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明挖隧道支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83167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明挖隧道支撑系统,包括站前隧道围护结构,所述站前隧道围护结构为单层框架结构;站中隧道围护结构,所述站中隧道围护结构为双层框架结构;第一站后隧道围护结构,所述第一站后隧道围护结构为单层框架结构;第二站后隧道围护结构,所述第二站后隧道围护结构为单层框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支撑系统主要用于隧道,施工较为便捷,同时,以砼支撑和钢结构支撑相结构的方式能够提高结构稳定性,确保交通工具运行过程中能够更加安全,提高了隧道的使用寿命。

A Supporting System for Open-cut Tunne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明挖隧道支撑系统
本技术涉及地铁、车站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铁、车站综合施工的明挖顺作法施工时用到的隧道支撑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出行也越来越方便,地铁、城际轨道等交通工具不断在城市中被普及;通过地铁或城际轨道出行的人们都了解,地铁或者其他交通工具都需要专用通道,一般是在地下开挖通道,然后铺设上对应的轨道,供交通工具运行使用。现有技术中,地下开挖工程较大,一般需要较为成熟的施工公司、以及技术较高的施工队才能够完成;现有技术中的施工方法有很多种,但是针对地形以及周边环境较为复杂的场地,开挖工程一般都具有一定的难度;现阶段对于车站、地铁开挖施工多数使用明挖的施工方式,但是现有技术中明挖施工方式都是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执行,对于一些特殊场地(如较大跨度)施工起来难免有一定的难度,也会导致后期施工质量较差。其中,作为隧道的主要支撑结构/支撑系统,其结构稳定性将决定了隧道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以及确定了交通工具能否在一个较为安全的环境下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稳定性好的明挖隧道支撑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明挖隧道支撑系统,包括:站前隧道围护结构,所述站前隧道围护结构为单层框架结构;站中隧道围护结构,所述站中隧道围护结构为双层框架结构;第一站后隧道围护结构,所述第一站后隧道围护结构为单层框架结构;第二站后隧道围护结构,所述第二站后隧道围护结构为单层框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站前隧道围护结构分为三段,分别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其中,第一段的基坑宽度为18.92~15.01m,深度为21.43~18.82m;第二段的基坑宽度为15.01~13.93m,深度为18.82~18.70m;第三段的基坑宽度为13.93~13.33m,深度为18.70~18.35m。进一步的,所述站前隧道围护结构采用800mm厚地连墙配合内支撑的结构;其中,所述站前隧道围护结构的第一道支撑为砼支撑,第二道支撑和第三道支撑均为钢支撑;所述站前隧道围护结构的第二道支撑采用φ800钢管支撑,所述第二道支撑的钢管材质为Q345B钢材;所述第三道支撑采用φ609钢管支撑,所述第三道支撑的钢管材质为Q345B钢材,所述第三道支撑的格构柱采用角钢4∠180×18,缀板420×300×14间隔800mm,且所述第三道支撑的角钢和缀板材质均为Q235B。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道支撑的钢管管壁厚度为20mm;所述第三道支撑的钢管管壁厚度为16mm。进一步的,所述站中隧道围护结构长度262米,基坑宽为47.5~72.9m,基坑深为20~28m,站台宽度5.0m,站台有效长210m。进一步的,所述站中隧道围护结构采用1000mm厚地连墙配合内支撑的结构,且该站中隧道围护结构的支撑由角撑、斜撑、支撑、连系梁组成,所述支撑呈网状布置,所述站中隧道围护结构的支撑共三道砼支撑,所述砼支撑均为400mm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站后隧道围护结构的基坑宽度19.0~13.1m,深度12~19.5m;所述第一站后隧道围护结构采用800mm厚地连墙配合内支撑的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站后围护结构包括六段,分别为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第七段、第八段、第九段;所述第四段采用三段砼支撑,且第四段的砼支撑的截面尺寸为800×800mm,所述砼支撑采用φ800钢管支撑,所述第四段的钢管材质为Q345B钢材,所述第四段的钢管的管壁厚度为20mm;所述第五段的第一道支撑为砼支撑,截面尺寸800×800mm,第二道支撑和第三道支撑均为钢支撑,采用φ800、壁厚20mm的钢管支撑,且所述第五段的钢管的材质为Q345B钢材;所述第六段的第一道支撑为砼支撑,截面尺寸600×800mm,第二道支撑和第三道支撑均为钢支撑,采用φ800、壁厚20mm的钢管支撑,且所述第六段的钢管的材质为Q345B钢材;所述第七段的第一道支撑为砼支撑,截面尺寸600×800mm,第二道支撑和第三道支撑均为钢支撑,采用φ800、壁厚16mm的钢管支撑,且所述第七段的钢管的材质为Q345B钢材;所述第八段的第一道支撑为砼支撑,截面尺寸600×800mm,第二道支撑和第三道支撑均为钢支撑,采用φ800、壁厚为16mm的钢管支撑,且所述第八段的钢管的材质为Q345B钢材;所述第九段的第一道支撑和第二道支撑均为砼支撑,截面尺寸800×800mm,所述第九段的第三道支撑采用φ800、壁厚20mm的钢管支撑,且所述第九段的钢管的材质为Q345B钢材。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站后隧道围护结构的基坑宽度为19.0~13.1m,基坑深度为19.35~10.88m;所述第二站后隧道围护结构采用800mm厚地连墙配合内支撑的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站后围护结构包括六段,分别为第十段、第十一段、第十二段、第十三段、第十四段、第十五段;所述第十段采用三道砼支撑,其中,第一道截面尺寸为600×800mm,第二道和第三道截面尺寸为800×800mm,且三道砼支撑均采用φ609、壁厚16mm的钢管支撑;所述第十一段的第一道为砼支撑,截面尺寸为600×800mm,第二道支撑和第三道均为钢支撑,采用φ609、壁厚16mm的钢管支撑,且所述第十一段的钢管的材质为Q345B钢材;所述第十二段的第一道为砼支撑,截面尺寸为600×800,第二道为钢支撑,采用φ609、壁厚16mm的钢管支撑,且所述第十二段的钢管的材质为Q345B钢材;所述第十三段为三道砼支撑,第一道砼支撑截面尺寸为600×800mm,第二道和第三道砼支撑截面尺寸均为800×800mm;所述第十四段的第一道为砼支撑,截面尺寸为600×800mm,第二道支撑和第三道均为钢支撑,采用采用φ609、壁厚16mm的钢管支撑,且所述第十四段的钢管的材质为Q235B;所述第十五段为三道砼支撑,第一道砼支撑截面尺寸为600×800mm,第二道和第三道砼支撑截面尺寸为800×800mm,且所述第十五段的三道砼支撑采用φ609、壁厚16mm的钢管支撑。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明挖隧道支撑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支撑系统主要用于隧道,施工较为便捷,同时,以砼支撑和钢结构支撑相结构的方式能够提高结构稳定性,确保交通工具运行过程中能够更加安全,提高了隧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明挖隧道支撑系统的站前隧道围护结构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明挖隧道支撑系统的站中隧道围护结构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明挖隧道支撑系统的第一站后隧道围护结构的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明挖隧道支撑系统的第二站后隧道围护结构的结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站前隧道围护结构;2、站中隧道围护结构;3、第一站后隧道围护结构;4、第二站后隧道围护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明挖隧道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站前隧道围护结构(1),所述站前隧道围护结构(1)为单层框架结构;站中隧道围护结构(2),所述站中隧道围护结构(2)为双层框架结构;第一站后隧道围护结构(3),所述第一站后隧道围护结构(3)为单层框架结构;第二站后隧道围护结构(4),所述第二站后隧道围护结构(4)为单层框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明挖隧道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站前隧道围护结构(1),所述站前隧道围护结构(1)为单层框架结构;站中隧道围护结构(2),所述站中隧道围护结构(2)为双层框架结构;第一站后隧道围护结构(3),所述第一站后隧道围护结构(3)为单层框架结构;第二站后隧道围护结构(4),所述第二站后隧道围护结构(4)为单层框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明挖隧道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前隧道围护结构(1)分为三段,分别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其中,第一段的基坑宽度为18.92~15.01m,深度为21.43~18.82m;第二段的基坑宽度为15.01~13.93m,深度为18.82~18.70m;第三段的基坑宽度为13.93~13.33m,深度为18.70~18.35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明挖隧道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前隧道围护结构(1)采用800mm厚地连墙配合内支撑的结构;其中,所述站前隧道围护结构(1)的第一道支撑为砼支撑,第二道支撑和第三道支撑均为钢支撑;所述站前隧道围护结构(1)的第二道支撑采用φ800钢管支撑,所述第二道支撑的钢管材质为Q345B钢材;所述第三道支撑采用φ609钢管支撑,所述第三道支撑的钢管材质为Q345B钢材,所述第三道支撑的格构柱采用角钢4∠180×18,缀板420×300×14间隔800mm,且所述第三道支撑的角钢和缀板材质均为Q235B。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明挖隧道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道支撑的钢管管壁厚度为20mm;所述第三道支撑的钢管管壁厚度为16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明挖隧道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站中隧道围护结构(2)长度262米,基坑宽为47.5~72.9m,基坑深为20~28m,站台宽度5.0m,站台有效长210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明挖隧道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站中隧道围护结构(2)采用1000mm厚地连墙配合内支撑的结构,且该站中隧道围护结构(2)的支撑由角撑、斜撑、支撑、连系梁组成,所述支撑呈网状布置,所述站中隧道围护结构(2)的支撑共三道砼支撑,所述砼支撑均为400mm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明挖隧道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站后隧道围护结构(3)的基坑宽度19.0~13.1m,深度12~19.5m;所述第一站后隧道围护结构(3)采用800mm厚地连墙配合内支撑的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明挖隧道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站后隧道围护结构(3)包括六段,分别为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第七段、第八段、第九段;所述第四段采用三段砼支撑,且第四段的砼支撑的截面尺寸为800×800mm,所述砼支撑采用φ800钢管支撑,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平刘继鹏庞前凤马彦驰汪良徐小燕彭远亮唐建刘流王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二局集团轨道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