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炉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0951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炉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电炉,所述电炉内壁开设有真空腔,所述真空腔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进水口、出水口相通,所述进水口与进水管套接相连,所述进水管与水泵的输出端对接相连,所述水泵的输入端通过第一连管与水箱相连,所述出水口与出水管对接相连,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炉、真空腔、水箱、水泵、箱体、缓冲箱、第一连管、进水管、输送管等,构成相应的水体循环避免相应的水体浪费,同时相应的余热用于对箱体中的水体进行加热,同时在冬天时能将带有余热的冷凝水直接输送至加工车间,对工人的工作环境进行改善,实现对余热进行充分利用,提升了能源利用率,结构设计紧密合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合推广。

An Electric Furnace Cooling Water Waste Heat Utiliz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炉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
本技术属于铸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电炉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铸件是用各种铸造方法获得的金属成型物件,即把冶炼好的液态金属,用浇注、压射、吸入或其它浇铸方法注入预先准备好的铸型中,冷却后经打磨等后续加工手段后,所得到的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物件;在耐热钢铸件加工过程中要使用电炉对铁水进行加热或是保温,而在电炉的使用过程中需要电炉的内壁进行冷凝防护,常见的方式是利用冷凝水进行相应的降温,但是进行降温后之后的冷凝水所带出的余热无法得到充分利用,造成能源浪费,存在相应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炉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炉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电炉,所述电炉内壁开设有真空腔,所述真空腔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进水口、出水口相通,所述进水口与进水管套接相连,所述进水管与水泵的输出端对接相连,所述水泵的输入端通过第一连管与水箱相连,所述出水口与出水管对接相连,所述出水管与箱体里侧的盘管对接相连,所述盘管另一端与箱体外侧的第二连管对接相连,所述第二连管通过三通接头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炉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电炉(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炉(1)内壁开设有真空腔(2),所述真空腔(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进水口(3)、出水口(4)相通,所述进水口(3)与进水管(20)套接相连,所述进水管(20)与水泵(12)的输出端对接相连,所述水泵(12)的输入端通过第一连管(13)与水箱(14)相连,所述出水口(4)与出水管(21)对接相连,所述出水管(21)与箱体(5)里侧的盘管(16)对接相连,所述盘管(16)另一端与箱体(5)外侧的第二连管(22)对接相连,所述第二连管(22)通过三通接头分别与固定管(7)以及输送管(8)对接相连,所述输送管(8)的另一端与缓冲箱(9)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炉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电炉(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炉(1)内壁开设有真空腔(2),所述真空腔(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进水口(3)、出水口(4)相通,所述进水口(3)与进水管(20)套接相连,所述进水管(20)与水泵(12)的输出端对接相连,所述水泵(12)的输入端通过第一连管(13)与水箱(14)相连,所述出水口(4)与出水管(21)对接相连,所述出水管(21)与箱体(5)里侧的盘管(16)对接相连,所述盘管(16)另一端与箱体(5)外侧的第二连管(22)对接相连,所述第二连管(22)通过三通接头分别与固定管(7)以及输送管(8)对接相连,所述输送管(8)的另一端与缓冲箱(9)里侧的凹槽(17)对接相连,所述缓冲箱(9)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连管(10)与水箱(14)对接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炉冷却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雪浪合金钢铸造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