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超精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98431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轮毂超精机,其能解决现有轮毂超精机振动大的技术问题。一种轮毂超精机,其包括摆动机构,摆动机构包括偏心轴、连杆和摆动主轴,其特征在于:摆动机构还包括过渡电主轴,过渡电主轴的端部安装有偏心轴,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偏心轴和摆动主轴。其将摆动机构的传统异步电机、皮带、过渡轴整合为一个过渡电主轴,能减少过渡环节,避免精度丧失,提高平衡性,进而降低振动。

A Hub Superfinish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毂超精机
本技术涉及超精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毂超精机。
技术介绍
轮毂超精机一般包括床身、上下料机构、工件回转机构、工件夹具、摆动机构和超精头,其中摆动机构包括异步电机、皮带、过渡轴、偏心轴、连杆和摆动主轴,异步电机通过皮带连接过渡轴,过渡轴端部安装有偏心轴,偏心轴通过连杆连接摆动主轴,以实现安装于摆动主轴以及安装于摆动主轴端部的超精头同时摆动。使用该摆动机构的轮毂超精机振动较大,影响产品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轮毂超精机,其能解决现有轮毂超精机振动大的技术问题,其能减少过渡环节,避免精度丧失,提高平衡性,进而降低振动。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轮毂超精机,其包括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包括偏心轴、连杆和摆动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机构还包括过渡电主轴,所述过渡电主轴的端部安装有所述偏心轴,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偏心轴和所述摆动主轴。进一步的,所述过渡电主轴包括过渡套筒、过渡芯轴和电机,所述过渡芯轴沿轴向安装于所述过渡套筒内腔,所述过渡芯轴的前端部位与所述过渡套筒通过轴承配合,所述过渡芯轴的后端部位通过轴承与过渡后盖配合,所述过渡后盖与所述过渡套筒的后端部位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转子套设于所述过渡芯轴的外缘面并与所述过渡芯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定子套设于转子的外缘面并与所述过渡套筒固定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过渡芯轴的前端部位安装有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摆角调节结构、配重平衡结构和所述偏心轴,所述摆角调节结构包括第一导向单元、可拆卸的第一锁止件和第一刻度单元,所述偏心轴能够沿所述第一导向单元移动并通过第一锁止件与基座相对固定,所述第一刻度单元用于示出所述偏心轴的平移量,所述配重平衡结构包括配重单元、第二导向单元、可拆卸的第二锁止件和第二刻度单元,所述配重单元能够沿第二导向单元定向移动并通过第二锁止件与所述偏心轴相对固定,所述第二导向单元和所述第一导向单元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刻度单元用于示出所述配重单元的平移量。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单元包括固定于偏心轴的轴体下端的第一滑块和设置于基座上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一锁止件包括第一锁紧螺栓,所述基座由座体和拼接块构成,所述座体形成有第一滑槽左侧壁和第一滑槽底壁,所述拼接块形成有第一滑槽右侧壁,所述第一锁紧螺栓穿过所述拼接块、所述第一滑块后与所述座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滑块设有与所述第一锁紧螺栓配合并且沿第一滑槽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腰形穿孔;所述拼接块的下部向左凸设有第三滑块,所述座体的右侧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第三滑槽滑动配合;所述配重单元是由左侧配重块、右侧配重块、前侧配重块和后侧配重块拼合形成的框体结构,所述配重单元围绕于所述第一滑槽外,所述第二导向单元包括固定于所述座体的右侧的第二滑块和设置于所述右侧配重块的底部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锁止件包括第二锁紧螺栓,所述第二锁紧螺栓穿过所述左侧配重块后与所述座体螺纹连接,所述左侧配重块设有与所述第二锁紧螺栓配合并且沿第一滑槽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腰形穿孔,所述前侧配重块上螺纹连接有顶紧所述第一滑块前端部位的前侧调节螺栓,所述后侧配重块上螺纹连接有顶紧所述第一滑块后端部位的后侧调节螺栓;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平行设置并且均为燕尾结构。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刻度单元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主尺和第一游标,所述第一主尺固定于所述座体的右侧下部,所述第一游标通过贯穿所述第一滑槽的右侧壁的连杆与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槽的右侧壁设有与所述连杆配合并且沿第一滑槽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腰形穿孔;所述第二刻度单元包括相互贴合并平行设置的第二主尺和第二游标,所述第二主尺固定于所述座体的左侧上部,所述第二游标固定于所述左侧配重块上。进一步的,所述摆动主轴包括摆动芯轴、摆动套筒、摆动过渡轴、跳进结构和摆头结构,所述摆动芯轴为空心结构,所述摆动芯轴沿轴向贯穿所述摆动套筒并通过轴承与所述摆动套筒配合,所摆动过渡轴连接所述摆动芯轴,所述跳进结构包括气缸和拉杆,所述气缸固定于所述摆动主轴的后端部位,所述拉杆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并沿轴线贯穿所述摆动主轴的摆动芯轴,所述拉杆与所述摆动芯轴固定连接,所述摆头结构包括跳进翘板、摆头座、支座和复位单元,所述跳进翘板固定于所述拉杆的前端部位,所述摆头座设置于所述跳进翘板的前侧并且两侧转动支撑于支座上,所述摆头座右侧部位与所述跳进翘板的右侧部位相抵、所述摆头座的左侧部位与所述跳进翘板的左侧部位间隔设置,所述支座与所述摆动芯轴的前端部位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单元向前弹性抵靠所述摆头座的左侧部位。更进一步的,所述复位单元包括导向块、导向螺栓和复位弹簧,所述导向块开设有导向孔并且固定于所述摆动芯轴的前端部位,所述导向螺栓安装于导向孔内并且螺帽部位抵靠所述摆头座的左侧部位,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螺栓并且两端分别弹性抵靠所述导向块和导向螺栓的螺帽部位。更进一步的,所述摆头座的右侧部位固定有U形限位套,所述跳进翘板的右侧部位伸入所述U形限位套内。进一步的,所述轮毂超精机还包括床身,安装于床身的上下料机构、工件回转机构、工件夹具,以及安装于摆动主轴前端部位的超精头,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第一X轴平移单元、第一Y轴平移单元和第一Z轴平移单元,所述第一X轴平移单元的滑台上安装有第一Y轴平移单元,所述第一Y轴平移单元的滑台上安装有第一Z轴平移单元,所述第一Z轴平移单元的滑台上安装有夹爪气缸,所述夹爪气缸的输出端安装有与所述轮毂配合的夹爪;所述工件回转机构包括工件轴电机和工件轴,所述工件轴与所述工件轴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工件夹具固定于所述工件轴的端部;所述超精头包括摆头支架和油石,所述摆头支架与所述摆动主轴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油石与所述摆头支架固定连接。本技术通过将摆动机构的传统异步电机、皮带、过渡轴整合为一个过渡电主轴,减少了过渡环节,避免了精度丧失,提高了平衡性,进而有效降低设备振动,确保产品加工质量,并且设备整体空间紧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摆动机构部分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上下料机构部分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过渡电主轴、偏心轴、摆角调节结构和配重平衡结构装配后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偏心轴、摆角调节结构和配重平衡结构配合安装的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基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配重平衡结构的左侧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配重平衡结构的右侧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过渡电主轴、偏心轴、摆角调节结构和配重平衡结构配合安装的第一视角的状态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过渡电主轴、偏心轴、摆角调节结构和配重平衡结构配合安装的第二视角的状态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摆动主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的摆头结构和摆动主轴的前端部位配合安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的摆头结构和摆动主轴的前端部位配合安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的摆动主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的跳进结构和摆动主轴的后端部位配合安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毂超精机,其包括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包括偏心轴、连杆和摆动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机构还包括过渡电主轴,所述过渡电主轴的端部安装有所述偏心轴,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偏心轴和所述摆动主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毂超精机,其包括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包括偏心轴、连杆和摆动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机构还包括过渡电主轴,所述过渡电主轴的端部安装有所述偏心轴,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偏心轴和所述摆动主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超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电主轴包括过渡套筒、过渡芯轴和电机,所述过渡芯轴沿轴向安装于所述过渡套筒内腔,所述过渡芯轴的前端部位与所述过渡套筒通过轴承配合,所述过渡芯轴的后端部位通过轴承与过渡后盖配合,所述过渡后盖与所述过渡套筒的后端部位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转子套设于所述过渡芯轴的外缘面并与所述过渡芯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定子套设于转子的外缘面并与所述过渡套筒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毂超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芯轴的前端部位安装有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摆角调节结构、配重平衡结构和所述偏心轴,所述摆角调节结构包括第一导向单元、可拆卸的第一锁止件和第一刻度单元,所述偏心轴能够沿所述第一导向单元移动并通过第一锁止件与基座相对固定,所述第一刻度单元用于示出所述偏心轴的平移量,所述配重平衡结构包括配重单元、第二导向单元、可拆卸的第二锁止件和第二刻度单元,所述配重单元能够沿第二导向单元定向移动并通过第二锁止件与所述偏心轴相对固定,所述第二导向单元和所述第一导向单元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刻度单元用于示出所述配重单元的平移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毂超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单元包括固定于偏心轴的轴体下端的第一滑块和设置于基座上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一锁止件包括第一锁紧螺栓,所述基座由座体和拼接块构成,所述座体形成有第一滑槽左侧壁和第一滑槽底壁,所述拼接块形成有第一滑槽右侧壁,所述第一锁紧螺栓穿过所述拼接块、所述第一滑块后与所述座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滑块设有与所述第一锁紧螺栓配合并且沿第一滑槽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腰形穿孔;所述拼接块的下部向左凸设有第三滑块,所述座体的右侧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第三滑槽滑动配合;所述配重单元是由左侧配重块、右侧配重块、前侧配重块和后侧配重块拼合形成的框体结构,所述配重单元围绕于所述第一滑槽外,所述第二导向单元包括固定于所述座体的右侧的第二滑块和设置于所述右侧配重块的底部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锁止件包括第二锁紧螺栓,所述第二锁紧螺栓穿过所述左侧配重块后与所述座体螺纹连接,所述左侧配重块设有与所述第二锁紧螺栓配合并且沿第一滑槽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腰形穿孔,所述前侧配重块上螺纹连接有顶紧所述第一滑块前端部位的前侧调节螺栓,所述后侧配重块上螺纹连接有顶紧所述第一滑块后端部位的后侧调节螺栓;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志肖亮陈雷周晓栋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