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印机内部温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81115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打印机内部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墨盒、导管、流量控制模块、加热模块和喷头,导管靠近流量控制模块处设置有预热模块和温度传感模块,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电信号连接有预热模块和温度传感模块;使用时控制模块通过流量控制模块进行不同颜色墨水的配比,温度传感模块对导管中的墨水进行温度检测,当墨水的温度低于10℃时,温度传感模块通过控制模块控制预热模块对相应的导管进行加热,当导管内墨水的温度达到10℃时,温度传感模块通过控制模块关闭预热模块,使得温度均为10℃的墨水混合后由控制模块控制加热模块进行加热后由喷头喷出进行打印过程,避免了不同单色墨水因吸收热量差异而导致混合后颜色的控制偏差。

A Printer Internal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印机内部温度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喷墨打印机预加热装置
,具体为一种打印机内部温度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打印机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之一,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结果打印在相关介质上。按打印字符结构,分全形字打印机和点阵字符打印机。按一行字在纸上形成的方式,分串式打印机与行式打印机。按所采用的技术,分柱形、球形、喷墨式、热敏式、激光式、静电式、磁式、发光二极管式等打印机。在各种不同的打印设备中,喷墨打印机的低廉价格及优秀打印品质,已使得喷墨打印机成为当前运用最为普及的计算机打印设备的一。其中的热喷式喷墨打印机作为一种技术成熟和成本低廉的打印机,应用较为广泛。热喷式喷墨打印机通过将墨水流过细喷嘴,在加热电阻的作用下,使喷头管道中的一部分墨汁气化,形成气泡,并将喷嘴处的墨水顶出喷到输出介质表面,形成图案或字符。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喷墨打印机预加热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具有很多的缺陷,例如:实际应用中,热喷式喷墨打印机将墨盒中的墨水经过流量控制模块定量后直接经过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喷出,达到形成图案或字符的效果,但是当需要不同颜色墨水定量混合获得不同颜色时,往往会因为不同颜色的墨水在定量时具备不同的温度,当这些墨水经过混合加热后,因吸收热量的差异易造成单色之间的配比误差,进而造成喷出图案颜色的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印机内部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墨盒、导管、流量控制模块、加热模块和喷头,所述墨盒的底端安装有流量控制模块,且流量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的底端连接有加热模块,且加热模块的底端设置有喷头,所述流量控制模块和加热模块的输入端电信号连接有控制模块,所述导管靠近流量控制模块处设置有预热模块和温度传感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电信号连接有预热模块和温度传感模块。优选的,所述导管靠近流量控制模块的外壁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处嵌套有温度传感模块,所述温度传感模块的感应端贯穿导管的壁体后置于导管的内腔。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模块与导管的外壁之间套接有隔热套。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信号连接有报警模块。优选的,所述墨盒底端连接的每个导管分别设置有预热模块和温度传感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涉及的热喷式喷墨打印机墨盒连接的导管先经过预热模块进行预热,在导管处设置有温度传感模块,温度传感模块对导管的温度进行检测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预热模块,使得每个导管内的墨水能够得到相同温度的预热,当喷头中喷出的墨水需要多种混合加热后喷出时,能够避免不同单色墨水因吸收热量差异而导致混合后颜色的控制偏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控制系统原理框架图。图中:1-墨盒;11-导管;12-流量控制模块;13-加热模块;14-喷头;2-预热模块;3-温度传感模块;31-隔热套;4-控制模块;41-报警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打印机内部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墨盒1、导管11、流量控制模块12、加热模块13和喷头14,墨盒1的底端安装有流量控制模块12,且流量控制模块12的输出端连接有导管11,导管11的底端连接有加热模块13,且加热模块13的底端设置有喷头14,流量控制模块12和加热模块13的输入端电信号连接有控制模块4,导管11靠近流量控制模块12处设置有预热模块2和温度传感模块3,控制模块4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电信号连接有预热模块2和温度传感模块3,使用时由控制模块4控制流量控制模块12进行不同颜色墨水的配比,温度传感模块3对导管11中的墨水进行温度检测,当墨水的温度低于10℃时,温度传感模块3通过控制模块4控制预热模块2对相应的导管11进行加热,当导管11内墨水的温度达到10℃时,温度传感模块3通过控制模块4关闭预热模块2,使得温度均为10℃的墨水混合后由控制模块4控制加热模块13进行加热后由喷头14喷出从而完成打印过程,避免了不同单色墨水因吸收热量差异而导致混合后颜色的控制偏差。导管11靠近流量控制模块12的外壁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处嵌套有温度传感模块3,温度传感模块3的感应端贯穿导管11的壁体后置于导管11的内腔,使用时温度传感模块3能够直接接触导管11中的墨水,达到准确检测墨水温度的效果,温度传感模块3与导管11的外壁之间套接有隔热套31,将温度传感模块3与导管11进行隔绝,使得预热模块2对导管11进行加热的时候避免影响温度传感模块3对墨水温度的准确检测,控制模块4的输出端电信号连接有报警模块41,当温度传感模块3检测到墨水的温度超过10℃时,不仅确保预热模块2处于关闭状态,而且由控制模块4控制报警模块41发出警报,告知打印机处于非工作状态,墨盒1底端连接的每个导管11分别设置有预热模块2和温度传感模块3,使得每个导管11中的墨水的温度均能够得到有效检测侧和预热。其中,流量控制模块12用于控制墨盒1流入导管11中的墨水量,用于完成不同颜色墨水的配比;加热模块13和预热模块2用于在控制模块4的控制下提供加热功能;控制模块4可以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在内的电路,可以是包括至少一个单片机在内的电路,也可以为多种电路或者芯片的组合形式,只要可以实现相应功能即可;温度传感模块3为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墨水的温度;报警模块41用于在控制模块4的控制下发出警报,告知打印机处于非工作状态。工作原理:使用时由控制模块4控制流量控制模块12进行不同颜色墨水的配比,温度传感模块3对导管11中的墨水进行温度检测,当墨水的温度低于10℃时,温度传感模块3通过控制模块4控制预热模块2对相应的导管11进行加热,当导管11内墨水的温度超过10℃时,温度传感模块3通过控制模块4关闭预热模块2,同时通过报警模块41发出警报,告知打印机处于非工作状态,温度均为10℃的墨水混合后由控制模块4控制加热模块13进行加热后由喷头14喷出从而完成打印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打印机内部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墨盒(1)、导管(11)、流量控制模块(12)、加热模块(13)和喷头(14),所述墨盒(1)的底端安装有流量控制模块(12),且流量控制模块(12)的输出端连接有导管(11),所述导管(11)的底端连接有加热模块(13),且加热模块(13)的底端设置有喷头(14),所述流量控制模块(12)和加热模块(13)的输入端电信号连接有控制模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1)靠近流量控制模块(12)处设置有预热模块(2)和温度传感模块(3),所述控制模块(4)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电信号连接有预热模块(2)和温度传感模块(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印机内部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墨盒(1)、导管(11)、流量控制模块(12)、加热模块(13)和喷头(14),所述墨盒(1)的底端安装有流量控制模块(12),且流量控制模块(12)的输出端连接有导管(11),所述导管(11)的底端连接有加热模块(13),且加热模块(13)的底端设置有喷头(14),所述流量控制模块(12)和加热模块(13)的输入端电信号连接有控制模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1)靠近流量控制模块(12)处设置有预热模块(2)和温度传感模块(3),所述控制模块(4)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电信号连接有预热模块(2)和温度传感模块(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印机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茂权魏小天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中脉智能办公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