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鲵的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78612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0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鲵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池;(2)引入种苗;(3)投料;(4)养殖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更直观地了解新建养殖池的状况,适时引入大鲵,提高大鲵的成活率,采用同一水质养殖大鲵和饵料,避免从饵料带入影响大鲵生存的不利因素,通过饲料和饵料搭配提供了全面的营养需求,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鲵的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殖
,特别涉及一种大鲵的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中国大鲵:是大鲵属的一种,俗名娃娃鱼,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特产的一种珍贵野生动物,因其夜间的叫声犹如婴儿啼哭,所以俗称为“娃娃鱼”,但它却并非鱼类,而是体形最大的一种两栖动物,体长一般为1米左右,最长的可达2米,体重为20~25千克,最大的达50千克。体色随栖居环境色彩而有差异,背面呈棕色、红棕色、黑棕色等,上面有颜色较深的不规则斑点,腹面浅褐色或灰白色。现有的大鲵人工养殖,新养殖池都是用水泥建成的,由于水泥中含有碱性物质,新养殖池直接充水,会使水的呈碱性,而大鲵对水质要求极高,对水质的酸碱变化敏感,一般养殖者会将新养殖池充水后放置数天或者数月,甚至数年,才会引入大鲵,导致新养殖池泡水时间不足而降低了大鲵的存活率,或者泡水时间过长,增加了时间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而且,因喂食大鲵的鱼虾蟹等饵料对水质要求较低,所以采用与大鲵不同的水源养殖饵料,导致饵料污染大鲵生活环境,影响了大鲵的存活率。此外,现有的大鲵人工养殖饲喂的饲料营养不全面,导致大鲵生长缓慢,降低了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做出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大鲵的养殖方法,该养殖方法能更直观地了解新建养殖池的状况,适时引入大鲵,提高大鲵的成活率,采用同一水质养殖大鲵和饵料,避免从饵料带入影响大鲵生存的不利因素,通过饲料和饵料搭配提供了全面的营养需求,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鲵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池:选择在环境安静、阴凉、有山泉水的地方养殖场,养殖场室内加装隔音板,在养殖场内用水泥建成2.5~3.5平方米的方形的养殖池和饵料池,养殖池内沿边堆放大块山石,并将山石堆积设置阴暗的洞穴,养殖池内壁贴上瓷砖,养殖池和饵料池建后成用消毒液反复消毒3~5次,冲洗干净后同时在养殖池和饵料池中接入山泉水、马口鱼苗,在养殖池中放入和水草,水草覆盖面积占养殖池面积的70~75%,保证山泉直接流经养殖池,每天及时清理池中病鱼、死鱼,当马口鱼苗不在出现死亡时,清空养殖池中的马口鱼苗;(2)引入种苗:选择无损伤、无畸形、无病害、躯干粗壮的体重200~250g的幼鲵,用消毒剂消毒后,在每个养殖池中池投入15~20条幼鲵;选择无损伤、无畸形、无病害的体长为3~5cm的鱼苗,用消毒剂消毒后,在每个饵料池中投入100~150尾鱼苗;(3)投料:每天定时定位按每条大鲵体重的12%投喂饲料,再配上所述饲料质量1/4的鱼苗;(4)养殖管理:每天投喂饲料时巡视大鲵的生长情况,每隔2~4天抽检山泉水的水质,遇暴雨时停止使用含有大量泥沙的山泉水;每天定时投喂饵料池中的鱼苗,及时清理池中的病鱼、死鱼。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消毒液为浓度为4%的高锰酸钾溶液。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鱼苗包括鲫鱼苗、草鱼苗、鲤鱼苗。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饵料池还可以单独投入生长健康的幼虾和幼蟹。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的饲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鱼粉46~48份,麦糠15~18份,骨粉14~16份,蚕蛹粉30~33份,红薯粉22~24份,玉米粉18~19份,大豆粉11~12份,鱼腥草4~5份。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由于用水泥新建成的养殖池和饵料池,直接放水会使水呈碱性,影响大鲵的存活,由于马口鱼对水质条件的要求高,所以在养殖池和饵料池中养殖马口鱼苗,当池中不再出现病鱼、死鱼时,说明养殖池已适合大鲵养殖了,饵料池也适合饵料的养殖,本专利技术利用马口鱼苗作为指示物,能直观地表示养殖池的物理状况,便于养殖者清楚了解养殖池的状况,及时引入幼鲵,提高幼鲵的存活率,避免过早引入幼鲵导致幼鲵死亡,或过晚引入幼鲵而浪费时间。本专利技术利用活源的山泉水直接流经养殖池,保证养殖池内的水质一直保持稳定,而且利用山泉水养殖饵料,使饵料的生存环境与大鲵一致,避免从饵料带入影响大鲵生存的不利因素,提高大鲵的存活率。本专利技术在养殖场室内加装隔音板能有效隔离外界噪音,为大鲵营造安静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大鲵生长。本专利技术利用鱼苗、幼虾、幼蟹作为饵料,降低了大鲵人工养殖对配制饲料的需求量,降低了养殖成本。本专利技术利用鱼粉、麦糠、骨粉、蚕蛹粉、红薯粉、玉米粉、大豆粉、鱼腥草作为饲料,与鱼苗、幼虾、幼蟹配合饲喂,为大鲵的生长提供了全面的营养需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大鲵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池:选择在环境安静、阴凉、有山泉水的地方养殖场,养殖场室内加装隔音板,在养殖场内用水泥建成2.5平方米的方形的养殖池和饵料池,养殖池内沿边堆放大块山石,并将山石堆积设置阴暗的洞穴,养殖池内壁贴上瓷砖,养殖池和饵料池建后成用浓度为4%的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消毒3次,冲洗干净后同时在养殖池和饵料池中接入山泉水、马口鱼苗,在养殖池中放入和水草,水草覆盖面积占养殖池面积的70%,保证山泉直接流经养殖池,每天及时清理池中病鱼、死鱼,当马口鱼苗不在出现死亡时,清空养殖池中的马口鱼苗。(2)引入种苗:选择无损伤、无畸形、无病害、躯干粗壮的体重200g的幼鲵,用消毒剂消毒后,在每个养殖池中池投入15条幼鲵;选择无损伤、无畸形、无病害的体长为3cm的鲫鱼苗,用消毒剂消毒后,在每个饵料池中投入100尾鲫鱼苗;还可以在部分饵料池中单独投入生长健康的幼虾。(3)投料:每天定时定位按每条大鲵体重的12%投喂饲料,再配上所述饲料质量1/4的鲫鱼苗或者鲫鱼苗和幼虾;所述饲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鱼粉46份,麦糠15份,骨粉14份,蚕蛹粉30份,红薯粉22份,玉米粉18份,大豆粉11份,鱼腥草4份。(4)养殖管理:每天投喂饲料时巡视大鲵的生长情况,每隔2天抽检山泉水的水质,遇暴雨时停止使用含有大量泥沙的山泉水;每天定时投喂饵料池中的鲫鱼苗,及时清理池中的病鱼、死鱼。实施例2一种大鲵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池:选择在环境安静、阴凉、有山泉水的地方养殖场,养殖场室内加装隔音板,在养殖场内用水泥建成3平方米的方形的养殖池和饵料池,养殖池内沿边堆放大块山石,并将山石堆积设置阴暗的洞穴,养殖池内壁贴上瓷砖,养殖池和饵料池建后成用浓度为4%的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消毒4次,冲洗干净后同时在养殖池和饵料池中接入山泉水、马口鱼苗,在养殖池中放入和水草,水草覆盖面积占养殖池面积的73%,保证山泉直接流经养殖池,每天及时清理池中病鱼、死鱼,当马口鱼苗不在出现死亡时,清空养殖池中的马口鱼苗;(2)引入种苗:选择无损伤、无畸形、无病害、躯干粗壮的体重230g的幼鲵,用消毒剂消毒后,在每个养殖池中池投入18条幼鲵;选择无损伤、无畸形、无病害的体长为4cm的草鱼苗,用消毒剂消毒后,在每个饵料池中投入130尾草鱼苗;还可以在部分饵料池中单独投入生长健康的幼蟹。(3)投料:每天定时定位按每条大鲵体重的12%投喂饲料,再配上所述饲料质量1/4的草鱼苗或者草鱼苗和幼蟹;所述饲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鱼粉47份,麦糠16份,骨粉15份,蚕蛹粉32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鲵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1)建池:选择在环境安静、阴凉、有山泉水的地方养殖场,养殖场室内加装隔音板,在养殖场内用水泥建成2.5~3.5平方米的方形的养殖池和饵料池,养殖池内沿边堆放大块山石,并将山石堆积设置阴暗的洞穴,养殖池内壁贴上瓷砖,养殖池和饵料池建后成用消毒液反复消毒3~5次,冲洗干净后同时在养殖池和饵料池中接入山泉水、马口鱼苗,在养殖池中放入和水草,水草覆盖面积占养殖池面积的70~75%,保证山泉直接流经养殖池,每天及时清理池中病鱼、死鱼,当马口鱼苗不在出现死亡时,清空养殖池中的马口鱼苗;(2)引入种苗:选择无损伤、无畸形、无病害、躯干粗壮的体重200~250g的幼鲵,用消毒剂消毒后,在每个养殖池中池投入15~20条幼鲵;选择无损伤、无畸形、无病害的体长为3~5cm的鱼苗,用消毒剂消毒后,在每个饵料池中投入100~150尾鱼苗;(3)投料:每天定时定位按每条大鲵体重的12%投喂饲料,再配上所述饲料质量1/4的鱼苗;(4)养殖管理:每天投喂饲料时巡视大鲵的生长情况,每隔2~4天抽检山泉水的水质,遇暴雨时停止使用含有大量泥沙的山泉水;每天定时投喂饵料池中的鱼苗,及时清理池中的病鱼、死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鲵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1)建池:选择在环境安静、阴凉、有山泉水的地方养殖场,养殖场室内加装隔音板,在养殖场内用水泥建成2.5~3.5平方米的方形的养殖池和饵料池,养殖池内沿边堆放大块山石,并将山石堆积设置阴暗的洞穴,养殖池内壁贴上瓷砖,养殖池和饵料池建后成用消毒液反复消毒3~5次,冲洗干净后同时在养殖池和饵料池中接入山泉水、马口鱼苗,在养殖池中放入和水草,水草覆盖面积占养殖池面积的70~75%,保证山泉直接流经养殖池,每天及时清理池中病鱼、死鱼,当马口鱼苗不在出现死亡时,清空养殖池中的马口鱼苗;(2)引入种苗:选择无损伤、无畸形、无病害、躯干粗壮的体重200~250g的幼鲵,用消毒剂消毒后,在每个养殖池中池投入15~20条幼鲵;选择无损伤、无畸形、无病害的体长为3~5cm的鱼苗,用消毒剂消毒后,在每个饵料池中投入100~150尾鱼苗;(3)投料:每天定时定位按每条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杰
申请(专利权)人:古丈县民族大鲵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