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皮质骨螺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1764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皮质骨螺钉,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皮质骨螺钉包括头部、颈部和尾部;头部设有尖端,远离尖端的头部的第二端与颈部的第一端连接,颈部的第二端与尾部的第一端连接,与尾部第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为尾部的第二端;头部设有自攻螺纹,靠近尖端的自攻螺纹上开设排屑槽,排屑槽用于接收和容纳皮质骨螺钉在骨中进行锁紧动作时产生的骨屑。上述自攻螺纹钻孔时,排屑槽可接收和容纳螺旋过程中产生的骨屑,防止挤压造成皮质骨内部应力过大;该螺钉使用简单快捷,只用一根皮质骨螺钉即可达目的,减少物料,缩短操作时间,手动拧动无需工具,可很好掌握速度,配合自攻螺纹,可较好的避免皮质骨开裂问题。

A new type of cortical bone scre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皮质骨螺钉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皮质骨螺钉。
技术介绍
目前,随之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航精准定位、机器人自动控制等技术正逐步的丰富临床医学手段,帮助医生提高手术精准度,缩短手术时间。在骨科手术中,为了能更好的定位手术中切割位置,切割角度等,我们结合高精度导航仪的识别能力,通过固定在病创相关位置的参考架来定位出所需处理的确切位置。基于以上原因,参考架的稳定固定是尤为重要的,通常的方案是需要先将皮质骨螺钉固定在皮质骨上。保证其稳定性。再将参考架固定在皮质骨螺钉上。以此方式来完成对参考架的固定。如图1所示,这种皮质骨螺钉是用来固定参考架的,使参考架和人的骨骼成为一种相对刚性的结构。现在的技术是采用带螺纹头的皮质骨螺钉(如图2),利用手钻工具打穿骨骼,穿过上次皮质骨,停留在下层皮质骨。利用皮质骨螺钉头部的螺纹固定牢固(图3)。皮质骨螺钉要打两颗,防止固定参考架之后发生偏转。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1、穿过两侧皮质骨,增加创口;2、没有止停设计,容易打过头,造成骨骼下端血管、神经等器官损伤;3、设备速度较快,皮质骨螺钉冲击比较猛烈,骨屑积累,容易造成骨质劈裂;4、使用两根皮质骨螺钉,增加创口,增加风险,增加手术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皮质骨螺钉,主要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皮质骨螺钉,所述皮质骨螺钉包括头部、颈部和尾部;所述头部设有尖端,远离所述尖端的所述头部的第二端与所述颈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颈部的第二端与所述尾部的第一端连接,与尾部第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为所述尾部的第二端;所述头部设有自攻螺纹,靠近所述尖端的自攻螺纹上开设排屑槽,所述排屑槽用于接收和容纳所述皮质骨螺钉在骨中进行锁紧动作时产生的骨屑。作为优选,所述颈部的第一端的端面为限位端面,所述限位端面用于所述皮质骨螺钉在骨中进行锁紧动作时进行限位和止停。作为优选,所述限位端面沿颈部周向设有止动凸点,所述止动凸点用于辅助所述限位端面将所述皮质骨螺钉固定于皮质骨中。作为优选,所述止动凸点沿颈部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止动凸点的数量为1-6个。作为优选,所述限位端面上设有放松垫圈,用于加强固定。作为优选,所述排屑槽在所述自攻螺纹上的开设方向与所述皮质骨螺钉的轴向平行。作为优选,所述排屑槽的数量为1-4个。作为优选,所述排屑槽的长度小于所述自攻螺纹的长度。作为优选,所述皮质骨螺钉的颈部和尾部为圆柱体,所述头部为圆锥体;所述质骨螺钉的材质为金属;所述皮质骨螺钉的颈部、尾部和头部一体成型。作为优选,所述皮质骨螺钉的颈部长度为2-30cm;所述皮质骨螺钉的尾部长度为1-2.5cm,所述皮质骨螺钉的头部长度为0.5-2.5cm;所述皮质骨螺钉的直径为2-8mm;所述排屑槽的长度为0.2-2cm,所述排屑槽的深度为0.2-1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的新型皮质骨螺钉使用简单快捷;只用一根皮质骨螺钉即可达到目的,减少物料,缩短操作时间;直接使用手动拧动无需工具固定,可很好掌握速度,配合自攻螺纹,可很大程度避免皮质骨开裂问题;自攻螺纹钻孔时,设计排屑槽可接收和容纳螺旋过程中产生的骨屑,防止挤压造成皮质骨内部应力过大;自攻螺纹钻孔时,设计的纤维端面可在操作过程中避免出现打孔过度或打孔不足现象,限位端面上设计的止动凸点可起到辅助加强螺钉固定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现有技术提供的皮质骨螺钉、参考架和人体骨骼的固定关系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现有技术提供的皮质骨螺钉、参考架和人体骨骼的固定关系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现有技术提供的带螺纹头的皮质骨螺钉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皮质骨螺钉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皮质骨螺钉的头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皮质骨螺钉、参考架和人体骨骼固定关系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皮质骨螺钉的头部在骨骼中锁紧固定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头部,101自攻螺纹,102排屑槽,103限位端面,104止动凸点,2颈部,3尾部。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以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下述说明中的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实施例1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一种新型皮质骨螺钉,上述皮质骨螺钉包括头部1、颈部3和尾部4;上述头部设有尖端,远离上述尖端的上述头部的第二端与上述颈部的第一端连接,上述颈部的第二端与上述尾部的第一端连接,与尾部第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为上述尾部的第二端;上述头部设有自攻螺纹101,靠近上述尖端的自攻螺纹上开设排屑槽102,上述排屑槽用于接收和容纳上述皮质骨螺钉在骨中进行锁紧动作时产生的骨屑。本技术设计的新型皮质骨螺钉的使用方法:使用时先在选好的皮质骨位置打一个2.5mm的底孔,然后用新型皮质骨螺钉在底孔基础上旋拧进去,由于新型皮质骨螺钉的头部是自攻牙,因此无需工具设备,徒手即可完成。这种方式对皮质骨的冲击力小,动作慢,不容易使骨骼开裂,更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预先打了底孔,所以在紧固过程中留下的骨屑较少;新型皮质骨螺钉头部设计有排屑槽,在锁紧过程中产生的骨屑可以存在排屑槽里,这样不会造成挤压膨胀;因此,采用一根新型皮质骨螺钉即可以达到固定参考架的作用。而现有技术如图1、图2、图3需两根皮质骨螺钉才能将固定参考架。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上述颈部的第一端的端面为限位端面103,上述限位端面用于上述皮质骨螺钉在骨中进行锁紧动作时进行限位和止停。在上述新型皮质骨螺钉的颈部设计的限位端面,在锁紧过程最后起到限位、止停的作用,不会过多的破坏组织,也不会因为锁紧的不到位而且不稳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上述限位端面沿颈部周向设有止动凸点104,上述止动凸点用于辅助上述限位端面将上述皮质骨螺钉固定于皮质骨中。在上述限位端面上设计止动凸点,帮助限位端面压住皮质骨,使整个新型皮质骨螺钉牢牢固定住,不会松脱。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上述止动凸点沿颈部周向均匀分布,上述止动凸点的数量为1-6个;其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优选为偶数,对应设置,如2个,4个,6个。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上述限位端面上设有放松垫圈,用于加强固定。上述放松垫圈可替代止动凸点的作用。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上述排屑槽在上述自攻螺纹上的开设方向与上述皮质骨螺钉的轴向平行;排屑槽的上述设计方向更有利于边旋紧边计时充分的接收和容纳骨屑。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上述排屑槽的数量为1-4个;该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上述排屑槽的长度小于上述自攻螺纹的长度;该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上述皮质骨螺钉的颈部和尾部为圆柱体,上述头部为圆锥体;上述质骨螺钉的材质为金属;上述皮质骨螺钉的颈部、尾部和头部一体成型。上述头部的自攻螺纹的牙型也可采用木螺钉螺纹或者其他相似螺纹,只要达到固定锁紧效果即可。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上述皮质骨螺钉的颈部长度为2-30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皮质骨螺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质骨螺钉包括头部、颈部和尾部;所述头部设有尖端,远离所述尖端的所述头部的第二端与所述颈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颈部的第二端与所述尾部的第一端连接,与尾部第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为所述尾部的第二端;所述头部设有自攻螺纹,靠近所述尖端的自攻螺纹上开设排屑槽,所述排屑槽用于接收和容纳所述皮质骨螺钉在骨中进行锁紧动作时产生的骨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皮质骨螺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质骨螺钉包括头部、颈部和尾部;所述头部设有尖端,远离所述尖端的所述头部的第二端与所述颈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颈部的第二端与所述尾部的第一端连接,与尾部第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为所述尾部的第二端;所述头部设有自攻螺纹,靠近所述尖端的自攻螺纹上开设排屑槽,所述排屑槽用于接收和容纳所述皮质骨螺钉在骨中进行锁紧动作时产生的骨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皮质骨螺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的第一端的端面为限位端面,所述限位端面用于所述皮质骨螺钉在骨中进行锁紧动作时进行限位和止停。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皮质骨螺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端面沿颈部周向设有止动凸点,所述止动凸点用于辅助所述限位端面将所述皮质骨螺钉固定于皮质骨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皮质骨螺钉,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凸点沿颈部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止动凸点的数量为1-6个。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皮质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书纲赵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和华瑞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