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口服液生产中的灭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81648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兽用中药口服液生产中的灭菌方法,将兽用中药口服液按照组方提取、提取液浓缩、浓缩液过滤除杂、过滤液配制、配制液进行次终端灭菌、灭菌后溶液按工艺定容至规定量、灌装,即得。采用本方法生产的中药口服液,在溶液配制工序采用次终端灭菌的方式,可有效杀灭生产物料中的微生物,保障产品的质量稳定。同时,相对于终端灭菌,在灭菌方式选择上具有不受产品包装材料要求的限制,生产适用度更广。

A Sterilization Method in the Production of Oral Liqui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口服液生产中的灭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口服液生产中的灭菌方法,特别是指在中药口服液生产工艺中采用次终端灭菌工艺,可有效杀灭微生物保障产品稳定。
技术介绍
当前,中药口服液产品生产质量控制已成为实现中药现代化的瓶颈问题,而卫生学指标的控制又是确保中药液体制剂质量的关键之一。中药药材组分多样,成分复杂,通常含有大量细菌,并常含有致病菌。在实际生产中,物料自身以及生产环境等因素都会对产品引入微生物的污染;同时中药口服液产品中富含糖类和蛋白等物质,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的营养基础。目前,中药口服液产品多采用终端灭菌的方式,以杀除微生物保障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广泛采用的灭菌方法有:①湿热灭菌法,包括热压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和煮沸灭菌法,常用于最终灭菌,即产品的终端灭菌。此法灭菌效果显著,但要求包装材料耐热,选择性受到一定的限制。②环氧乙烷灭菌。环氧乙烷在常温下为气体,穿透力强,具有广谱杀菌作用,能杀灭细菌芽孢、真菌、立克次氏体及多种病毒。缺点是对含有维生素、氨基酸的营养药品等容易被其破坏,其次是残留量问题的争议,认为残留的环氧乙烷与其它产物结合,可生成乙烯氯乙醇与乙二醇,此两种物质均有毒性。③60C0辐射灭菌。此法灭菌作用主要是使细胞内生物变化,如使蛋白质、酶等发生变化,从而使细胞损伤或死亡。从资料报道来看,60C0辐射灭菌有着广阔的前景。该法可以在常温下灭菌,并具有穿透力强、灭菌率高、节约能源等优点,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包装材料照射后发生颜色变化、灭菌成本大幅增加等。该方法往往用于产品的终端灭菌。对于中药口服液产品多运用终端灭菌的方式杀灭微生物,终端灭菌方式极大程度加大了对于包材的要求,大幅限制了包材的选择性。目前,中药口服液产品尤其是兽用中药口服液产品普遍采用塑料瓶和铝塑袋的包装方式,很难满足终端灭菌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中药口服液生产中的灭菌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中药口服液生产中终端灭菌方式存在的不足,如塑料瓶、铝箔袋等包材终端灭菌采用湿热灭菌时发生的瘪裂、形变和溶出等问题,以及终端灭菌采用辐射灭菌时,发生的包材变色等问题。通过采用次终端灭菌的方法能够提升中药口服液质量稳定性,并解决中药口服液产品灭菌方式对于包材的限制。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中药口服液生产中的灭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增加次终端灭菌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环节,包括提取、浓缩、过滤、配制、次终端灭菌、定容、灌装(图1);(2)将中药口服液按组方进行提取、浓缩、过滤,得过滤液;(3)将步骤(2)中的过滤液进行配制,采用次终端灭菌方法进行灭菌(图2):A、连接蒸汽管路:将蒸汽软管连接在洁净蒸汽源接口;B、配制容器灭菌:通入洁净蒸汽,控制蒸汽出口点,自底部向上后自上向底部进行扫吹,重复2-3次进行灭菌处理;C、中药药液灭菌:将中药要液置于配制容器中,控制蒸汽出口点置于溶液底部;在不同的位点通入洁净蒸汽;使提取液温度在60℃-100℃保持5-60min,进行灭菌。(4)次终端灭菌后的配制液,加入纯化水定容至规定液量,混合均匀后进行灌装,即得。其中,所述所述步骤(1)中的中药口服液生产工艺流程中采用次终端灭菌的工艺控制方式,次终端灭菌的对象是配制液。所述步骤(3)中采用的次终端灭菌方式为用导管在液体中通入洁净蒸汽进行灭菌。所述步骤(3)中洁净蒸汽通入中药药液的位点以对角线上对称选取2-10个位点。。所述步骤(3)中洁净蒸汽来源为预留洁净蒸汽管路接口或蒸汽发生器。所述步骤(4)中灌装采用的包材为无菌包材。所述制备的中药口服液中的微生物值经检测:需氧菌未检出、霉菌与酵母菌未检出、大肠杆菌未检出。所述灭菌方法应用于兽用中药口服液的制备。应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中药口服液产品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符合要求;经加速稳定性考察(①温度60±2℃、相对湿度75%±5%条件下放置10天;②温度40±2℃、相对湿度75%±5%条件下放置6个月),样品保持稳定性状,按药典要求检测需氧菌、霉菌与酵母菌、大肠杆菌均未检出,符合要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在中药口服液生产工艺流程中加入次终端灭菌工艺,有效杀灭产品中的微生物,保障产品质量稳定。2、本专利技术运用蒸汽灭菌的方式,采用管路将洁净蒸汽导入中药溶液中进行灭菌,灭菌方式灵活、易于操作。3、本专利技术采用次终端灭菌方式,可大幅减少产品灭菌对于终端灭菌的依赖性。4、本专利技术减少产品如采用终端灭菌对于包材的局限性,大幅提升包材的选择程度。5、本专利技术方法降低灭菌的工艺成本和依赖性,提升产能;进而平抑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中药口服液的次终端灭菌生产工艺流程;图2是次终端灭菌方法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以下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法的详述以及包括的实施例可更容易地理解本公开内容。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释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实施例1一种兽用中药口服液生产中的灭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微生物模型,进行灭菌效果的考察)(1)实验材料药液:清解合剂(实验室制备);需氧菌:白色念珠菌(霉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培养基:营养肉汤NB(北京奥博星,配方:蛋白胨10g,牛肉浸粉3g,氯化钠5g),营养琼脂(北京奥博星,配方:蛋白胨10g,牛肉浸粉3g,氯化钠5g,琼脂15g);仪器:电热套,旋转蒸发仪,高压灭菌锅,移液枪,三角瓶,塑料包装瓶等(2)实验方法清解合剂制备:按照2015年版兽药典制备。菌液制备:经菌种复苏、传代后在培养基和模型药液中接入菌种,37℃摇床中培养18h,取出备用。菌液分组如下:(3)灭菌取二代各菌液均分为两组,一组作对照,一组采用次终端灭菌方法灭菌处理。具体方式如下:连接自制蒸汽发生装置,用软管控制蒸汽对容器进行吹扫处理,将配制接入菌种的溶液置于配制容器中,控制蒸汽出口软管置于溶液底部,以对角线两端和中心交叉点,5个点位重复通入蒸汽,每个点位2min;使过滤液温度在65℃以上保持15min,进行灭菌。(4)计数检查培养基制备:称取营养琼脂,加水溶解,121℃高压灭菌,趁热倒培养皿,凝固后置37℃干燥箱内烘干表面水分,备用。取对照组原菌液1ml,稀释8次,于第6,7,8三次各取0.1ml均匀涂抹于营养琼脂平板表面,置37℃恒温干燥箱内培养15h,取出计数。分别取灭菌组白色念珠菌、酵母菌、大肠杆菌、沙门菌菌液0.2ml,枯草芽孢杆菌、混合菌、清解合剂菌液0.1ml,均匀涂抹于营养琼脂平板表面,置37℃恒温干燥箱内培养15h,取出计数。(5)结果通过平板菌落计数与镜检,确定每种菌液中存活菌数。结果显示,对照组各营养液中每毫升菌数在109级别,清解合剂为108级别;灭菌组白色念珠菌为5cfu/ml,枯草芽孢杆菌为10cfu/ml,清解合剂为10cfu/ml,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计数结果表(6)结论选用的次终端灭菌方法可有效杀灭溶液中的微生物。实施例2一种用于兽用清解合剂生产中的灭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已被污染的兽用清解合剂模型,进行灭菌效果的考察)(1)将发生微生物污染的兽用清解合剂配制液进行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口服液生产中的灭菌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中药口服液按照生产工艺经提取、浓缩、过滤、配制所得的溶液进行次终端灭菌、灭菌后定容、灌装;所述的次终端灭菌方式为在配制液的不同位置点处通入洁净蒸汽,控制溶液到一定温度和时间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的配制液,加入纯化水定容至规定生产量,混合均匀后进行灌装,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口服液生产中的灭菌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中药口服液按照生产工艺经提取、浓缩、过滤、配制所得的溶液进行次终端灭菌、灭菌后定容、灌装;所述的次终端灭菌方式为在配制液的不同位置点处通入洁净蒸汽,控制溶液到一定温度和时间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的配制液,加入纯化水定容至规定生产量,混合均匀后进行灌装,即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口服液生产中的灭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终端灭菌步骤如下:A、连接蒸汽管路:将蒸汽软管连接在洁净蒸汽源接口;B、配制容器灭菌:通入洁净蒸汽,控制蒸汽出口点,自底部向上,再自上向底部进行扫吹,重复2-3次进行灭菌处理;C、中药药液灭菌:将中药药液置于配制容器中,控制蒸汽出口点置于溶液底部;在不同的位点通入洁净蒸汽;使配制液温度在6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松史德胜崔明旭王一凡孙月川夏雪林吴燕子刘爱玲李守军
申请(专利权)人:瑞普天津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