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历史建筑小青瓦屋面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26876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历史建筑小青瓦屋面施工工艺,该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瓦片卸落地,将旧瓦拆卸,清扫干净,整齐堆放在合适位置;清扫基层,将旧瓦片拆卸后屋顶上的基层清扫干净;基层修复,重铺望板砖或更换损坏的望板砖;出楞做脊,沿屋脊两端拉直麻线,沿线直麻两坡先出楞,再做脊;铺盖瓦片,先铺底瓦,底瓦为两张瓦片的厚度,底瓦铺好后用直楞板铺盖瓦;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建筑的传统风貌与实际使用需求存在矛盾,采用传统瓦屋面构造,已无法满足现行屋面规范要求的缺陷,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明确施工方法,既能够保留历史建筑风貌,延续传统材料,提升屋面防水性能,提高屋面施工效率高,延长屋面使用年限。

A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Small Blue Tile Roof in Historic Build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历史建筑小青瓦屋面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墙体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历史建筑小青瓦屋面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小青瓦在北方地区又叫阴阳瓦,在南方地区叫蝴蝶瓦、阴阳瓦,俗称布瓦,是一种弧形瓦。小青瓦(粘土、贡岩、煤矸石等)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生产工艺已成熟,生产工艺包括采料练泥、成型、晾干、焙烧,小青瓦固有的制作工艺简单,抗风化、隔热、感光效果好。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屋面材料方面,也派生出其他屋面覆盖材料,但都不具备小青瓦的特性。人类建筑,特别是中式建筑、复古建筑、民族、农村地区的使用极为广泛,是修建楼台、宫殿榭枋、亭廓以及各种园林建筑的首选材料。小青瓦具备以下特点:1、小青瓦一般取自于黏土,可就地取材,造价低廉;2、小青瓦历史悠久,具有素雅,沉稳,古朴,宁静的美感;3、小青瓦具有黏土厚重的天然本色,质地细腻,质朴自然,富艺术气息;4、小青瓦常以交叠方式铺设屋顶,隔热性能良好;5、小青瓦属脆性材料,施工易损坏;6、小青瓦片小,施工效率低,且需要大量木材。历史建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其保护再利用中,亦或是仿古建筑设计中,建筑的传统风貌与实际使用需求存在不少矛盾。如采用传统瓦屋面构造,已无法满足现行屋面规范要求,既能够保留历史建筑小青瓦屋面风貌,延续传统材料同时也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提升屋面防水性能。在历史建筑小青瓦屋面覆盖中,大多数都是单瓦排列覆盖,这一惯用方式由于无连体性,单块重力分散,致使瓦面在有坡度屋面自重下沉、振动、风吹、气温变化、动物走动等原因造成瓦块向下、左右移位而出现屋面渗漏。在现行的屋面覆盖施工中,采用在已预置的有坡度的屋面(木质、混凝土)将单块小青瓦按纵向排列,横向搭接方式进行。此方法依靠单瓦与屋面的接触、瓦与瓦的接触,但由于单块自重未能整合,极易下沉、移动,从而造成渗漏。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保留历史建筑风貌,延续传统材料,提升屋面防水性能,提高屋面施工效率高,延长屋面使用年限的历史建筑小青瓦屋面施工工艺,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历史建筑小青瓦屋面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瓦片卸落地,将旧瓦拆卸,清扫干净,整齐堆放在合适位置;S2、清扫基层,将旧瓦片拆卸后屋顶上的基层清扫干净;S3、基层修复,重铺望板砖或更换损坏的望板砖;S4、出楞做脊,沿屋脊两端拉直麻线,沿线直麻两坡先出楞,再做脊;S5、铺盖瓦片,先铺底瓦,底瓦为两张瓦片的厚度,底瓦铺好后用直楞板铺盖瓦。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重铺望板砖包括以下步骤:S311、根据望板砖的尺寸在檩条上钉椽子并在齐檐口的椽子上钉弥檐一道;S312、自檐口向屋脊方向铺放望板砖,铺放时两块望板砖之间用纯纸筋灰镶砌,即清水望板砖;二块望板砖间不填嵌灰砂的,即混水望板砖,完工后在望板砖砖底统粉一度纸筋灰浆;S313、每隔两根檩条的间距,在椽子上加钉一道挡望板砖下滑的小木条,望板砖铺满屋面为止。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在更换损坏的望板砖时先检查屋面望板砖,更换损坏望板砖,替换望板砖的厚度应和原来的厚度一致;清水望板砖应对新望板砖进行打磨,铺放时望板砖之间用纸筋灰镶砌,检修现有弥檐条,对损坏的进行更换;混水望板板底纸筋灰损坏的采用纸筋灰修复。优选地,步骤S4中所述出楞做脊包括以下步骤:S41、出楞,底瓦先用碎瓦垫平着实(撙楞),并用1:2~1:3配比的石灰和黄砂窝牢,铺瓦四到五张,两瓦的间隔为40~60mm,上面盖瓦三到四张,再用砂浆窝牢,直到全部出楞完毕;S42、做脊,先沿麻线平铺小青瓦一皮,用手压实再铺砂浆、小青瓦各一皮,二皮之间相互错缝,然后用1:2~1:3配比的石灰和黄砂括糙,隔日用1:5~1:7配比的水泥和纸筋灰光面。优选地,步骤S5中所述铺盖瓦片包括以下步骤:S51、铺底瓦,采用粉瓦箍头方式收口,在檐口的第一张瓦片底用1:2~1:3配比的石灰和黄砂先窝实再括糙,然后用1:5~1:7配比的水泥和纸筋灰光面;采用“盖六露四”的方式铺底瓦,使底瓦任何部分都有二张的厚度,同时有一定的斜度防止倒泛水,瓦楞竖直,自下而上连接上部底瓦,每道不超过500mm时撙楞一次,如屋面坡度超过30度以上,底瓦用1:2~1:3配比的石灰和黄砂打垫撙楞;S52、用直楞板铺盖瓦,采用一搭三、盖瓦大头要朝下的方式铺盖瓦,盖瓦一边要紧靠直楞板,使瓦楞平直均匀,如有高低应抽插瓦片调整垫平,铺盖瓦时避免露出底瓦的边缘造成渗漏水,盖瓦铺至屋面两端做蓑衣楞,用1:2~1:3配比的石灰和黄砂窝牢。优选地,水泥为32.5级、矿渣水泥及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黄砂为中砂,含泥量小于3%,所述纸筋灰为不含有未熟化的颗粒和杂质,所述纸筋灰在使用前先进行熟化处理,时间7~30d,质地应洁白细腻。一种历史建筑小青瓦屋面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Y1、瓦片卸落地,将旧瓦拆卸,清扫干净,整齐堆放在合适位置;Y2、清扫基层,将旧瓦片拆卸后屋顶上的基层清扫干净;Y3、基层修复,重铺望板砖或更换损坏的望板砖;Y4、粉压顶出线,先将压顶砖洒水润湿,浇背括糙,出线;Y5、出楞做脊,沿屋脊两端拉直麻线,沿线直麻两坡屋面排底瓦(出楞);Y6、粉做汎水,将小青瓦屋面做小青瓦汎水;Y7、铺盖瓦片,先铺底瓦,底瓦为两张瓦片的厚度,底瓦铺好后用直楞板铺盖瓦。优选地,步骤Y4中所述粉做压顶出线包括以下步骤:Y41、先将压顶砖洒水润湿;Y42、浇背用1:2~1:3配比的水泥砂浆括糙,压顶做成圆弧形;Y43、出线用1:2~1:3配比的水泥砂浆括糙,出线下口粉成倒侧口或滴水线,隔日粉面。优选地,步骤Y6中所述粉做汎水包括以下步骤:Y61、先将靠山墙的砖用水浇湿,用砂浆铺实,自下而上地铺小青瓦一行,铺设平直均匀不带水不倒泛水,檐口处至多露出半张瓦;Y62、括糙粉光,靠墙面用(1~2):(1~2):(6~9)配比的石灰、水泥、黄砂括糙,干燥后再洒水粉面。优选地,所述瓦片为连体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单元体(1),所述瓦片外表面设有防水层,所述瓦片一端的下方设有凸起(2),所述瓦片另一端的上方设有凹槽(3),所述凸起(2)和所述凹槽(3)形成锁扣。本专利技术所获得的有益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建筑的传统风貌与实际使用需求存在矛盾,采用传统瓦屋面构造,已无法满足现行屋面规范要求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通过明确施工方法和质量验收方法,既能够保留历史建筑风貌,延续传统材料,提升屋面防水性能,提高屋面施工效率高,延长屋面使用年限;2)本专利技术通过明确材料配比、施工方法、质量验收方法等,建立历史建筑小青瓦屋面施工的操作步骤,提供施工效率,保证实际施工质量;3)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瓦片的连体结构和锁扣设计,能够解决单瓦覆盖存在问题,如瓦面在有坡度屋面自重下沉、振动、风吹、气温变化、动物走动等原因造成瓦块向下、左右移位而出现屋面渗漏;并且维修时无需从下到上将瓦翻移,只需将损坏的一组瓦解开,更换紧固新的瓦片即可,大大节约维修成本,同时保持小青瓦屋面视觉效果和瓦面形状;4)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瓦片进行防水处理,减少长时间雨水对瓦片的损坏,提高瓦片的完整度,延长使用年限,进而延长屋面使用年限。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历史建筑小青瓦屋面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瓦片卸落地,将旧瓦拆卸,清扫干净,整齐堆放在合适位置;S2、清扫基层,将旧瓦片拆卸后屋顶上的基层清扫干净;S3、基层修复,重铺望板砖或更换损坏的望板砖;S4、出楞做脊,沿屋脊两端拉直麻线,沿线直麻两坡先出楞,再做脊;S5、铺盖瓦片,先铺底瓦,底瓦为两张瓦片的厚度,底瓦铺好后用直楞板铺盖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历史建筑小青瓦屋面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瓦片卸落地,将旧瓦拆卸,清扫干净,整齐堆放在合适位置;S2、清扫基层,将旧瓦片拆卸后屋顶上的基层清扫干净;S3、基层修复,重铺望板砖或更换损坏的望板砖;S4、出楞做脊,沿屋脊两端拉直麻线,沿线直麻两坡先出楞,再做脊;S5、铺盖瓦片,先铺底瓦,底瓦为两张瓦片的厚度,底瓦铺好后用直楞板铺盖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历史建筑小青瓦屋面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重铺望板砖包括以下步骤:S311、根据望板砖的尺寸在檩条上钉椽子并在齐檐口的椽子上钉弥檐一道;S312、自檐口向屋脊方向铺放望板砖,铺放时两块望板砖之间用纯纸筋灰镶砌,即清水望板砖;二块望板砖间不填嵌灰砂的,即混水望板砖,完工后在望板砖砖底统粉一度纸筋灰浆;S313、每隔两根檩条的间距,在椽子上加钉一道挡望板砖下滑的小木条,望板砖铺满屋面为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历史建筑小青瓦屋面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在更换损坏的望板砖时先检查屋面望板砖,更换损坏望板砖,替换望板砖的厚度应和原来的厚度一致;清水望板砖应对新望板砖进行打磨,铺放时望板砖之间用纸筋灰镶砌,检修现有弥檐条,对损坏的进行更换;混水望板板底纸筋灰损坏的采用纸筋灰修复。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历史建筑小青瓦屋面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出楞做脊包括以下步骤:S41、出楞,底瓦先用碎瓦垫平着实(撙楞),并用1:2~1:3配比的石灰和黄砂窝牢,铺瓦四到五张,两瓦的间隔为40~60mm,上面盖瓦三到四张,再用砂浆窝牢,直到全部出楞完毕;S42、做脊,先沿麻线平铺小青瓦一皮,用手压实再铺砂浆、小青瓦各一皮,二皮之间相互错缝,然后用1:2~1:3配比的石灰和黄砂括糙,隔日用1:5~1:7配比的水泥和纸筋灰光面。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历史建筑小青瓦屋面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所述铺盖瓦片包括以下步骤:S51、铺底瓦,采用粉瓦箍头方式收口,在檐口的第一张瓦片底用1:2~1:3配比的石灰和黄砂先窝实再括糙,然后用1:5~1:7配比的水泥和纸筋灰光面;采用“盖六露四”的方式铺底瓦,使底瓦任何部分都有二张的厚度,同时有一定的斜度防止倒泛水,瓦楞竖直,自下而上连接上部底瓦,每道不超过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洋郑胜蓝陈中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上海市住宅修缮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