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河子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偏瘫脚踝部良姿位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9043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0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偏瘫脚踝部良姿位固定器,解决现有良肢位保持工具使用不便,舒适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差的问题,该固定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含固定部(1)和升降部(2),所述固定部(1)设置在所述升降部(2)的上方,且所述固定部(1)上表面设有两组相互并列的凹槽(11);所述固定部(1)及所述升降部(2)内分别设有可充气的气囊(31),所述固定部(1)内的气囊(31)在充放气时可改变凹槽(11)内口径的宽度,所述升降部(2)内的气囊(31)在充放气时可改变升降部(2)的高度。

A good posture fixer for hemiplegic ank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偏瘫脚踝部良姿位固定器
本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偏瘫脚踝部良姿位固定器。
技术介绍
脑卒中偏瘫病人大多出现足下垂、足外翻等后遗症,所以在患者康复过程中,需要保证踝关节背屈及足下关节内翻等被动体位,以防止足部的畸形;由于偏瘫病人无法自由活动,因此,需要人为帮助患者实现或保持良肢位,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由于目前保持脚踝良肢位所采用的工具大多为枕头、棉垫或使足内翻的固定板等,而这些工具不仅使用不便,而且舒适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差,也影响病区的整洁和美观,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偏瘫脚踝部良姿位固定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偏瘫脚踝部良姿位固定器,解决现有良肢位保持工具使用不便,舒适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差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偏瘫脚踝部良姿位固定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含固定部(1)和升降部(2),所述固定部(1)设置在所述升降部(2)的上方,且所述固定部(1)上表面设有两组相互并列的凹槽(11);所述固定部(1)及所述升降部(2)内分别设有可充气的气囊(31),所述固定部(1)内的气囊(31)在充放气时可改变凹槽(11)内口径的宽度,所述升降部(2)内的气囊(31)在充放气时可改变升降部(2)的高度。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部(1)包含相互并列且平行的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13)和第三挡板(14),所述升降部(2)包含第四挡板(21)或第四挡板(21)和第五挡板(22),所述升降部(2)包含第四挡板(21)时,所述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13)和第三挡板(14)均垂直固定在第四挡板(21)上;所述升降部(2)包含第四挡板(21)和第五挡板(22)时,所述第四挡板(21)位于第五挡板(22)的正上方,且所述第四挡板(21)和第五挡板(22)之间设有空腔,所述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13)和第三挡板(14)垂直固定在第四挡板(21)上;所述第一挡板(12)和第三挡板(14)构成了本体侧壁;所述固定部(1)和所述升降部(2)之间通过布制外套(15)连接,也即构成固定部(1)和升降部(2)的各挡板之间通过布制外套(15)连接,且该布制外套(15)在固定部(1)的上表面形成凹槽(11);所述固定部(1)内的气囊(31)设置在由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13)、第三挡板(14)、布制外套(15)及第四挡板(21)组成的腔室内;所述升降部(2)内的气囊(31)设置在由第四挡板(21)与布制外套(15)或第四挡板(21)、第五挡板(22)及布制外套(15)组成的腔室内。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13)、第三挡板(14)、第四挡板(21)和第五挡板(22)的材质为塑料板或橡胶板。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本体的至少一侧设有伸缩部(4),该伸缩部(4)上表面设有与本体上表面对应的凹槽(11),且该伸缩部(4)上设有双向阀(41)。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部(1)和/或升降部(2)上设有固定件(5),该固定件(5)为绑带或卡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的该偏瘫脚踝部良姿位固定器包括固定部1和升降部2,为了方便使用,在固定部1和升降部2内均设有气囊31,通过气囊31实现对患者脚踝的固定以及脚踝高度的调节,与现有的枕头或棉垫等工具相比,该装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且灵活,同时,调节好后不会发生移位或形变,也即相对舒适及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固定器的主视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固定器的主视局部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固定器的主视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图5的使用状态图。附图标记固定部1,凹槽11,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13,第三挡板14,布制外套15,升降部2,第四挡板21,第五挡板22,进气口3,气囊31,伸缩部4,双向阀41,固定件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偏瘫脚踝部良姿位固定器,参见图1,该固定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含用于固定患者脚踝的固定部1和调节患者脚踝高度的升降部2,所述固定部1设置在升降部2的上方,且所述固定部1上表面设有两组相互并列的凹槽11,使用时,患者脚踝可放置在该凹槽11内;所述固定部1及所述升降部2内分别设有可充气的气囊31,所述固定部1内的气囊31在充放气时可改变凹槽11内口径的宽度,以此实现对患者脚踝的固定;所述升降部2内的气囊31在充放气时可改变升降部2的高度,以此实现对患者脚踝高度的调节。使用时,先根据需要通过升降部2调节固定装置的高度,然后将患者脚踝放置在固定部1的凹槽11内,再启动气囊31将患者脚踝固定在凹槽11内,确保患者脚踝位于良肢位,本实施例中,通过该固定装置可快速实现对患者脚踝良肢位的固定,不仅方便操作,而且使用灵活,对患者来说也相对舒适和稳定。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1包含相互并列且平行的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13和第三挡板14,所述升降部2包含第四挡板21和第五挡板22,所述第四挡板21位于第五挡板22的正上方,且所述第四挡板21和第五挡板22之间设有空腔,所述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13和第三挡板14垂直固定在第四挡板21上,所述第一挡板12和第三挡板14固定在第四挡板21的两端构成了本体侧壁;所述固定部1和所述升降部2之间通过布制外套15连接,也即构成固定部1和升降部2的各挡板之间通过布制外套15连接,且该布制外套15在固定部1的上表面形成凹槽11;所述固定部1内的气囊31设置在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13、第三挡板14、布制外套15及第四挡板21组成的腔室内,本实施例中,为了对固定部1上表面的两组凹槽11进行分别控制,优选在由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13和第三挡板14之间相邻两挡板构成的腔室内分别设有气囊31,每个气囊31可单独充放气,当然,为了节省操作程序,也可仅设置一组气囊31实现对两组凹槽11内口径的控制;所述升降部2内的气囊31设置在第四挡板21、第五挡板22及布制外套15组成的腔室内;所述各气囊31的进气口3设置在布制外套15上,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部2也可仅包含第四挡板21,固定部1上的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13和第三挡板14垂直固定在第四挡板21,第一挡板12和第三挡板14设置在第四挡板21的两侧构成了本体侧壁,连接固定部1和升降部2的布制外套15在第四挡板21的下方与第四挡板21共同构成了容纳气囊的腔室,参见图3-4。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固定装置更加轻便,方便使用和携带,优选所述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13、第三挡板14、第四挡板21和第五挡板22的材质为塑料板或橡胶板。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固定装置固定在床上,优选所述固定部1和/或升降部2的相对两侧设有固定件5,该固定件5为绑带或卡扣。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为了实现固定装置长度可调,方便对患者脚踝和腿部同时固定,优选所述本体的至少一侧设有伸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偏瘫脚踝部良姿位固定器,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含固定部(1)和升降部(2),所述固定部(1)设置在所述升降部(2)的上方,且所述固定部(1)上表面设有两组相互并列的凹槽(11);所述固定部(1)及所述升降部(2)内分别设有可充气的气囊(31),所述固定部(1)内的气囊(31)在充放气时可改变凹槽(11)内口径的宽度,所述升降部(2)内的气囊(31)在充放气时可改变升降部(2)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偏瘫脚踝部良姿位固定器,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含固定部(1)和升降部(2),所述固定部(1)设置在所述升降部(2)的上方,且所述固定部(1)上表面设有两组相互并列的凹槽(11);所述固定部(1)及所述升降部(2)内分别设有可充气的气囊(31),所述固定部(1)内的气囊(31)在充放气时可改变凹槽(11)内口径的宽度,所述升降部(2)内的气囊(31)在充放气时可改变升降部(2)的高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瘫脚踝部良姿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包含相互并列且平行的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13)和第三挡板(14),所述升降部(2)包含第四挡板(21)或第四挡板(21)和第五挡板(22),所述升降部(2)包含第四挡板(21)时,所述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13)和第三挡板(14)均垂直固定在第四挡板(21)上;所述升降部(2)包含第四挡板(21)和第五挡板(22)时,所述第四挡板(21)位于第五挡板(22)的正上方,且所述第四挡板(21)和第五挡板(22)之间设有空腔,所述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13)和第三挡板(14)垂直固定在第四挡板(21)上;所述固定部(1)和所述升降部(2)之间通过布制外套(15)连接,也即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文龙张桂青姚永坤陆可可梁霞
申请(专利权)人:石河子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