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围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1530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花瓣围巾,沿带状围巾本体的长度方向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其中第一边缘是一条圆弧,第二边缘是波浪线,波浪线具有曲线重复单元组成;曲线重复单元包括第一曲线、第二曲线和第三曲线,其中第一曲线的顶点与圆弧圆心具有第一间距,第二曲线的顶点与圆弧圆心具有第二间距,第三曲线的顶点与圆弧圆心具有第三间距,从第一间距、第二间距到第三间距依次递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沿圆弧形底边卷起形成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态,优化了围巾的形状和构造,提高了制作效率、原料利用率及产品的竞争力。

Petal scar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花瓣围巾
本技术涉及布艺立体产品在衣饰配件领域的应用,具体涉及一种花瓣围巾。
技术介绍
既有的围巾的型态设计多采用条形或带形,使用方法也较为单一,在寒冷季节将其绕置在颈部。除保暖功能外,围巾也会被人们用来作服饰搭配之用,通过不同的造型设计及颜色搭配,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然而,目前围巾的设计空间主要集中在图案和色彩,而围巾的形状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矩形的形态,未见结构方面的突破。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围巾,在保持既有围巾功能的前提下,赋予全新形状构造,实现新用途,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具备立体层次感的花瓣围巾。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花瓣围巾,具有带状的围巾本体,所述围巾本体沿长度方向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是一条圆弧,所述第二边缘是波浪线,所述波浪线由曲线重复单元组成,所述曲线重复单元包括第一曲线、第二曲线和第三曲线,所述第一曲线的顶点与圆弧圆心具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二曲线的顶点与圆弧圆心具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三曲线的顶点与圆弧圆心具有第三间距,所述第三间距于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大于第一间距。第一边缘的圆弧作为底边,保证了沿底边卷绕得到圆台形态。作为优选,所述第三间距相比第二间距具有第一增量,所述第二间距相比第一间距具有第二增量,所述第一增量大于第二增量。当围巾沿圆弧卷绕成圆台时,由于每个曲线与圆弧之间形成的高度均不同,不同的曲线方可形成具有层次感的花瓣形态。作为优选,所述围巾本体包括第一布片和第二布片,所述第一布片与第二布片的边沿具有缝制线,所述缝制线与第一边缘及第二边缘重合。由弧线与波浪线组成的连续缝制线,将对齐叠设的第一布片与第二布片一次上机就可以完成产品的车缝。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布片是整块精编毛绒布片,所述第二布片是整块精编毛绒布片。在下料裁剪时,以整匹的宽度作为布片的长边,第一布片与第二布片的形状尺寸相同,沿开卷方向在布匹上一个接一个布置,达到了对布匹原料的最大限度利用。作为优选,所述波浪线具有14段依次连接的曲线,且围巾本体具有对称轴,所述对称轴位于圆弧圆心与圆弧终中点的连线上。将位于对称轴附近的曲线与圆弧圆心的距离为最大值,沿对称轴向围巾两端的曲线与圆弧圆心的距离依次递减。这样既保证了花瓣间的层次感,由可以在布片正反下料时均保证缝制时可以对齐。使用时,沿带状围巾本体的长度方向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其中第一边缘是一条圆弧,第二边缘是波浪线,波浪线具有曲线重复单元组成;曲线重复单元包括第一曲线、第二曲线和第三曲线,其中第一曲线的顶点与圆弧圆心具有第一间距,第二曲线的顶点与圆弧圆心具有第二间距,第三曲线的顶点与圆弧圆心具有第三间距,从第一间距、第二间距到第三间距依次递增,沿圆弧形底边卷起形成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态。有益效果:专利技术人运用创新的形状与构造形状设计,将围巾这一传统的产品带入新的应用场景,用创意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活力,而且从工艺的角度优化了结构设计,制造流程简单可控,原料利用率高,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除以上所述的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外。为使以上专利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做更为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轴测图;图3是图2的卷起状态示意图;图4是图3的仰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整布下料示意图;图中:第一边缘1,第二边缘2,第一曲线2-1,第二曲线2-2,第三曲线2-3,圆心O,第一间距d1,第二间距d2,第三间距d3,对称轴L。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其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施例的花瓣围巾的平铺展开状态如图1和图2所示,沿着带状围巾本体的长度方向具有第一边缘1和第二边缘2,其中第一边缘1是一条圆弧,角度85°,半径1米,第二边缘2是由曲线重复单元组成的波浪线,曲线重复单元包括第一曲线2-1、第二曲线2-2和第三曲线2-3,其中第一曲线2-1的顶点与圆弧圆心O具有第一间距d1,第二曲线2-2的顶点与圆弧圆心O具有第二间距d2,第三曲线2-3的顶点与圆弧圆心O具有第三间距d3,d3>d2>d1。也即从第一曲线2-1、第二曲线2-2、第三曲线2-3与第一边缘1间的之间的宽度依次递增。波浪线上的14个曲线形成14个花瓣,中间具有对称轴L,从第1到第7个花瓣的宽度分别为13cm、14.5cm、16.2cm、17cm、17.5cm、18cm和18.5cm。如图3和图4所示,将第一边缘1作为底面,将整个围巾从任意一端卷起来形成上大下小的圆台,第二边缘2上的14个曲线形成花瓣,由于相邻曲线之间存在高度差,形成错落有致的花瓣形态。如图5所示,在下料裁剪时,以整匹的宽度作为布片的长边,用于缝制正反两面的布片形状尺寸相同,在整匹布料(如精编毛绒面料)沿开卷方向在布匹上一个接一个地布置,实现对布匹原料的最大限度利用。可见,本技术沿圆弧形底边卷起形成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态,优化了围巾的形状和构造,提高了制作效率、原料利用率及产品的竞争力。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技术为花瓣围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结构形式、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示例性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理解为对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花瓣围巾,具有带状的围巾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巾本体沿长度方向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是一条圆弧,所述第二边缘是波浪线,所述波浪线由曲线重复单元组成,所述曲线重复单元包括第一曲线、第二曲线和第三曲线,所述第一曲线的顶点与圆弧圆心具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二曲线的顶点与圆弧圆心具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三曲线的顶点与圆弧圆心具有第三间距,所述第三间距于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大于第一间距;当围巾本体沿圆弧形底边卷起时呈圆台形,第二边缘上的曲线形成花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花瓣围巾,具有带状的围巾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巾本体沿长度方向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是一条圆弧,所述第二边缘是波浪线,所述波浪线由曲线重复单元组成,所述曲线重复单元包括第一曲线、第二曲线和第三曲线,所述第一曲线的顶点与圆弧圆心具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二曲线的顶点与圆弧圆心具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三曲线的顶点与圆弧圆心具有第三间距,所述第三间距于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大于第一间距;当围巾本体沿圆弧形底边卷起时呈圆台形,第二边缘上的曲线形成花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瓣围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间距相比第二间距具有第一增量,所述第二间距相比第一间距具有第二增量,所述第一增量大于第二增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秋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三闰家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