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烘干炉抽风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8107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4 0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烘干炉抽风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烘干炉抽风管道,包括两根进风管道以及设置在两根所述进风管道上方的出风管道,还包括:两根导向管道,分别设置在两根所述进风管道的上方,两根所述导向管道的底端分别与两根所述进风管道的顶端连接;汇流管道,设置在两根所述导向管道的上方,所述汇流管道的底端分别与两根所述导向管道的顶端连接;防对冲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汇流管道内壁底部的中部,且所述防对冲板为等腰三棱锥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将两根进风管道内的气流方向在交汇之前转化成同向,而且还可以防止两个气流在交汇处发生相互冲撞,有效提高了抽风管道的流畅度。

A Drainage Pipe for Drying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烘干炉抽风管道
本技术涉及烘干炉抽风设备
,具体为一种烘干炉抽风管道。
技术介绍
在太阳能电池制作过程中,铝浆的烘干是至关重要的步骤之一,由于铝浆内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需要利用烘干炉将有机物进行烘除,并利用在烘干炉上安装的抽风系统,将烘除的有机物抽离烘干炉,进而达到铝浆去除有机物的目的,因此,烘干炉的抽风系统对铝浆有机物的烘除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现有烘干炉的抽风系统中,其管道的设置较为简单,一般是直接在烘干炉上方设置两根抽风管道,将两根抽风管道的顶端与一根出风管道连接,而两根抽风管道与出风管道的连接处缺乏有效的结构设计,两根抽风管道汇聚到出风管道内的气流易发生对冲,导致现有烘干炉抽风管道流畅度较差的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烘干炉抽风管道,通过巧妙的改变两边被抽出气流的运动方向,免去了两边气流汇聚时的冲撞,提高了抽风管道的流畅度。(二)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一种烘干炉抽风管道,包括两根进风管道以及设置在两根所述进风管道上方的出风管道,且所述出风管道在水平方向位于两根所述进风管道之间的中部,还包括:两根导向管道,分别设置在两根所述进风管道的上方,两根所述导向管道的底端分别与两根所述进风管道的顶端连接,且两根所述导向管道的顶端向所述出风管道的一侧倾斜;汇流管道,设置在两根所述导向管道的上方,所述汇流管道的底端分别与两根所述导向管道的顶端连接,且两根所述导向管道位于所述汇流管道底部的两侧呈对称分布;防对冲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汇流管道内壁底部的中部,且所述防对冲板为等腰三棱锥型。优选的,还包括两个进风罩,分别设置在两根所述进风管的下方,两个所述进风罩的顶端分别与两根所述进风管的底端连接,且所述进风罩内腔的底部尺寸大于其顶部尺寸。优选的,还包括炉体,设置在所述进风管道的下方,所述炉体内壁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腔底部的尺寸为所述炉体内壁顶部尺寸的一半,所述安装槽的内腔尺寸与所述进风罩的尺寸相同,且所述安装槽内侧壁为弧形。优选的,两根所述导向管道相对的一侧面为直线型,两跟所述导向管道相背一侧面的下半部分为弧形,且两根所述导向管道相背一侧面的上半部分为直线型。优选的,所述防对冲板在水平方向位于两根所述导向管道之间,且所述防对冲板的高度为所述汇流管道内腔高度的一半。优选的,所述汇流管道的横截面图为等腰梯形结构。(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烘干炉抽风管道。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导向管道、防对冲板和汇流管道,使得气流由进风管道进入导向管道之后,导向管道的弧形部分能够改变气流的运动方向,之后,气流顺着直线型部分直接进入汇流管道内,两根导向管道的气流分别由汇流管道底部的两侧进入汇流管道时,防对冲板能够将两个气流分隔并将两个气流向同一个方向进行导向,可防止两个气流发生对冲,提高抽风管道的流畅度。通过设置安装槽与进风罩,当抽风管道将炉体内的热气由进风罩吸入时,由于进风罩内腔的底部尺寸为炉体内壁顶部的一半,使得,两个进风罩能够有效对炉体抽风更加全面,并且,气流进入进风罩时,进风罩内侧壁弧形结构具有的坡度,可逐渐改变气流的运动方向,降低气流动能的衰竭,流畅度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图中:1:进风管道;2:出风管道;3:导向管道;4:汇流管道;5:防对冲板;6:进风罩;7:炉体;8:安装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烘干炉抽风管道,包括两根进风管道1以及设置在两根进风管道1上方的出风管道2,且出风管道2在水平方向位于两根进风管道1之间的中部,还包括:两根导向管道3,分别设置在两根进风管道1的上方,两根导向管道3的底端分别与两根进风管道1的顶端连接,且两根导向管道3的顶端向出风管道2的一侧倾斜,用于对气流进行导向;汇流管道4,设置在两根导向管道3的上方,汇流管道4的底端分别与两根导向管道3的顶端连接,且两根导向管道3位于汇流管道4底部的两侧呈对称分布,用于将从两根导向管道3进入的两个气流进行交汇;防对冲板5,固定安装在汇流管道4内壁底部的中部,且防对冲板5为等腰三棱锥型,用于对从两根导向管道3进入的两个气流进行导向,并可防止两个气流对冲,造成动能损失,通过设置导向管道3、防对冲板5和汇流管道4,使得气流由进风管道1进入导向管道3之后,导向管道3的弧形部分能够改变气流的运动方向,之后,气流顺着直线型部分直接进入汇流管道4内,两根导向管道3的气流分别由汇流管道4底部的两侧进入汇流管道4时,防对冲板5能够将两个气流分隔并将两个气流向同一个方向进行导向,可防止两个气流发生对冲,提高抽风管道的流畅度。优选的,还包括两个进风罩6,分别设置在两根进风管的下方,两个进风罩6的顶端分别与两根进风管的底端连接,且进风罩6内腔的底部尺寸大于其顶部尺寸,使得气流从进风罩6底部向上流动时,由于进风罩6内腔尺寸的减小,气流的流速增加,流畅度更高。优选的,还包括炉体7,设置在进风管道1的下方,炉体7内壁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8,用于安装进风罩6,安装槽8内腔底部的尺寸为炉体7内壁顶部尺寸的一半,安装槽8的内腔尺寸与进风罩6的尺寸相同,且安装槽8内侧壁为弧形,通过设置安装槽8与进风罩6,当抽风管道将炉体7内的热气由进风罩6吸入时,由于进风罩6内腔的底部尺寸为炉体7内壁顶部的一半,使得,两个进风罩6能够有效对炉体7抽风更加全面,并且,气流进入进风罩6时,进风罩6内侧壁弧形结构具有的坡度,可逐渐改变气流的运动方向,降低气流动能的衰竭,流畅度更高。优选的,两根导向管道3相对的一侧面为直线型,两跟导向管道3相背一侧面的下半部分为弧形,且两根导向管道3相背一侧面的上半部分为直线型,工作时,弧形部分可有效改变气流的流向,而当气流流向改变之后,直线型部分不会阻碍气流的流动,降低气流的动能损失。优选的,防对冲板5在水平方向位于两根导向管道3之间,且防对冲板5的高度为汇流管道4内腔高度的一半,使得汇流管道4内两侧气流在其内腔下半部分方向改变之后,能够在其内腔上半部分进行交汇。优选的,汇流管道4的横截面图为等腰梯形结构,工作时,由于汇流管道4内腔上部的尺寸小于下部的尺寸,当气流在汇流管道4内腔下部方向改变之后并趋于同乡运动,此时,两个同向运动的气流在汇流管道4内腔的上部交汇,而在两个气流交汇过程中,随着汇流管道4内腔尺寸的减小,交汇之后的气流流速变大,气流的运动更加迅速流畅。工作原理:工作时,当抽风管道对炉体7内进行抽风时,两个进风罩6组合一起能够将炉体7内腔顶部整体位置覆盖,抽风更加全面,而进风罩6内侧壁的弧形部分,可利用自身的坡度对抽入的气流逐渐改变方向,降低气流动能的损失,气流穿过进风罩6和进风管道1之后进入导风管道内,受到导风管道的导向作用分别从汇流管道4底部的两侧进入汇流管道4内进行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烘干炉抽风管道,包括两根进风管道(1)以及设置在两根所述进风管道(1)上方的出风管道(2),且所述出风管道(2)在水平方向位于两根所述进风管道(1)之间的中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根导向管道(3),分别设置在两根所述进风管道(1)的上方,两根所述导向管道(3)的底端分别与两根所述进风管道(1)的顶端连接,且两根所述导向管道(3)的顶端向所述出风管道(2)的一侧倾斜;汇流管道(4),设置在两根所述导向管道(3)的上方,所述汇流管道(4)的底端分别与两根所述导向管道(3)的顶端连接,且两根所述导向管道(3)位于所述汇流管道(4)底部的两侧呈对称分布;防对冲板(5),固定安装在所述汇流管道(4)内壁底部的中部,且所述防对冲板(5)为等腰三棱锥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烘干炉抽风管道,包括两根进风管道(1)以及设置在两根所述进风管道(1)上方的出风管道(2),且所述出风管道(2)在水平方向位于两根所述进风管道(1)之间的中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根导向管道(3),分别设置在两根所述进风管道(1)的上方,两根所述导向管道(3)的底端分别与两根所述进风管道(1)的顶端连接,且两根所述导向管道(3)的顶端向所述出风管道(2)的一侧倾斜;汇流管道(4),设置在两根所述导向管道(3)的上方,所述汇流管道(4)的底端分别与两根所述导向管道(3)的顶端连接,且两根所述导向管道(3)位于所述汇流管道(4)底部的两侧呈对称分布;防对冲板(5),固定安装在所述汇流管道(4)内壁底部的中部,且所述防对冲板(5)为等腰三棱锥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烘干炉抽风管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进风罩(6),分别设置在两根所述进风管的下方,两个所述进风罩(6)的顶端分别与两根所述进风管的底端连接,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五奎刘强陈磊徐文州石平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新天源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