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1036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5:10
一种气体监测装置,包含:一本体,具有一监测腔室、至少一进气口、至少一过滤通口及至少一出气口,过滤通口设置一进气滤网;一第一气体传感器;一第二气体传感器;一第一致动器,用以控制气体导入;一第二致动器,用以控制气体导入;一第一微粒监测模块,包含一微粒传感器;一第二微粒监测模块,包含一微粒传感器;其中,透过第一气体传感器、第一微粒监测模块的微粒传感器监测气体,再透过第二气体传感器、第二微粒监测模块的微粒传感器监测气体,借以计算出监测腔室内的气体信息,判断进气滤网更换的时机。

Gas Monitor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监测装置
本案关于一种气体监测装置,尤指一种可搭配过滤器使用的气体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与邻近区域的空气污染问题渐趋严重,导致日常生活的环境中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气体,若是无法即时监测将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因此,目前有使用者于鼻腔内塞入一具有滤网的过滤器,使得气体进入鼻腔前,会先借由过滤器的滤网将气体过滤后,再吸入人体内;然而,使用者虽可利用过滤器的滤网过滤进入人体内的气体,但无法确认过滤器的滤网何时需要更换,且由于过滤器上设有滤网,使用者呼吸的力道会因滤网而减弱,减少吸入气体的量,两者皆为当前急需克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案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监测装置,用以监测气体通过进气滤网后的空气品质,提供使用者即时且准确的气体信息,此外,使用者于鼻腔内塞入一具有吸气滤网的过滤器,由于过滤器的吸气滤网与进气滤网具有相同材质,因此,借由判断进气滤网更换时机即可以得知吸气滤网的过滤效果以及可以判断更换吸气滤网的时机,借以提升过滤器安全使用的可靠性。本案的一广义实施态样为一种气体监测装置,包含:一本体,具有一监测腔室、至少一进气口、至少一过滤通口及至少一出气口,过滤通口设置有一进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本体,具有一监测腔室、至少一进气口、至少一过滤通口及至少一出气口,该过滤通口设置有一进气滤网;一第一气体传感器,设置于该监测腔室内;一第二气体传感器,设置于该监测腔室内;一第一致动器,设置于该监测腔室内,用以控制气体导入;一第二致动器,设置于该监测腔室内,用以控制气体导入;一第一微粒监测模块,设置于该监测腔室内,并对应该进气口而设置,包含一微粒传感器;以及一第二微粒监测模块,设置于该监测腔室内,并对应该过滤通口而设置,包含一微粒传感器;其中,该第一致动器控制外部气体导入该监测腔室内,透过该第一气体传感器监测气体,以及透过该第一微粒监测模块的该微粒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29 CN 20182103957921.一种气体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本体,具有一监测腔室、至少一进气口、至少一过滤通口及至少一出气口,该过滤通口设置有一进气滤网;一第一气体传感器,设置于该监测腔室内;一第二气体传感器,设置于该监测腔室内;一第一致动器,设置于该监测腔室内,用以控制气体导入;一第二致动器,设置于该监测腔室内,用以控制气体导入;一第一微粒监测模块,设置于该监测腔室内,并对应该进气口而设置,包含一微粒传感器;以及一第二微粒监测模块,设置于该监测腔室内,并对应该过滤通口而设置,包含一微粒传感器;其中,该第一致动器控制外部气体导入该监测腔室内,透过该第一气体传感器监测气体,以及透过该第一微粒监测模块的该微粒传感器监测气体中所含悬浮微粒的粒径及浓度,当该第二致动器控制外部气体由该过滤通口导入并通过该进气滤网过滤至该监测腔室内,再透过该第二气体传感器及该第二微粒监测模块的该微粒传感器监测,以计算出该监测腔室内过滤气体的含量及所含悬浮微粒的粒径及浓度,进而判断该进气滤网更换的时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承载隔板,设置于该本体上,并具有一连通口,而该第一微粒监测模块及该第二微粒监测模块的该微粒传感器承载于该承载隔板上并与该承载隔板电性连接,该第一气体传感器及该第二气体传感器也与该承载隔板电性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承载隔板为一驱动电路板,并具有一连接器,该连接器电性连接一微处理器,用以控制信号的输出与输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微粒监测模块及该第二微粒监测模块各包含:一微粒监测基座,设置于该承载隔板上,具有一承置槽、一监测通道、一光束通道及一容置室,该承置槽是对应于该进气口而设置,该监测通道连通该承置槽,该微粒传感器设置于该监测通道内远离该承置槽的一端,以及该光束通道连通于该容置室及该监测通道之间;以及一激光发射器,设置于该容置室内,并与该承载隔板电性连接,激光发射器发射一激光光束通过该光束通道照射至该监测通道内,使通过该监测通道中的气体受激光光束的照射而射出光点至该微粒传感器的表面,借以监测气体中所含悬浮微粒的粒径及浓度,通过该监测通道的气体得依序由该连通口及该出气口排出于该本体外。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致动器架构于该第一微粒监测模块的该承置槽上,并与该微粒传感器相对应设置,该第一致动器导引气体进入该监测通道中,以受该第一微粒监测模块的该微粒传感器监测,该第二致动器架构于该第二微粒监测模块的该承置槽上,导引气体进入该监测通道中,以受该第二微粒监测模块的该微粒传感器监测。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致动器及该第二致动器可分别高速喷出气体至所对应的该微粒传感器的表面,以对该微粒传感器的表面进行清洁作业,喷除沾附于该微粒传感器表面的悬浮微粒,借以维持该微粒传感器监测的精准度。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微粒监测模块的该微粒传感器为PM2.5传感器,及该第二微粒监测模块的该微粒传感器为PM2.5传感器。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致动器及该第二致动器各包括:一喷气孔片,包含多个连接件、一悬浮片及一中空孔洞,该悬浮片可弯曲振动,该多个连接件邻接于该悬浮片周缘,而该中空孔洞形成于该悬浮片的中心位置,该喷气孔片透过该多个连接件设置该承置槽中,并由该多个连接件提供弹性支撑该悬浮片,该喷气孔片与该承置槽之间形成一气流腔室,且该多个连接件及该悬浮片之间形成至少一间隙;一腔体框架,叠置于该悬浮片上;一致动体,叠置于该腔体框架上,用以接受驱动电压而产生往复式地弯曲振动;一绝缘框架,叠置于该致动体上;以及一导电框架,叠设置于该绝缘框架上;其中,该致动体、该腔体框架及该悬浮片之间形成一共振腔室,透过驱动该致动体以带动该喷气孔片产生共振,使该喷气孔片的该悬浮片产生往复式地振动位移,以造成该气体通过该间隙进入该气流腔室,再由该监测通道排出,实现该气体的传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皓然黄启峰韩永隆陈宣恺
申请(专利权)人: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