑(6)的另一端与支墩(9)固定连接,所述钢支撑(6)跨越反压土台(7)并位于其上方或部分埋入反压土台(7)的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排桩结合中心岛法的深基坑复合支护结构,包括双排桩、冠梁(3)、连梁(4)和止水帷幕(5),所述双排桩包括前排桩(1)和后排桩(2),前排桩(1)和后排桩(2)沿垂直基坑侧壁土体方向前后间隔设置,所述冠梁(3)沿前排桩(1)的桩顶和后排桩(2)的桩顶分别固定连接一道,所述连梁(4)固定连接前后两道冠梁(3),所述止水帷幕(5)紧贴前排桩的后侧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排桩结合中心岛法的深基坑复合支护结构还包括反压土台(7)、腰梁(8)、主体结构底板(11)、主体结构(10)、支墩(9)和钢支撑(6),所述反压土台(7)为沿基坑中部土体进行中心岛开挖后预留于基坑侧壁周边的土台,所述反压土台(7)紧靠前排桩(1)的前侧,所述腰梁(8)固定连接在前排桩(1)的前侧、位于反压土台(7)的上方或埋入反压土台(7)的上部,所述主体结构底板(11)位于中心岛开挖后预留的基底(12)上,所述支墩(9)固定连接在主体结构底板(11)的端部,该端部位于靠近基坑侧壁的一侧,所述钢支撑(6)沿基坑间隔设置,钢支撑(6)的一端与腰梁(8)固定连接,腰梁(8)与钢支撑(6)连接的面与钢支撑垂直,钢支撑(6)的另一端与支墩(9)固定连接,所述钢支撑(6)跨越反压土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卫未周予启马丽丽聂艳侠刘广济马书杰郭恒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