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锰耐磨铝青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82545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5: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锰耐磨铝青铜合金,铜:73.0~75.0%、镍:3.0~4.0%、铬:0.5~1.2%、锰:8.0~10.0%、硅:3~5%、锆:0.3~1.0%、硼:0.1~0.3%、铈:0.05~0.25%,余量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杂质含量≤0.1%。该种铝青铜合金兼具优良的力学性能、良好的耐磨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

A High Manganese Wear Resistant Aluminum Bronze Alloy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锰耐磨铝青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铜合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锰耐磨铝青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高性能液压泵在军工、矿山、冶金、工程等机械行业上获得广泛的应用,液压技术的先进与否常被用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技术水平的标准。液压系统中高性能液压泵的关键件如缸体、铜套、复合烧结铜件、轴瓦、球铰、配油盘等部件均为高强耐磨铜件。液压泵是液压系统中能源转换的心脏部件,其失效绝大部分是由于磨损引起的,其中关键摩擦副的磨损占比约50%,这些摩擦副往往是由钢(铁)和铜合金配对组成。传统摩擦副铜配件一直选用常规青铜合金ZQAl9-4和ZQSn10-1,两者在润滑不良的条件下耐磨性能大大降低,而且强度和硬度偏低,高负荷条件下容易发生断裂或快速磨损导致降低使用寿命,因此要提高耐磨铜合金件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必须保证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和较高的强度和硬度。青铜作为常用的耐磨材料,广泛地用于轴承、轴套、轴瓦、滑块、螺母等零件的制造,近年来随着对耐磨零件需求不断增长,已相继开发出多种耐磨铜合金,公开号为CN102304642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铸造耐磨锡青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耐磨锡青铜,适用于交通电力领域耐磨重载关键部件;公开号为CN1092817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高强度耐磨多元黄铜合金及其热处理工艺》公开了一种耐磨黄铜合金,用于汽车变速箱同步器锥齿环;公开号为CN1159486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接触网导线用铜合金》公开了一种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导线用铜合金,要求强度较高,导电性好,磨耗低,成本较低等性能。鸡西市刘桂英等人研究的ZQAl8-2-3合金代替价格较贵的锡青铜ZQSn6-6-3,耐磨性较好,成本低,满足使用要求。日本三菱伸铜株式会社的公开号为CN100543160C的中国专利技术《铜合金铸件及其铸造方法》公开了一种耐磨性、切削性、耐蚀性较好的铜合金铸件及铸造方法,用于汽缸体活塞滑履、轴瓦、轴承、螺母等耐磨零件。公开号为CN8510632A的中国专利技术《热交换器用耐蚀铜合金》、公开号为CN1827811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耐腐蚀性能优良的热交换器用无缝铜合金管及其制备方法》公开的均是添加砷的锡黄铜,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能,适于做热交换器和冷凝器管。上述专利成果中CN100543160C专利指出合金在铸造和热处理后下使用,其强度仅有300Mpa左右,塑性也较低,影响使用寿命;CN1159486A专利强调合金用于高铁导线材料,要求高的电导率,因此添加的合金元素有时牺牲掉对强度和硬度做出贡献的考虑;CN1092817A专利虽然成本较低,但合金元素较多,强度稍高,但室温塑性较低,降低其耐磨寿命;CN85106324A和CN1827811A公开的含砷的黄铜合金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毒副作用,应该尽量避免使用。目前国内对高强耐磨铜合金研究较少,有的采用等通道角挤压工艺,虽然提高了铜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但是工艺复杂,模具制作要求高,难以实现工程化应用。因此,需要一种兼具优良的力学性能、良好的耐磨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的高锰耐磨铝青铜合金,可以用于矿山、冶金、工程等行业的轴承、轴套、轴瓦、滑块、螺母等的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兼具优良的力学性能、良好的耐磨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的高锰耐磨铝青铜合金。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种高锰耐磨铝青铜合金,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数为:铜:73.0~75.0%、镍:3.0~4.0%、铬:0.5~1.2%、锰:8.0~10.0%、硅:3~5%、锆:0.3~1.0%、硼:0.1~0.3%、铈:0.05~0.25%,余量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杂质含量≤0.1%。一种用于制备上述的高锰耐磨铝青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料:根据组分配比将原材料混合均匀;(2)熔铸:将原料熔化,真空浇铸成铜铸锭;(3)第一次退火:进行成分均匀化退火处理,冷却;(4)挤压:挤压成铜棒,挤压变形率40-60%;(5)固溶处理;(6)第二次退火。优选的,所述步骤(2)的熔炼温度为1300-1350℃。优选的,所述步骤(3)的第一次退火的退火温度为680-720℃,保温时间为5-7小时,所述冷却采用空冷。优选的,所述步骤(4)的挤压温度为850-880℃。优选的,所述步骤(5)的固溶温度为790~820℃,保温时间为5~7小时,冷却速度为60-80℃/小时。优选的,所述步骤(6)的退火温度为330~350℃;保温时间为2-4小时。本专利技术的高锰耐磨铝青铜合金采用了多元少量的合金化原则,通过添加镍、铬、锰、硅、锆、硼、铝、及稀土等元素,最终提高铜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同时保证合金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镍能固溶于α固溶体中,使合金强化,镍在铝青铜中一方面可降低原子扩散的速度,增加β相的稳定性,抑制合金变脆的“自行退火”现象,进而减小合金的脆性,另一方面,在熔体凝固时,NixAl化合物作为结晶核心细化晶粒,分布在基体上阻碍位错移动,从而提高合金强度、硬度、耐磨性。镍还能显著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能。Cr在铜合金的沉淀强化效果明显,沉淀相是纳米级Cr相,该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Cu-Cr合金在500℃时效20min后,出现弥散分布球状小颗粒,直径约8nm,析出相与母相保持共格关系。而加入Zr、Al、稀土等元素的Cu-Cr合金,500℃时效20min后,晶内析出弥散分布球状小颗粒,直径约2~3nm,可见Zr、Al、稀土等元素的加入使析出相更细小。合金的抗拉强度560MPa。合金元素的加入,不仅抑制了时效过程中Cr的析出,使Cr相更细小,还能够钉扎位错、阻碍位错攀移运动,推迟了回复再结晶,且加工硬化和Cr相析出硬化相互叠加,使合金获得较高的硬度,进一步提高了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强度。稀土元素的加入有效地加强了细晶强化和第二相弥散强化的组合强化机制,使其抗拉强度≥500MPa、硬度≥HV120、软化温度≥800℃。合金中加入一定量的Ce,可以明显提高合金的耐磨性和抗腐蚀能力。Mn加入铝青铜中虽能缩小α单相区域,但显著降低β相共析转变的温度,从而提高β相的稳定性,抑制铝青铜合金的“缓冷脆性”。同时还能提高耐蚀性能、机械性能、耐磨性等。铝青铜中加入锰后,抑制了β相的共析转变,Mn能使α相及β相的析出比例发生变化,随Mn量增加,合金强度提高,但超过15%以后对强度作用减小,而延伸率明显下降。锰起辅助硼提高合金的耐脱锌腐蚀性能及脱氧和固溶强化的作用。加入Mn后,可降低合金熔点,提高流动性,有利于脱氧和除气,改善合金的铸造性能。Mn、Si的作用是形成Mn5Si3弥散颗粒,这种金属间化合物具有极高的硬度(HV500-700),它们均分布于基体上形成理想的耐磨组织。在Cu-Cr合金中添加少量的Zr,使得析出过程中同时产生Cr相和Cu3Zr相。由于Cr和Zr的交互作用,不仅使Cr相和Zr相的析出变得更加细小,还使析出相由片状变为颗粒状,从而使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得到改善。另外在室温下Cr和Zr在铜基体中的固溶度极低,还可获得较高的电导率。Zr还能防止Cu-Cr合金在700℃附近的回火脆性,这是由于Cu-Cr合金晶界上存在富S化合物相,该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锰耐磨铝青铜合金,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数为:铜:73.0~75.0%、镍:3.0~4.0%、铬:0.5~1.2%、锰:8.0~10.0%、硅:3~5%、锆:0.3~1.0%、硼:0.1~0.3%、铈:0.05~0.25%,余量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杂质含量≤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锰耐磨铝青铜合金,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数为:铜:73.0~75.0%、镍:3.0~4.0%、铬:0.5~1.2%、锰:8.0~10.0%、硅:3~5%、锆:0.3~1.0%、硼:0.1~0.3%、铈:0.05~0.25%,余量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杂质含量≤0.1%。2.一种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高锰耐磨铝青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配料:根据组分配比将原材料混合均匀;(2)熔铸:将原料熔化,真空浇铸成铜铸锭;(3)第一次退火:进行成分均匀化退火处理,冷却;(4)挤压:挤压成铜棒,挤压变形率40-60%;(5)固溶处理;(6)第二次退火。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锰耐磨铝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全孝黄伟田开文黄伟明张延松周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