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2207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4: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布水结构,包括罐体、进水管、和导流装置,所述进水管分为若干支管,以罐体底部的中心为圆心O,各所述支管的出水端绕圆心O以同心圆均匀分布在罐体内部的底部,每个支管的出水端朝向该出水端所在位置圆的切线方向设置,且每个支管的出水端以同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朝向;所述导流装置安装在支管的出水端上方,所述导流装置上设有若干导流间隙,所述导流间隙绕圆心O呈扇形分布,且导流间隙与支管的出水端朝向相同,所述布水结构在罐体底部布水均匀,且通过出水端的安装结构和导流装置配合,在罐体内形成旋流动力,罐体内无需使用任何搅拌器等动力设备即可实现废水均匀混合,结构成本低,安装简单,且布水高效。

A Water Distribu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布水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布水结构。
技术介绍
在废水处理时,需将大量的废水输送入混水罐中进行布水,布水越均匀,对废水处理效果更加有利,传统的布水方式为:通过一根主管伸入到罐体内部,在罐体底部各个点设置出水口进行布水,该方式直接使用一支主管进入罐体内部后,会导致罐体内部由于水压不同,靠近泵口侧水量大,远离泵口侧水量小,导致布水不均匀;通过一根主管引出数根支管,支管再在罐体底部设置出水口进行布水,由于各支管需竖直往上,导致废水混合并不均匀;而若在罐体内使用搅拌设备,不仅增加投入成本,且增加后期的设备维护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本低、使用方便、混水效果好的布水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布水结构,包括罐体、进水管、和导流装置,所述进水管分为若干支管,以罐体底部的中心为圆心O,各所述支管的出水端绕圆心O以同心圆均匀分布在罐体内部的底部,每个支管的出水端朝向该出水端所在位置圆的切线方向设置,且每个支管的出水端以同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朝向;所述导流装置安装在支管的出水端上方,所述导流装置上设有若干导流间隙,所述导流间隙绕圆心O呈扇形分布,且导流间隙与支管的出水端朝向相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导流装置包括支架、和若干安装在支架上导流板,各导流板之间绕圆心O呈鱼鳞状依次叠放,且相邻的导流板之间留有一定距离形成所述导流间隙。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导流板之间在导流间隙处通过双头螺栓连接。进一步,所述进水管连接有水泵。进一步,所述导流装置安装在支管的出水端上方,且覆盖所述罐体的一水平横截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布水结构,包括罐体、进水管、和导流装置,所述进水管分为若干支管,以罐体底部的中心为圆心O,各所述支管的出水端绕圆心O以同心圆均匀分布在罐体内部的底部,每个支管的出水端朝向该出水端所在位置圆的切线方向设置,且每个支管的出水端以同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朝向;所述导流装置安装在支管的出水端上方,所述导流装置上设有若干导流间隙,所述导流间隙绕圆心O呈扇形分布,且导流间隙与支管的出水端朝向相同,所述布水结构在罐体底部布水均匀,且通过出水端的安装结构和导流装置配合,在罐体内形成旋流动力,罐体内无需使用任何搅拌器等动力设备即可实现废水均匀混合,结构成本低,安装简单,且布水高效。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简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支管的出水端分布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导流机构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导流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布水结构,包括罐体1、进水管2、和导流装置3,所述进水管2分为若干支管21,以罐体1底部的中心为圆心O,各所述支管21的出水端22绕圆心O以同心圆均匀分布在罐体1内部的底部,废水从进水管2进入,通过支管21分流引水至罐体1底部,出水端22的分布保证进水均匀,每个支管21的出水端22朝向该出水端22所在位置圆的切线方向设置,且每个支管21的出水端22以同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朝向,即废水从各出水端22喷出后,水流推动底部的废水绕圆心O以顺时针或逆时针形成旋流,使得底部的废水旋转流动进行混合;所述导流装置3安装在支管21的出水端22上方,所述导流装置3上设有若干导流间隙31,所述导流间隙31绕圆心O呈扇形分布,且导流间隙31与支管21的出水端22朝向相同,废水从罐体1底部进入,形成旋流状上升,液面上升至导流装置3时,水流从导流间隙31流出继续上升,由于水流通过导流间隙31这以窄口,水流通过导流间隙31后流速得到提升,导流间隙31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废水继续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流混合,所述布水结构在罐体1底部布水均匀,且通过出水端22的安装结构和导流装置3配合,在罐体1内形成旋流动力,罐体1内无需使用任何搅拌器等动力设备即可实现废水均匀混合,结构成本低,安装简单,布水高效,后期维护方便。各支管21安装时可穿过所述导流装置3延伸至罐体1底部布置,或从罐体1侧边、底部伸入至罐体1底部布置,保证水密封性即可。优选的,所述导流装置3包括支架32、和若干安装在支架32上导流板33,各导流板33之间绕圆心O呈鱼鳞状依次叠放,且相邻的导流板33之间留有一定距离形成所述导流间隙31,安装容易。参照图4,进一步的,相邻的导流板33之间在导流间隙31处通过双头螺栓34连接,双头螺栓34不仅有固定连接作用,同时还起到支撑作用,即将导流板33之间相互支撑出一定空间从而形成导流间隙31,并且通过调节双头螺栓34的固定位置,改变导流间隙31的大小,保证下方形成旋流的废水通过导流间隙31时的顺畅性,使得废水通过导流间隙31后进一步保证其形成旋流,提高废水的均匀混合程度,安装、使用十分方便,效果好。优选的,所述进水管2连接有水泵,利用水泵,增加废水进入进水管2的水压与流速,提高废水流动性,保证废水从支管21的出水端22出水后以高流速形成旋流。所述导流装置3安装在支管21的出水端22上方,且覆盖所述罐体1的一水平横截面,导流装置3的全覆盖结构,使其下方的废水向上蔓延流动时必须通过导流装置3的导流间隙31,保证废水形成旋流,提高废水混合效果。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布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进水管(2)、和导流装置(3),所述进水管(2)分为若干支管(21),以罐体(1)底部的中心为圆心O,各所述支管(21)的出水端(22)绕圆心O以同心圆均匀分布在罐体(1)内部的底部,每个支管(21)的出水端(22)朝向该出水端(22)所在位置圆的切线方向设置,且每个支管(21)的出水端(22)以同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朝向;所述导流装置(3)安装在支管(21)的出水端(22)上方,所述导流装置(3)上设有若干导流间隙(31),所述导流间隙(31)绕圆心O呈扇形分布,且导流间隙(31)与支管(21)的出水端(22)朝向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布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进水管(2)、和导流装置(3),所述进水管(2)分为若干支管(21),以罐体(1)底部的中心为圆心O,各所述支管(21)的出水端(22)绕圆心O以同心圆均匀分布在罐体(1)内部的底部,每个支管(21)的出水端(22)朝向该出水端(22)所在位置圆的切线方向设置,且每个支管(21)的出水端(22)以同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朝向;所述导流装置(3)安装在支管(21)的出水端(22)上方,所述导流装置(3)上设有若干导流间隙(31),所述导流间隙(31)绕圆心O呈扇形分布,且导流间隙(31)与支管(21)的出水端(22)朝向相同。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刘军王莉莉熊锦丽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