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智刚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隔震沟盖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9428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隔震沟盖板结构,属于隔震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包括建筑主体和建筑完成面,建筑主体外侧设有隔震沟外墙,隔震沟外墙上端设有橡胶垫,橡胶垫上端设有隔震沟盖板,隔震沟盖板上端设有建筑面层,隔震沟盖板与建筑完成面之间成倾斜接触,且建筑完成面的斜面上设置有不锈钢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尺度小,其承载能力能满足结构要求,但变形能力大大加强;当地震发生时,由于盖板单层配筋,有较大的屈服变形能力,当与建筑地面的不锈钢接触时,由于不锈钢摩擦系数小,可以很容易实现水平变形,提高了隔震建筑的可靠性;能满足防水要求,在地震情况下,不影响结构水平变形能力;提高了建筑的防排水能力。

A New Type of Seismic Isolation Trench Cover Plat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隔震沟盖板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隔震建筑结构
,具体是一种新型隔震沟盖板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是地震高发国家,地震多、分布广、强度大、震源浅、灾害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对房屋建筑采取抗震措施提高抗震能力,是减轻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根本途径。结构隔震是通过在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或者在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地震产生的能量在向上部结构传递过程中,大部分被柔性隔震层吸收,仅有少部分传递到上部结构。国内外的大量试验和工程经验表明:隔震结构一般可使结构的水平地震加速度反应降低60%左右,从而消除或有效地减轻结构和非结构构件的地震损坏,增加了结构的抗震性能。隔震建筑能发挥较好的隔震效果依赖于有效的隔震构造。如隔震建筑周边的隔震缝宽度不够,或隔震缝中有障碍物,或隔震建筑四周有障碍物,地震来临时,上部建筑的运动将受到阻碍,隔震效果将大打折扣。芦山县人民医院隔震主楼就是因为隔震沟内有填充物,在地震来临时,隔震效果总体不错但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对隔震构造充分重视。隔震缝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2.2.7条规定:隔震结构应该采取不阻碍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发生大变形的构造措施。上部结构的周边应设置竖向隔离缝,缝宽不宜小于隔震橡胶支座在罕遇地震下的最大水平位移的1.2倍且不宜小于200mm。对于两相邻隔震结构,其缝宽取最大水平位移值之和,且不小于400mm。对于相邻的高层隔震建筑,考虑到地震时上部结构顶部位移会大于隔震层处位移,因此隔震缝要留出罕遇地震时隔震缝的宽度加上防震缝的宽度,方才合适。防震缝的宽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1.4条取值。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之间,应设置完全贯通的水平隔离缝,缝高可取20mm,并用柔性材料填充;当设置水平隔离缝确有困难时,应设置可靠的水平滑移垫层。一般基础隔震建筑常规隔震沟盖板采用从主体结构悬挑混凝土板方式,由于混凝土板的竖向变形,其水平隔离缝宽度不容易保证,且存在与地面做法交接的困难,处理不好将限制上部结构的水平变形,大大降低隔震效果。因此,本申请人提出一种新型隔震沟盖板,通过合理设计能够确保上部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水平变形,为隔震结构充分发挥隔震能力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隔震沟盖板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隔震沟盖板结构,包括建筑主体和建筑完成面,所述建筑主体外侧设有隔震沟外墙,隔震沟外墙上端设有橡胶垫,橡胶垫上端设有隔震沟盖板,隔震沟盖板上端设有建筑面层,所述隔震沟盖板与建筑完成面之间成倾斜接触,且建筑完成面的斜面上设置有不锈钢板。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震沟盖板与建筑完成面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嵌缝胶。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震沟盖板厚度为50mm,内配双向D8@150单层钢筋网片。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橡胶垫厚度为30mm。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震沟盖板与建筑完成面之间成倾斜接触的角度为15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不锈钢板的厚度为5mm。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建筑主体与隔震沟外墙之间的距离大于30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50mm厚沟盖板单层配筋,由于尺度小,其承载能力能满足结构要求,但变形能力大大加强;2、50mm厚沟盖板端部采用倾斜截面设置,倾斜角度150度,当地震发生时,由于盖板单层配筋,有较大的屈服变形能力,当与建筑地面的不锈钢接触时,由于不锈钢摩擦系数小,可以很容易实现水平变形,大大提高了隔震建筑的可靠性;3、沟盖板与建筑完成面缝隙采用嵌缝胶嵌缝,在常规使用条件下,能满足防水要求,在地震情况下,不影响结构水平变形能力;4、沟盖板与建筑完成面一体化设计,大大提高了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提高了建筑的防排水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新型隔震沟盖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隔震沟外墙、2-建筑主体、3-不锈钢板、4-嵌缝胶、5-建筑面层、6-隔震沟盖板、7-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隔震沟盖板结构,包括建筑主体2和建筑完成面,所述建筑主体2外侧设有隔震沟外墙1,所述建筑主体2与隔震沟外墙1之间的距离大于300mm,隔震沟外墙1上端设有橡胶垫7,所述橡胶垫7厚度为30mm,橡胶垫7上端设有隔震沟盖板6,所述隔震沟盖板6与建筑完成面之间成倾斜接触的角度为150°,所述隔震沟盖板6厚度为50mm,内配双向D8@150单层钢筋网片,隔震沟盖板6上端设有建筑面层5,所述隔震沟盖板6与建筑完成面之间成倾斜接触,且建筑完成面的斜面上设置有不锈钢板3,所述不锈钢板3的厚度为5mm。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种实施例中,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隔震沟盖板6与建筑完成面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嵌缝胶4。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50mm厚隔震沟盖板6从主体结构生根,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内配双向D8@150单层钢筋网片,50mm隔震沟盖板6端部通过30mm厚通长橡胶垫7支撑,橡胶垫7侧向刚度弱,可以很容易水平变形,50mm厚盖板端部与建筑完成面成倾斜接触,倾斜角度150度,在建筑完成斜面上放置5mm通长不锈钢板3,不锈钢板3摩擦系数小,可以满足盖板变形要求,建筑完成面与盖板之间的缝隙通过嵌缝胶4进行填充,可以满足常规使用条件下的防水要求。当地震发生时,隔震沟盖板6的水平变形不受约束,可以很容易满足结构的水平变形要求,如果沟盖板损坏,可以很容易修补更换。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隔震沟盖板结构,包括建筑主体(2)和建筑完成面,所述建筑主体(2)外侧设有隔震沟外墙(1),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主体(2)与隔震沟外墙(1)之间的距离大于300mm,隔震沟外墙(1)上端设有橡胶垫(7),橡胶垫(7)上端设有隔震沟盖板(6),隔震沟盖板(6)上端设有建筑面层(5),所述隔震沟盖板(6)与建筑完成面之间成倾斜接触,倾斜接触的角度为150°,且建筑完成面的斜面上设置有不锈钢板(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隔震沟盖板结构,包括建筑主体(2)和建筑完成面,所述建筑主体(2)外侧设有隔震沟外墙(1),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主体(2)与隔震沟外墙(1)之间的距离大于300mm,隔震沟外墙(1)上端设有橡胶垫(7),橡胶垫(7)上端设有隔震沟盖板(6),隔震沟盖板(6)上端设有建筑面层(5),所述隔震沟盖板(6)与建筑完成面之间成倾斜接触,倾斜接触的角度为150°,且建筑完成面的斜面上设置有不锈钢板(3)。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智刚
申请(专利权)人:马智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