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7655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海洋钻井工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同时吊装和移运四立根的海洋钻井平台排管机,该排管机包括上轨道、与所述上轨道活动连接的上驱动小车、与所述上驱动小车底部活动连接的立柱、与所述立柱底端活动连接的下驱动小车、下轨道,所述上驱动小车底部与所述立柱顶端活动连接,所述下轨道与所述下驱动小车活动连接,还包括与所述立柱顶部固定连接的提升绞车、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的上扶正臂、与所述立柱活动连接的提升臂、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的下扶正臂,该排管机易实现同步控制,达到了减少劳动强度,提高设备稳定性,节约空间,提高同步稳定性,提高操作效率的目的。

A Pipe Draw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管机
本技术涉及海洋钻井工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同时吊装和移运四立根的海洋钻井平台排管机。
技术介绍
海洋石油钻机钻井过程中需要排管机在钻台面排放和移运立根,现有技术的排管机包括上轨道、与所述上轨道活动连接的上驱动小车、与所述上驱动小车活动连接的立柱、与所述立柱活动连接的下驱动小车、下轨道、与立柱固定连接的扶正臂,所述下轨道与所述下驱动小车活动连接。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技术中,目前海洋钻井平台的排管机所处理的立根最多是单个钻杆长度为9米的三立根,立根长度较短,造成在钻井起下钻作业时接卸口的工作量大,作业人员劳动强度高,起下钻作业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下。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技术一种能够同时吊装和移运四立根的海洋钻井平台排管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吊装和移运四立根的海洋钻井平台排管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排管机,包括上轨道、与所述上轨道活动连接的上驱动小车、与所述上驱动小车底部活动连接的立柱、与所述立柱底端活动连接的下驱动小车、下轨道,所述上驱动小车底部与所述立柱顶端活动连接,所述下轨道与所述下驱动小车活动连接,还包括:提升绞车,所述提升绞车与所述立柱顶部固定连接;上扶正臂,所述上扶正臂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立柱上部;提升臂,所述提升臂与所述立柱活动连接且位于所述立柱中部;下扶正臂,所述下扶正臂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立柱下部;所述立柱可绕自身中心线自转。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立柱上部两侧设置有导轨一,所述提升臂由分别与所述导轨一滑动连接的提升臂上安装座和提升臂下安装座、与所述提升臂下安装座固定连接的平衡重装置、与所述提升臂上安装座活动连接的提升臂夹持钳、与所述提升臂下安装座活动连接的提升臂支撑杆、分别与所述提升臂上安装座和提升臂下安装座固定连接的提升臂液缸组成,所述提升臂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提升臂下安装座活动连接,所述提升臂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提升臂夹持钳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提升臂液缸的一端与所述提升臂上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提升臂液缸的另一端与所述提升臂下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平衡重装置的上端通过提升绳与所述提升绞车活动连接,所述平衡重装置的下端与所述提升臂下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提升轿车通过提升绳来固定所述平衡重装置在立柱上的位置。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扶正臂由与所述导轨一滑动连接的上扶正臂上安装座、与所述上扶正臂上安装座活动连接的上扶正臂扶正钳、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的上扶正臂下安装座、与所述上扶正臂下安装座活动连接的上扶正臂支撑杆、分别与所述上扶正臂上安装座和上扶正臂下安装座固定连接的上扶正臂液缸组成,所述上扶正臂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上扶正臂下安装座活动连接,所述上扶正臂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上扶正臂扶正钳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上扶正臂液缸的一端与所述上扶正臂上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上扶正臂液缸的另一端与所述上扶正臂下安装座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立柱下部的两侧设置有导轨二,所述下扶正臂由与所述导轨二滑动连接的下扶正臂上安装座、与所述下扶正臂上安装座活动连接的下扶正臂扶正钳、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的下扶正臂下安装座、与所述下扶正臂下安装座活动连接的下扶正臂支撑杆、分别与所述下扶正臂上安装座和下扶正臂下安装座固定连接的下扶正臂液缸组成,所述下扶正臂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下扶正臂下安装座活动连接,所述下扶正臂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扶正臂扶正钳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下扶正臂液缸的一端与所述下扶正臂上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下扶正臂液缸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扶正臂下安装座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平衡重装置为框架形结构。在所述提升臂液缸、上扶正臂液缸和下扶正臂液缸的作用下,所述提升臂、上扶正臂和下扶正臂均可进行折叠,节省作业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排管机可一次处理单个长9米的钻杆的四立根,减少了劳动强度;2、本技术排管机的提升臂采用平衡重装置使得提升臂受力均匀,偏载小,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3、本技术排管机的上扶正臂、提升臂、下扶正臂均采用活动连接可进行折叠,故所占用的空间较小节省了空间;4、本技术排管机的上扶正臂、提升臂、下扶正臂均采用液缸进行控制,故较容易实现同步控制,提高运行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排管机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提升臂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上扶正臂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下扶正臂立体图。图中标记:1-上轨道,2-上驱动小车,3-提升绞车,4-上扶正臂,41-上扶正臂扶正钳,42-上扶正臂上安装座,43-上扶正臂下安装座,44-上扶正臂液缸,45-上扶正臂支撑杆,5-提升臂,51-平衡重装置,52-提升臂夹持钳,53-提升臂上安装座,54-提升臂下安装座,55-提升臂液缸,56-提升臂支撑杆,6-下扶正臂,61-下扶正臂扶正钳,62-下扶正臂上安装座,63-下扶正臂下安装座,64-下扶正臂液缸,65-下扶正臂支撑杆,7-立柱,71-导轨一,72-导轨二,8-下驱动小车,9-下轨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体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排管机由上轨道1、上驱动小车2、提升绞车3、上扶正臂4、提升臂5、下扶正臂6、立柱7、下驱动小车8和下轨道9组成,上驱动小车2与上轨道1进行滑动连接,立柱7的顶端与上驱动小车2的底部进行铰接,提升绞车3与立柱7的上部进行固定连接,上扶正臂4与立柱7进行固定连接,提升臂5与立柱7进行滑动连接,提升臂5还与提升绞车3进行活动连接,下扶正臂6与立柱7进行固定连接,立柱7的下端与下驱动小车8进行铰接,上驱动小车2和下驱动小车8同时驱动立柱7沿着上轨道1和下轨道9移动,立柱7自身在动力源的驱动下可绕立柱中心线进行自转,提升绞车3确定提升臂5在立柱7上的位置,上扶正臂4、提升臂5、下扶正臂6在液缸的驱动下同步运动,提升臂5夹持住立根,上扶正臂4和下扶正臂5分别对立根的上下部进行扶正。如图1-2所示,在立柱7的上部设置有导轨一71,提升臂5由平衡重装置51、提升臂夹持钳52、提升臂上安装座53、提升臂下安装座54、提升臂液缸55和提升臂支撑杆56组成,提升臂上安装座53和提升臂下安装座54分别与导轨一71进行滑动连接,平衡重装置51的下部与提升臂下安装座54固定连接,平衡重装置51的上部与提升绞车3通过提升绳进行活动连接,平衡重装置51为框架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平衡重装置51为长方形的框架形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三角形的框架形结构或梯形的框架形结构或其他能够比较好的平衡力的框架形结构,提升臂夹持钳52的一端与提升臂上安装座53进行活动连接,提升臂液缸55的一端与提升臂上安装座53进行固定连接,提升臂液缸55的另一端与提升臂下安装座54进行固定连接,提升臂支撑杆56的一端与提升臂下安装座54活动连接,提升臂支撑杆56的另一端与提升臂夹持钳52的中部活动连接。如图1和图3所示,上扶正臂4由上扶正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管机,包括上轨道、与所述上轨道活动连接的上驱动小车、与所述上驱动小车底部活动连接的立柱、与所述立柱底端活动连接的下驱动小车、下轨道,所述上驱动小车底部与所述立柱顶端活动连接,所述下轨道与所述下驱动小车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升绞车,所述提升绞车与所述立柱顶部固定连接;上扶正臂,所述上扶正臂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立柱上部;提升臂,所述提升臂与所述立柱活动连接且位于所述立柱中部;下扶正臂,所述下扶正臂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立柱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管机,包括上轨道、与所述上轨道活动连接的上驱动小车、与所述上驱动小车底部活动连接的立柱、与所述立柱底端活动连接的下驱动小车、下轨道,所述上驱动小车底部与所述立柱顶端活动连接,所述下轨道与所述下驱动小车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升绞车,所述提升绞车与所述立柱顶部固定连接;上扶正臂,所述上扶正臂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立柱上部;提升臂,所述提升臂与所述立柱活动连接且位于所述立柱中部;下扶正臂,所述下扶正臂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立柱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部两侧设置有导轨一,所述提升臂由分别与所述导轨一滑动连接的提升臂上安装座和提升臂下安装座、与所述提升臂下安装座固定连接的平衡重装置、与所述提升臂上安装座活动连接的提升臂夹持钳、与所述提升臂下安装座活动连接的提升臂支撑杆、分别与所述提升臂上安装座和提升臂下安装座固定连接的提升臂液缸组成,所述提升臂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提升臂下安装座活动连接,所述提升臂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提升臂夹持钳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提升臂液缸的一端与所述提升臂上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提升臂液缸的另一端与所述提升臂下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平衡重装置的上端通过提升绳与所述提升绞车活动连接,所述平衡重装置的下端与所述提升臂下安装座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芳何波陈崇吕岩高杭李志刚杨雷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