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喜庆专利>正文

一种直流电弧炉、矿热炉生产应用正负极对倒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1315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电弧炉、矿热炉生产应用正负极对倒控制电路,包括两组整流桥:A组整流桥和B组整流桥。如摘要附图所示:A组整流桥由1—6#晶闸管构成6脉波整流电路;B组整流桥由7—12#晶闸管构成6脉波整流电路。A组整流桥的正极输出端经直流电抗器1连接1#电极,A组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连接2#电极;B组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经直流电抗器2连接1#电极、B组整流桥的正极输出端与2#电极连接。通过控制两组整流桥的触发电路的电源的开通与关断,轻松达到以控制弱电通断互换方式来实现改变强大的短网电流极性互换的目的。

A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unter Control Circuit for DC Electric Arc Furnace and Mineral Heat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电弧炉、矿热炉生产应用正负极对倒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具体是一种直流电弧炉、矿热炉生产应用正负极对倒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在金属和非金属及铁合金冶炼领域中,常用电弧炉作为冶炼设备。与三相交流电弧炉相比,直流电弧炉具有如下诸多优点:1.直流电弧炉比交流电弧炉节省1~2套电极装置2.炉墙耐火材料使用寿命长:3.炉料熔化均匀:4.直流电弧电流稳定:5.交流电弧炉功率因数低,一般在0.8左右;直流电弧炉功率因数高,一般在0.95左右。6.能量消耗少;可节约电耗10%。7.交流电弧炉无功功率频繁波动,引起电网电压闪变,直流电弧炉无此现象。8.直流电弧炉三相负荷对称,对电网无干扰和冲击现象。9.直流电弧炉不存在闪变现象。10.直流电弧对钢液有很强的搅拌效果。11.直流电弧炉石墨电极消耗量可节约30%~50%:对普通的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的寿命制约了直流电弧炉的发展,同时还出现了由于冶炼的物料不导电,一旦断弧超过10分钟,给重新引弧带来非常大的麻烦和经济损失。为此,我们设计了正、负双电极直流电弧炉、自流矿热炉,如附图1所示。双电极直流电弧炉设计虽然解决了底电极寿命短和冶炼不导电物料起弧困难的难题,但是,冶炼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同电极下的温度差别很大的现象。因电子是从负极出发奔向正极,在正极端部与正离子发生猛烈撞击,导致正极端部的温度比负极端部温度高很多。相比之下,正极下的熔池温度高而负极下的熔池温度低。使得炉内不同区域的温度不均匀,正极附近炉底和炉壁还常有被过早烧蚀的现象。针对上述现象,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能够使2根电极的正、负极性不断地互换,使得熔池温度的高温区与低温区也不断地互换,从而达到使整个熔池的温度均匀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电弧炉、矿热炉生产应用正负极对倒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流电弧炉、矿热炉生产应用正负极对倒电路,由两组整流桥构成:A组整流桥和B组整流桥。如附图2所示,A组整流桥由1—6#晶闸管构成。如附图3所示,B组整流桥由7—12#晶闸管构成。如附图4所示,A组整流桥的正极输出端经直流电抗器1连接1#电极,A组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连接2#电极;B组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经直流电抗器2连接1#电极,B组整流桥的正极输出端与2#电极连接。所述A组整流桥和B组整流桥的晶闸管分别由A组触发脉冲板和B组触发脉冲板提供触发脉冲,如图5、图6所示。TC787集成块是单片相控集成电路,专用于三相全波桥式整流的触发电路。三相之相电压,经由X11、X21、X31引入,经过移相和衰减后,输入至TC787集成块的18、2、1脚。移相控制电压输入至4脚。启动前控制电压设定为10.5V,输出脉冲位置在逆变区。启动后,调整“功率给定电位器”,使脉冲向整流区移动,整流桥的输出直流电压随之升高。启动时,将主回路各电源开关送电后,将触发脉冲控制电路的空开QF1送上电。如附图7所示。按下启动按钮SB1,时间继电器KT1的线圈得电。KT1的常开瞬动接点①-③闭合,使得KT1的线圈能够自保持。此时,KT1的常开瞬动接点(1-7)闭合,使得接触器KM1得电吸合。由KM1的触点将三相同步电压送至A组触发脉冲板TC787集成块的18、2、1脚,并将移相控制电压输入至A组触发脉冲板TC787集成块的4脚。A组整流桥输出直流电压,该直流电压输送至1#与2#电极,得到1#电极为正、2#电极为负的工作电压。经过5分钟后,时间继电器KT1的常开延时闭合接点(1-11)闭合一下,使得时间继电器KT2的线圈得电。KT2的常开瞬动接点(1-11)闭合,使得KT2的线圈能够自保持。同时,KT1的常闭延时断开接点(3-5)断开,使得时间继电器KT1线圈失电。KT1的常开瞬动接点(1-7)断开接触器KM1的线圈,使得接触器KM1线圈失电。接触器KM1的触点断开A组触发脉冲板TC787集成块的18、2、1脚,并断开TC787集成块的4脚,令TC787集成块停止工作,两根电极失去工作电压。时间继电器KT2的线圈得电后,经过2秒钟的延时,KT2的常开延时闭合接点(1-15)闭合一下,使得时间继电器KT3的线圈得电。KT3的常开瞬动接点(1-15)闭合,使得KT3的线圈能够自保持。同时,KT2常闭延时断开接点(11-13)断开,使得KT2线圈失电。时间继电器KT3的线圈得电后,KT3的常开瞬动接点(1-19)闭合,使得接触器KM2得电吸合。由KM2的触点将三相同步电压送至B组触发脉冲板TC787集成块的18、2、1脚,并将移相控制电压输入至B组触发脉冲板TC787集成块的4脚。B组整流桥输出直流电压,该直流电压输送至1#与2#电极,得到1#电极为负、2#电极为正的工作电压。经过5分钟后,时间继电器KT3的常开延时闭合接点(1-23)闭合一下,使得时间继电器KT4的线圈得电。KT4的常开瞬动接点(1-23)闭合,使得KT4的线圈能够自保持。同时,KT3的常闭延时断开接点(15-17)断开,使得时间继电器KT3线圈失电。KT3的常开瞬动接点(1-19)断开接触器KM2的线圈,使得接触器KM2线圈失电。接触器KM2的触点断开TC787集成块的18、2、1脚,并断开TC787集成块的4脚,令TC787集成块停止工作,两根电极失去工作电压。时间继电器KT4的线圈得电后,经过2秒钟的延时,KT4的常开延时闭合接点(1-3)闭合一下,使得时间继电器KT1的线圈又重新得电。KT1的常开瞬动接点(1-3)闭合,使得KT1的线圈能够自保持。同时,KT4常闭延时断开接点(23-25)断开,使得KT4线圈失电。这样周而复始地轮流开通和关断A、B两组整流桥,从而实现两根电极的正、负极对倒。在2组整流桥交替工作时间段之间增加2秒钟的中断,使2组整流桥都不开通,能避免因某一组整流桥在没有完全关断的情况下就开通另一组整流桥而形成短路。通过控制两组整流桥触发脉冲电路的开通与关断,达到用控制弱电通断互换方式来实现改变强大的短网电流极性互换的目的。电流极性互换的原理与过程:当接通A组整流桥的晶闸管触发脉冲电路、同时关断B组整流桥的晶闸管触发脉冲电路时,主回路短网电流的流通路径为:A组整流桥的正极→直流电抗器1→1#电极→熔池→2#电极→A组整流桥的负极,此时1#电极为+、2#电极为-。当接通B组整流桥的晶闸管触发脉冲电路、同时关断A组整流桥的晶闸管触发脉冲电路时,电流的流通路径为:B组整流桥的正极→2#电极→熔池→1#电极→直流电抗器2→B组整流桥的负极,此时2#电极为正、1#电极为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简单易行的方法就能够使2根电极端部下的熔池温度的高温区与低温区不断地互换,从而达到使整个熔池的温度均匀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双电极直流电弧炉、矿热炉结构框架示意图。图2为A组整流桥的结构原理图。图3为B组整流桥的结构原理图。图4为直流电弧炉、矿热炉生产应用正负极对倒电路主电路电气原理图。图5为A组触发脉冲板电气原理图。图6为B组触发脉冲板电气原理图。图7为2组触发脉冲板时间控制电路电气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电弧炉、矿热炉生产应用正负极对倒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整流桥,A组整流桥和B组整流桥,A组整流桥的正极输出端经直流电抗器1连接1#电极、A组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连接2#电极;B组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经直流电抗器2连接1#电极、B组整流桥的正极输出端与2#电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电弧炉、矿热炉生产应用正负极对倒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整流桥,A组整流桥和B组整流桥,A组整流桥的正极输出端经直流电抗器1连接1#电极、A组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连接2#电极;B组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经直流电抗器2连接1#电极、B组整流桥的正极输出端与2#电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电弧炉、矿热炉生产应用正负极对倒控制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喜庆宋宝庆
申请(专利权)人:宋喜庆宋宝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