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合板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069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叠合板,旨在提供一种叠合板连接件,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依次连接的叠合板,相邻叠合板的间隙之间设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上压板、下压板和调节板,上压板贴合在叠合板的上表面,下压板贴合在叠合板的下表面,调节板相对设置有两块,两块调节板滑移连接在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调节板之间夹设有顶撑弹性件,两块调节板夹紧在相邻叠合板的间隙之间。这种叠合板连接件能够根据叠合板的间距变化而产生相应的移动,在调节板移动的过程中,顶撑弹性件受挤压或释放,从而保证了调节板始终贴合在两侧的叠合板上,降低了叠合板之间产生起拱或者留有间隙的可能性,以此达到了自适应相邻叠合板之间间距变化的目的。

Laminated plate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叠合板连接件
本技术涉及叠合板,特别涉及一种叠合板连接件。
技术介绍
叠合板是一种用于构造楼板的基础,在安装过程中,若干块叠合板依次拼接,形成整个楼板基础面。接着在楼板基础面上进行钢筋捆扎并铺设混凝土,由此实现整个楼板的构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叠合板具有热胀冷缩效应,叠合板会根据温度的变化产生体积的变化,体积在变化的过程中会导致叠合板之间的间距产生变化,长时间后会使得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引起渗漏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叠合板连接件,具有自适应相邻叠合板之间间距变化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叠合板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叠合板,相邻叠合板的间隙之间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上压板、下压板和调节板,所述上压板贴合在叠合板的上表面,所述下压板贴合在叠合板的下表面,所述调节板相对设置有两块,两块调节板滑移连接在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所述调节板之间夹设有顶撑弹性件,两块调节板夹紧在相邻叠合板的间隙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相邻两块叠合板之间的额间距产生变化时,调节板会根据叠合板的间距变化而产生相应的移动,在调节板移动的过程中,顶撑弹性件受挤压或者释放,从而保证了调节板始终贴合在两侧的叠合板上,降低了叠合板之间产生起拱或者留有间隙的可能性,以此达到了自适应相邻叠合板之间间距变化的目的,降低了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减少了产生渗漏的可能性。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板背离顶撑弹性件的一面竖向设有插接块,所述插接块沿着调节板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所述叠合板与调节板接触的一面上开有若干个供插接块插设的卡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块与卡口的配合便于叠合板与连接组件之间的定位。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板朝向下压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燕尾块,所述下压板上开有供燕尾块滑移的燕尾槽,所述燕尾槽沿着下压板的宽边方向镜像设置,所述上压板的下表面开有U型槽,所述U型槽正对于燕尾槽,所述调节板朝向上压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移块,所述滑移块滑移于U型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槽和燕尾块的配合在保证调节板与底板之间滑移连接的同时,能够有效防止下压板由连接组件上掉落;滑移块和U型槽的配合能够保证调节板与上压板之间的滑移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板穿设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螺纹连接于叠合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叠合板与调节板之间经过锁紧螺栓实现紧固,从而加强了连接组件与叠合板之间的连接。进一步的,两块调节板的相对面上开有容纳槽,所述顶撑弹性件位于容纳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纳槽的设置使得顶撑弹性件能够更加稳定地固定在两块调节板之间。进一步的,所述顶撑弹性件为弹性橡胶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橡胶条具有较强的弹性力,能够承受更大的挤压力。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橡胶条沿着其长度贯通有弹簧腔,所述弹簧腔内横向夹紧有顶撑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撑弹簧的加设能够进一步提高弹性橡胶条的回弹力,从而更加及时地适应叠合板之间的间距变化。进一步的,所述顶撑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触在两侧的调节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具有更大的弹性变形量,能够适应更大范围内相邻叠合板之间的间距变化。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这种叠合板连接件能够根据叠合板的间距变化而产生相应的移动,在调节板移动的过程中,顶撑弹性件受挤压或者释放,从而保证了调节板始终贴合在两侧的叠合板上,降低了叠合板之间产生起拱或者留有间隙的可能性,以此达到了自适应相邻叠合板之间间距变化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体现叠合板与连接组件之间连接关系的爆炸视图;图2是用于体现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用于体现顶撑弹簧的剖视图。图中,1、叠合板;11、卡口;2、连接组件;21、上压板;211、U型槽;22、下压板;221、燕尾槽;23、调节板;231、容纳槽;232、插接块;233、燕尾块;234、滑移块;24、顶撑弹性件;241、弹簧腔;242、顶撑弹簧;3、锁紧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叠合板连接件,参照图1,包括依次拼接的叠合板1,在相邻叠合板1的间隙之间设有连接组件2。连接组件2包括上压板21、下压板22和调节板23,上压板21覆盖在相邻两块叠合板1的上表面,下压板22贴合在相邻两块叠合板1的下表面,调节板23相对设置有两块,两块调节板23滑移连接在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之间。参照图1,调节板23位于相邻两块叠合板1的间隙之间,在两块调节板23之间设有顶撑弹性件24,本实施例中,顶撑弹性件24为弹性橡胶条(实际使用中,顶撑弹性件24也可以是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触在两侧的调节板23上)。参照图1,当叠合板1因为受热而产生体积的膨胀时,叠合板1之间的间隙缩小,此时被夹紧在叠合板1之间的调节板23受到挤压而相互靠近,弹性橡胶条被压缩,具有回复力。当叠合板1因为受冷而产生体积的收缩时,叠合板1之间的间隙增大,此时两块调节板23依靠弹性橡胶条的回复力朝向互相远离的方向运动。弹性橡胶条的设置使得调节板23始终抵触在两侧的叠合板1上,从而使得叠合板1之间始终保持在被堵紧的状态,降低了产生渗漏现象的可能性。参照图3,在两块调节板23的相对面上分别开有容纳槽231,弹性橡胶条被夹紧在容纳槽231内。容纳槽231的设置提高了弹性橡胶条被夹紧在调节板23之间的稳定性。弹性橡胶条沿着其长度方向贯通有弹簧腔241,在弹簧腔241内夹设有顶撑弹簧242,顶撑弹簧242的两端朝向两侧的调节板23。顶撑弹簧242进一步提高了弹性橡胶条的弹性,使得两侧调节板23能够更有力地贴紧于叠合板1(参照图1)。参照图1,调节板23背离顶撑弹性件24的一面竖向设有插接块232,插接块232沿着调节板23的长度方向依次设有若干个,在叠合板1与调节板23相接触的侧面上开有若干个卡口11,在安装时,叠合板1依靠卡口11与插接块232的互相咬合实现找准。参照图2,调节板23朝向下压板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燕尾块233,若干个燕尾块233沿着调节板23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下压板22上开有供燕尾块233滑移的燕尾槽221,由于调节板23设有两块,因此燕尾槽221沿着下压板22的宽边方向镜像设置。参照图2,在上压板21的下表面呈镜像开有U型槽211,U型槽211正对于燕尾槽221。调节板23朝向上压板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移块234,滑移块234沿着调节板23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滑移块234滑移于U型槽211内。参照图1,调节板23穿设有锁紧螺栓3,锁紧螺栓3穿过调节板23并螺纹连接于叠合板1。锁紧螺栓3的咬紧力提高了叠合板1与调节板23之间的稳定连接,从而增大了叠合板1与调节板23之间的紧密性。具体工作原理:调节板23被挤压在两块叠合板1之间,当相邻叠合板1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体积的变化时,调节板23跟随叠合板1体积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移动,以此来适应相邻叠合板1之间的间隙,调节板23之间设置的顶撑弹性件24能够对调节板23的间距进行调节,从而达到自适应相邻两块叠合板1之间间隙的优点。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合板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叠合板(1),其特征在于:相邻叠合板(1)的间隙之间设有连接组件(2),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上压板(21)、下压板(22)和调节板(23),所述上压板(21)贴合在叠合板(1)的上表面,所述下压板(22)贴合在叠合板(1)的下表面,所述调节板(23)相对设置有两块,两块调节板(23)滑移连接在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之间,所述调节板(23)之间夹设有顶撑弹性件(24),两块调节板(23)夹紧在相邻叠合板(1)的间隙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板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叠合板(1),其特征在于:相邻叠合板(1)的间隙之间设有连接组件(2),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上压板(21)、下压板(22)和调节板(23),所述上压板(21)贴合在叠合板(1)的上表面,所述下压板(22)贴合在叠合板(1)的下表面,所述调节板(23)相对设置有两块,两块调节板(23)滑移连接在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之间,所述调节板(23)之间夹设有顶撑弹性件(24),两块调节板(23)夹紧在相邻叠合板(1)的间隙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23)背离顶撑弹性件(24)的一面竖向设有插接块(232),所述插接块(232)沿着调节板(23)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所述叠合板(1)与调节板(23)接触的一面上开有若干个供插接块(232)插设的卡口(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23)朝向下压板(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燕尾块(233),所述下压板(22)上开有供燕尾块(233)滑移的燕尾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传强蒋其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若琪建筑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