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贴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79005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0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光学薄膜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汽车窗户玻璃的隔热抗紫外线汽车贴膜及制备方法。一种汽车贴膜,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反射层、第二反射层、第三反射层、第四反射层和第五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为Al薄膜或CaCO3薄膜,第二反射层和第四反射层为PET薄膜,第三反射层和第五反射层为相同材料的薄膜,选自Si3N4薄膜和ITO薄膜中的一种。通过磁控溅射方法制备得到。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汽车贴膜对太阳光中紫外光、红外光起到高反射的效果,而对可见光起到增透的效果,从而达到汽车贴膜隔热、保护内饰件的目的。

A kind of automobile film sticker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贴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学薄膜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汽车窗户玻璃的隔热抗紫外线汽车贴膜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贴膜能阻隔阳光辐射、减少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减缓屋内、车内设施老化,改善驾乘人员的乘车环境,美观汽车表面,降低汽车内空气的温度,达到降低汽车油耗的目的。太阳光中紫外线包括UVC(200-280nm)、UVB(280-320nm)、UVA(315-340nm)、UVA+。除了UVC被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球表面外,其他都能使人体皮肤黑色素沉积,颜色加深,过度的紫外线曝晒会导致皮肤癌,可导致地毯、窗帘、织物及家具油漆褪色。可见光谱带位于波长380~780nm之间,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根据波长的不同,人体可以感知到不同的颜色(即赤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对人体没有直接伤害。红外光谱带位于波长700~2400nm之间,红外线引起的热辐射对皮肤的穿透力超过紫外线。其辐射量的25%~65%能到达表皮和真皮,8%~17%能到达皮下组织。红外线通过其热辐射效应能使皮肤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增加表皮水分蒸发等对皮肤造成的不良影响。在太阳光中,远近红外线占了总体的53%,紫外线占3%,可见光占44%。由于人们肉眼能直接观察到的光谱波长范围在400~700nm左右,而热量主要集中在波长700nm以上的红外线,紫外线对人和物的伤害也很大,因此,为了在实用的基础上保护车内的人和物,汽车贴膜必须具有高可见光透射率,有效阻隔绝大多数的紫外线和红外线这两个最基础的特点。当光射向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时,同时发生反射和透射,光的能量也会随之发生损失。为了减少光的反射,利用光的干涉相消的原理,可以镀上一层增透膜;反之,为增加光的反射,可以镀上一层高反膜,具体的物理原理如图1所示,膜的厚度为h,折射率为n,膜上方空气的折射率n1=1,下方PET的折射率n2,当满足n1<n<n2时,膜的上下两面都有附加的的光程差,所以抵消了,这时光程差为ΔL=2nh。要满足对波长λ的反射光干涉相消,膜层厚度的最小值满足即这时反射光将减弱,透射光光强增强。此外,当折射率满足n1<n>n2时,膜的上下两面反射光存在半波损失,即光程差要满足反射光干涉相长,膜层的最小值满足即时,反射光干涉加强,即透射光减弱,这时将对光起到高反射的效果。然而,市场常用的汽车贴膜较多为塑料薄膜,这类塑料薄膜的透光性和对红外光、紫外光的反射有一定限制,隔热效果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贴膜的隔热和抗紫外线效果较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效提高防晒、隔热和防紫外线效果的汽车贴膜及其制备方法,从而改善汽车内的环境,节能并保护皮肤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选择了特定的镀膜材料Al、CaCO3、ITO和Si3N4,设计了特定的薄膜厚度和位置,对太阳光中紫外光、红外光起到高反射的效果,而对可见光起到增透的效果,从而达到汽车贴膜隔热、保护内饰件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如下方式实现:一种汽车贴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反射层、第二反射层、第三反射层、第四反射层和第五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为Al薄膜或CaCO3薄膜,第二反射层和第四反射层为PET薄膜,第三反射层和第五反射层为相同材料的薄膜,选自Si3N4薄膜和ITO薄膜中的一种。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射层的厚度为65-138nm,所述第二反射层和第四反射层为45-55μm,所述第三反射层的厚度为25-54nm,所述第五反射层的厚度为87-323nm。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射层的厚度为91nm,所述第二反射层和第四反射层为50μm,所述第三反射层的厚度为48nm,所述第五反射层的厚度为135nm。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射层的厚度为95nm,所述第二反射层和第四反射层为50μm,所述第三反射层的厚度为37nm,所述第五反射层的厚度为185nm。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射层为Al薄膜,第二反射层和第四反射层为PET薄膜,第三反射层和第五反射层为ITO薄膜。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射层为CaCO3薄膜,第二反射层和第四反射层为PET薄膜,第三反射层和第五反射层为Si3N4薄膜。本专利技术中的各反射层材料的折射率如表1所示:表1材料空气AlITOCaCO3Si3N4PET折射率1.0001.3731.8581.5292.0231.655通过第一反射层实现对可见光的高透过率,且第一反射层的厚度控制65-138nm内,避免反射层过厚,影响汽车内的采光效果;通过第二反射层和第三反射层实现对紫外光的高反射,第四反射层和第五反射层实现对红外光的高反射,以避免红外线和紫外线对汽车内人和物的伤害。在不影响可见过透过的同时,又可以有效抵挡紫外线和红外线,通过物理反光,降低车内温度,减少汽车空调的使用,从而降低油耗。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汽车贴膜的制备方法,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而成,包括如下步骤:(1)清洗PET衬底;(2)安装溅射靶材以及上述清洗后的PET衬底;设定溅射功率、溅射Ar气流量及溅射气压;(3)将PET衬底旋转到第一靶位,打开第一靶位的射频电源,在PET衬底上磁控溅射第一反射层;(4)第一反射层溅射完成后,将另一PET衬底旋转到第二靶位,在所述另一PET衬底上磁控溅射第五反射层,(5)将步骤(3)中所述PET衬底的未溅射面旋转到第二靶位,进行磁控溅射第三反射层;(6)将步骤(5)中所述PET衬底上的第三反射层的一面与步骤(4)中所述另一PET衬底的未溅射的一面叠在一起,得到所述的汽车贴膜。将两个PET衬底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结合力强,结构稳定,同时,省去了一步磁控溅射的过程,操作方便,节省资源。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溅射功率为95-105W;所述Ar气中Ar的体积百分比>99.999%,气体流量为45-85SCCM,溅射气压为0.45-0.75Pa。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第一靶位的靶材为Al靶材或CaCO3靶材,纯度在99.999%以上,本底真空度不大于5×10-4Pa。优选地,步骤(4)和步骤(5)中所述第二靶位的靶材为In2O3/SnO2靶材或Si3N4靶材,纯度在99.999%以上,本底真空度不大于5×10-4Pa,所述In2O3/SnO2靶材中In2O3和SnO2的质量比为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反射层为Al和CaCO3,实现了对可见光的高透过率,厚度控制在65-138nm内,避免反射层过厚,影响汽车内的采光效果,而对可见光起到增透的效果。2、第三反射层选自ITO或Si3N4材料,结合第二反射层PET薄膜实现对紫外光的高反射,第四反射层与第三反射层的材料相同,同时要求第四反射层厚度比第三反射层有一定的厚度差(50-135nm)才能实现对红外光(波长:700~2400nm)的高反射,达到汽车贴膜隔热、降低车内温度,保护车内饰件的目的。3、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汽车贴膜达到了对可见光92%以上的透过率,对紫外光的透过率降低到了8-11%,对红外光的透过率降低到50%左右。4、本专利技术所用材料价格低廉,步骤简便,工艺简单,有利用工业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增透膜与高反膜的光学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制备的汽车贴膜结构示意图。图3A为实施例1制备的汽车贴膜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贴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反射层、第二反射层、第三反射层、第四反射层和第五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为Al薄膜或CaCO3薄膜,第二反射层和第四反射层为PET薄膜,第三反射层和第五反射层为相同材料的薄膜,选自Si3N4薄膜和ITO薄膜中的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贴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反射层、第二反射层、第三反射层、第四反射层和第五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为Al薄膜或CaCO3薄膜,第二反射层和第四反射层为PET薄膜,第三反射层和第五反射层为相同材料的薄膜,选自Si3N4薄膜和ITO薄膜中的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层的厚度为65-138nm,所述第二反射层和第四反射层为45-55μm,所述第三反射层的厚度为25-54nm,所述第五反射层的厚度为87-323n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层的厚度为91nm,所述第二反射层和第四反射层为50μm,所述第三反射层的厚度为48nm,所述第五反射层的厚度为135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层的厚度为95nm,所述第二反射层和第四反射层为50μm,所述第三反射层的厚度为37nm,所述第五反射层的厚度为185n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层为Al薄膜,第三反射层和第五反射层为ITO薄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层为CaCO3薄膜,第三反射层和第五反射层为Si3N4薄膜。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而成,包括如下步骤:(1)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益丰孙松徐永康张锐朱小芹邹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