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硬件自动化检测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1097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硬件自动化检测平台,主要涉及检测装置领域。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一输送带、检测板、电推杆,所述检测板和电推杆对称的位于第一输送带的两侧,所述第一输送带上设有多个缓冲座,所述缓冲座包括支撑管、支撑块、∑型弹片,所述支撑管固定在第一输送带上,所述回收孔和电推杆的高度相同,所述检测板远离机架的一侧设有坡度板,所述坡度板的底部设有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上同样设有多个缓冲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可以在提高液晶显示屏检测效率的同时更好的保护其本身的安全,避免屏幕被损伤和破坏。

A Computer Hardware Automation Detection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计算机硬件自动化检测平台
本技术涉及检测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计算机硬件自动化检测平台。
技术介绍
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由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等组成的各种物理装置的总称。这些物理装置按系统结构的要求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为计算机软件运行提供物质基础。简言之,计算机硬件的功能是输入并存储程序和数据,以及执行程序把数据加工成可以利用的形式。从外观上来看,微机由主机箱和外部设备组成。主机箱内主要包括CPU、内存、主板、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各种扩展卡、连接线、电源等;外部设备包括鼠标、键盘等。现有的计算机硬件在出厂时都需要进行功能检测,避免不合格的硬件流通入市,尤其是液晶显示屏,极大程度上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但是现有的检测平台大多数采用人工检测,工作效率较低,现有的专利中也有改进的自动化检测平台,但是这些改进没有考虑到液晶显示屏本身的易碎性,在运送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碰撞、震动、划伤等易造成液晶显示屏本身损伤和破碎的情况,因此需要在提高检测效率的同时保证液晶显示屏的完整性,避免造成液晶显示屏的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硬件自动化检测平台,它可以在提高液晶显示屏检测效率的同时更好的保护其本身的安全,避免屏幕被损伤和破坏。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计算机硬件自动化检测平台,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一输送带、检测板、电推杆,所述检测板和电推杆对称的位于第一输送带的两侧,所述第一输送带上设有多个缓冲座,所述缓冲座包括支撑管、支撑块、∑型弹片,所述支撑管固定在第一输送带上,所述∑型弹片位于支撑管内部并固定在第一输送带上,所述支撑块固定在∑型弹片的顶端,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中部开有多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被至少两个缓冲座包围,所述机架的下方设有液压升降机,所述液压升降机的顶部固定有顶块,所述顶块能够在通孔内上下升降,所述电推杆上固定有抓手,所述抓手的开口处设有夹紧块,所述检测板上开有回收孔,所述回收孔和电推杆的高度相同,所述检测板远离机架的一侧设有坡度板,所述坡度板的底部设有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上同样设有多个缓冲座。所述缓冲座为两排。所述夹紧块上设有海绵层。所述坡度板的表面设有缓冲层。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可以在液晶显示屏的检测过程中进一步的保证其完整性,避免运送过程中的碰撞、震动、划伤以造成液晶显示屏损坏的情况。在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均设置缓冲座,将液晶显示屏放置在多个缓冲座上实现固定,在运送的过程中可以对产生的震动、碰撞等情况进行缓冲,保证液晶显示屏的安全性,同时在抓手的开口处设置夹紧块,使其与液晶显示屏更好的贴合,保证液晶显示屏在电推杆的推动过程中保持较好的稳定性,避免发生侧滑和碰撞,减少液晶显示屏出现损坏的可能性,检测板使用现有技术中进行检测的技术,比如检测坏点的技术等,出现损坏的液晶显示屏从回收孔进入第二输送带,然后进行返厂维修,完好的液晶显示屏通过第一输送带继续进行其他方面的检测,从而实现了液晶显示屏的快速检测,也更好的保证了液晶显示屏在检测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出现因为提高检测效率而忽视液晶显示屏安全性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附图2中A方向的剖视图。附图中所示标号:1、机架;2、第一输送带;3、检测板;4、电推杆;5、缓冲座;6、支撑管;7、支撑块;8、∑型弹片;9、通孔;10、液压升降机;11、顶块;12、抓手;13、夹紧块;14、回收孔;15、坡度板;16、第二输送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本技术所述是一种计算机硬件自动化检测平台,主体结构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为铁质组件,保证其稳固性和安全性,所述机架1上设有第一输送带2、检测板3、电推杆4,所述第一输送带2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输送带,所述机架1的两端设有滚筒,所述滚筒利用电机驱动滚动,所述第一输送带2缠绕在滚筒上实现输送功能,所述检测板3上设有检测装置,如现有技术中的坏点检测装置,作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所述检测板3和电推杆4对称的位于第一输送带2的两侧,两者分别位于机架1上的第一输送带2的两侧,便于对其上的液晶显示屏进行操作,所述第一输送带2上设有多个缓冲座5,液晶显示屏放置在多个缓冲座5上,以缓冲在输送的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和碰撞力,保护液晶显示屏的安全性,所述缓冲座5包括支撑管6、支撑块6、∑型弹片8,所述支撑管6为空心管,其底端螺纹固定在第一输送带2上,所述∑型弹片8位于支撑管6内部并螺纹固定在第一输送带2上,所述支撑块6焊接固定在∑型弹片8的顶端,当有作用力作用在液晶显示屏上时,与液晶显示屏贴紧的支撑块6会通过∑型弹片8进行卸力,避免了刚性碰撞产生的损坏,所述第一输送带2的中部开有多个通孔9,每个所述通孔9被至少两个缓冲座5包围,所述通孔9足够大从一个缓冲座5的附近延伸到另一个缓冲座5附近,这样的设置保证液晶显示屏放置在多个缓冲座5上时液晶显示屏的下部会有至少一个通孔9,所述机架1的下方设有液压升降机10,所述液压升降机10的顶部焊接固定有顶块11,所述顶块11的大小小于通孔9的同时保证顶起液晶显示屏时保持稳定不倾斜,则顶块11的长度应该接近液晶显示屏的长度,所述第一输送带2停止时顶块11到缓冲座5的距离等于通孔9的中心到缓冲座5的距离,所述顶块11能够在通孔9内上下升降,所述电推杆4、检测板3上的检测装置、第一输送带2的电机、液压升降机10之间通过计算机系统编程电连接在一起,编程连接的方式使用现有技术中的编程系统即可,在检测板3上设置监测口,在缓冲座上设置监测块,当有液晶显示屏到达检测板3的附近时,第一输送带2停止转动进行检测,所述电推杆4上焊接固定有抓手12,所述抓手12上设有缺口,缺口的大小大于液晶显示屏的厚度,可将液晶显示屏卡进缺口内,所述抓手12的开口处螺纹固定有夹紧块13,所述夹紧块13沿液晶显示屏的长度方向延伸,增加了与液晶显示屏的接触面积,起到夹紧作用,所述检测板3上开有回收孔14,所述回收孔14的大小可容纳液晶显示屏通过,所述回收孔14和电推杆4的高度相同,所述液晶显示屏到达检测板3的附近时,第一输送带2停止转动,进行检测,若是检测合格,则第一输送带2继续转动,携带液晶显示屏进行后续的检测,若是检测不合格,则液压升降机10上升将液晶显示屏顶起到与电推杆4相同的高度,电推杆4伸长,液压升降机10下降,其抓手12卡住液晶显示屏并向回收孔14的方向运动,抓手12碰触到回收孔14后,电推杆4停止运动,在惯性的作用下液晶显示屏继续运动到回收孔14内部,电推杆4收缩,继续下一轮检测,所述检测板3远离机架1的一侧设有坡度板15,所述坡度板15的坡度能保证液晶显示屏可从顶部滑动到底部,所述坡度板上设置柔软材质如橡胶的导向轮,便于液晶显示屏的滑动,所述坡度板15的底部设有第二输送带16,所述第二输送带16上同样设有多个缓冲座5,检验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计算机硬件自动化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有第一输送带(2)、检测板(3)、电推杆(4),所述检测板(3)和电推杆(4)对称的位于第一输送带(2)的两侧,所述第一输送带(2)上设有多个缓冲座(5),所述缓冲座(5)包括支撑管(6)、支撑块(7)、∑型弹片(8),所述支撑管(6)固定在第一输送带(2)上,所述∑型弹片(8)位于支撑管(6)内部并固定在第一输送带(2)上,所述支撑块(7)固定在∑型弹片(8)的顶端,所述第一输送带(2)的中部开有多个通孔(9),每个所述通孔(9)被至少两个缓冲座(5)包围,所述机架(1)的下方设有液压升降机(10),所述液压升降机(10)的顶部固定有顶块(11),所述顶块(11)能够在通孔(9)内上下升降,所述电推杆(4)上固定有抓手(12),所述抓手(12)的开口处设有夹紧块(13),所述检测板(3)上开有回收孔(14),所述回收孔(14)和电推杆(4)的高度相同,所述检测板(3)远离机架(1)的一侧设有坡度板(15),所述坡度板(15)的底部设有第二输送带(16),所述第二输送带(16)上同样设有多个缓冲座(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硬件自动化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有第一输送带(2)、检测板(3)、电推杆(4),所述检测板(3)和电推杆(4)对称的位于第一输送带(2)的两侧,所述第一输送带(2)上设有多个缓冲座(5),所述缓冲座(5)包括支撑管(6)、支撑块(7)、∑型弹片(8),所述支撑管(6)固定在第一输送带(2)上,所述∑型弹片(8)位于支撑管(6)内部并固定在第一输送带(2)上,所述支撑块(7)固定在∑型弹片(8)的顶端,所述第一输送带(2)的中部开有多个通孔(9),每个所述通孔(9)被至少两个缓冲座(5)包围,所述机架(1)的下方设有液压升降机(10),所述液压升降机(10)的顶部固定有顶块(1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根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