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电容触摸屏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112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电容触摸屏及电子设备,触摸屏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触控电极,所述非显示区内设置有触控IC;所述多个触控电极横向设置,所述触控电极的两端分别通过信号线与所述触控IC连接,所述触控IC从所述触控电极的一端发送信号,并在相应的另一端接收反馈信号;所述触控电极上刻蚀有多条沟道,所述多条沟道使得所述信号在所述触控电极中传播呈均匀的S形走向;在不需要改变膜材、改变触控电极的宽度下,可以通过设计沟道的长度以及间距,获得理想的阻抗分布,且阻抗分布均匀,提高坐标识别的精度。

A Self-Capacitance Touch Screen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电容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触控
,尤其涉及一种自电容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参考图1,自电容触控屏的原理是:将触控电极1的两端与触控IC2连接,假设从A端输入方波信号,给触控电极1充电,正常没有触摸时充电时间会有一个基准时间,当被触摸时,电阻和电容的改变会引起充电时间的变化,从A端到B端是均匀分布的阻抗。没有发生触摸和发生触摸、触摸不同位置时,B端收到的三角波形是不一样的,所以可以根据阻抗分布定位每个位置被触摸时的时间差异,从而将这些时间差异转换为数字信号,即灵敏度。基于以上原理,坐标的解析是根据被触摸时手指所处的位置左右的电阻差异产生感应量不一样来识别的,电阻是一个需要精确调整的参数,在屏幕较小的情况下如果要提高坐标的精度可以通过加大阻抗的分布实现,但是如何在保证触控电极宽度不变、膜材面阻抗不变的情况下灵活设置触控电极上的阻抗分布是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自电容触摸屏阻抗无法在触控电极宽度不变、膜材面阻抗不变的情况下设置阻抗分布的问题,提出一种自电容触摸屏及电子设备,能够灵活设置触控电极上的阻抗分布,提高坐标识别精度。一种自电容触摸屏,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触控电极,所述非显示区内设置有触控IC;所述多个触控电极横向设置,所述触控电极的两端分别通过信号线与所述触控IC连接,所述触控IC从所述触控电极的一端发送信号,并在相应的另一端接收反馈信号;所述触控电极上刻蚀有多条沟道,所述多条沟道使得所述信号在所述触控电极中传播呈均匀的S形走向。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沟道呈纵向交错分布,且所述沟道的长度小于所述触控电极的宽度;相邻沟道之间的第一距离,与沟道顶端到对边的第二距离相等。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与所述触控电极的总阻抗呈反比。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区的长度为584.02mm,宽度为245.69mm;所述触控电极的宽度为13.5mm,触控电极的数量为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范围为4.6mm至5.6mm。进一步地,所述触控电极通过常规ITO膜材刻蚀形成。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自电容触控屏。本技术提供的自电容触摸屏及电子设备,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1)在不需要改变膜材、改变触控电极的宽度下,可以通过设计沟道的长度以及间距,获得理想的阻抗分布,且阻抗分布均匀,提高坐标识别的精度;(2)结构简单,采用单层的膜材即可获得较好的触控效果,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自电容触控屏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自电容触摸屏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自电容触摸屏中触控电极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自电容触摸屏的触控电极中的信号走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参考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电容触摸屏,包括显示区A和非显示区B,显示区A内设置有多个触控电极101,非显示区内设置有触控IC102;多个触控电极101横向设置,触控电极101的两端分别通过信号线103与触控IC102连接,触控IC102从触控电极101的一端发送信号,并在相应的另一端接收反馈信号;触控电极101上刻蚀有多条沟道104,多条沟道104使得所述信号在触控电极101中传播呈均匀的S形走向。具体地,参考图3,多个沟道104呈纵向交错分布,且沟道104的长度小于触控电极101的宽度;相邻沟道之间的第一距离W1,与沟道104顶端到对边的第二距离W2相等。如图4所示,信号在触控电极101中的走向如箭头所示,呈均匀的S形,这样在不改变膜材的情况下,可以大幅度提高阻抗分布。进一步地,第一距离W1和第二距离W2与所述触控电极的总阻抗呈反比,第一距离W1和第二距离W2越小,则阻抗越大。本实施例提供的自电容触摸屏,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1)在不需要改变膜材、改变触控电极的宽度下,可以通过设计沟道的长度以及间距,获得理想的阻抗分布,且阻抗分布均匀,提高坐标识别的精度;(2)结构简单,采用单层的膜材即可获得较好的触控效果,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以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进一步说明。以一个25寸产品设计为例,显示区的长度为584.02mm,宽度为245.69mm。触控电极的宽度为13.5mm,触控电极的数量为18。触控电极通过常规ITO膜材刻蚀形成,面阻为150欧姆。如果采用常规设计,即不刻蚀沟道的情况下,获得的阻抗为5欧姆。采用如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案,在触控电极上刻蚀多个沟道,相邻沟道之间的第一距离W1为5.6mm,沟道顶端到对边的第二距离W2为5.6mm,获得的总阻抗为7.5K欧姆。如果第一距离W1为4.6mm,第二距离W2为5.6mm,则获得的总阻抗为10K欧姆。由此可知,通过设计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可以大幅度提高阻抗,且不需要改变膜材、不需要改变触控电极的宽度。实施例三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实施例一所述的自电容触控屏。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电容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触控电极,所述非显示区内设置有触控IC;所述多个触控电极横向设置,所述触控电极的两端分别通过信号线与所述触控IC连接,所述触控IC从所述触控电极的一端发送信号,并在相应的另一端接收反馈信号;所述触控电极上刻蚀有多条沟道,所述多条沟道使得所述信号在所述触控电极中传播呈均匀的S形走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电容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触控电极,所述非显示区内设置有触控IC;所述多个触控电极横向设置,所述触控电极的两端分别通过信号线与所述触控IC连接,所述触控IC从所述触控电极的一端发送信号,并在相应的另一端接收反馈信号;所述触控电极上刻蚀有多条沟道,所述多条沟道使得所述信号在所述触控电极中传播呈均匀的S形走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电容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沟道呈纵向交错分布,且所述沟道的长度小于所述触控电极的宽度;相邻沟道之间的第一距离,与沟道顶端到对边的第二距离相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华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名利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