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系统及信息处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80532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2:09
在信息处理系统(100)中具备:现场仪器(50A~50D),其输出成为信息处理的对象的现场信息(70);边缘装置(10),其对现场信息(70)进行一次解析而生成一次解析信息(72),并且从现场信息(70)对提取现场信息(71)进行提取;云服务器(20),其对一次解析信息(72)以及提取现场信息(71)进行二次解析而生成二次解析信息(74);以及客户端(30),其基于二次解析信息(74)生成用于控制现场仪器(50A~50D)的、或者用于使得现场仪器(50A~50D)动作的三次解析信息(76),边缘装置(10)使用基于现场仪器(50A~50D)的状况的三次解析信息(76),控制现场仪器(50A~50D)或者使现场仪器(50A~50D)动作。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信息处理系统及信息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执行基于从现场仪器取得的信息的控制的信息处理系统及信息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在实现工厂的生产工序的自动化的FA(FactoryAutomation)的领域使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这样的现场仪器会产生控制数据、事件数据、警报数据以及传感器数据这样的大量的数据。但是,在工厂内配置的信息处理装置在对现场仪器产生的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方面计算能力不足。另外,工厂内的信息处理装置配置于封闭的网络中,因此,为了在地理上分离的工厂之间共享数据,需要向与工厂外的网络连接的、所谓云服务器委托数据的处理。专利文献1的系统在云服务器和比云服务器更接近工厂的被称为边缘的场所,对数据进行收集、解析。由此,专利文献1的系统执行要求实时性的控制和基于控制对象即现场仪器的状况的控制这两者。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9253054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即专利文献1中,由于将云服务器中的解析结果照原样反映至现场仪器,所以存在不能判断云服务器中的解析结果的妥当性的问题。因此,在上述现有技术即专利文献1中,具有系统管理上的风险。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其能够降低系统管理上的风险,并且执行要求实时性的控制和基于现场仪器的状况的控制这两者。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达成目的,本专利技术在信息处理系统中具备:现场仪器,其输出成为信息处理的对象的第1信息;以及一次解析装置,其对第1信息进行一次解析而生成一次解析信息,并且从第1信息提取第2信息。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信息处理系统具备:二次解析装置,其对一次解析信息以及第2信息进行二次解析而生成二次解析信息;以及客户端装置,其基于二次解析信息,生成用于控制现场仪器的、或者用于使得现场仪器动作的控制信息。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信息处理系统中,一次解析装置使用基于现场仪器的状况的控制信息,控制现场仪器或者使现场仪器动作。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信息处理系统获得如下效果,即,能够降低系统管理上的风险,并且执行要求实时性的控制和基于现场仪器的状况的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边缘装置的结构的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云服务器的结构的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客户端的结构的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动作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动作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动作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4涉及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的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至4涉及的客户端的硬件结构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处理系统以及信息处理方法。此外,本专利技术不受这些实施方式限定。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的图。信息处理系统100是在FA的领域使用的系统,执行从各种仪器收集到的数据的数据处理和基于数据处理的对仪器的控制。信息处理系统100具备:现场系统1,其配置于具有生产线的工厂;云系统2,其与现场系统1连接;以及客户端系统3,其与现场系统1以及云系统2连接。现场系统1具备:现场仪器50A~50D,其执行各种动作或控制;以及边缘装置10,其收集现场仪器50A~50D的数据。现场仪器50A~50D的例子是PLC、伺服放大器、伺服电动机、逆变器、数值控制装置、输入输出仪器或传感器。下面,说明现场仪器50A是PLC,现场仪器50B~50D是伺服放大器、伺服电动机、逆变器、数值控制装置、输入输出仪器或传感器的情况。现场仪器50A~50D经由现场网络41而连接。另外,现场仪器50A经由现场网络42与边缘装置10连接。此外,现场仪器50A也可以取代现场网络42而使用以太网(注册商标)的网络与边缘装置10连接。另外,现场仪器50A~50D间也可以取代现场网络41,而使用以太网的网络进行连接。现场仪器50A~50D产生控制数据、事件数据、警报数据以及传感器数据中的至少1种。控制数据是用于控制传感器或机器人这样的被控制仪器的数据,事件数据是表示现场仪器50A~50D的动作的状态的数据。另外,警报数据是现场仪器50A~50D通知了异常时产生的警报的数据,传感器数据是通过传感器检测出的数据。传感器数据的例子是温度、湿度或振动的数据。现场仪器50A~50D产生的数据包含要求实时性的数据和不要求实时性的数据。现场仪器50B~50D将收集到的数据或产生的数据向现场仪器50A发送。另外,现场仪器50A将收集到的数据或产生的数据向边缘装置10发送。因此,现场仪器50B~50D收集到的数据或产生的数据是由现场仪器50A向边缘装置10发送。在下面的说明中,将现场仪器50A收集到的数据或由现场仪器50A产生的数据称为现场信息70。第1信息即现场信息70是在信息处理系统100中成为信息处理的对象的数据,从现场仪器50A向边缘装置10发送。边缘装置10是在网络拓扑内比现场仪器50A~50D配置于更上位侧的装置。在下面的说明中,将信息处理系统100内的云系统2以及客户端系统3作为上位侧或云侧,将现场仪器50B~50D称为下位侧或现场侧。边缘装置10与配置于客户端系统3的客户端30经由通信线45连接。另外,边缘装置10与配置于云系统2的云服务器20连接。此外,边缘装置10可以与云服务器20直接地连接,也可以间接地经由访问网络43与云服务器20连接。访问网络43可以是以太网这样的有线网络,也可以是无线LAN(LocalAreaNetwork)或移动通信网这样的无线网络。另外,边缘装置10也可以经由交换机或路由器这样的多个通信仪器与云服务器20连接。下面,说明边缘装置10经由访问网络43与云服务器20连接的情况。一次解析装置即边缘装置10是对现场仪器50A~50D的数据即现场信息70进行收集并一次解析的计算机。边缘装置10从现场信息70中提取云服务器20所需要的数据。边缘装置10例如在判断为现场仪器50A~50D是异常状态的情况下,提取处于异常状态的时间点前后的期间即特定期间的现场仪器50A~50D的设备数据或输出值,作为云服务器20所需要的数据。另外,边缘装置10基于一次解析的解析结果,控制现场仪器50A~50D。另外,边缘装置10按照从客户端30发送来的控制指示,控制现场仪器50A~50D。在下面的说明中,将边缘装置10进行的一次解析的解析结果的信息称为一次解析信息72。另外,将边缘装置10从现场信息70提取的、向云服务器20发送的信息称为提取现场信息71。边缘装置10将一次解析信息72以及第2信息即提取现场信息71向云服务器20发送。另外,边缘装置10使用一次解析信息72、后述的二次解析信息74和后述的三次解析信息76,控制现场仪器50A~50D。云服务器20是比边缘装置10更上位侧的装置,在云系统2内配置1个或多个。云服务器20经由通信线44与客户端30连接。云服务器20是储存从边缘装置10发送来的数据的计算机,也可以由虚拟服务器构建。二次解析装置即云服务器20对从边缘装置10发送来的一次解析信息72以及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现场仪器,其输出成为信息处理的对象的第1信息;一次解析装置,其对所述第1信息进行一次解析而生成一次解析信息,并且从所述第1信息提取第2信息;二次解析装置,其对所述一次解析信息以及所述第2信息进行二次解析而生成二次解析信息;以及客户端装置,其基于所述二次解析信息,生成用于控制所述现场仪器的、或者用于使得所述现场仪器动作的控制信息,所述一次解析装置使用基于所述现场仪器的状况的所述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现场仪器或者使所述现场仪器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现场仪器,其输出成为信息处理的对象的第1信息;一次解析装置,其对所述第1信息进行一次解析而生成一次解析信息,并且从所述第1信息提取第2信息;二次解析装置,其对所述一次解析信息以及所述第2信息进行二次解析而生成二次解析信息;以及客户端装置,其基于所述二次解析信息,生成用于控制所述现场仪器的、或者用于使得所述现场仪器动作的控制信息,所述一次解析装置使用基于所述现场仪器的状况的所述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现场仪器或者使所述现场仪器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解析装置经由所述一次解析装置与所述现场仪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装置判断是否将所述二次解析信息反映于所述现场仪器,在判断为反映的情况下,将所述二次解析信息设定为所述控制信息而向所述一次解析装置发送。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装置将所述二次解析信息变换为能够由所述现场仪器解释的第1信息,使用所述第1信息而控制所述现场仪器。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装置对所述二次解析信息进行三次解析而生成三次解析信息,将所述三次解析信息设定为所述控制信息而向所述一次解析装置发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山哲治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