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81327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7:21
一种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包括信号源、第一主路漏缆、第二主路漏缆、第一路径选通组件、第二路径选通组件、第一分路器、第二分路器、支路分路组件、支路覆盖单元,第一路径选通组件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源输出的信号,若干所述第一分路器级联在一起将信号分配给若干所述第一主路漏缆,第二路径选通组件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源输出的信号,若干所述第二分路器级联在一起将信号分配给若干所述第二主路漏缆,第一主路漏缆与第二主路漏缆之间通过所述支路分路组件连接,所述支路分路组件还电连接于所述支路覆盖单元。上述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能有效提高支路的信号覆盖效果以及系统容量,消除信号盲区,并降低电磁污染。

Leaky Cable MIMO Branch Cover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
本技术涉及无线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对移动数据流量的需求呈现爆发性的增长,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技术可以在不增加信道带宽的情况下提高系统的信道容量、提高信息传输速率,因此已经成为4G以及5G的关键技术之一。现有室内MIMO覆盖系统一般包括多个天线单元,由于室内环境较为复杂,导致现有的室内MIMO覆盖系统存在盲区,且电磁污染难以避免。而使用多路漏缆来实现MIMO其成本较高。目前已经有论文和专利提到使用单根漏缆来实现2×2MIMO,但是并没有提到其漏缆支路的覆盖方案。而现有的漏缆支路覆盖方案没办法实现MIMO效果,其漏缆支路覆盖区域系统容量较小,信息传输速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其信号覆盖效果好,可提高漏缆支路覆盖系统容量和消除信号盲区,且可降低电磁污染。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包括信号源、第一主路漏缆、第二主路漏缆、第一路径选通组件、第二路径选通组件、第一分路器、第二分路器、支路分路组件、支路覆盖单元,所述第一路径选通组件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源输出的信号,所述第一路径选通组件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分路器,若干所述第一分路器级联在一起将信号分配给若干所述第一主路漏缆,所述第二路径选通组件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源输出的信号,所述第二路径选通组件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分路器,若干所述第二分路器级联在一起将信号分配给若干所述第二主路漏缆,所述第一主路漏缆与所述第二主路漏缆之间通过所述支路分路组件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接,所述支路分路组件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电连接于所述支路覆盖单元。优选地,所述第一分路器、所述第二分路器为功分器或者耦合器。优选地,所述第一分路器、所述第二分路器包括合路端口和分路端口,所述第一分路器的合路端口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路径选通组件,所述第一分路器的分路端口电连接于所述第一主路漏缆,所述第二分路器的合路端口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路径选通组件,所述第二分路器的分路端口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主路漏缆。优选地,所述支路分路组件为以下的任意一种:两个分路端背靠背连接的功分器组件、两个分路端背靠背且中间用漏缆连接的功分器组件、两个分路端背靠背连接的耦合器组件、两个分路端背靠背且中间用漏缆连接的耦合器组件、两个分路端背靠背连接的功分器和耦合器组件、两个分路端背靠背且中间用漏缆连接的功分器和耦合器组件、双向耦合器、双向功分器。优选地,所述支路分路组件包括分路端口和合路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为合路端口且电连接于所述第一主路漏缆,所述第二端口为合路端口且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主路漏缆,所述第三端口为分路端口且电连接于所述支路覆盖单元的一端口,所述第四端口为分路端口且电连接于所述支路覆盖单元的另一端口。优选地,所述支路覆盖单元为以下的任意一种:末端接MIMO天线的两根同极化漏缆,末端接负载的两根同极化漏缆,末端分别接两个单极化天线的两根同极化漏缆,末端用跳线电连接在一起的两根同极化漏缆,末端接MIMO天线的两根不同极化漏缆,末端接负载的两根不同极化漏缆,末端分别接两个单极化天线的两根不同极化漏缆,末端用跳线电连接在一起的两根不同极化漏缆、MIMO天线、两个单极化天线、一根漏缆。优选地,当所述支路覆盖单元包括由两根不同极化的漏缆时,两根不同极化漏缆的间距为0~50m;当所述支路覆盖单元包括两根同极化的漏缆时,两根同极化漏缆的间距为5mm~50m。优选地,所述第一主路漏缆、所述第二主路漏缆、所述支路覆盖单元中的漏缆为漏泄同轴电缆或者漏泄波导。优选地,所述第一路径选通组件、所述第二路径选通组件为以下的任意一种:环形器与负载的组件、环形器与天线的组件、隔离器、集成环形器功能的合路器与负载的组件、集成环形器功能的合路器与天线的组件、集成隔离器功能的合路器、环形器与合路器及负载的组件、环形器与合路器及天线的组件、隔离器与合路器的组件;所述负载为阻抗匹配元件,用于消耗所述第一主路漏缆、所述第二主路漏缆上未漏泄完的能量或者反射能量。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利用漏缆来实现MIMO信号覆盖,能有效提高漏缆支路的信号覆盖效果以及系统容量,可以解决传统MIMO天线覆盖系统的覆盖盲区问题,且可降低电磁污染,实现信号绿色覆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架构图。图2是本技术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架构图。图3是本技术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的又一实施方式的架构图。图4是本技术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的又一实施方式的架构图。图5是图4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架构图。图6是图4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架构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请参阅图1,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100。所述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100可兼容2G、3G、4G、5G等不同频率不同通信体制以及移动、联通、电信等不同运营商的信号。所述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100包括信号源10、第一主路漏缆12、第二主路漏缆14、第一路径选通组件16、第二路径选通组件18、第一分路器20、第二分路器22、支路分路组件24及支路覆盖单元26。所述第一路径选通组件16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源10输出的一路信号,所述第一路径选通组件16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分路器20,若干所述第一分路器20可以级联在一起将信号源10输出的信号分配给若干所述第一主路漏缆12。所述第二路径选通组件18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源10输出的另一路信号,所述第二路径选通组件18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分路器22,若干所述第二分路器22级联在一起将信号源10输出的信号分配给若干所述第二主路漏缆14。信号源10输出的两路信号可以具有不同的码流。所述第一主路漏缆12与所述第二主路漏缆14之间通过所述支路分路组件24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接,所述支路分路组件24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电连接于所述支路覆盖单元26。在图1中,由于是以一第一主路漏缆12与一第二主路漏缆14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因此图1中无需设置若干第一分路器20、若干第二分路器22。假设第一分路器20、第二分路器20均具有二个输出端口,则对于两根第一主路漏缆12、两根第二主路漏缆14,可只设置一个第一分路器20及一个第二分路器22(如图4所示);对于三根第一主路漏缆12、三根第二主路漏缆14,可以设置两个级联的第一分路器20及两个级联的第二分路器22(如图2所示),对于四根第一主路漏缆12、四根第二主路漏缆14可以设置三个级联的第一分路器20及三个级联的第二分路器22(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源10可以包括多个不同频段的信号源,进而使得所述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100可同时支持发射多个不同频段无线信号。比如,所述信号源10包括4G信号源及5G信号源,所述4G信号源的一路信号和所述5G信号源的一路信号通过所述第一路径选通组件16合路并经所述第一分路器20输入至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包括信号源、第一主路漏缆、第二主路漏缆、第一路径选通组件、第二路径选通组件、第一分路器、第二分路器、支路分路组件、支路覆盖单元,所述第一路径选通组件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源输出的信号,所述第一路径选通组件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分路器,若干所述第一分路器级联在一起将信号分配给若干所述第一主路漏缆,所述第二路径选通组件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源输出的信号,所述第二路径选通组件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分路器,若干所述第二分路器级联在一起将信号分配给若干所述第二主路漏缆,所述第一主路漏缆与所述第二主路漏缆之间通过所述支路分路组件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接,所述支路分路组件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电连接于所述支路覆盖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包括信号源、第一主路漏缆、第二主路漏缆、第一路径选通组件、第二路径选通组件、第一分路器、第二分路器、支路分路组件、支路覆盖单元,所述第一路径选通组件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源输出的信号,所述第一路径选通组件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分路器,若干所述第一分路器级联在一起将信号分配给若干所述第一主路漏缆,所述第二路径选通组件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源输出的信号,所述第二路径选通组件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分路器,若干所述第二分路器级联在一起将信号分配给若干所述第二主路漏缆,所述第一主路漏缆与所述第二主路漏缆之间通过所述支路分路组件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接,所述支路分路组件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电连接于所述支路覆盖单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路器、所述第二分路器为功分器或者耦合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路器、所述第二分路器包括合路端口和分路端口,所述第一分路器的合路端口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路径选通组件,所述第一分路器的分路端口电连接于所述第一主路漏缆,所述第二分路器的合路端口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路径选通组件,所述第二分路器的分路端口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主路漏缆。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分路组件为以下的任意一种:两个分路端背靠背连接的功分器组件、两个分路端背靠背且中间用漏缆连接的功分器组件、两个分路端背靠背连接的耦合器组件、两个分路端背靠背且中间用漏缆连接的耦合器组件、两个分路端背靠背连接的功分器和耦合器组件、两个分路端背靠背且中间用漏缆连接的功分器和耦合器组件、双向耦合器、双向功分器。5.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垄龙赵瑞静蓝燕锐黄德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射频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