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仓扇形梁环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0435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1:53
一种筒仓扇形梁环锥结构,包括设置在筒仓底部的环锥,所述环锥包括环形内外漏斗,环形内外漏斗内侧的下部通过环锥竖向墙支撑,环形内外漏斗的斗壁内侧设置至少一道沿圆周均匀布置的环锥内扇形梁,每道环锥内扇形梁的一端连接在环形内外漏斗内侧,另一侧连接在环锥竖向墙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特别是将内部原有的大体积钢筋混凝土进行优化布置,改为利用扇形梁支撑,在满足结构受力特性基础上增加了环锥内部的空间,可以方便对环锥内部空间进行合理利用。

A Sector Beam Ring-cone Structure for Silo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筒仓扇形梁环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扇形梁环锥结构布置,特别涉及一种储料筒仓内部预应力或非预应力新型钢筋混凝土扇形梁环锥结构布置形式。
技术介绍
筒仓具有占地面积小、安全可靠性高、环保性能好、物料“先进先出”、多仓混配性能好、设备维护简单、整体能耗低等诸多优点,在仓储市场中有较多应用,但由于受设备设计和土建设计技术水平限制,单筒仓仓容不大,在有大型仓储需求时往往以筒仓群形式出现,建设和投资规模较大,影响了筒仓在现代大型散状物料的仓储、物流中的应用和发展。筒仓内环锥是筒仓底部主要受力构件之一,一般在大型筒仓中出现,筒仓内部储料通过环锥底部落料口进行卸料,储料荷载通过环锥两侧漏斗传向环锥竖墙,通过竖墙传向基础。传统的内环锥中间部位采用实心的钢筋混凝土,其结构自重较大,钢筋混凝土使用量也较大,加上上部储料荷载作用也集中在此部位,使环锥竖墙部位成为环式筒仓内部受力最大的位置,其对基础底板受力影响也较大,无形中增加了整体工程造价。对环锥部位进行结构优化以降低自重,减少混凝土用量,在满足结构受力性能基础上的对筒仓本身的工程造价有益,且对设计施工都有一定的帮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筒仓内环锥中经济性能较差,钢筋、混凝土使用量大,设计计算较复杂,施工难度大等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扇形梁环锥结构布置。为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筒仓扇形梁环锥结构,包括设置在筒仓底部的环锥,所述环锥包括环形内外漏斗,环形内外漏斗内侧的下部通过环锥竖向墙支撑,环形内外漏斗的斗壁内侧设置至少一道沿圆周均匀布置的环锥内扇形梁,每道环锥内扇形梁的一端连接在环形内外漏斗内侧,另一侧连接在环锥竖向墙上。所述环形内外漏斗的斗壁上设置有漏斗内环梁,每根梁体的一端连接在漏斗内环梁上,另一侧连接在环锥竖向墙上,且所述漏斗内环梁与水平面具有设定角度。所述环形内外漏斗的下部具有向外延伸的漏斗卸料平台。所述环锥直径为12m~30m。所述环锥内外侧斗壁由扇形梁支撑,扇形梁根据漏斗高度布置一道或两道,扇形梁每隔10~20°布置一根,沿圆周均匀布置所述每道环锥内扇形梁的宽度为500~1000mm,高度为1000mm~2000mm。所述环形内外漏斗的角度为50°~70°,且环锥内扇形梁与环形内外漏斗垂直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特别是将内部原有的大体积钢筋混凝土进行优化布置,改为利用扇形梁支撑,在满足结构受力特性基础上增加了环锥内部的空间,可以方便对环锥内部空间进行合理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扇形梁环锥结构截面示意图。图2为传统的环锥结构布置图。图3为传统的储料筒仓断面布置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筒仓扇形梁环锥结构,包括设置在筒仓底部、沿圆周环形设置的环锥,主要包括环形内外漏斗1,漏斗内环梁2,环锥内扇形梁3,环锥竖向墙4,漏斗卸料平台5。其中环形内外漏斗1内侧的下部通过环锥竖向墙4支撑,环形内外漏斗1的斗壁内侧设置至少一道环锥内扇形梁3,环锥内扇形梁3沿圆周环形布置,且可根据需要布置多道,环锥内扇形梁3的一端连接在环形内外漏斗1内侧,另一侧连接在环锥竖向墙4上。环形内外漏斗1的斗壁上设置有漏斗内环梁2,环锥内扇形梁3的一端连接在漏斗内环梁2上,另一侧连接在环锥竖向墙4上,且漏斗内环梁2与水平面具有设定角度。该设定角度一般为锐角,使得环锥内扇形梁3与环形内外漏斗1垂直设置。漏斗内环梁2为与环形内外漏斗1一体浇筑的暗梁,主要承受内外侧漏斗1板上传递的荷载,通过漏斗内环梁2传递至环锥内扇形梁3上。环形内外漏斗1的下部具有向外延伸的漏斗卸料平台5,用于进行卸料。以下对环锥的各组成部件进行详细的说明。环锥内外漏斗1为承受上部储料荷载的主要部位,并组成下料口的斜面,筒仓内储料通过漏斗斜面向出料口汇集,在环锥底部沿圆周卸料,环锥内外漏斗1结构形式呈中心对称布置,环锥直径与高度根据筒仓大小、储料能力及工艺提资调整,直径变化一般在12m~30m之间。环锥内外漏斗1的厚度根据筒仓直径及环锥斜面面积确定,一般可设置在300~600mm之间,内外侧漏斗角度根据储料性质的不同确定,一般为50~70°不等。漏斗内环梁2主要为连接内外侧漏斗1和环锥内扇形梁3,主要作用是承受内外侧漏斗1板上传递的荷载,通过漏斗内环梁2传递至环锥内扇形梁3上。漏斗内环梁2截面根据内外侧漏斗1斜面面积确定,一般可设置为500~1000mm宽,800~1500mm高。环锥内扇形梁3为传递环锥内外侧漏斗1及漏斗内环梁2的荷载而设置,漏斗内环梁2荷载通过环锥内扇形梁3传递至环锥竖墙4上,环锥内扇形梁根据环锥高度、斜截面面积及筒仓直径大小进行设置,可设置一道或多道,环锥内扇形梁3可以每隔10~20°布置一根,沿圆周均匀布置,呈中心对称。环锥内扇形梁3截面尺寸根据受力大小不同设置,扇形梁长度根据环锥直径及环锥内外侧漏斗1的角度决定,环锥内扇形梁截面尺寸一般可设置为500~1000mm宽,1000mm~2000mm高。环锥竖向墙4是承受环锥内扇形梁3荷载并传递至基础的构件,环锥竖向墙一般沿圆周布置,在设备安装及人员进出入的部位开孔,用于人员检修进出、设备安装,环锥竖墙4的厚度根据环锥直径及环锥内扇形梁3的受力需求变化,一般可为600~1500mm厚。漏斗卸料平台5为筒仓内储料出口,一般沿圆周布置,筒仓内储料通过环锥内外侧漏斗1沿斜面汇集到出口,通过卸料装置将筒仓内储料卸至下部出料口。沿环锥一周一般会设置2~6个出入口以方便设备安装、人员进出入检修等,洞口大小根据需求设置,同时在环锥内外侧漏斗1面层上会布置耐磨板以防止储料对结构层摩擦破坏。耐磨板定期检修更换。本技术扇形梁环锥结构布置造型优美,更符合结构力学受力特性。特别是将内部原有的大体积钢筋混凝土进行优化布置,改为利用扇形梁支撑,在满足结构受力特性基础上增加了环锥内部的空间,可以方便对环锥内部空间进行合理利用。与同直径、同角度的环锥结构相比,内部钢筋混凝土使用量大大降低,可节约内部钢筋混凝土用量10~20%,相应的环锥部分整体土建工程造价减少5%~10%,而且整体稳定性性更好。内部空间增加,更加方便施工及后期检修,在施工过程中可减少工期,降低整体投资,对筒仓环锥施工更加有利。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者替换,都应该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筒仓扇形梁环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筒仓底部的环锥,所述环锥包括环形内外漏斗(1),环形内外漏斗(1)内侧的下部通过环锥竖向墙(4)支撑,环形内外漏斗(1)的斗壁内侧设置至少一道沿圆周均匀布置的环锥内扇形梁(3),每道环锥内扇形梁(3)的一端连接在环形内外漏斗(1)内侧,另一侧连接在环锥竖向墙(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筒仓扇形梁环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筒仓底部的环锥,所述环锥包括环形内外漏斗(1),环形内外漏斗(1)内侧的下部通过环锥竖向墙(4)支撑,环形内外漏斗(1)的斗壁内侧设置至少一道沿圆周均匀布置的环锥内扇形梁(3),每道环锥内扇形梁(3)的一端连接在环形内外漏斗(1)内侧,另一侧连接在环锥竖向墙(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筒仓扇形梁环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内外漏斗(1)的斗壁上设置有漏斗内环梁(2),每根梁体的一端连接在漏斗内环梁(2)上,另一侧连接在环锥竖向墙(4)上,且所述漏斗内环梁(2)与水平面具有设定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筒仓扇形梁环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博郭国红张涛张伟秦志伟江龙王香云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