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电解槽新型集气烟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0614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铝电解槽新型集气烟道,包括:上烟道A,上烟道A设置于铝电解槽槽罩上方一侧,上烟道A分别通过第一集气罩、第二集气罩与槽罩连通,槽罩上方另一侧设置有上烟道B,上烟道B分别通过第三集气罩、第四集气罩、第五集气罩与槽罩连通,上烟道A的末端和上烟道B的末端分别与汇总烟管连通,汇总烟管一端通过第六集气罩与槽罩连通,另一端与净化系统的主烟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烟道的结构形式,均化了槽内负压,提高了电解槽集气效率,集气烟道压力损失降低,基本上不存在积料问题;电解厂房操作环境得到很好的改善;同时,降低了电解槽单槽排烟量及净化系统能耗。

A New Gas Collecting Flue for Aluminum Electrolysis C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电解槽新型集气烟道
本技术涉及铝电解工业设备,具体是一种铝电解槽新型集气烟道。
技术介绍
集气烟道是铝电解槽及其系统的主要结构部件,是槽膛内集气、散热的主要通道。随着铝电解工业的发展,针对铝电解槽的集气烟道的研究已经出现了长足的进步,但这些研究成果多运用于近年来新扩容的以500KA为主流的系列铝电解槽。而经过多年生产运行,过去建造的300kA铝电解槽的下烟道结构形式存在气流分布不均、烟道阻力大、氧化铝粉尘沉积、集气效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电解槽在日常生产操作过程中出现电解烟气无组织排放,无法满足电解车间环境保护的新要求,需要对300KA铝电解槽的集气烟道进行改造。目前,专利201510974109提出了一种非对称均匀吸气的铝电解槽集气烟道,其主要应用于500KA系列以及600KA系列的大型、特大型铝电解槽,而300KA铝电解槽由于槽体较小,且结构上与这些新扩容的大型电解槽存在差异,因此,该专利并不适用于300KA铝电解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铝电解槽新型集气烟道,将现有300KA铝电解槽的下部集气烟道结构改为上部集气烟道结构,并通过数字模拟计算,优化上部结构,均化槽内负压,提高电解槽集气效率,不仅节能降耗,且满足新的环保要求。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铝电解槽新型集气烟道,包括:上烟道A,上烟道A设置于铝电解槽槽罩上方一侧,上烟道A分别通过第一集气罩、第二集气罩与槽罩连通,槽罩上方另一侧设置有上烟道B,上烟道B分别通过第三集气罩、第四集气罩、第五集气罩与槽罩连通,上烟道A的末端和上烟道B的末端分别与汇总烟管连通,汇总烟管一端通过第六集气罩与槽罩连通,另一端与净化系统的主烟管连通;所述的第一集气罩位于铝电解槽的出铝端上方,第二集气罩位于电解槽横向中线左侧,第三集气罩位于第一集气罩和第二集气罩之间,第四集气罩位于电解槽横向中线右侧,第六集气罩位于槽罩末端,第五集气罩位于第四集气罩和第六集气罩之间。所述的第一集气罩、第二集气罩、第四集气罩均设置有连接烟管A,第一集气罩、第二集气罩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烟管A与上烟道A连通,第四集气罩通过自身的连接烟管A与上烟道B连通;第三集气罩、第五集气罩均设置有连接烟管B,第三集气罩、第五集气罩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烟管B与上烟道B连通;第六集气罩设置有连接烟管C,第六集气罩通过连接烟管C与汇总烟管连通;所述的连接烟管A的横截面面积大于连接烟管B的横截面面积,连接烟管B的横截面面积大于连接烟管C的横截面面积。所述的第一集气罩的开口端平面面积大于第二集气罩的开口端平面面积,小于第六集气罩的开口端平面面积。所述的第二集气罩的开口端平面面积等于第四集气罩的开口端平面面积。所述的第三集气罩的开口端平面面积等于第五集气罩的开口端平面面积,小于第二集气罩的开口端平面面积。所述的上烟道A和上烟道B距铝电解槽上横梁的高度均小于80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烟道的结构形式,均化了槽内负压,提高了电解槽集气效率,集气烟道压力损失降低,基本上不存在积料问题;电解厂房操作环境得到很好的改善;同时,降低了电解槽单槽排烟量及净化系统能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轴侧图。图中,1、第一集气罩,2、第二集气罩,3、第三集气罩,4、第四集气罩,5、第五集气罩,6、第六集气罩,7、上烟道A,8、上烟道B,9、连接烟管A,10、连接烟管B,11、连接烟管C,12、汇总烟管,13、主烟管,14、电解槽,15、槽罩,16、出铝端,17、电解槽横向中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铝电解槽新型集气烟道,包括:上烟道A7,上烟道A7设置于铝电解槽14槽罩15上方一侧,上烟道A7分别通过第一集气罩1、第二集气罩2与槽罩15连通,槽罩15上方另一侧设置有上烟道B8,上烟道B8分别通过第三集气罩3、第四集气罩4、第五集气罩5与槽罩15连通,上烟道A7的末端和上烟道B8的末端分别与汇总烟管12连通,汇总烟管12一端通过第六集气罩6与槽罩15连通,另一端与净化系统的主烟管13连通;所述的第一集气罩1位于铝电解槽14的出铝端16上方,第二集气罩2位于电解槽横向中线17左侧,第三集气罩3位于第一集气罩1和第二集气罩2之间,第四集气罩4位于电解槽横向中线17右侧,第六集气罩6位于槽罩15末端,第五集气罩5位于第四集气罩4和第六集气罩6之间。中部双烟道的结构有利于气流平稳运行,中部气流最不稳定处设置双集气罩,使集气均衡;并利用末端汇总烟管12,使两个烟道集气时压力更为平稳。所述的第一集气罩1、第二集气罩2、第四集气罩4均设置有连接烟管A9,第一集气罩1、第二集气罩2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烟管A9与上烟道A7连通,第四集气罩4通过自身的连接烟管A9与上烟道B8连通;第三集气罩3、第五集气罩5均设置有连接烟管B10,第三集气罩3、第五集气罩5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烟管B10与上烟道B8连通;第六集气罩6设置有连接烟管C11,第六集气罩6通过连接烟管C11与汇总烟管连通;所述的连接烟管A9的横截面面积大于连接烟管B10的横截面面积,连接烟管B10的横截面面积大于连接烟管C11的横截面面积。其目的是均化烟道内负压。所述的第一集气罩1的开口端平面面积大于第二集气罩2的开口端平面面积,小于第六集气罩6的开口端平面面积。遵循烟道远端负压小于末端负压的原则。所述的第二集气罩2的开口端平面面积等于第四集气罩4的开口端平面面积。中部气流最不稳定,因此在中线两侧设两个集气罩,分开集气,使集气更为均衡。所述的第三集气罩3的开口端平面面积等于第五集气罩5的开口端平面面积,小于第二集气罩2的开口端平面面积。遵循烟道远端负压小于末端负压的原则。所述的上烟道A7和上烟道B8距铝电解槽14上横梁的高度均小于800㎜。以免影响上部结构,并不妨碍吊出槽壳。本技术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电解槽新型集气烟道,其特征是:包括:上烟道A,上烟道A设置于铝电解槽槽罩上方一侧,上烟道A分别通过第一集气罩、第二集气罩与槽罩连通,槽罩上方另一侧设置有上烟道B,上烟道B分别通过第三集气罩、第四集气罩、第五集气罩与槽罩连通,上烟道A的末端和上烟道B的末端分别与汇总烟管连通,汇总烟管一端通过第六集气罩与槽罩连通,另一端与净化系统的主烟管连通;所述的第一集气罩位于铝电解槽的出铝端上方,第二集气罩位于电解槽横向中线左侧,第三集气罩位于第一集气罩和第二集气罩之间,第四集气罩位于电解槽横向中线右侧,第六集气罩位于槽罩末端,第五集气罩位于第四集气罩和第六集气罩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电解槽新型集气烟道,其特征是:包括:上烟道A,上烟道A设置于铝电解槽槽罩上方一侧,上烟道A分别通过第一集气罩、第二集气罩与槽罩连通,槽罩上方另一侧设置有上烟道B,上烟道B分别通过第三集气罩、第四集气罩、第五集气罩与槽罩连通,上烟道A的末端和上烟道B的末端分别与汇总烟管连通,汇总烟管一端通过第六集气罩与槽罩连通,另一端与净化系统的主烟管连通;所述的第一集气罩位于铝电解槽的出铝端上方,第二集气罩位于电解槽横向中线左侧,第三集气罩位于第一集气罩和第二集气罩之间,第四集气罩位于电解槽横向中线右侧,第六集气罩位于槽罩末端,第五集气罩位于第四集气罩和第六集气罩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电解槽新型集气烟道,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集气罩、第二集气罩、第四集气罩均设置有连接烟管A,第一集气罩、第二集气罩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烟管A与上烟道A连通,第四集气罩通过自身的连接烟管A与上烟道B连通;第三集气罩、第五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永亮谷万铎王志谦张洪涛温国涛张义卫温铁军朱光胡亮毅王占欣范岩峰侯飞瑞王智辉邓学山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豫港龙泉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