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出盖及瓶盖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2820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出盖,筒壁、形成在筒壁的轴向的一端的底壁、开设在底壁的出液口以及围设在出液口的周沿的导流嘴,导流嘴与所述筒壁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回流通道,导流嘴包括导向部、分设在导向部的两侧的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第一引导部的一端与导向部衔接,另一端为第一自由端,第二引导部的一端与导向部衔接,另一端为第二自由端,还包括第一防护部和第二防护部。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后,通过在导流嘴上设有第一防护部和第二防护部,在液体倾倒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降低液体从导流嘴的边缘溢流至回流通道的几率,减少回流通道的液体残留,保证液体的清洁和品质。

A Injection Cap and Bottle Cap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出盖及瓶盖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出盖及瓶盖组件。
技术介绍
注出盖通常配置在瓶体的口颈部,用于引导瓶体中的液体平稳的倾倒,通过这类瓶体还会设置计量盖,通过注出盖将液体倾倒至计量盖中进行计量,再将计量盖中的液体倒入洗衣机等。传统的注出盖一般包括筒壁、形成在筒壁的轴向的一端的底壁、开设在底壁上的出液口以及围设在出液口的周围的导流嘴,导流嘴的截面一般呈U形,导流嘴与筒壁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回流通道,当有液体溢出或者滴落在回流通道中,在倾倒完成并将瓶体正常立放之后,液体在重力下经一定时间,通过回流通道和出液口回流瓶体内。传统的这类注出盖,当液体的倾倒量较大时,液体从导流嘴的边缘溢出的风险较大。而且传统的注出盖的回流通道设置还不够合理,使得液体在回流通道中停留的时间较长,液体较长时间地停留在回流通道中,液体变质的风险进一步地增加。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倾倒量较大的情况下能够降低溢流几率的注出盖,本技术还在于提出一种采用该注出盖的瓶盖组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注出盖,筒壁、形成在筒壁的轴向的一端的底壁、开设在底壁的出液口以及围设在出液口的周沿的导流嘴,导流嘴与所述筒壁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回流通道,导流嘴包括导向部、分设在导向部的两侧的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第一引导部的一端与导向部衔接,另一端为第一自由端,第二引导部的一端与导向部衔接,另一端为第二自由端,还包括第一防护部和第二防护部,所述第一防护部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以及第四端,第一端与第三端相对设置,第二端与第四端相对设置,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引导部衔接,第三端沿着所述出液口的周沿延伸,第二端与所述底壁衔接,第四端朝背离所述底壁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防护部具有第五端、第六端、第七端以及第八端,第五端和第七端相对设置,第六端和第八端相对设置,第五端与所述第二引导部衔接,第七端沿着所述出液口的周沿延伸,第六端与所述底壁衔接,第八端朝背离所述底壁的方向延伸。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向部、所述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一防护部以及所述第二防护部一体成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向部、所述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围成“V”形槽或者“U”形槽,所述第一防护部朝向所述第二防护部延伸。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底壁上还设有气孔,气孔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引导部与所述第二引导部之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底壁设置所述导向部的一端设为高端,所述底壁设置所述气孔的一端设为低端,从所述高端至所述低端,所述回流通道的高度逐渐降低,所述回流通道的下端面为平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底壁的所述高端设有支脚,支脚的下端与所述低端位于同一平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向部靠近所述出液口的一端为连接端,相对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导向部包括位于所述连接端的第一导向部和位于所述自由端的第二导向部,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呈钝角设置,且第一导向部比第二导向部更靠近所述筒壁的内侧壁。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瓶盖组件,包括注出盖和螺接在瓶体的口颈部的计量盖,所述注出盖采用上述注出盖,计量盖中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导流嘴的计量筒。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计量盖的下端设有防盗条,防盗条的上端连接在所述计量盖上,防盗条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瓶体上,防盗条的上端可分离地设置在所述计量盖上或者防盗条的下端可分离地连接在所述瓶体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瓶体上设有定位槽,所述计量盖的内壁设有与定位槽配合的定位凸粒。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通过在导流嘴上设有第一防护部和第二防护部,在液体倾倒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降低液体从导流嘴的边缘溢流至回流通道的几率,减少回流通道的液体残留,保证液体的清洁和品质。进一步地,本技术将导向部分成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通过增加导向部的行程和对出液口的液体进行引流和导向,保证了液体能够平稳地倾倒。进一地,所述回流通道的下端面为平面,注出盖具有结构简洁,制造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注出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注出盖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注出盖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计量盖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瓶盖组件配合瓶身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瓶盖组件配合瓶身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中计量盖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计量盖第三种实施方式配合瓶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计量盖的剖视图;图中:1-注出盖10-筒壁11-支撑凸缘20-导流嘴21-第一引导部22-第二引导部23-导向部231-第一导向部232-第二导向部233-第三导向部234-第一倒角部24-第一防护部241-第一端242-第二端243-第三端244-第四端25-第二防护部251-第五端252-第六端253-第七端254-第八端30-底壁31-高端32-低端33-第二倒角部40-出液口41-气孔42-支脚50-回流通道6-计量盖60-计量盖本体601-第一筒体602-第二筒体603-连接平台61-计量筒611-导流凸缘62-加强筋63-限位凸缘64-防滑条纹65-第三倒角部66-内螺纹7-瓶体71-口颈部72-支撑台8-密封圈91-撕裂带911-环形厚片912-环形薄片913-捏持部92-防盗环93-连接柱94-定位槽95-定位凸粒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参照图1至图9,一种注出盖,筒壁10、形成在筒壁10的轴向的一端的底壁30、开设在底壁30的出液口40以及围设在出液口40的周沿的导流嘴20,导流嘴20沿背离底壁30的方向延伸并从筒壁10的开口中伸出,导流嘴20与所述筒壁1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回流通道50,本技术的注出盖1一体注塑成型,优选地,在底壁30与筒壁10的衔接处形成第二倒角部33,采用这种结构底壁30与筒壁10衔接处形成平滑过渡,底壁30与筒壁10连接稳定性更佳,能降低注出盖掉落裂开的风险。本技术中,导流嘴20包括导向部23、分设在导向部23的两侧的第一引导部21和第二引导部22,第一引导部21的一端与导向部23衔接,另一端为第一自由端,第二引导部22的一端与导向部23衔接,另一端为第二自由端。本技术还包括第一防护部24和第二防护部25,所述第一防护部24具有第一端241、第二端242、第三端243以及第四端244,第一端241与第三端243相对设置,第二端242与第四端244相对设置,第一端241与所述第一引导部21衔接,第三端243沿着所述出液口40的周沿延伸,第二端242与所述底壁30衔接,第四端244朝背离所述底壁30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防护部25具有第五端251、第六端252、第七端253以及第八端254,第五端251和第七端253相对设置,第六端252和第八端254相对设置,第五端251与所述第二引导部22衔接,第七端253沿着所述出液口40的周沿延伸,第六端252与所述底壁30衔接,第八端254朝背离所述底壁30的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出盖,筒壁、形成在筒壁的轴向的一端的底壁、开设在底壁的出液口以及围设在出液口的周沿的导流嘴,导流嘴与所述筒壁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回流通道,导流嘴包括导向部、分设在导向部的两侧的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第一引导部的一端与导向部衔接,另一端为第一自由端,第二引导部的一端与导向部衔接,另一端为第二自由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防护部和第二防护部,所述第一防护部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以及第四端,第一端与第三端相对设置,第二端与第四端相对设置,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引导部衔接,第三端沿着所述出液口的周沿延伸,第二端与所述底壁衔接,第四端朝背离所述底壁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防护部具有第五端、第六端、第七端以及第八端,第五端和第七端相对设置,第六端和第八端相对设置,第五端与所述第二引导部衔接,第七端沿着所述出液口的周沿延伸,第六端与所述底壁衔接,第八端朝背离所述底壁的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出盖,筒壁、形成在筒壁的轴向的一端的底壁、开设在底壁的出液口以及围设在出液口的周沿的导流嘴,导流嘴与所述筒壁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回流通道,导流嘴包括导向部、分设在导向部的两侧的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第一引导部的一端与导向部衔接,另一端为第一自由端,第二引导部的一端与导向部衔接,另一端为第二自由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防护部和第二防护部,所述第一防护部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以及第四端,第一端与第三端相对设置,第二端与第四端相对设置,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引导部衔接,第三端沿着所述出液口的周沿延伸,第二端与所述底壁衔接,第四端朝背离所述底壁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防护部具有第五端、第六端、第七端以及第八端,第五端和第七端相对设置,第六端和第八端相对设置,第五端与所述第二引导部衔接,第七端沿着所述出液口的周沿延伸,第六端与所述底壁衔接,第八端朝背离所述底壁的方向延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出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所述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一防护部以及所述第二防护部一体成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出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所述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围成“V”形槽或者“U”形槽,所述第一防护部朝向所述第二防护部延伸。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出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上还设有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焕彬许聪艳李国煌林榕
申请(专利权)人:嘉亨家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